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張居正傳

張居正傳

作者:周其運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12-01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220
本類榜單:傳記銷量榜
¥13.8(3.5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中 圖 價:¥27.5(6.9折)定價  ¥39.8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張居正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62664
  • 條形碼:9787559462664 ; 978-7-5594-6266-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居正傳 本書特色

★千古一相,萬歷首輔;居正為大,可謂端方。 ★梁啟超、黃仁宇、黎東方高度推崇 ★“不管一時毀譽還是萬世是非,我不在乎!” ★萬歷VS張居正——帝王與帝王師,怠政者與實干家,*矛盾的組合,卻創(chuàng)造了大明朝*輝煌的盛景。 ★特別附錄《張居正年譜簡編》

張居正傳 內容簡介

作為曾被梁啟超先生評價為“明代專享政治家”的張居正,他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有低谷時期,有高光時刻;他為明王朝貢獻了“萬歷中興”這名垂青史的重要改革;拖住了走下坡路的明王朝的腳步,同時毀譽參半的政治生涯也伴隨他的后半生,即使在去世后仍余波不休。本書力求完整展現(xiàn)張居正的一生,貫穿其少年傲骨、初入朝堂、歸隱田園、再入江湖、銳意改革、立新求變并很終站到了權力的制高點上,以自己的卓識扭轉了大明的國運。本書為明代政治家刻畫立體顯影,呈現(xiàn)出一個在皇權中斡旋、既有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也私德有虧、毀譽參半的明朝高官、大政治家的完整形象。

張居正傳 目錄

  **章 內閣起始


  第二章 追根溯源


  第三章 神童傳說


  第四章 命運捉弄


  第五章 選人機制


  第六章 才華初現(xiàn)


  第七章 內閣較量


  第八章 特殊關系


  第九章 初露鋒芒


  第十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章 紛爭再起


  第十二章 政治友誼


  第十三章 內閣鬧劇


  第十四章 邊關危機


  第十五章 龍爭虎斗


  第十六章 帝王之師


  第十七章 互利互益


  第十八章 化險為夷


  第十九章 改革前夕


  第二十章 治國韜略


  第二十一章 一條鞭法


  第二十二章 減編縮員


  第二十三章 整頓驛站


  第二十四章 書院噩運


  第二十五章 用人智慧


  第二十六章 暗流涌動


  第二十七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章 巨人隕落


  第二十九章 致命一擊


  第三十章 毀譽參半


  第三十一章 歷史回音


  附錄: 張居正年表簡編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張居正傳 節(jié)選

  **章 內閣起始 明朝內閣的起源 元至正二十四年(紅巾軍宋龍鳳十年,1364),朱元璋即吳王位,仿元制,置中書省、行中書省,設左右丞相。 朱元璋從一個沿街乞討的乞丐到萬人之上的皇帝,歷經艱難困苦,既充滿傳奇色彩,也形成了剛愎自用的性格,其中明顯特征就是他視權如命,一旦大權在握,就不能落入旁人之手。于是,在此后的幾年間,為加強中央集權,將權力完全攬在自己手中,他一步步地削弱相位。 洪武元年(1368),改左右相國為左右丞相; 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書省為三司,改變行省政治直屬中書省局面,同年裁汰中書省官員,只保留丞相職務。 洪武十一年(1378),詔令六部,政事“勿白”中書省,奪六部政務于中書省。 洪武十二年(1379),謫斬右丞相汪廣洋。 朱元璋稱帝初期,設左右丞相。明朝以左為尊,故左丞相為百官之首,即實際意義上的宰相。朱元璋時期,共任命了兩個左丞相,**個是開國功臣李善長,第二個是胡惟庸。 朱元璋削弱相權 那朱元璋為什么后來又決心削弱相權呢?除了他對權力的過于渴望外,還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 朱元璋在解決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生產和生活的政策,收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時,朝廷內部的矛盾又激烈起來,大臣以地域為區(qū)分,分成淮西和浙東兩派。 這些所謂的派別,實際上就是老鄉(xiāng)會,大家都說一樣的方言。朱元璋手下*大的老鄉(xiāng)會就是淮西集團,會長本來應該是朱元璋,但考慮到他是皇帝,所以當時是由李善長代理會長。這一集團人多勢眾,主要成員有李善長、郭興、郭英、湯和、周德興,還包括常遇春等人。這些人可以說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陣容強大,足可獨霸一方,甚至當時的人們見面都以會說淮西話為榮。 李善長何許人也,為什么是**功臣? 李善長是定遠人,與朱元璋同是安徽籍貫,算是同鄉(xiāng),很早就投奔朱元璋,并且十分有才能。明面上看,他好像很少出面干什么大事,實際這是由他的工作特點決定的。他主要負責后勤和政務辦理。李善長知人善任,能因才用人,使之各得其所;并且嫻于辭令,明習故事,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恢復制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作為“大總管”,李善長被朱元璋稱為“在世蕭何”。他在朱元璋勢微的時候投奔而來,一直負責軍隊的糧餉供應,成為前線將士風卷殘云的“發(fā)動機”。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禮的“總導演”,是朱元璋大封功臣時的“首席公卿”,也是朱元璋的親家翁。 李善長一直跟隨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馬后地勞頓。后勤工作不好搞,勞心勞力又不討好。朱元璋是個明白人,所以在明朝建立后,便以李善長為**功臣,任命他為丞相;并曾特賜他一方鐵制的憑券,上面明寫著可以免除他兩次死刑、免除他兒子一次死刑的承諾。 浙東派的代表人物是劉基。在當時,劉基也是響當當?shù)娜宋铮瑓s終究成為派別之爭的犧牲品。 李善長長處明顯的同時,缺點也極其突出。他外寬和而內多刻薄,既富且貴,驕橫專擅,憑借自己的權勢,頤指氣使,凌駕于百官之上,朱元璋日漸不滿。礙于李善長過去的功勞朱元璋一直隱忍不發(fā)。一天,朱元璋借與陶凱論齋戒當至誠為由,暗示李善長應趁早退職。李善長立即心領神會,謝恩辭職。 然后,胡惟庸做了宰相。胡惟庸也是定遠人。龍鳳元年(1355),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時,胡惟庸歸附紅巾軍,頗受寵信。因李善長的推薦,他被擢為太常寺少卿。對此,有人歸結為同鄉(xiāng)關系;也有人分析為胡惟庸的侄女嫁給李善長的侄子為妻,有著姻親關系;還有一種說法是李善長收受了胡惟庸的賄賂。無論怎么說,在李善長的運作下,胡惟庸一路仕途順利,歷任寧國主簿、湖廣僉事、太常少卿,洪武三年(1370)官至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升右丞相,再升左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任命過四員丞相(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其中胡惟庸主政時間*長、權*重——任相七年,權勢顯赫,遇事專斷。 作為淮西派二號人物,本來胡惟庸接替李善長的宰相之職已在朱元璋心中內定,可是為了顯示公允,朱元璋偏偏要詢問劉基的意見。劉基雖然受到李善長的排擠,仍然出于公心勸導朱元璋不要撤換李善長:“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钡煸斑是決定要撤換李善長,于是提出讓劉基接替李善長的位置,劉基立即以自己無法勝任而婉言拒絕。 朱元璋又問:“楊憲如何?”劉基與楊憲有私交,但他還是說了公道話:“(楊)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楊)憲則不然!敝毖灾赋鰲顟椖芰梢詣偃卧紫啵墒切男夭粔。 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說:“此偏淺殆甚于(楊)憲!币馑颊f汪廣洋還比不上楊憲。 朱元璋又問:“胡惟庸如何?”劉基性情耿直,一直不看好胡惟庸,就直言不諱地說:“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庇终f:“區(qū)區(qū)小犢,一經重用,僨轅破犁,禍且不淺了!痹趧⒒磥恚┯*為糟糕,好比一匹劣馬,叫它駕車,必然會翻車壞事。 劉基這樣回答,并不是完全出于私心要排除異己,也是站在國家利益上客觀評價。胡惟庸早年歸附紅巾軍,頗受寵信,在李善長的推薦下,被擢為太常寺少卿(北魏始置太常少卿,北齊稱太常寺少卿,為太常寺副長官,歷代沿置。唐制,太常寺少卿二人,正四品上,祭祀宗廟時由其率太祝、齋郎安排香燭,整理揩拂神座與幕帳,迎送神主。舉行祭禮時,與良醞署令共同斟酒),后來一直從事排擠非淮西系人士的勾當?傊,胡惟庸一路仕途順利,都是攀龍附鳳之術。 朱元璋見以上人選都不合適,再次邀請劉基出任丞相:“吾之相,誠無逾先生!眲⒒俅瓮妻o:“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諸人,誠未見其可也!币馑季褪俏疫@人疾惡如仇,又做不了煩瑣事,如果做了宰相就辜負了皇上。皇上不用擔心天下沒有能夠勝任宰相的人,只要有內心仔細甄別便會有所發(fā)現(xiàn)。目前您提的這幾個人,都不適合做宰相。 可是朱元璋不但讓胡惟庸當了宰相,而且把他們的對話告訴了胡惟庸,導致心胸狹窄的胡惟庸對劉基耿耿于懷,甚至即便劉基退休回家,依然不肯放過劉基。 史料記載,劉基因對于朱元璋安排胡惟庸做宰相的行為心灰意冷,知道自己將大禍臨頭,于洪武四年(1371)告老回鄉(xiāng),又因怕遭政治災禍,索性隱居山中,不再與聞政治,每天以飲酒下棋為樂,口不言功。他想逃避現(xiàn)實,但政治斗爭的旋渦仍然把他卷了進去。胡惟庸獲悉劉基曾在皇帝面前說自己無能,懷恨在心。當時胡惟庸以左丞掌中書省事,指使親信官員攻擊劉基,無中生有地誹謗劉基用有“王氣”的土地建造自己的墳墓,圖謀不軌,刺激朱元璋的猜忌心理。結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劉基被剝奪了官祿。劉基懼怕更大的禍患,趕赴南京當面向皇帝請罪,并且留京不歸,以明心跡。不久胡惟庸當上了左丞相,劉基大為悲戚:“使吾言不驗,蒼生福也!睆拇藙⒒鶓n憤成病,沒有多長時間就死去了。關于劉基的死因,后來胡惟庸案發(fā),有人告發(fā)說,劉基是胡惟庸毒死的。從胡惟庸與劉基的矛盾看,如果淮西派是朱元璋的“正室”,浙東派就是“偏房”, “偏房”斗不過“正室”,自然呈現(xiàn)一邊倒的陣勢。 淮西派倒臺 胡惟庸在宰相的位置上政績并不突出,但貪污受賄行為卻很嚴重,同時不斷排擠任何不服從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戰(zhàn)朱元璋的權力,私自截留下屬的奏章,官員升降,處決犯人,都不經過朱元璋的批準。正如《明史》所說:“帝以(胡)惟庸為才,寵任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獨相數(shù)歲,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shù)。”盡管朱元璋有意維護淮西派的利益,很多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真正危及自己利益時也會痛下決心,大開殺戒。 到了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稱其舊宅井里涌出醴泉,此為祥瑞,并借此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太監(jiān)云奇緊拉住韁繩,由于激動,一時說不出話來,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態(tài)嚴重,立即返回,登上宮城時,發(fā)現(xiàn)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墻道都藏有士兵。朱元璋大怒,以“謀不軌”罪誅胡惟庸九族,同時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jié)等數(shù)人。 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長還活著。他與胡惟庸是親家,而且他弟弟李存義是板上釘釘?shù)耐h。朱元璋考慮到他在朝廷中的巨大影響力,不但沒有殺他,連他的弟弟李存義也免死,放逐到崇明島(今上海崇明島)。 可是事情并未就此結束。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長家里修房子。此時,他已經不是當年的丞相了,不能再呼風喚雨,卻想出向帶兵的湯和借三百士兵當勞工的念頭。湯和是他的老鄉(xiāng),也是他的好友,因而在他看來這似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然而在借給李善長三百士兵后,湯和立刻密報了朱元璋,朱元璋又一次對李善長動了殺機。 然而李善長又犯了一個更加要命的錯誤:他的親信丁斌因為犯法應該被流放,他卻上書為丁斌求情。朱元璋憤怒了,下令不再流放丁斌,而是將他關到監(jiān)獄里,日夜拷打。 丁斌扛不住了,在朱元璋的“循循善誘、耐心開導”下,終于腦子開了竅,招供了李存義與胡惟庸共同謀反的細節(jié)。朱元璋當機立斷,把李存義抓了回來,也是嚴刑拷問。李存義于是又供出了自己勸說李善長的情況,而李善長的那句“汝等自為之”也成了朱元璋嘴里出現(xiàn)頻率*高的詞句之一。 李善長的家奴經過仔細分析,也開始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他們合謀以受害者的身份向朱元璋申述,說他們長期受到李善長的欺壓,并狀告李善長積極參與胡惟庸謀反,還將時間、地點說得相當清楚。 此時湊熱鬧的人也不斷地多了起來,御史們紛紛上書彈劾李善長,從上朝時不注意禮節(jié)到貪污受賄,罪名無所不包。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欽天監(jiān)生怕落后,被人認為覺悟低,也結合部門實際,向朱元璋上了一個非;奶频淖鄨螅f“*近出現(xiàn)星變,是不吉利的預兆”,然后提出了解決的方法——“當移大臣”。 朱元璋頒布《昭示奸黨錄》,以伙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等開國功臣。處死李善長的理由是李、胡兩人往來甚密,而李善長身為元勛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招惹滅族之災。李善長全家七十多口被滿門抄斬,朱元璋只免了自己的女兒、女婿(也即公主和駙馬李祺)之死。朱元璋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后共誅殺三萬余人,時稱“胡獄”。 從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朱元璋這個人向來多疑,所以功臣幾乎被殺光,F(xiàn)在他逐漸年邁,太子朱標又生性懦弱,所以他更加沒有安全感;蛟S也一直密切關注胡惟庸等高官動向,之所以能夠七年隱忍不發(f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感覺事態(tài)還不夠大,他所要的局面是胡惟庸把事情搞得足夠大,好以此進行一場大的清洗與政局整合。 朱元璋廢除宰相制 這場腥風血雨除了使許多人遭受滅頂之災外,另一個后果是朱元璋廢除丞相制。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1380)廢除丞相制度,開始大權獨攬,集皇權、相權于一身,結束了自古以來皇帝與六部尚書中間夾著丞相的局面,從此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洪武二十八年(1395)六月,朱元璋御奉天殿,敕諭文武群臣:“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以后嗣君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這是朱元璋將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真正明確下來,標志著中國封建王朝“丞相”職位徹底消失。 可是在封建制王朝的*高決策層中,皇帝相當于企業(yè)集團*高層,宰相的職能就相當于CEO。關于宰相職責,西漢的丞相陳平有過總結:“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可見宰相的重要地位非同一般。能力好的皇帝或許還勉強可以短期兼任CEO,可是要長期維持大國正常運轉卻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從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僅僅八天內,朱元璋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份文件,處理四百件事情。 更要命的是朱元璋是標準的草根出身,做過和尚,當過乞丐,帶兵打仗也很有天分,可是就是學問不夠,因此對一批滿口之乎者也的下屬那通篇文縐縐的文章看得一頭霧水,沒少給人打板子。當時的戶部尚書茹太素曾經上了一篇奏折給朱元璋,朱元璋讓人讀給自己聽,結果讀到一半就用了將近三個鐘頭,都是三皇五帝、仁義道德之類。朱元璋當機立斷,命令不要再讀下去,數(shù)了下字數(shù),已經有一萬多字了。朱元璋氣極,命令馬上傳茹太素進見,讓侍衛(wèi)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頓,并開始醞釀著找些參謀。

張居正傳 作者簡介

  周其運,文學作家,擅長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詩歌、歷史隨筆及文藝評論,作品散見于光明網、中國作家網、《中華文學選刊》、《中國詩選刊》、《當代作家》等媒體。曾榮獲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農業(yè)普查宣傳作品征集優(yōu)秀作品獎、第二屆“詩詞中國”大賽1月份月度特別獎及年度二等獎、“第八屆青少年冰心文學獎金獎”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