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0191654
- 條形碼:9787100191654 ; 978-7-100-19165-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經(jīng)學研究者、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中國歷史愛好者喪禮是儒家禮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儒家的仁義、孝道等觀念密切相關(guān),長期以來一直深受關(guān)注。由于宗族、法律等制度上對儒家禮制的倚重,以及喪服制度中承載的儒家價值觀念具有的合理性,喪服制度得以保持其生命力,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因此歷久不衰。本書通過作為經(jīng)典文本的《喪服》與具有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的喪服制度,以及喪服制度與同時段社會其他制度兩個維度的比較,對魏晉南北朝喪服制度進行了論述。其中,前者較為突出經(jīng)學上的辨析,后者則重在史學考察。書中作者對“三年之喪”“心喪制度”“尊降與厭降”“出繼與養(yǎng)子”“名服與加服”等內(nèi)容的考察論述,充分顯示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喪服制度的典型性及重要作用,既有“以情制服”的鮮明特征,又能遵守“以禮裁之”的規(guī)則。鑒于喪服制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性以及它廣泛的聯(lián)系性,本書的分析對深入理解其他制度乃至魏晉社會的特征,也就顯得必不可少。
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內(nèi)容簡介
亂世往往思想活躍。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目前有名的亂世,三四百年間,兵連禍結(jié),人若飄蓬。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固然是人間至痛,新亭對泣,大江茫茫,也讓人格外憂傷。亂世之中,天地失序,尊卑易位,一切價值皆須重新估量。兩漢儒者對世界的解釋無法祛除新生的疑惑,于是玄學興起,佛教弘揚,或脫俗諦于清談,或覓解脫于來生。然而塵世雖然卑微,仍需竭力經(jīng)營,個人由此成長,家族得以昌熾。禮學家應(yīng)時而起,緣情制禮,損益調(diào)適,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兼顧,秩序與自由并存,亂世求生之際,人類的靈性與堅韌,也因此得以昭彰。
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目錄
引言
**節(jié)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三節(jié) 《喪服》與喪服制度概述
第四節(jié) 研究思路與章節(jié)安排
**章 三年之喪
**節(jié) 鄭、王喪期之爭的理論依據(jù)
第二節(jié) 從宗王到宗鄭
第三節(jié) 縱情與節(jié)文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第二章 心喪制度
**節(jié) 西晉的變禮
第二節(jié) 心喪的制度化
第三節(jié) 公除與心喪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第三章 尊降與厭降
**節(jié) 降服的意義:尊尊與重宗
第二節(jié) 尊降無尊:親親的張揚
第三節(jié) 厭降不厭:親情的力量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第四章 岀繼與養(yǎng)子
**節(jié) 禮書中的大宗
第二節(jié) 姓氏與宗族
第三節(jié) 宗族觀念的變化
第四節(jié) 異姓為后與養(yǎng)子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第五章 名服與加服
**節(jié) 加服以名:母名對情的掩蓋
第二節(jié) 姨與外族:從親情到家族
第三節(jié) 嫂叔之間:親情與門風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第六章 前母、二嫡與時代
**節(jié) 王昌的難題
第二節(jié) 二嫡現(xiàn)象
第三節(jié) 繼母與嫁母:女性角色的變化
第四節(jié) 乖離論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節(jié)選
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張煥君
正是由于宗族、法律等制度上對儒家禮制的倚重,以及喪服制度中承載的儒家價值觀念具有的合理性,喪服制度得以保持其生命力,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因此歷久不衰。這是它“不變”的方面。但與此同時,禮天然具有的實用性又使它必須與時俱進,通過尋求對社會變化的適應(yīng)來保證它的合理性,所以它又有“變”的一面。這種變化,就喪服制度而言,既體現(xiàn)在服喪時的衣飾、居喪場所、喪服的變除儀節(jié)等外在形制上,也體現(xiàn)在制服原則等內(nèi)在觀念上。如前所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更重視“親親”的原則,并以此對整個喪服制度形成新的解釋,新的服制體系由此確立。這樣的變化雖然產(chǎn)生在喪服內(nèi)部,卻并不孤立,而是與宗族、門閥、玄學等因素交織纏繞。可以說,無論是“變”還是“不變”,喪服制度都與它裹挾其中的社會交互影響,社會現(xiàn)狀及需求決定著經(jīng)典的存亡與闡釋,反過來,經(jīng)典又因為其切中人心、適應(yīng)社會的功能而對社會現(xiàn)狀、需求有所指導(dǎo);蛟S,經(jīng)典與社會之間所謂的互動,正該在這個意義上理解。
通過以上關(guān)于喪服制度“變”與“不變”的介紹,本文研究的重點及意義也大致有所體現(xiàn)。雖然限于研究對象的復(fù)雜性,在具體論證時不得不側(cè)重于對喪服制度本身特點的分析,并由此對其產(chǎn)生的變化加以比較,以致關(guān)注的范圍顯得比較狹窄,制度史的成分較為濃厚。但是,鑒于喪服制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性以及它廣泛的聯(lián)系性,這樣的分析對深入理解其他制度乃至魏晉社會的特征,也就顯得必不可少。如果將喪服制度放入經(jīng)學或儒學這樣一個更大的背景,那么這樣的研究就有了更多的說明意義。無論是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所謂儒學不振的說法,還是糾正以往態(tài)度上雖然重視經(jīng)學但因為缺乏深入研究往往表現(xiàn)為抒發(fā)空泛之論的做法,都有著一定的糾偏或充實作用,可以為日后的相關(guān)問題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本文寫作的意義正在于此。
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作者簡介
張煥君,山西靈丘人,負篋京城十二年,先后受教于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眼界既開,濡染也深,慕志士仁人之風骨,存天地位育之探求。塵網(wǎng)不耐俗諦,丘山原本自由,F(xiàn)供職于山西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友朋作伴,兼任于晉之源壁畫藝術(shù)博物館、晉之才蒙學文化研究院,愛嵇叔夜之為人,以為尋章摘句不足貴,立地做人,心智獨立,始得根本。
- >
經(jīng)典常談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