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nóng)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xù)農(nóng)業(yè)
-
>
線辣椒優(yōu)質高產(chǎn)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nóng)藥知識問答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tài)瓶
-
>
花史左編
-
>
海水抗風浪網(wǎng)箱工程技術
肥料養(yǎng)分推薦原理及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9833
- 條形碼:9787030679833 ; 978-7-03-06798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肥料養(yǎng)分推薦原理及應用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對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肥料養(yǎng)分推薦方法與限量標準"(2016YFD0200100)研究成果的系統(tǒng)梳理和總結。主要內(nèi)容包括糧食作物、經(jīng)濟作物、蔬菜、果樹基于產(chǎn)量反應和農(nóng)學效率的養(yǎng)分推薦方法與限量標準,有機肥料替代化學養(yǎng)分機理,秸稈還田養(yǎng)分高效利用機理,養(yǎng)分互作提高氮磷利用率機制,化學肥料減施增效調(diào)控途徑等方面。
肥料養(yǎng)分推薦原理及應用 目錄
目錄第1章總論 1 1.1 基于產(chǎn)量反應與農(nóng)學效率的養(yǎng)分推薦方法 1 1.2 區(qū)域尺度養(yǎng)分推薦方法與限量研究 6 1.3 有機肥料替代化學養(yǎng)分機制 9 1.4 秸稈還田養(yǎng)分高效利用機制 10 1.5 養(yǎng)分互作促進氮磷利用的機制 11 1.6 主要作物化肥減施增效技術評價及模式 12 1.7 肥料養(yǎng)分限量標準草案 12第2章基于產(chǎn)量反應與農(nóng)學效率的養(yǎng)分推薦方法 14 2.1 基于產(chǎn)量反應與農(nóng)學效率的養(yǎng)分推薦原理 14 2.1.1 作物養(yǎng)分吸收特征 14 2.1.2 土壤養(yǎng)分供應能力 15 2.1.3 養(yǎng)分推薦模型構建 15 2.1.4 養(yǎng)分專家系統(tǒng)研發(fā) 17 2.2 糧食作物養(yǎng)分推薦方法研究與應用 19 2.2.1 水稻 19 2.2.2 小麥 34 2.2.3 玉米 42 2.2.4 馬鈴薯 55 2.3 經(jīng)濟作物養(yǎng)分推薦方法研究與應用 65 2.3.1 茶葉 65 2.3.2 油菜 72 2.3.3 棉花 80 2.3.4 大豆 95 2.3.5 花生 103 2.3.6 甘蔗 111 2.4 蔬菜養(yǎng)分推薦方法研究與應用 119 2.4.1 果菜類 119 2.4.2 葉菜類 130 2.4.3 根莖類 138 2.4.4 蔥蒜類 1482.5 果樹養(yǎng)分推薦方法研究與應用 156 2.5.1 蘋果 156 2.5.2 柑橘 165 2.5.3 梨 174 2.5.4 桃 182 2.5.5 葡萄 191 2.5.6 香蕉 199 2.5.7 荔枝 207 2.5.8 西瓜 215 2.5.9 甜瓜 224第3章區(qū)域尺度養(yǎng)分推薦方法與限量研究 233 3.1 “自下而上”基于農(nóng)學效應的縣域養(yǎng)分限量研究 233 3.1.1 區(qū)域尺度養(yǎng)分推薦方法的建立 233 3.1.2 三大糧食作物區(qū)域尺度氮肥優(yōu)化推薦 237 3.2 “自上而下”基于環(huán)境安全的縣域氮肥限量標準 244 3.2.1 基于機器學習多因子模型的縣域硝態(tài)氮淋洗及氨揮發(fā)預測 244 3.2.2 基于糧食安全及環(huán)境閾值定量氮肥投入 248第4章有機肥料替代化學養(yǎng)分機制 252 4.1 我國有機肥資源狀況和利用潛力 252 4.1.1 我國有機肥資源狀況 252 4.1.2 有機肥資源利用潛力 255 4.2 有機肥替代化肥養(yǎng)分的生物學機制及替代率 255 4.2.1 有機肥降解的微生物作用機制 255 4.2.2 有機肥替代化肥養(yǎng)分的微生物學作用 266 4.2.3 有機肥對化肥養(yǎng)分的替代效應及替代率 274 4.3 有機肥安全施用的環(huán)境容量 278 4.3.1 有機肥中重金屬及抗生素的含量特征 278 4.3.2 有機肥施用的重金屬環(huán)境容量及閾值 280 4.3.3 土壤重金屬閾值及有機肥安全施用的環(huán)境容量 285第5章秸稈還田養(yǎng)分高效利用機制 288 5.1 我國秸稈資源狀況和利用潛力 288 5.1.1 我國秸稈資源狀況 288 5.1.2 不同種植制度下秸稈養(yǎng)分資源量及利用潛力 290 5.2 秸稈還田養(yǎng)分循環(huán)特征和機制 291 5.2.1 旱地秸稈還田養(yǎng)分循環(huán)特征與機制 2915.2.2 水田秸稈還田養(yǎng)分循環(huán)特征與機制 297 5.3 秸稈激發(fā)分解效應和機制 308 5.3.1 促腐菌劑作用 308 5.3.2 硅藻土作用 313 5.3.3 Mn2 +作用 313 5.4 秸稈還田養(yǎng)分高效利用技術 315第6章養(yǎng)分互作促進氮磷利用的機制 318 6.1 鉀氮互作 318 6.1.1 鉀氮互作效應 318 6.1.2 鉀氮互作機制 325 6.2 硼氮互作 339 6.2.1 硼氮互作效應 339 6.2.2 硼氮互作機制 344 6.3 硼磷互作 347 6.3.1 硼磷互作效應 347 6.3.2 硼磷互作機制 349 6.4 鉬氮互作 355 6.4.1 鉬氮互作效應 355 6.4.2 鉬氮互作機制 358 6.5 鉬磷互作 360 6.5.1 鉬磷互作效應 360 6.5.2 鉬磷互作機制 362 6.6 鋅氮互作 364 6.6.1 鋅氮互作效應 364 6.6.2 鋅氮互作機制 370 6.7 鋅磷互作 375 6.7.1 鋅磷互作效應 375 6.7.2 鋅磷互作機制 380第7章主要作物化肥減施增效技術評價及模式 385 7.1 化肥減施增效技術評價—以水稻為例 385 7.1.1 農(nóng)學效應 385 7.1.2 環(huán)境效應 389 7.1.3 減施潛力 390 7.2 糧食作物化肥減施增效模式 391 7.2.1 基于 NE +的水稻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3917.2.2 基于 NE +的小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395 7.2.3 基于 NE +的玉米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396 7.2.4 基于 NE +的馬鈴薯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398 7.3 經(jīng)濟作物化肥減施增效模式 402 7.3.1 基于 NE +的茶葉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027.3.2 基于 NE +的油菜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037.3.3 基于 NE +的棉花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057.3.4 基于 NE +的大豆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087.3.5 基于 NE +的花生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107.3.6 基于 NE +的甘蔗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12 7.4 蔬菜化肥減施增效模式 413 7.4.1 基于 NE +的設施番茄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13 7.4.2 基于 NE +的露地白菜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15 7.4.3 基于 NE +的露地蘿卜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17 7.4.4 基于 NE +的大蔥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18 7.5 果樹化肥減施增效模式 420 7.5.1 基于 NE +的蘋果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20 7.5.2 基于 NE +的柑橘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22 7.5.3 基于 NE +的梨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24 7.5.4 基于 NE +的桃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25 7.5.5 基于 NE +的葡萄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27 7.5.6 基于 NE +的香蕉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29 7.5.7 基于 NE +的荔枝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30 7.5.8 基于 NE +的露地西瓜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32 7.5.9 基于 NE +的露地甜瓜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434 7.6 主要作物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效果 436第8章肥料養(yǎng)分限量標準草案 437 8.1 糧食作物養(yǎng)分限量標準草案 437 8.1.1 水稻 437 8.1.2 小麥 439 8.1.3 玉米 440 8.1.4 馬鈴薯 441 8.2 經(jīng)濟作物養(yǎng)分限量標準草案 443 8.2.1 茶葉 443 8.2.2 油菜 4448.2.3 棉花 445 8.2.4 大豆 447 8.2.5 花生 448 8.2.6 甘蔗 449 8.3 蔬菜養(yǎng)分限量標準草案 449 8.3.1 果菜類 449 8.3.2 葉菜類 450 8.3.3 根莖類 451 8.3.4 蔥蒜類 451 8.4 果樹養(yǎng)分限量標準草案 452 8.4.1 蘋果 452 8.4.2 柑橘 453 8.4.3 梨 453 8.4.4 桃 454 8.4.5 葡萄 455 8.4.6 香蕉 455 8.4.7 荔枝 456 8.4.8 西瓜 457 8.4.9 甜瓜 457 8.5 區(qū)域尺度養(yǎng)分限量標準草案 458 8.5.1 水稻 458 8.5.2 小麥 459 8.5.3 玉米 460 8.5.4 大豆 461 8.5.5 棉花 462 8.5.6 白菜 462 8.5.7 蘿卜 463 8.5.8 柑橘 464 8.5.9 蘋果 464 8.6 鉀、鋅、硼及鉬肥高效施用標準草案 465 8.6.1 鉀 465 8.6.2 鋅 467 8.6.3 硼 468 8.6.4 鉬 469 8.7 鉀、鋅、硼及鉬肥與氮磷協(xié)同增效技術標準草案 470 8.7.1 鉀 470 8.7.2 鋅 470 8.7.3 硼 474 8.7.4 鉬 475 8.8 有機肥施用標準草案 475 8.8.1 糧食作物 475 8.8.2 經(jīng)濟作物 476 8.8.3 蔬菜 477 8.8.4 果樹 478 8.9 秸稈還田標準草案 478 8.9.1 東北玉米單作體系 478 8.9.2 華北小麥–玉米輪作體系 479 8.9.3 長江中下游小麥–水稻輪作體系 481 8.9.4 長江中下游雙季稻連作體系 481參考文獻 483附錄 A 土壤肥力水平確定原則 492附錄 B 有機肥質量與安全性的共性要求 496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