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41436
- 條形碼:9787309141436 ; 978-7-309-1414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認為,“以意逆志”是針對“斷章取義”和“以詩為史”的兩種錯誤的詮釋傾向而提出來的,不能簡單稱為“意圖論闡釋學”,而包含著“多元論闡釋學”的思路,因為“意逆”的說法意味著承認讀者各種不同的推測都有合理性。在先秦儒家“知人”和“知言”的闡釋循環(huán)中,“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在互為前提和預設的情況下,為正確進入循環(huán)實現(xiàn)**的理解提供了一種可能。
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 內(nèi)容簡介
從闡釋學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中國古代傳統(tǒng)學術是一個饒有興味的課題!吨袊糯U釋學研究》試圖通過搜集分析散見于各種典籍中有關言說和文本的理解與解釋的論述,演繹經(jīng)學、玄學、佛學、禪學、理學、詩學中蘊藏著的豐富的闡釋學理論內(nèi)涵,由此揭示出中國古代闡釋學理論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以及異于西方闡釋學的獨特價值。全書約三十三萬字,共分為七章!吨袊糯U釋學研究》一方面按照歷史編年的方法,闡述了中國古代不同時期、不同學派關于理解與解釋的重要看法,并揭示這些看法產(chǎn)生的哲學背景或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將典籍中零星的觀點分類匯集,發(fā)現(xiàn)貫穿于其間的一系列平行的學術傳統(tǒng)和基本原則,并追尋這些學術傳統(tǒng)中貫穿的中國獨有的思維方式和言說方式!吨袊糯U釋學研究》考察了先秦諸子關于語言、思想與現(xiàn)象世界的關系的各種論述,提出儒家的“正名”與道家的“無名”,在對語言有效性問題上,分別持信任和懷疑的態(tài)度。并借用西方哲學家“形上等級制”的概念,分析了先秦諸子對文字、語言、思想和真理之間關系的不同認識,指出儒家的“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與道家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奠定了中國闡釋學的基石,前者成為后來各種意圖論闡釋學的源頭,相信讀者的理解能與作者的意圖達到同一;后者則派生出來一種“得意忘言”的方法,形成重視讀者個人體驗的閱讀傳統(tǒng)。
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 目錄
ABSTRACT
前言
**章 先秦諸子論道辯名
一、循名責實:指稱與世界
二、知者不言:真理與體驗
三、盡言盡意:形上等級制
四、以意逆志:意圖的重建
五、知言知人:理解的循環(huán)
六、見仁見知:象喻性文本
第二章 兩漢諸儒宗經(jīng)正緯
一、陰陽讖緯:神學的詮釋
二、教化諷諫:政治的詮釋
三、訓詁箋注:語言的詮釋
第三章 魏晉名士談玄辨理
一、言意之辨:正名與無名
二、得意忘言:九方皋相馬
三、辯名析理:清談的妙用
第四章 隋唐高僧譯經(jīng)講義
一、譯經(jīng):橘化為枳
二、義解:移花接木
三、習禪:見月亡指
第五章 兩宋文人談禪說詩
一、疑古:理性批判
二、心解:情性體察
三、論世:本末探究
四、釋事:密碼破譯
五、活參:自由解讀
六、親證:存在還原
第六章 元明才子批詩評文
一、水月鏡花:抗詮釋文本
二、醉翁寐語:不說破原則
三、借杯澆臆:主觀性闡發(fā)
四、賞文析義:藝術性詮解
第七章 清代學者探微索隱
一、返經(jīng)汲古:文本的復原
二、通詁明道:本義的確立
三、實事求是:詮釋的驗證
四、詩史互證:背景的指認
五、抉隱闡幽:意圖的索解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重版說明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