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勘尼雅遺址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827159
- 條形碼:9787559827159 ; 978-7-5598-2715-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踏勘尼雅遺址 內(nèi)容簡介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奧雷爾??斯坦因先后到我國新疆及河西地區(qū)進行探險考古,并先后出版了這三次探險考古報告:《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fā)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較全面地記述了我國新疆漢唐時期的遺跡和遺物,以及敦煌石窟寶藏與千佛洞佛教藝術(shù),揭開了該地區(qū)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紗。西域游歷叢書集斯坦因這三次中國西部探險考古資料于一體,對上述考古報告進行整合修訂,使大眾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經(jīng)過和成果。叢書共15冊,本冊出自《西域考古圖記》:1906 年 10 月,斯坦因在尼雅遺址中,出土了大量古代生活用品和辦公用品,意外發(fā)掘到了佉盧文文書,證實了尼雅遺址就是精絕古國,探討了精絕古國消亡的可能與原因。
踏勘尼雅遺址 目錄
**章??????達瑪溝一帶的遺址
**節(jié) 喀達里克的寺廟遺址 ......................................................1
第二節(jié) 喀達里克遺址的出土物 ...............................................31
第三節(jié) 喀達里克一帶的小遺址 ...............................................44
第四節(jié) 達瑪溝亞爾及麻扎托格拉克的遺跡 ........................52
第二章??????尼雅遺址
**節(jié) 重返尼雅河盡頭附近的遺址 ......................................68
第二節(jié) 西北遺址群 ......................................................................77
第三節(jié) 檔案室 N.XXIV 出土的文書 .....................................111
第四節(jié) 探察 N.XXVI 和東南邊廢墟群 ................................137
第五節(jié) *南邊廢墟群的踏勘及遺址總覽 ...........................160
第三章??????安迪爾遺址
**節(jié) 比勒爾孔汗遺址 ...........................................................176
第二節(jié) 發(fā)掘安迪爾唐堡及其周圍地區(qū) ...............................189
第三節(jié) 唐代以前的遺存 ...........................................................202
第四節(jié) 安迪爾與覩貨邏故國概況 ........................................215
第四章??????從且末到若羌
**節(jié) 且末的早期記載 ...........................................................221
第二節(jié) 且末周圍的古遺跡 ......................................................233
第三節(jié) 車爾臣河道與瓦石峽 ..................................................239
第四節(jié) 若羌綠洲及其古遺跡 ..................................................251
第五章??????史料中的羅布、鄯善與樓蘭
**節(jié) 馬可·波羅的羅布與玄奘的納縛波 ......................261
第二節(jié) 漢唐時期的鄯善 ...........................................................268
第三節(jié) 《后漢書》中的鄯善 ..................................................277
第四節(jié) 西漢時期樓蘭的*早記載 ........................................282
第五節(jié) 樓蘭更名為鄯善 ...........................................................289
踏勘尼雅遺址 節(jié)選
**節(jié) 馬可·波羅的羅布與玄奘的納縛波 在追溯恰克里克(今若羌)的早期記載時,不能指望從重新恢復(fù)的綠洲的名稱上獲得幫助,因為這顯然是一個當代的名稱。但如果我們注意關(guān)鍵事實,即這片綠洲過去與今天一樣是羅布淖爾南緣的主要定居農(nóng)業(yè)區(qū),那么就很容易認識到,若羌就是馬可·波羅所說的羅布城的所在地。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他離開且末后到達的**個地方:羅布和“叫作羅布的省”!傲_布是沙漠邊緣上的大城,叫羅布沙漠,位于東和東北之間。屬于大汗,人民崇拜穆罕默德,F(xiàn)在,打算穿過沙漠的人們要在此城休整一周,以恢復(fù)人畜的疲勞;然后為旅行做好準備,帶足人畜一個月所需的供給。一離此城,即入沙漠! 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索馬可·波羅通過沙漠到“沙州城”的路線。毫無疑問,他的旅行路線實際上與現(xiàn)在從若羌經(jīng)沙漠到沙州或敦煌的商道是相同的。同樣,他的“叫作羅布的省”,一定是指羅布淖爾附近與塔里木河下游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就像現(xiàn)在全新疆所用的“羅布”(Lop 或 Lob)一詞那樣。馬可·波羅所說的羅布城,享用了“省”名,可以假定它曾經(jīng)是該“省”的首府。關(guān)于它的位置,現(xiàn)在有三個地方可以考慮,自西向東,它們依次是瓦石峽、若羌和米蘭。歷史上,只有這三個地方具備形成城的自然條件,即便規(guī)模很小。 三個地方都有早期的遺址,證明過去都存在過聚落。但經(jīng)過詳細調(diào)查,我認為,瓦石峽和米蘭都不能代表這個威尼斯人所謂的“羅布城”。他在報告中說道,準備穿過沙漠的旅行者通常要在羅布城停留一周,“以恢復(fù)人畜的體力”,“一離此城,即入沙漠”。從上文所述瓦石峽和若羌現(xiàn)存的重要村落和它們賴以存在的各河流的規(guī)模,我們知道,若羌擁有充足得多的供水和更大的耕作區(qū)。因此,當瓦石峽還是馬可提到的那樣的綠洲時,它不可能就已棄為荒地。從且末到沙州或敦煌的路線,一定曾經(jīng)總是經(jīng)過若羌。 因此,如果將“羅布城”放在瓦石峽,那么將不能解釋,為什么馬可·波羅要將其寫成前往沙州的、一月沙漠之旅的*后休整地。 乍一看,他描述的距離似乎更適合于米蘭,因為米蘭位于從若羌到敦煌的直道上,距若羌兩天路程,并處在戈壁邊緣。然而我的發(fā)掘結(jié)果表明,這里不可能是馬可·波羅所說的“羅布城”。通過發(fā)掘,我找到了確鑿的考古證據(jù),可以證明米蘭遺址廢棄于蒙古時期以前數(shù)世紀。即使我們假定,有一部分在加罕薩依河畔幸存下來,就像現(xiàn)在距古遺址有相當距離的地方也存在耕作區(qū)一樣,這也不足以成為一個城,也不能為在那里準備長期沙漠旅行的商隊提供定期需要的資源。 因此,我們只能作出結(jié)論,馬可·波羅的“羅布城”一定位于若羌綠洲。那里有一座廢城,性質(zhì)、狀貌與此結(jié)論相符。馬可·波羅過后多久,此“城”此綠洲被廢棄,我們不得而知。但公元 14世紀中葉以后,它似乎已變得不再重要了,因為那時,隨著蒙古王朝的衰落,中國恢復(fù)了過去的隔離政策,停止了與中亞的自由交往和貿(mào)易。我們從謝魯克大使的報告中得知,公元 15世紀初,沙漠南道上行人稀少。 據(jù)米爾扎·海達爾記載,大約同一時期,羅布已淪為荒漠。據(jù)悉,蒙兀兒首領(lǐng)兀畏斯可汗在那里獵到過野駱駝。他記載此事大約是在公元 16世紀中葉,當時他只知道羅布是塔里木盆地東南部某個地方的一個廢城的名稱。“喀什噶爾與和田以東以南是沙漠,除流動沙丘、不能通過的叢林、荒地和鹽堿地外,一無所有。古代這些荒地中有大城,但只有兩座城的名稱被保留下來,叫作羅布和卡塔克。其余的則既沒有留下名稱,也沒有留下遺跡。它們?nèi)悸裼谏诚隆?”“羅布”這個名字,就是若羌重新恢復(fù)耕作以前數(shù)世紀中所幸存下來的一切。我們已經(jīng)看到,這個名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也看到,如馬可·波羅所知,若羌以北約 36英里、現(xiàn)在明確叫作羅布( Lop)的小漁村,在羅布里克或“羅布人”的所有村落中,也許是離“羅布城”*近的一個,這不僅僅是一種偶然。 從唐朝對塔里木盆地治理的結(jié)束,到馬可·波羅約于公元 1273 —1274年的通過,這五個世紀里,我發(fā)現(xiàn)我們擁有的史料中沒有明確和肯定地提到過若羌綠洲。但從這里通過的、從和田至沙州的大南道,這段時期一定仍在使用,至少是斷斷續(xù)續(xù)地使用,大量使節(jié)從和田入朝中央朝廷就證明了這一點,從后晉初到北宋末年這段時期的正史給我們留下一些記載,但只有公元 938年高祖皇帝派往和田回訪的使團報告了所行的路線。從他們的報告我們看到,出沙州后,該使團肯定不是沿通過沙漠的路線西行,他們走的是另一條路。那條路在南湖和巴什庫爾干之間時,依循阿爾金山高峻的北坡邊緣;到羅布淖爾洼地后,則在米蘭附近并入前道。我們現(xiàn)在將討論這條道。報告寫道,沙州西為仲云,西行入仲云界,至大屯城?v觀這一帶的自然條件,很難在山腳下的其他地方找到一個“城”。不過這個“城”是指若羌,還是指更西的一些綠洲,不能確定。 唐代的記載中,又有了追尋若羌早期歷史的可靠根據(jù)。沙畹先生出版的《唐書》選段中,有從沙州到和田的道里:“蒲昌(羅布淖爾)海南三百里至石城鎮(zhèn),漢之樓蘭國也,又名鄯善;又西二百里至新城!标P(guān)于新城,我們已經(jīng)說清楚,接下來至且末或車爾臣的行程提供了證明,它肯定位于瓦石峽。同樣,我認為“石城”肯定位于若羌。我得出這個結(jié)論,不僅因為若羌位于“新城”以東 200里,而且因為它位于羅布淖爾以南 300里。現(xiàn)在從若羌到塔里木河畔的阿布旦是 64英里,合三日行程。據(jù)說阿布旦可能是羅布淖爾沼澤的*西緣。 這個地方又名鄯善,就是漢代的樓蘭國,這句話特別重要。因為它明確表明,像現(xiàn)在一樣,若羌在唐代時就已經(jīng)被認為是整個羅布地區(qū)*重要的地方。關(guān)于*初使用“鄯善”和“樓蘭”這兩個名稱的問題,將另作詳細考慮。至于漢文名稱“石城”,它沒有不同的別號,我可以立即說出我的想法:它很可能與稱為托拉的古代土墩中的巨石有關(guān)。這種石材,顯然來自遠方,而且唐代時,也許還在其他土墩中發(fā)現(xiàn)過,不過后來這些土墩消失了。在黃土與綠洲外細沙礫組成的沖積平原上,它們恰巧特別引人注目。 遺憾的是,就沙畹先生的譯本而言,唐代關(guān)于塔里木盆地的記載,沒有特別注意鄯善或羅布地區(qū)。雖然在說到新疆的庫車、焉耆和且末等時,有兩次提到了“鄯善國”。大約于公元 639年,新疆臣服于西突厥的某位可汗。所幸,公元 644 —645年,玄奘從和田返回長安時路經(jīng)此地,他在《大唐西域記》的*后部分,寫下了簡短但重要的一筆:從折摩馱那故國或且末又“東北行千余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從距離和方向上看,這個簡略提到的地方相當于若羌,因為二者都與現(xiàn)在從且末到若羌的路線相一致。從且末到沙州,玄奘沒有別的路可走。玄奘認為他的納縛波就是古樓蘭,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但直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納縛波這個名稱本身。其他漢文史籍中不見這個名稱。這自然令我推測:與在其他地方通常的做法一樣,這里玄奘保留了當?shù)貙嶋H用名的音譯,而非傳統(tǒng)的或文學(xué)的稱號。 關(guān)于漢文譯名納縛波,玄奘的注釋家沒有說出令人滿意的詞源。猜想的原形 Navapa,可能“看起來像梵文”,但肯定毫無意義。亨利·尤爾爵士受文獻學(xué)直覺的指引,推測玄奘的納縛波可能衍生自馬可·波羅的羅布和現(xiàn)代的地名。我從米蘭戍堡發(fā)掘的大量吐蕃文木和紙文書,為這個推測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證明。這里指出它們?nèi)紝儆谕罗刂浦袊陆畷r期就夠了,即約從公元 8世紀晚期到公元 9世紀后半葉。 這些文書中,地名“羅布”一詞出現(xiàn)的頻率特別高。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它肯定用于米蘭,或用于其范圍之內(nèi)的某個地方。由此可見,玄奘的納縛波的原形,與馬可·波羅的羅布在語音上有著明顯的聯(lián)系。因為我既不是漢學(xué)家,也不是吐蕃學(xué)家,所以對于其中世紀和現(xiàn)代名稱的字首 l與漢文和吐蕃文名稱的字首 n,哪一個能更正確地表現(xiàn)當?shù)卦瓉淼陌l(fā)音,我不敢表達任何意見。不過我至少可以指出,在許多印度雅利安人的方言中,梵文和婆羅米文的首字母 l通常被改為 n,而相反的轉(zhuǎn)換,即首字母 n改為 l,我至少在中國官話的發(fā)音中也經(jīng)常聽到。 為對提到羅布的吐蕃文書有一個大概了解,我必須提及米蘭戍堡的發(fā)掘。從弗蘭克博士翻譯的文書摘要判斷,*常提到的地方有兩個,分別是大羅布和小羅布。住址中的地名或上下文的特征中,有許多地方,這里我不能詳加討論,但從它們我推斷,發(fā)現(xiàn)文書的米蘭遺址,就是小羅布所指的地方。如果這個推測正確,那么大羅布就很可能相當于若羌。 小羅布和大羅布的區(qū)別,與早期文獻所示鄯善的兩個都城——東邊的老城扜泥和新城伊循——的區(qū)別相對應(yīng)。我相信,這兩個地方分別就是現(xiàn)在的米蘭遺址和若羌遺址。同時還重復(fù)提到了羅布的幾個城堡。有一次提到“下羅布”,表明這個地區(qū)也包括大小羅布以外的地方,正如當代普遍使用的“羅布”這個詞,它包括了塔里木河尾閭河道附近,以及以庫魯克塔格和阿爾金山為界的全部地區(qū)。
踏勘尼雅遺址 作者簡介
奧雷爾·斯坦因(1862—1943),英國人,原籍匈牙利,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和東方學(xué)者。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三次到中國新疆及河西地區(qū)進行考古探險。根據(jù)其考古探險經(jīng)過及成果,先后撰寫出版了《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fā)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劉文鎖,男,1965年生于新疆,中山大學(xué)人類學(xué)系教授,系副主任兼考古學(xué)教研室主任。出版著作《騎馬生活的歷史圖景》《絲綢之路——內(nèi)陸歐亞考古與歷史》等。肖小勇,中央民族大學(xué)民族學(xué)與社會學(xué)學(xué)院考古文博系主任,出版《西域考古圖記》等譯著7部。胡錦州,考古學(xué)家,出版《西域考古圖記》等譯著。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