-
>
中醫(yī)基礎理論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yī)內(nèi)科學·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
>
中醫(yī)診斷學--新世紀第五版
-
>
中藥學·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紅外物理與技術(shù)(第2版)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21386299
- 條形碼:9787121386299 ; 978-7-121-3862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外物理與技術(shù)(第2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技術(shù)、公安技術(shù)等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或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shù)、兵器科學與技術(shù)、生物工程等學科碩士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紅外與夜視方面的工程技術(shù)和科學研究人員參考使用。理工融合,提供配套電子課件和習題參考答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第五屆兵工高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紅外物理與技術(shù)(第2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科研實踐,按照新形勢下教材改革的精神,結(jié)合紅外物理與技術(shù)發(fā)展現(xiàn)狀編寫而成的。本書融入理工融合的思想,內(nèi)容充實、重點突出、通俗易懂、便于教學。本書共11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緒論、輻射度量基礎、熱輻射的基本規(guī)律、紅外輻射源、紅外輻射的測量、紅外輻射的大氣傳輸、紅外熱成像技術(shù)、紅外偏振成像的原理與技術(shù)、紅外仿真技術(shù)、紅外圖像處理技術(shù)、紅外圖像融合技術(shù)。本書提供配套的電子課件和習題參考答案。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技術(shù)、公安技術(shù)等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或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shù)、兵器科學與技術(shù)、生物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shù)等學科碩士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紅外與夜視方面的工程技術(shù)和科學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紅外物理與技術(shù)(第2版) 目錄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
引言 1
1.1 紅外輻射的基本概念 1
1.1.1 電磁輻射 1
1.1.2 紅外輻射 3
1.1.3 紅外輻射的特點 4
1.2 紅外物理與紅外技術(shù) 5
1.3 紅外技術(shù)的應用 6
1.3.1 紅外技術(shù)的發(fā)展 6
1.3.2 紅外技術(shù)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7
1.3.3 紅外技術(shù)在國民經(jīng)濟領域的
應用 9
小結(jié) 13
習題 13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輻射度量基礎 15
引言 15
2.1 輻射量 15
2.1.1 基本輻射量 15
2.1.2 光譜輻射量 19
2.1.3 光子輻射量 21
2.2 光度量 22
2.2.1 光視效能與光視效率 22
2.2.2 基本光度量 25
2.3 朗伯輻射體 28
2.3.1 朗伯余弦定律 29
2.3.2 朗伯輻射體的特征 29
2.4 朗伯輻射度量中的基本規(guī)律 30
2.4.1 距離平方反比定律 30
2.4.2 互易定理 31
2.4.3 立體角投影定理 32
2.4.4 森普納(Sumpner)定理 32
2.4.5 角系數(shù)互換性關(guān)系 33
2.4.6 塔爾伯特定律 35
2.5 朗伯體的輻射量計算 36
小結(jié) 43
習題 43
參考文獻 45
第3章 熱輻射的基本規(guī)律 46
引言 46
3.1 物體發(fā)光類型 46
3.2 基爾霍夫定律 47
3.3 普朗克輻射定律 49
3.4 維恩位移定律 56
3.5 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 58
3.6 黑體輻射的計算 59
3.7 輻射效率和輻射對比度 64
3.8 發(fā)射率 67
3.8.1 發(fā)射率的定義 67
3.8.2 物體發(fā)射率的變化規(guī)律 69
3.8.3 熱輻射體的分類 70
小結(jié) 71
習題 71
參考文獻 73
第4章 紅外輻射源 74
引言 74
4.1 腔體輻射理論 74
4.1.1 哥福(Gouffé)理論 74
4.1.2 德法斯(Devos)理論 80
4.2 黑體型輻射源 87
4.3 實用紅外輻射源 90
4.3.1 電熱固體輻射源 90
4.3.2 氣體放電輻射源 93
4.4 紅外激光器 96
4.4.1 激光的特性 96
4.4.2 常用的紅外激光器 97
4.5 自然景物光輻射 98
4.5.1 太陽光輻射 98
4.5.2 月亮光輻射 101
4.5.3 天空背景光輻射 101
4.5.4 地物光輻射 103
4.5.5 海洋光輻射 106
4.6 人工目標的紅外輻射 108
4.6.1 火箭的紅外輻射 108
4.6.2 飛機的紅外輻射 109
4.6.3 坦克的紅外輻射 113
4.6.4 火炮的紅外輻射 115
4.6.5 紅外誘餌的輻射 116
4.6.6 人體的紅外輻射 116
小結(jié) 117
習題 117
參考文獻 118
第5章 紅外輻射的測量 119
引言 119
5.1 常用的紅外輻射測量儀器 119
5.1.1 單色儀 119
5.1.2 紅外光譜輻射計 121
5.1.3 紅外分光光度計 123
5.1.4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125
5.1.5 多通道光譜儀 127
5.2 基本輻射量的測量 128
5.2.1 輻射亮度的測量 128
5.2.2 輻射強度的測量 129
5.2.3 總輻射通量的測量 129
5.3 紅外發(fā)射率的測量 131
5.3.1 半球全發(fā)射率的測量 132
5.3.2 法向光譜發(fā)射率的測量 134
5.4 紅外反射比的測量 137
5.4.1 反射比 138
5.4.2 積分球反射計 140
5.5 紅外吸收比和透射比的測量 144
5.6 紅外輻射測溫 145
小結(jié) 148
習題 148
參考文獻 149
第6章 紅外輻射的大氣傳輸 150
引言 150
6.1 大氣的基本組成 150
6.1.1 大氣層的構(gòu)成 150
6.1.2 大氣的組成 151
6.1.3 大氣模式 154
6.2 輻射在大氣中傳輸?shù)墓鈱W現(xiàn)象 155
6.2.1 大氣的折射 155
6.2.2 大氣消光及大氣窗口 157
6.2.3 大氣的其他光學現(xiàn)象 159
6.3 大氣吸收與散射的計算 159
6.3.1 大氣的吸收 159
6.3.2 大氣的散射 165
6.3.3 大氣透過率 172
6.4 大氣消光對成像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 174
6.5 紅外大氣傳輸模型 175
6.5.1 霧天氣條件下的紅外輻射能 175
6.5.2 紅外輻射大氣衰減模型 176
6.5.3 路徑輻射模型 178
6.6 大氣傳輸計算軟件MODTRAN 179
6.6.1 MODTRAN的組成 180
6.6.2 MODTRAN的運行模式 182
小結(jié) 184
習題 184
參考文獻 185
第7章 紅外熱成像技術(shù) 186
引言 186
7.1 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 186
7.1.1 紅外熱成像原理及結(jié)構(gòu) 186
7.1.2 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的類型 188
7.1.3 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的基本參數(shù) 189
7.2 光學系統(tǒng)與掃描器 191
7.2.1 光學系統(tǒng) 191
7.2.2 掃描器 193
7.3 紅外探測器 194
7.3.1 紅外探測器的類型 194
7.3.2 紅外探測器的發(fā)展 195
7.3.3 紅外探測器的品質(zhì)因數(shù) 197
7.3.4 紅外光子探測器 200
7.3.5 紅外熱探測器 201
7.4 紅外熱成像后處理技術(shù) 203
7.4.1 增益/電平歸一化 203
7.4.2 伽馬校正 204
7.5 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的性能 指標及測量 205
7.5.1 噪聲等效溫差 205
7.5.2 調(diào)制傳遞函數(shù) 207
7.5.3 *小可分辨溫差 210
7.5.4 *小可探測溫差 212
小結(jié) 212
習題 213
參考文獻 213
第8章 紅外偏振成像的原理與技術(shù) 215
引言 215
8.1 光的偏振 215
8.2 紅外偏振成像的原理 217
8.2.1 偏振光的產(chǎn)生 217
8.2.2 偏振光的描述 221
8.2.3 紅外偏振成像方式 224
8.3 目標與背景的偏振特性 228
8.3.1 自然目標的偏振特性 228
8.3.2 人工目標的偏振特性 231
8.3.3 背景的偏振特性 232
8.4 紅外偏振成像與光強成像的對比 233
8.4.1 大氣傳輸差異特性分析 233
8.4.2 成像響應差異特性分析 235
小結(jié) 237
習題 237
參考文獻 238
第9章 紅外仿真技術(shù) 240
引言 240
9.1 仿真技術(shù)的基本概念 240
9.1.1 仿真及其分類 240
9.1.2 仿真技術(shù)的作用和實現(xiàn)過程 242
9.2 紅外仿真的基本方法 243
9.2.1 數(shù)學仿真 244
9.2.2 半實物仿真 245
9.3 紅外地表仿真 246
9.3.1 地表紅外輻射建模 246
9.3.2 地表紅外場景可視化 248
9.3.3 實驗結(jié)果及分析 251
9.4 基于JRM軟件系統(tǒng)的紅外場景仿真 253
9.4.1 JRM軟件介紹 253
9.4.2 仿真案例 260
小結(jié) 262
習題 262
參考文獻 263
第10章 紅外圖像處理技術(shù) 264
引言 264
10.1 紅外圖像的特點 264
10.2 紅外圖像的非均勻性校正 264
10.2.1 紅外圖像的非均勻性產(chǎn)生機理 264
10.2.2 紅外圖像的非均勻性校正算法 266
10.3 盲元檢測與補償 272
10.3.1 盲元檢測 272
10.3.2 盲元補償 273
10.4 紅外圖像的增強 273
10.4.1 紅外圖像直方圖 273
10.4.2 直方圖均衡化 275
10.4.3 自適應分段線性變換 276
10.4.4 離散小波變換紅外圖像增強方法 277
10.4.5 Retinex紅外圖像增強方法 278
10.4.6 圖像增強實驗 279
10.5 紅外圖像的降噪 281
10.5.1 紅外圖像的常見噪聲模型 281
10.5.2 紅外圖像降噪的基本方法 283
10.5.3 基于閾上隨機共振的紅外圖像降噪方法 287
小結(jié) 289
習題 289
參考文獻 290
第11章 紅外圖像融合技術(shù) 292
引言 292
11.1 圖像融合的基本概念 292
11.1.1 圖像融合的概念與層次 292
11.1.2 圖像融合效果的評價 295
11.1.3 常用圖像融合方法分析 300
11.1.4 圖像融合的應用 302
11.2 可見光圖像與紅外圖像的 融合 303
11.3 紅外多波段圖像的融合 305
11.3.1 紅外多波段圖像的融合 305
11.3.2 紅外中波細分波段圖像的融合 312
11.3.3 紅外短波、長波圖像的融合 319
11.3.4 紅外多波段偽彩色融合 321
11.4 紅外偏振圖像與紅外光強圖像的融合 324
小結(jié) 329
習題 329
參考文獻 330
紅外物理與技術(shù)(第2版) 作者簡介
楊風暴,教授,中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機電技術(shù)與系統(tǒng)集成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航空學會信息融合分會常務委員,中國光學學會光電專委會委員。長期講授紅外物理與技術(shù)、信息融合等課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