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

出版社: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03-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5
中 圖 價:¥57.6(7.2折) 定價  ¥80.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22323125
  • 條形碼:9787122323125 ; 978-7-122-32312-5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 本書特色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一書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分六章,主要介紹中藥鑒定基本知識、中藥鑒定技術(shù)發(fā)展簡史、中藥材資源概況、中藥材的采收與產(chǎn)地加工、中藥鑒定技術(shù)、中藥的質(zhì)量。下篇按藥材入藥部位分十章論述,主要介紹各類中藥材的鑒別方法,分為藻類、真菌類中藥,花類中藥,葉類中藥,果實和種子類中藥,莖木樹脂類中藥,皮類中藥,根及根莖類中藥,全草類中藥,其他類中藥,動物類中藥,礦物類中藥。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可作為本科、高職高專中藥及相關(guān)專業(yè)的教材,還可供從事中醫(yī)、制藥等專業(yè)的師生以及愛好中藥的社會人士參考使用。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一書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分六章,主要介紹中藥鑒定基本知識、中藥鑒定技術(shù)發(fā)展簡史、中藥材資源概況、中藥材的采收與產(chǎn)地加工、中藥鑒定技術(shù)、中藥的質(zhì)量。下篇按藥材入藥部位分十章論述,主要介紹各類中藥材的鑒別方法,分為藻類、真菌類中藥,花類中藥,葉類中藥,果實和種子類中藥,莖木樹脂類中藥,皮類中藥,根及根莖類中藥,全草類中藥,其他類中藥,動物類中藥,礦物類中藥。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可作為本科、高職高專中藥及相關(guān)專業(yè)的教材,還可供從事中醫(yī)、制藥等專業(yè)的師生以及愛好中藥的社會人士參考使用。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 目錄

上篇:總論

**章 中藥鑒定基本知識

**節(jié) 中藥的含義、名稱與分類 / 002

一、中藥的含義 / 002

二、中藥的命名 / 002

三、中藥的分類 / 005

第二節(jié) 中藥鑒定的概念、依據(jù)與任務(wù) / 006

一、中藥鑒定的概念 / 006

二、中藥鑒定的依據(jù) / 006

三、中藥鑒定的任務(wù) / 006

第三節(jié) 中藥鑒定技術(shù)學(xué)習(xí)方法 / 008



第二章 中藥鑒定技術(shù)發(fā)展簡史

**節(jié) 藥物的起源 / 009

第二節(jié) 本草的沿革 / 009

第三節(jié) 近代中藥鑒定技術(shù)的發(fā)展 / 010



第三章 中藥材資源概況

**節(jié) 中藥材的來源 / 012

一、植物來源 / 012

二、動物來源 / 012

三、礦物來源 / 012

第二節(jié) 中藥材資源分布 / 013

一、東北產(chǎn)區(qū) / 013

二、華北產(chǎn)區(qū) / 013

三、華東產(chǎn)區(qū) / 013

四、西南產(chǎn)區(qū) / 014

五、西北產(chǎn)區(qū) / 014

六、華南產(chǎn)區(qū) / 014

七、內(nèi)蒙古產(chǎn)區(qū) / 014

八、青藏產(chǎn)區(qū) / 015

九、海洋產(chǎn)區(qū) / 015

第三節(jié) 道地藥材 / 015

第四節(jié) 中藥材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與保護 / 016

一、中藥材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 / 016

二、中藥材資源保護 / 017



第四章 中藥材的采收與產(chǎn)地加工

**節(jié) 中藥材的采收 / 020

一、根及根莖類藥材 / 020

二、莖木類藥材 / 020

三、皮類藥材 / 021

四、葉類藥材 / 021

五、花類藥材 / 021

六、果實和種子類藥材 / 021

七、全草類藥材 / 021

八、動物類藥材 / 021

九、礦物類藥材 / 022

第二節(jié) 中藥材的產(chǎn)地加工 / 022

一、藥材產(chǎn)地加工的通則 / 022

二、常用的產(chǎn)地加工方法 / 023



第五章 中藥鑒定技術(shù)

**節(jié) 中藥鑒定的一般程序 / 025

第二節(jié) 中藥鑒定的方法 / 026

一、基原鑒定 / 026

二、性狀鑒定 / 027

三、顯微鑒定 / 029

四、理化鑒定 / 030



第六章 中藥的質(zhì)量

**節(jié) 中藥質(zhì)量的概念 / 034

第二節(jié) 影響中藥質(zhì)量的因素 / 034

一、動物、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 / 034

二、藥材的采收 / 034

三、藥材的加工 / 035

四、藥材的包裝貯存 / 035

第三節(jié) 中藥質(zhì)量鑒定方法 / 035

一、雜質(zhì)檢查法 / 035

二、水分測定法 / 036

三、灰分測定法 / 036

四、浸出物測定法 / 036

五、物理常數(shù)測定法 / 037

六、膨脹度測定法 / 037

七、酸敗度的測定 / 037

八、色度檢查 / 037

九、有害物質(zhì)的檢查 / 037

十、含量測定 / 038



下篇:各論

第七章 藻類、真菌類中藥

**節(jié) 藻類中藥 / 040

第二節(jié) 真菌類中藥 / 040

昆布 / 040

海藻 / 041

冬蟲夏草 / 042

靈芝 / 044

云芝 / 045

茯苓 / 045

豬苓 / 047

雷丸 / 048

馬勃 / 049



第八章 花類中藥

丁香 / 050

母丁香 / 051

辛夷 / 052

金銀花 / 052

山銀花 / 054

菊花 / 055

紅花 / 056

西紅花 / 057

款冬花 / 058

厚樸花 / 058

蒲黃 / 059

洋金花 / 060

本章其他藥材 / 061

野菊花、槐花、旋覆花、谷精草、合歡花、木棉花、雞冠花、玫瑰花、月季花、梅花、密蒙花、凌霄花、松花粉、芫花、鬧羊花



第九章 葉類中藥

銀杏葉 / 063

番瀉葉 / 064

大青葉 / 065

蓼大青葉 / 066

側(cè)柏葉 / 066

艾葉 / 067

淫羊藿 / 068

本章其他藥材 / 069

石韋、羅布麻葉、枇杷葉、紫蘇葉、桑葉、人參葉、布渣葉、枸骨葉、荷葉、杜仲葉、龍脷葉、山楂葉、西河柳



第十章 果實和種子類中藥

**節(jié) 果實類中藥概述 / 071

一、性狀鑒定 / 071

二、顯微鑒定 / 071

第二節(jié) 種子類中藥概述 / 072

一、性狀鑒定 / 072

二、顯微鑒定 / 072

八角茴香 / 073

小茴香 / 074

吳茱萸 / 076

陳皮 / 077

青皮 / 078

枳殼 / 079

枳實 / 080

化橘紅 / 081

佛手 / 082

砂仁 / 082

益智 / 084

五味子 / 085

南五味子 / 086

山楂 / 087

苦杏仁 / 088

桃仁 / 089

郁李仁 / 090

烏梅 / 090

金櫻子 / 091

木瓜 / 092

連翹 / 093

梔子 / 094

枸杞子 / 095

酸棗仁 / 096

菟絲子 / 097

紫蘇子 / 098

胖大海 / 098

瓜蔞 / 099

地膚子 / 100

車前子 / 101

大棗 / 101

女貞子 / 102

決明子 / 103

蒼耳子 / 103

蔓荊子 / 104

檳榔 / 105

補骨脂 / 106

本章其他藥材 / 107

豆蔻、肉豆蔻、草豆蔻、毛訶子、西青果、薏苡仁、柏子仁、牛蒡子、芥子、萊菔子、覆盆子、川楝子、沙苑子、葶藶子、王不留行、茺蔚子、楮實子、南鶴虱、鶴虱、胡蘆巴、馬兜鈴、木蝴蝶、火麻仁、亞麻子、水紅花子、韭菜子、青葙子、龍眼肉、荔枝核、羅漢果、使君子、淡豆豉、黑芝麻、白果、白扁豆、芡實、蓮子、蓮子心、蓮房、蓮須、娑羅子、預(yù)知子、柿蒂、牽牛子、鴉膽子、急性子、香櫞、刀豆、赤小豆、沙棘、余甘子、槐角、大皂角、豬牙皂、絲瓜絡(luò)、大腹皮、石榴皮、核桃仁、冬瓜皮、甜瓜子、榧子、榼藤子、蕤仁、路路通、錦燈籠、橘紅、橘絡(luò)、紅豆蔻、花椒、胡椒、蓽茇、蓽澄茄、麥芽、稻芽、谷芽、苘麻子、冬葵果、廣棗、夏枯草



第十一章 莖木樹脂類中藥

**節(jié) 莖木類中藥概述 / 111

雞血藤 / 111

大血藤 / 112

木通 / 113

川木通 / 113

絡(luò)石藤 / 114

海風(fēng)藤 / 115

鉤藤 / 115

沉香 / 116

蘇木 / 117

第二節(jié) 樹脂類中藥概述 / 118

乳香 / 118

沒藥 / 119

血竭 / 120

本章其他藥材 / 121

丁公藤、桑寄生、槲寄生、忍冬藤、青風(fēng)藤、首烏藤、黃藤、苦木、油松節(jié)、降香、檀香、功勞木、桂枝、桑枝、紫蘇梗、皂角刺、通草、小通草、竹茹、燈心草、楓香脂、安息香、蘇合香、阿魏



第十二章 皮類中藥

牡丹皮 / 123

厚樸 / 125

肉桂 / 126

關(guān)黃柏 / 128

黃柏 / 129

杜仲 / 130

白鮮皮 / 130

合歡皮 / 131

苦楝皮 / 132

秦皮 / 133

本章其他藥材 / 134

香加皮、五加皮、地骨皮、桑白皮、土荊皮、地楓皮、救必應(yīng)、椿皮



第十三章 根及根莖類中藥

**節(jié) 根類中藥概述 / 135

第二節(jié) 根莖類中藥概述 / 135

狗脊 / 135

綿馬貫眾 / 137

人參 / 138

紅參 / 142

西洋參 / 143

三七 / 144

桔梗 / 146

黨參 / 147

北沙參 / 148

大黃 / 149

何首烏 / 150

地黃 / 152

玄參 / 153

葛根 / 154

甘草 / 155

黃芪 / 156

苦參 / 158

牛膝 / 159

川牛膝 / 160

板藍根 / 161

白芍 / 162

赤芍 / 163

黃連 / 164

白頭翁 / 166

升麻 / 167

川烏 / 168

草烏 / 169

附子 / 170

白附子 / 172

天南星 / 172

半夏 / 173

石菖蒲 / 175

防己 / 176

烏藥 / 177

柴胡 / 178

前胡 / 180

防風(fēng) / 181

白芷 / 182

當歸 / 183

獨活 / 184

羌活 / 185

川芎 / 186

藁本 / 188

龍膽 / 189

秦艽 / 190

白前 / 191

白薇 / 193

徐長卿 / 194

細辛 / 195

黃芩 / 196

丹參 / 197

續(xù)斷 / 198

巴戟天 / 199

茜草 / 200

白術(shù) / 201

蒼術(shù) / 202

木香 / 203

川木香 / 204

紫菀 / 205

山藥 / 206

天麻 / 207

土茯苓 / 209

重樓 / 210

黃精 / 211

玉竹 / 213

天冬 / 214

麥冬 / 215

知母 / 216

百部 / 216

山慈姑 / 217

白及 / 218

川貝母 / 219

平貝母 / 221

浙貝母 / 222

三棱 / 223

澤瀉 / 224

莪術(shù) / 224

郁金 / 225

姜黃 / 226

高良姜 / 227

射干 / 228

銀柴胡 / 229

太子參 / 230

天花粉 / 230

威靈仙 / 231

延胡索 / 233

本章其他藥材 / 234

南沙參、明黨參、地榆、遠志、白蘞、紫草、胡黃連、麻黃根、蘆根、香附、仙茅、干姜、土貝母、百合、大蒜、薤白、白茅根、山柰、芡實、山豆根、北豆根、粉萆薢、綿萆薢、兩頭尖、兩面針、朱砂根、千年健、紅景天、竹節(jié)參、華山參、虎杖、金果欖、金蕎麥、骨碎補、拳參、夏天無、天葵子、珠子參、藏菖蒲、穿山龍、貓爪草、甘遂、狼毒、商陸、漏蘆、禹州漏蘆、京大戟、紅大戟、常山、伊貝母、湖北貝母



第十四章 全草類中藥

麻黃 / 237

薄荷 / 238

益母草 / 239

廣藿香 / 240

穿心蓮 / 241

廣金錢草 / 242

金錢草 / 243

車前草 / 244

紫花地丁 / 245

魚腥草 / 246

仙鶴草 / 246

澤蘭 / 247

佩蘭 / 248

蒲公英 / 249

墨旱蓮 / 250

青蒿 / 250

茵陳 / 251

石斛 / 252

肉蓯蓉 / 253

鎖陽 / 254

本章其他藥材 / 255

伸筋草、卷柏、木賊、萹蓄、馬齒莧、瞿麥、委陵菜、老鸛草、馬鞭草、香薷、荊芥、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半邊蓮、豨薟草、大薊、小薊、淡竹葉、鴨跖草、矮地茶、鵝不食草、鹿銜草、水飛薊、積雪草、北劉寄奴、冬凌草、飛揚草、金沸草、地錦草、雞骨草、腫節(jié)風(fēng)、千里光、垂盆草



第十五章 其他類中藥

海金沙 / 257

天竺黃 / 258

兒茶 / 258

蘆薈 / 259

冰片 / 260

青黛 / 261

琥珀 / 261

五倍子 / 262



第十六章 動物類中藥

羚羊角 / 264

鹿茸 / 265

牛黃 / 267

全蝎 / 269

蜈蚣 / 270

蟬蛻 / 270

土鱉蟲 / 271

地龍 / 272

水蛭 / 273

僵蠶 / 274

海馬 / 275

海龍 / 275

蛤蚧 / 276

哈蟆油 / 277

阿膠 / 278

龜甲 / 278

鱉甲 / 279

烏梢蛇 / 280

金錢白花蛇 / 281

蘄蛇 / 282

珍珠 / 283

珍珠母 / 283

牡蠣 / 284

石決明 / 285

瓦楞子 / 286

蛤殼 / 287

本章其他藥材 / 288

水牛角、桑螵蛸、九香蟲、雞內(nèi)金、麝香、蛇蛻、紫河車、蜂膠、蜂蠟、蜂蜜、海螵蛸



第十七章 礦物類中藥

一、礦物的性質(zhì) / 289

二、礦物類中藥的分類 / 290

三、礦物類中藥的鑒定 / 290

朱砂 / 291

自然銅 / 292

磁石 / 292

赭石 / 293

石膏 / 294

滑石 / 295

芒硝 / 296

白礬 / 296

雄黃 / 297

硫黃 / 298

其他礦物類中藥 / 299

金礞石、青礞石、花蕊石、禹余糧、爐甘石、赤石脂、紫石英、皂礬、鐘乳石



附錄 部分藥材粉末顯微特征圖

一、巴戟天粉末 / 300

二、白芍粉末 / 300

三、穿心蓮粉末 / 300

四、砂仁粉末 / 301

五、廣藿香粉末 / 301

六、黃芩粉末 / 301

七、何首烏粉末 / 302

八、桔梗粉末 / 302

九、木香粉末 / 302

十、西洋參粉末 / 303

十一、山銀花粉末 / 303

十二、石菖蒲粉末 / 303

十三、鐵皮石斛粉末 / 303

十四、小茴香粉末 / 304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藥傳統(tǒng)鑒定技術(shù) 作者簡介

梁永樞,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xué)院,教研室主任 副主任中藥師,1997年7月畢業(yè)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中藥學(xué)專業(yè),學(xué)士學(xué)位。副主任中藥師,執(zhí)業(yè)中藥師,廣州醫(yī)藥行業(yè)協(xié)會中藥鑒定委員會專家委員,廣東中藥鑒評師,全國中藥技能優(yōu) 秀指導(dǎo)教師,國家中藥特色技術(shù)傳承人。曾先后任職于廣州市藥材公司、廣東省中醫(yī)院藥學(xué)部、香港醫(yī)院管理局仁濟醫(yī)院。從事中藥質(zhì)量管理和業(yè)務(wù)工作20年,F(xiàn)就職于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xué)院。從事“中藥鑒定技術(shù)”、“中藥炮制技術(shù)”等課程的教學(xué)工作,多年擔(dān)任全國中藥傳統(tǒng)技能大賽指導(dǎo)老師,歷年取得佳績。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