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大家小書:蘇辛詞說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墨繪
-
>
(精)中國人的稱呼(簽名鈐印本)
-
>
楓涇史話
-
>
風詩的情韻:李山講《詩經》
悅心:古畫風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35604
- 條形碼:9787559835604 ; 978-7-5598-356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悅心:古畫風雅 本書特色
這本書的主題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讀古畫,品古人風雅。當然,關于古人風雅的一面,古代詩詞已經寫得很多了。而作者察覺到詩與畫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將兩者予以交融解讀,為我們打開了品讀古畫的另一扇大門,也為我們理解古詩詞提供了更直觀的載體。 如,在賞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這幅畫時,作者用杜甫詩《麗人行》和張祜《集靈臺》中的詩句“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來予以詮釋;而寫到夏圭《雪堂客話圖》,作者自然聯(lián)想到蘇軾被貶黃州時修蓋的“雪堂”,在回顧蘇軾這段經歷時,又自然引出他的《寒食帖》;馬遠根據寧宗皇帝的題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創(chuàng)作的抒情小品《山徑春行圖》,是程頤筆下的“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是歐陽修所寫的“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也是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樣的旁征博引書中比比皆是,使作者的解讀遠離了枯燥乏味,而充滿文學的意味、古雅的氣息。
悅心:古畫風雅 內容簡介
本書甄選90多位藝術巨匠的近200幅傳世名作,全面覆蓋中國古畫品類和知名畫家,系統(tǒng)梳理了仕女畫、山水畫、花鳥畫等古畫品類的演變脈絡。在對各品類作品進行賞析之余,作者深入到古畫情景之中,結合歷史背景,解讀畫面背后的社會意義以及畫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同時佐以相關的詩詞作品、名人逸事,并挖掘出其中所刻畫的花事、茶事、漁隱、撫琴、博古、雅集等古代生活細節(jié)。 這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優(yōu)質讀本,更開創(chuàng)了多維的視角,帶你發(fā)散思維,找到自己進入古畫世界的專屬通道,重溫千年時光,領略古畫魅力,細味古人雅趣。
悅心:古畫風雅 目錄
【輯一 美人如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仕女畫
千古風流事——“好色”的明朝畫家
掃眉才子筆玲瓏——女性畫家
【輯二 山光水色】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畫
結廬在人境——詩意棲居
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景.雨聲
【輯三 活色生香】
山禽矜逸態(tài),梅粉弄輕柔——花鳥畫
一案四時春——花事
花開堪折直須折——宋人.春天
【輯四 文人風雅】
此事只關風與月——雅事
詩酒唱和領群雄——雅集
一朝歸渭上,泛如不系舟——漁隱
【輯五 歷史傳承】
寒夜客來茶當酒——茶文化
高山流水覓知音——抱琴文化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博古文化
悅心:古畫風雅 節(jié)選
此事只關風與月 ——雅事 2015年秋天,我前往浙江參加《金鑰匙·書畫視界》的集中審稿工作,與何濟洲、張渝、魏夏云、師元東、蘇長華和黃建軍等各位前輩相聚杭州。其中,何老師是書法家,張老師是國畫院研究員,夏云、元東、長華擅書畫,建軍長于篆刻,皆是系統(tǒng)內的書畫名家。初次會面,相談甚歡,頗有相見恨晚之意。當其時,家住杭州的夏云大哥做東,邀約我們同浙江音樂學院的幾位教授到墨戲書齋飲茶雅敘,興之所至,焚香鼓琴、吹笛引歌、書畫唱和,不知今夕何夕,樂而忘返。在他們的生活里,依然保留著古代文人雅集的遺風,這令我大受感動。 中國古代的文人,曾擁有過一種詩意雅致的生活。他們建造別致的庭園,坐擁湖光山色,亭臺錯落,廊檐深深;他們在月下飲酒,在花前品茗,在雨中默默佇立,在風中凝眸夕陽;他們與老僧談禪,與名妓聯(lián)詩,吟誦清麗的辭句,談論古往今來的高士逸人。他們悠閑,但不空洞;細致,但不頹廢。隔著歲月的河流,遠遠望去,他們的這份雅致,好似一幅朦朧而美麗的圖畫,令人景仰而迷醉。 歷史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人在生活美學上漸達極致。古代傳統(tǒng)文人有“九大雅事”:焚香、蒔花、尋幽、品茗、聽雨、賞雪、候月、酌酒、撫琴;明代沈仕的《林下盟》也提出了文人生活十供,即“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這種看起來雅致而簡單的生活,在今人的眼中卻幾乎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F(xiàn)代社會里,經濟財富飛速增長,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在日益嘈雜的機器轟鳴聲中,熙熙攘攘,塵世喧囂,也許再也難以再現(xiàn)這人間的詩意和生命的憧憬。只有在流傳下來的詩詞書畫里,我們還可以真切地看到,我們曾經擁有過這樣從容淡定、風流灑脫、浪漫自由又真實鮮活的生活方式。 焚 香 宋人吳自牧在筆記《夢粱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逼渲,焚香是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他們將焚香作為修行的一種途徑,在心煩意亂之時,焚一縷馨香,溫和甘美的香氣就足以令人平心靜氣,從而達到物我兩忘、靈臺空明的境界。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曾說:“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彼H手制作的“黃太史四香”——意合香、意可香、深靜香、小宗香,在中國制香史上十分有名。蘇軾更是香事的“骨灰級”粉絲,他調制的“雪中春信”,據說是古代*美的香之一。相傳他為合出這種早春梅花初綻時的香氣,整整等了七年,直到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正月初七一場春雪突至,他吩咐愛妾取999朵梅花的花心之雪,置于御賜的羊脂玉碗中,再將其他香料加入,才終于炮制出“雪中春信”。他建“息軒”,在軒中焚香靜坐,并題詩曰:“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闭f焚香靜坐有養(yǎng)生健體之功。焚香靜坐,這大概便是馬遠的《竹澗焚香圖》所描繪的情景。 到了明代,焚香已是清雅之事,文人在讀書、彈琴、作畫、習禪、雅集時焚香,表達一種精致的生活情趣與藝術審美。高濂著《遵生八箋》中寫道:“幽閑者,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性。恬雅者,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情。溫潤者,晴窗拓帖,揮麈閑吟,篝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佳麗者,紅袖在側,密語談私,執(zhí)手擁爐,焚以熏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蘊藉者,坐雨閉關,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爇,香靄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高尚者,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爇,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狈傧隳軡M足各種人物的不同需求,又可達到各種境界,焚香之雅由此可見。 蒔 花 蒔花即栽花。所謂“侍花如侶,讀花如人”,蒔花源于古代文人以花言志、以花抒情的生活方式。清代文學家張潮說得透徹,“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牡丹令人豪”。古人愛花、栽花、作詩詠花,還留下了很多關于花的趣聞妙談。晉朝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曾出任河陽縣令,他在全縣遍種桃花,成為一時佳話,遂有“河陽一縣花”的典故;北宋詩人林逋,終身不祿,長住山上與梅花和白鶴為伴,自稱“梅妻鶴子”;陸游“插瓶直欲連全樹”——恨不能將整棵梅花都插到瓶里供己欣賞;黃庭堅將水仙視為“凌波仙子”,傾心不已。 古人愛花,更將花當作點綴生活的詩篇。唐代詩人李白曾與眾兄弟在春天的夜里秉燭夜游,他們坐在盛開的桃花樹下飲酒賦詩,“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這樣的生活,令人不由感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北宋年間,翰林學士范鎮(zhèn)在宅院里建造了一座大堂,堂前種植荼蘼花架,每年暮春時節(jié)繁花盛開,宴賓客于花架下,當有鮮花墜落酒杯,持杯客人就必須滿杯飲盡。有時微風拂過,落英繽紛,滿座皆醉,這,便是歷史上夢幻一般的“飛英會”。尤求的《春宴圖》便取材于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明清時期,文人修建書房講究栽花,《菜根譚》中把“栽花、種竹、玩鶴、觀魚”列為幽人清事,讀書之余,栽花種竹,以此來修養(yǎng)身心,賞心悅目,勞逸結合。 清代禹之鼎曾為“四王”畫家之一的王原祁的山水畫在有清一代享有崇高的聲譽,生活也十分風雅。他曾為自己畫了一幅肖像,圖中王氏手持茶杯,端坐于榻幾上,欣賞著面前精心栽培的叢菊。菊花是“四君子”之一,代表“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的世外隱士形象。對菊花的欣賞,成為君子自得其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征。畫中陳設造型簡潔,有設色典雅的桌榻、擺放整齊的書冊畫卷和盛開的盆菊,點明了畫家的愛好和雅興。 讀 書 中國人自古便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唐代王貞白說“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宋代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明代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而宋代皇帝真宗趙恒,更是御筆親制《勵學篇》昭告天下:“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苯吡μ岢x書的風氣,成為千百年來讀書人的勵志名片。 古人讀書,有“苦讀”,也有“雅讀”。為了功名讀書,是為“苦讀”;除此之外,讀書也可作為休閑樂事,是為“雅讀”。金圣嘆有言:“紅袖添香讀閑書,乃人生一大樂事也。”“雅讀”講究讀書的環(huán)境與氛圍。看看明人的書房設計就知道“雅讀”之講究,不但要有“臨山傍水,茂林修竹,陋室茶香,香爐紫煙”的雅景,還要陳設古硯、水注、筆格、筆筒、鎮(zhèn)紙、花尊、鼎爐、古琴、掛畫等雅品,在其中研讀典籍、翰墨丹青,簡直樂在其中,陶然心醉。 讀書為人帶來心靈的豐盈與寧靜,排遣世俗紛擾和煩惱。王禹偁在《黃岡竹樓記》中描繪了被貶黃州后的讀書生活,“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劉松年的《秋窗讀易圖》描繪的似乎正是這樣的場景,水畔樹石掩映之下,書齋門窗敞開,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書童侍立一旁。 讀書累了,便可如《梧竹書堂圖》中所畫人物一樣,躺坐于竹林之中,涼風習習,閉目養(yǎng)神,休憩片刻。如此靜謐畫境,不便驚擾。 候 月 月,是中國*古老浪漫的意象,承載了古人對太空*美好的想象。對著明月,張若虛寫下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集納了春、江、花、月、夜五種*動人的景致,獨享“孤篇蓋全唐”之譽;對著明月,李白孤獨而豪放地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對著明月,張九齡懷念遠方的故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簡簡單單的海上、明月、天涯幾個詞便構成雄渾闊大的動人景象…… 馬遠的《對月飲酒圖》畫出了詩人豪邁中的孤獨,那亙古的寂寞,開懷暢飲下掩隱的悵然若失。且舉杯對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他的另一幅《月下把杯圖》則充滿了溫情。右上角寧宗皇后楊氏(楊妹子)親題“相逢幸遇佳時節(jié),月下花前且把杯”,點明了事件發(fā)生的時節(jié)和內容。當其時,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一輪圓月高掛空中,良辰美景之際,多年不見的好友來訪,共同把酒言歡,便是人間樂事。 蘇軾于中秋之夜懷念其弟,歡飲達旦,醉中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一幅畫,大概便是蘇軾的心中愿景。
悅心:古畫風雅 作者簡介
蘇春玲,筆名蘇三公子。古畫愛好者、文字工作者。小說、散文、書畫評論等作品散見于《金鑰匙》《海關文學》《藝術廣場》《城市漫步》等雜志;編輯出版有深圳海關《風采聚焦》《雄關印記》等圖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