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運動的描述
1.1 質(zhì)點參考系
1.1.1 物體和質(zhì)點
1.1.2 參考系
1.2 時間位移
1.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3.1 速度
1.3.2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4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2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2.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
2.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
2.2.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2.2.2 導(dǎo)出規(guī)律之速度與位移的關(guān)系
2.2.3 導(dǎo)出規(guī)律之平均速度的兩個推論
2.2.4 導(dǎo)出規(guī)律之相鄰相等時間間隔的位移差
2.2.5 追及與相遇
2.3 自由落體運動
2.3.1 自由落體運動
2.3.2 自由落體加速度
2.3.3 豎直上拋運動的加速度也為g
2.4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2.4.1 用打點計時器求瞬時速度和加速度
2.4.2 規(guī)范實驗
2.4.3 創(chuàng)新實驗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3.1 重力與彈力
3.1.1 重力
3.1.2 彈力
3.1.3 胡克定律
3.2 摩擦力
3.2.1 滑動摩擦力
3.2.2 靜摩擦力
3.3 牛頓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4.1 合力和分力
3.4.2 力的合成和分解
3.4.3 矢量和標量
3.5 共點力的平衡
3.5.1 三大常見情境之長方形分解
3.5.2 三大常見情境之平行四邊形分解
3.5.3 三大常見情境之菱形分解
3.5.4 動態(tài)的共點力的平衡
3.5.5 涉及正弦定理
3.5.6 整體法
3.5.7 正交分解法
第4章 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
4.1 牛頓**定律
4.1.1 理想實驗的魅力
4.1.2 慣性與質(zhì)量
4.2 牛頓第二定律
4.2.1 簡單應(yīng)用
4.2.2 四大情境之動力減阻力充當(dāng)合力
4.2.3 四大情境之α=gtan α
4.2.4 正交分解法
4.2.5 整體法
4.3 力學(xué)單位制
4.3.1 國際單位制
4.3.2 力隨時間變化
4.3.3 涉及彈簧彈力
4.4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yīng)用
4.4.1 四大情境之摩擦力充當(dāng)合力
4.4.2 四大情境之斜面
4.5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4.5.1 連接體情境
4.5.2 規(guī)范實驗
4.5.3 創(chuàng)新實驗
4.6 超重和失重
4.6.1 超重和失重
4.6.2 板塊情境
第5章 拋體運動
5.1 曲線運動
5.2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5.2.1 一個平面運動的實例
5.2.2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5.3 拋體運動的規(guī)律
5.3.1 平拋運動的位移與軌跡
5.3.2 平拋運動的速度
5.3.3 涉及斜面的平拋運動
5.3.4 一般的拋體運動
5.4 實驗: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
5.4.1 規(guī)范實驗
5.4.2 創(chuàng)新實驗
第6章 圓周運動
6.1 圓周運動
6.1.1 角速度
6.1.2 周期
6.1.3 轉(zhuǎn)速
6.1.4 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guān)系
6.2 向心力
6.2.1 向一心力
6.2.2 向心力的大小
6.2.3 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的受力特點
6.3 向心加速度
6.3.1 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方向
6.3.2 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大小
6.4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6.4.1 火車轉(zhuǎn)彎
6.4.2 汽車過拱形橋
6.4.3 桿連小球轉(zhuǎn)至豎直面*高點
第7章 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
7.1 行星的運動
7.1.1 開普勒定律
7.1.2 開普勒第三定律
7.1.3 行星的會合
7.2 萬有引力定律
7.2.1 行星與太陽間的引力
7.2.2 月一地檢驗
7.2.3 萬有引力定律
7.2.4 引力常量
7.3 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
7.3.1 “稱量”地球的質(zhì)量
7.3.2 計算天體的質(zhì)量
7.4 宇宙航行
7.4.1 宇宙速度
7.4.2 人造地球衛(wèi)星
7.4.3 雙星系統(tǒng)
7.4.4 三星系統(tǒng)
7.4.5 天體的自轉(zhuǎn)
7.5 相對論時空觀與牛頓力學(xué)的局限性
第8章 機械能守恒定律
8.1 功與功率
8.1.1 功
8.1.2 正功和負功
8.1.3 功率
8.2 重力勢能
8.2.1 重力做的功
8.2.2 重力勢能
8.2.3 重力勢能的相對性
8.2.4 彈性勢能
8.3 動能和動能定理
8.3.1 動能的表達式
8.3.2 動能定理
8.4 機械能守恒定律
8.4.1 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8.4.2 機械能守恒定律
8.4.3 機械能不守恒問題
8.5 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8.5.1 規(guī)范實驗
8.5.2 創(chuàng)新實驗
第9章 動量守恒定律
9.1 動量
9.1.1 動量是矢量
9.1.2 動量的表達式
9.2 動量定理
9.2.1 動量定理
9.2.2 動量定理的應(yīng)用
9.3 動量守恒定律
9.3.1 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的動量改變
9.3.2 動量守恒定律
9.4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9.4.1 參考案例1
9.4.2 參考案例2
9.5 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9.5.1 求非彈性碰撞中損失的動能的兩種方法
9.5.2 彈性碰撞的實例分析
9.6 反沖現(xiàn)象火箭
9.6.1 反沖現(xiàn)象
9.6.2 火箭
第10章 機械運動
10.1 簡諧運動
10.1.1 彈簧振子
10.1.2 簡諧運動
10.2 簡諧運動的描述
10.2.1 周期和頻率
10.2.2 相位
10.3 簡諧運動的回復(fù)力和能量
10.3.1 簡諧運動的回復(fù)力
10.3.2 簡諧運動的能量
10.4 單擺
10.4.1 題干中含“單擺”
10.4.2 單擺的回復(fù)力
10.4.3 單擺的周期
10.5 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10.5.1 規(guī)范實驗
10.5.2 創(chuàng)新實驗
10.6 受迫振動共振
10.6.1 受迫振動
10.6.2 共振現(xiàn)象及其應(yīng)用
第11章 機械波
11.1 波的形成
11.1.1 行波法
11.1.2 橫波和縱波
11.2 波的描述
11.2.1 波長、頻率和波速
11.2.2 振動與波的聯(lián)系
11.2.3 波形的推進
11.2.4 由波中兩質(zhì)點振動狀態(tài)求波的性質(zhì)
11.2.5 考查點不在平衡位置或正負*大位移處
11.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11.3.1 波的折射
11.3.2 波的衍射
11.4 波的干涉
11.4.1 波的疊加
11.4.2 波的干涉
11.4.3 與衍射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1.5 多普勒效應(yīng)
11.5.1 多普勒效應(yīng)
11.5.2 多普勒效應(yīng)的應(yīng)用
第12章 分子動理論
12.1 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
12.1.1 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2.1.2 分子熱運動
12.1.3 分子間的作用力
12.2 實驗:用油膜法估測油酸分子的大小
12.3 分子運動速率分布規(guī)律
12.3.1 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
12.3.2 分子運動速率分布圖像
12.3.3 氣體壓強的微觀解釋
12.4 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
12.4.1 分子動能
12.4.2 分子勢能
12.4.3 物體的內(nèi)能
第13章 氣體、固體和液體
13.1 溫度和溫標
13.1.1 熱平衡與溫度
13.1.2 溫度計與溫標
13.2 氣體的等溫變化
13.2.1 氣體的壓強
13.2.2 玻意耳定律
13.2.3 實驗:探究氣體等溫變化的規(guī)律
13.3 氣體的等壓變化和等容變化
13.3.1 氣體的等壓變化
13.3.2 氣體的等容變化
13.3.3 理想氣體
13.3.4 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
13.4 固體
13.4.1 晶體和非晶體
13.4.2 晶體的微觀結(jié)構(gòu)
13.5 液體
13.5.1 液體的表面張力
13.5.2 浸潤和不浸潤
13.5.3 液晶
第14章 熱力學(xué)定律
14.1 功、熱和內(nèi)能的改變
14.1.1 焦耳的實驗
14.1.2 功與內(nèi)能的改變
14.1.3 熱與內(nèi)能的改變
14.2 熱力學(xué)**定律
14.2.1 熱力學(xué)**定律
14.2.2 熱力學(xué)**定律的應(yīng)用
14.3 能量守恒定律
14.4 熱力學(xué)第二定律
14.4.1 克勞修斯表述
14.4.2 開爾文表述
14.4.3 涉及兩種表述
參考答案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