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家在古城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470225
- 條形碼:9787559470225 ; 978-7-5594-7022-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在古城 本書特色
蘇派作家領(lǐng)軍人物,著名作家范小青,潛心記錄蘇州古城的前世今生。 濃濃鄉(xiāng)愁里的平民史詩 小橋流水間的社會圖景,深入數(shù)十條大街小巷的紀實之旅 解鎖一代中國城市的的變革密碼。 作者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歷數(shù)了蘇州一帶的老街、古跡,對城市改造的揚棄生發(fā)了深刻的思考。
家在古城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guān)于蘇州的城市傳記。分為“家在古城”“前世今生”“姑蘇圖卷”三個部分。范小青闊別舊居54載,故地重游,真實地記錄了蘇州老城區(qū)這些年來的歷史變遷,尤其是近些年來在城市化進程中政府對于蘇州古城的保護措施。 作者以《都挺好》劇組之約為契機,隨著“我”游歷的腳步,在對老城區(qū)訪問的期間,勾連了“我”深度介入蘇州老城區(qū)改造項目政府研討的經(jīng)歷。
家在古城 目錄
上部:同德里和五卅路
1.從同德里出發(fā)
2.到子城去看看
3.共沐德澤
4.千呼萬喚始出來
5.五卅路冊頁
下部:瓣蓮巷和李超瓊
6.從大石頭巷到瓣蓮巷
7.瓣蓮巷36號
8.砸在手里的難題
9.李超瓊?cè)沼?
第二部分 前世今生
1.狀元府和狀元博物館
2.“天下有學(xué)自吳郡始”
3.全晉會館之晉風(fēng)徽派蘇式
4.“屋比百椽”
5.“名士當年留舊宅”
6.驚艷盛家?guī)?
7.探花府和花間堂
8.探花府之成為花間堂
9.“地上本沒有路”
10.“江南**豪宅”
第三部分 姑蘇圖卷
上部:平江路
1.“以存其真”
2.遂心適意的風(fēng)情畫
3.“鳥鳴山更幽”
4.800年古道
中部:山塘街
5.山塘織夢人
6.《桐橋倚棹錄》
7.七年后的行走
下部:遍地痕跡
8.“閶門四望郁蒼蒼”
9.“處處樓前飄管吹”
10.尾聲
家在古城 節(jié)選
上部:同德里和五卅路 1.從同德里出發(fā) 2021年3月15日,初春的一個早晨,太陽已經(jīng)出來了,天氣微涼。微涼中浮動著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氣息,讓人心生感動。 就是早春的那個早晨的那一刻,我抬起手,輕輕地敲了敲6號那扇門。 確切地說,是蘇州市姑蘇區(qū)五卅路同德里6號。 是普普通通的暗紅色的木門,對稱的兩扇。如果有興趣看一下象形字中的那個“門”字,就是這個大門的樣子了。在從前的文言文里,兩扇的稱“門”,一扇的稱“戶”,合起來就是“門戶”。 暗紅色不是木門本身的顏色,它是一層漆皮,漆皮包裹著木門。大門下端的漆皮有一點點剝落,露出了里邊的已經(jīng)非常陳舊的土灰色的木頭。我蹲下去,認真地看了幾眼。 也許是松木,或者是水曲柳,總之就是一扇很普通的大門,和許許多多普通的木門差不多,簡潔的,看起來并不很沉重。 但是其實,我知道它有著十分的重量,這個重量,是時間,是歷史,是生命,是人生的路,是路上的風(fēng)雨路上的故事,它是一切的一切。 門的中間,有兩個銅色的門環(huán),底座是普通的圓形底座,不是那種很講究的帶有寓意圖案的精美鑄造的門環(huán)。 門環(huán)的底座也稱為“鋪首”,通常老宅大門上的鋪首會是椒圖、獅虎、龜蛇之類的,取“神獸護宅”之意,并且還可以彰顯主人身份。人們曾經(jīng)尤其喜用椒圖,傳說它是龍生九子之一,性格孤僻,封閉自己,極不喜歡其他生物進入自己的巢穴,這樣的性格用來守門真是再好不過了。 但是這里沒有。同德里6號的大門上,是很普通的鋪首!颁伿足暛h(huán)”的那個“環(huán)”,也一樣普通,就是兩個已經(jīng)昏暗的銅色的圓環(huán)——但是你細細打量,靜靜地聽一聽,就知道了。在這普通的昏暗之中,正綻放著時光的年輪打磨出來的光彩,你能聽到它在歷經(jīng)風(fēng)雨后發(fā)出的無聲之聲,你拍打它,它或許不再清脆不再響亮,但那是一種沉悶的厚重的力量——這就是老宅的力量。 不過我沒有去拍那個門環(huán),我只是輕輕地敲了敲門。 老房子的門上貼著對聯(lián):歲歲平安福壽多,年年順景財源廣。也很普通。是一種歲月安好的普通,是一種平凡卻能讓人心動的普通。 這里是眾所周知的民國石庫門建筑群,但是因為門框、門檻都被粉刷了,我看不見曾經(jīng)朝思暮想的那些石條石塊,一時競有些恍惚,在敲門等待回音的這個可能很短暫的時間里,我踩著巷子里鋪著的舊條石,沿著6號往西邊走了幾步,我看到7號、8號那幾戶的門框、門檻也都被粉刷了,白得耀眼,但是再后面的幾戶,11號、12號等等,沒有粉刷,是裸露在外的石頭,舊時的模樣。 一眼看得見的石庫門的門框、門檻,都是粗石條,我的心突然就安靜下來了。 人的心思是奇怪的、難以捉摸的,有時候,幾塊舊陋的石頭,也可以承擔(dān)一些精神的撫慰。 我回到6號門口,里邊沒有動靜,我匆忙抬頭,看了一眼門頭上方,那里有一方凸疊的花形圖案,安排得周正用心,處理得精致細膩,但是花的形狀有些奇怪,我認不出它是什么花,有點難為情,不過沒事,一會兒我就能問一問胡敏了。 門里仍然沒有聲音,我又敲了敲門,依然敲得很輕。我不知道和我一起過來的電視臺的那些年輕的編導(dǎo)攝影,有沒有對我的動作和表情感覺奇怪或者不解。 是的,我小心翼翼,我動作遲緩又遲疑,我心情忐忑不安,我是怕驚動了什么?或者,我是想要驚動什么,卻又擔(dān)心驚動出來的驚動會驚動了我一直以來都相對平靜的靈魂? 里邊始終沒有回音。是里邊沒有人,還是敲門的聲音太輕了?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我不想用力敲門,我也不敢用力敲門。 近鄉(xiāng),現(xiàn)在,此刻,鄉(xiāng)愁就在我的面前,和我零距離地面對面了。 從離開這扇門,到再次敲響這扇門,整整五十四年時間。1967年1月,我們家搬離了同德里6號。 五十四年后的此時此刻,我在想什么?我的心,是被五十四年堵滿了,還是被五十四年掏空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蔽抑恢,這是我此時此刻*真實*形象的寫照。 但是后面就沒有了,沒有“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沒有兒童,甚至也很少有中年人青年人,這里是蘇州古城的老城區(qū),它老了,也許,只有老人可以和老城區(qū)相伴相依。
家在古城 作者簡介
范小青,女,祖籍江蘇南通,1955年7月出生于上海松江縣,1958年隨父母遷往蘇州。1977年考入江蘇師范學(xué)院(現(xiàn)為蘇州大學(xué))中文系,1982年畢業(yè)留校擔(dān)任文藝理論教學(xué)工作,1985年初調(diào)入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曾擔(dān)任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黨組書記,F(xiàn)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1980年起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共發(fā)表、出版作品一千余萬字。著有長篇小說二十一部,代表作有《女同志》《赤腳醫(yī)生萬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等;中短篇小說四百余篇,代表作有《城鄉(xiāng)簡史》《顧氏傳人》《嫁人豪門》等;散文隨筆集多部;電視劇本一百多集(部分與人合作),電視劇代表作有《費家有女》《干部》等。 短篇小說《城鄉(xiāng)簡史》獲第四屆魯迅文學(xué)獎,長篇小說《城市表情》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另獲第三屆中國小說學(xué)會短篇小說成就獎、第二屆林斤瀾杰出短篇小說獎以及《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人民文學(xué)》《中國作家》《作家》《北京文學(xué)》《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xué)選刊》等多種獎項。 電視劇《褲襠巷風(fēng)流記》《干部》獲飛天獎。 多篇、部小說翻譯成英、法、日、韓等文字在國外出版、發(fā)表。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