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

豆瓣8分,貞觀時代不僅創(chuàng)造了君主時代最文明的政治環(huán)境和最和諧的君臣關(guān)系,還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的制度基業(yè),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國樹立了楷模。

作者:孟憲實 著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05-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22頁
讀者評分:4.8分94條評論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8.5(3.4折) 定價  ¥2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 版權(quán)信息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 本書特色

2007唐史年巨獻——
  ★孟憲實,中國人民大學(xué)歷史系副教授,百家講壇《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大唐二十帝》主講人
  ★2007唐史題材的影視、書籍*熱,堪稱“唐史年”
  ★君臣如親人,社會關(guān)系和諧,國際地位崇高,貞觀之治,永遠讓人感懷。
  ★《貞觀之治》播出時間:5月7日—5月18日  cctv-10 周一至周日 首播 中午12:45分 重播 晚上11:30 次日早上6:40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
一千三百年的歷史有多遠?不是歲月蒼茫,是什么阻隔我們與歷史接近?撥開文字記錄的重重迷霧,作者引領(lǐng)我們發(fā)現(xiàn)歷史真相,領(lǐng)略貞觀風采:情感的純粹、人性的光芒、權(quán)力的理性、國家的尊嚴……
  偉大的時代,自有偉大的精神和智慧,即便相隔千年,依舊照耀今天。
本書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講壇,所作同名講座為基礎(chǔ),整理潤色面民。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 內(nèi)容簡介

公元627年到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整個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都得到較好發(fā)展,出現(xiàn)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史學(xué)家們把這一段歷史時期譽為“貞觀之治”。貞觀時期的中國,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在中國歷史上,貞觀時代是唯一的。這段時間雖然不長,地位卻極其重要。貞觀時代不僅創(chuàng)造了君主時代*文明的政治環(huán)境和*和諧的君臣關(guān)系,還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的制度基業(yè),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國樹立了楷模。李世民憑借什么創(chuàng)造出如此輝煌的業(yè)績?為什么在這個時代,中國能夠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天時?地利?人和?這成為唐朝以后歷代政治家和史學(xué)家都十分關(guān)注的問題。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 目錄


引子:貞觀之治的前夜
**講 政治世家
 一、皇親國戚家族顯赫
 二、政治家庭耳濡目染
 三、紈绔少年玄鑒深遠
第二講 晉陽起兵
 一、馬邑兵敗謀劃舉兵
 二、矯詔征兵巧妙布局
 三、煬帝親信刀下冤魂
 四、聯(lián)合突厥忍辱稱臣
 五、晉陽起兵誰是首謀
 六、亂世英豪各懷異志
第三講 李淵稱帝
 一、處心積慮暫緩稱帝
展開全部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 節(jié)選

引子:貞觀之治的前夜公元626年,是唐朝**個皇帝唐高祖李淵統(tǒng)治的第九年。這一年的六月四日,朝廷爆發(fā)了軍事政變。秦王李世民設(shè)伏于玄武門,殺死了親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隨后控制首都長安,控制了李淵和他的朝廷。兩個月以后,李世民代替李淵成為唐朝的皇帝。他就是歷史上的明君唐太宗。一個圍繞唐太宗的中央政府,帶領(lǐng)唐朝走向繁榮,因為李世民的年號叫做“貞觀”,所以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君臣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的政治奇跡,以后的中國歷朝歷代,常把貞觀之治作為帝王學(xué)習的典范。帝國體制下,唐太宗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的高度,在人們的思想深處始終難以逾越。但是,貞觀之治的前夜,竟然就是血腥的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絢麗的朝霞,是穿過玄武門之變的淋淋鮮血才普照大地的。資源的有限性,是人類內(nèi)部爭奪的根源。所有資源集中的領(lǐng)域,無不引發(fā)斗爭的旋渦。二桃殺三士,特別凸顯人類在利益面前的矮小。帝制時代,人類斗爭的*集中的領(lǐng)域當然就是政治,因為政治的核心是權(quán)力,權(quán)力是一切利益的集中體現(xiàn)。在*高的權(quán)力面前,一切道德的底線都會面臨挑戰(zhàn)。兄弟手足,父子情深,一切道德的森嚴壁壘都會顯得脆弱而低下。權(quán)力形同禍水。但是,權(quán)力和權(quán)力斗爭并不能因此被打入丑惡的深淵。這如同戰(zhàn)爭,任何戰(zhàn)爭都攜帶毀滅,但并不是所有的戰(zhàn)爭都是丑惡的。烈火可以毀滅一切,但是鳳凰卻可以在烈火中誕生。政治斗爭受人關(guān)注,并不僅僅因為它的戲劇性,是非善惡亦在其中。這是歷史的缺憾還是歷史的辯證法?貞觀年號一共使用了23年,即公元627年到649年。貞觀之治是一種歷史評價,用來肯定貞觀時期取得的歷史成就。這類肯定已有先例,比如漢代的文景之治。但是,如果在中國古代挑選*典型的統(tǒng)治良好的時期,則只有貞觀時期。雖然貞觀時期的中國,也并非盡善盡美,但是在中國古代存有記錄的漫漫兩千多年的歷史中,貞觀時代是唯一的。貞觀時代,創(chuàng)造了君主時代*文明的政治環(huán)境,*和諧的君臣關(guān)系。唐太宗是歷代皇帝中*圣明的君主,心胸開闊,大度能容,理性知性,聰明智慧。魏徵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臣,有膽有識,盡忠盡職,恥君不如堯舜,強調(diào)以民為本。貞觀時代,創(chuàng)造了君主時代*和諧的社會,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從此成為描繪和諧社會的共同愿景。貞觀時代,中國具有崇高的國際地位,從唐太宗開始,唐代皇帝被周邊民族和異邦推為“天可汗”。貞觀時代,制度建設(shè)卓有成效,法制觀念突出,不僅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的制度基業(yè),也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國樹立了楷模。為什么在這個時代,中國忽然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唐朝以后,這成了歷代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十分關(guān)注的問題。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還是愿意從人的角度切入,展開我們的觀察。很多朝代,*高當局的內(nèi)部殺戮,往往引發(fā)更大更殘酷的政治斗爭,兵連禍結(jié),此伏彼起。但是,玄武門之變的明天,卻是貞觀之治的輝煌燦爛。讓我們從核心人物李世民開始,了解玄武門之變的深遠背景。讓我們從這場血腥的政治斗爭中把握貞觀之治的歷史緣由,看貞觀之治這只美麗的鳳凰,是怎樣從烈火中誕生的。玄武門事變被掩蓋的*重要的情節(jié)也許有人會問,玄武門事變的許多細節(jié)都被后來掩蓋了,為什么尉遲敬德囚禁皇帝的這段文字保留下來?開始我也覺得奇怪,后來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字都是記載在尉遲敬德傳中,于是恍然大悟。玄武門事變的許多細節(jié)需要掩蓋,但對于立功的尉遲敬德,他的功勞也需要表白,如果一字不記,等于抹殺了尉遲敬德的功勞。為了一種平衡,只好模糊記錄,結(jié)果給我們今天留下了探究真相的線索。這可是天大的秘密,誰都未曾說過的。今天我在這里這么講出來,難道沒有受到什么啟發(fā),都是如此推測出來的?不是,我還是受到了別人的啟發(fā),只是作者已經(jīng)不可考了。這是一篇唐代的小說,是它給了我們重要的提示。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一個洞窟被打開,里面珍藏了九百多年前的文獻被發(fā)現(xiàn)。這就是敦煌藏經(jīng)洞。這些中國的國寶后來流落到世界各地,其中英國、法國、俄國都是重要的收藏地。英國的敦煌文書是斯坦因帶去的,所以他們的編號都用S。而S.2630號文書,是一篇唐代人寫的小說。小說沒頭沒尾,但是內(nèi)容很重要。在中國,學(xué)者王國維是**個研究這篇小說的人,他將它命名為《唐太宗入冥記》。這個古代小說故事雖然不完整,大概的意思還清楚的。玄武門事變以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鬼魂不散,到冥世閻王殿告狀,*后閻王決定抓李世民的靈魂來冥世與李建成等對質(zhì)。其中,有一個冥世的判官叫做崔子玉,他是輔陽縣縣尉,一個往來于人間與冥世的人。他看到自己的皇帝來到冥世,知道升官的機會到了。他開始跟唐太宗討價還價,唐太宗不得已只好跟他搞交易。崔子玉說可以替唐太宗回答問題,但需要唐太宗給他報酬。回答什么問題呢?即“武德七年(玄武門事變發(fā)生在武德九年,小說作七年),為什么殺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宮”。唐太宗一看這個問題,立刻傻了,“悶悶不已,如杵中心”,心中像長了塊木頭。他說回答不了。*后,崔子玉替唐太宗回答了這個問題,大約是大義滅親之類。于是李世民給了他一個蒲州刺史兼任河北二十四州采訪使的大官。小說中,唐太宗的靈魂戰(zhàn)戰(zhàn)兢兢,因為心中有鬼。*后不得不接受崔子玉的敲詐,順利通過冥世的拷問。這個小說的創(chuàng)作年代不清楚,但肯定屬于唐代,小說應(yīng)該是經(jīng)過了多人不同時期的修改,大概在武則天時期已經(jīng)成形。其中,小說認為李世民有罪。其中特別清楚地說到他“囚慈父于后宮”。因為殺兄弟的事情記載比較多,軟禁父親的記載一個字都沒有。這里的提示告訴我們,唐朝就有這種李世民囚禁父皇的說法。如果用這種觀點來看玄武門之變后尉遲敬德出現(xiàn)在高祖李淵面前的一幕,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豁然明朗。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地來到李淵的所在地,應(yīng)該不是一個人,而是帶著一支軍隊前來。李淵連同他的一班大臣,立刻喪失了人身自由。因為人身自由已經(jīng)喪失,當然也喪失了控制局面的可能。他們只能按照李世民的要求辦事,否則肯定有生命危險。李淵顯得很乖,要什么就給什么。不是他喜歡這樣,是因為他不得不這樣。已經(jīng)成了李世民的階下囚,哪里還有討價還價的本錢呢。這樣看來,李淵退位是形勢所逼。高祖確有識時務(wù)的一面,但不是我們通常說的主動讓權(quán)。高祖被囚禁一個小時與一年,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李世民的皇帝位置是從父親手里強取的,對此,他和父親都心知肚明。雖然父子二人暫時平和共處,李淵也不愿意掙扎出更大的悲劇,但是,兩人的心里是打上結(jié)的。李淵還活在人世,他一直默默地在旁邊看著李世民治理天下。這對于李世民來講,其實是另外一種壓力。他應(yīng)時刻提醒自己,父親在看著。壓力即為動力,這是他取得貞觀之治的另外一種動力。魏徵進諫不為人所知的原因魏徵敢于進諫,歷史上已經(jīng)留下定論。魏徵為什么能夠進諫,在《舊唐書》或者其他史籍中都有記載,大概有兩方面的因素。**說魏徵這個人有治國之才,第二是魏徵性格剛直,有性格方面的因素。還有第三條,就是對唐太宗的知遇之恩。玄武門政變之后,作為東宮的一個重要官員,李世民非但沒有殺他,還重用他,這就是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把自己豁出去了,不管皇帝高興不高興,只要對國家好對人民好,這意見我非提不可。上面只講了三個理由,其實還有第四個理由,今天我在這里強調(diào)的,就是制度性的理由,魏徵是在盡職盡責。李世民一開始任命魏徵在東宮做一個小官,后來很快讓他做了諫議大夫,正五品。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唐朝的諫官包括諫議大夫,還有左右拾遺、補闕等。諫議大夫平時在門下省辦公,也參與門下省的工作。魏徵是諫官中*重要的諫議大夫,諫議大夫的任務(wù)就是負責給皇帝進諫,他擔任這樣的職務(wù)他不進諫誰進諫?這是他的職務(wù)要求的。后來,魏徵又很快成了秘書監(jiān),是從三品,負責管理圖書、資料的文職。唐朝的宮廷藏書*早是在魏徵的手中豐富起來的。他做秘書監(jiān)的時候,還參與朝政。這是唐朝官制的一個特點,就是你本來有具體職務(wù),然后給你加一個銜,叫參與朝政。唐朝的重要會議大約有幾種,一個是行政辦公會議,就是部長級會議,叫八座議事,就是六個部的長官尚書加上左、右仆射一起開會。比它再高的就是政事堂會議,政事堂在門下省,這是一個宰相會議。宰相有很多人,凡是有“參與朝政”這種職銜的人都可以參加宰相會議。第三個更高級的就是皇帝的御前會議。有了參與朝政這個頭銜,既可以參加宰相的這個政事堂會議,也可以參加皇帝的御前會議。所以魏徵一直未曾離開提意見的職位。貞觀七年,他當了門下省的長官,叫侍中。門下省的工作就是審核皇帝的命令,看它對不對,對了就發(fā)給尚書省執(zhí)行,不對就反駁回起草詔令的中書省。為什么魏徵的意見總是那么多呢?因為一直到死,他都是門下省的長官或負責人。貞觀元年,右仆射封德彝為檢點使,檢點府兵。當時兵力不足,封德彝提了個建議,要把十八歲以上的中男,也檢點入軍。在唐朝,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叫法,為國家承擔的責任也不一樣。始生為黃,即剛一出生的孩子叫黃,黃口小兒就指這個年齡。四歲為小,四歲了,就是小孩了,在戶籍冊上都要注明。到了十六歲,就是中男,是半大小伙子了。二十歲為丁,就是成年人了。二十歲了就要承擔國家的兵役,F(xiàn)在既然形勢所需,皇帝就同意了封德彝的建議。敕書發(fā)出三四次,魏徵堅持不簽署。不但不簽署,還要上奏,提出自己的反對理由,大概就是中男身體還沒有長成之類。封德彝也不示弱,說中男也有長得很強壯的。太宗于是大怒,繼續(xù)出敕,魏徵還是不簽署。唐太宗沒有辦法,只好把魏徵和門下省負責人王珪都招來開會。太宗聲色俱厲地說:“中男要是身形矮小,自然不會點入軍中。若體貌魁偉,當然可以征發(fā)。你這么固執(zhí),簡直不可理喻!”魏徵正色說道:“竭澤取魚,非不得魚,明年無魚!蔽横缡菑膰腋L遠的利益來看待這個征兵問題,你不能把年輕人都點了兵,都點了兵,賦稅怎么辦?以后再需要征兵怎么辦?你不能把人力一下子用完啊。國家治理要有長遠規(guī)劃,不能只看眼前啊。道理很簡單,一討論就明白了;实劬土⒖滔铝,禁止下發(fā)這個文件。*終,皇帝被魏徵說服,并獎賞魏徵和王珪。魏徵敢于如此堅持,因為他站得高看得遠,所以他的話才有說服力。有人也許會說,魏徵擔任門下省的官員,是太宗任命的,主要還是太宗用人得當。這么說雖然也不錯,但是門下省這個機構(gòu),可不是唐太宗發(fā)明的,那是歷史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門下省審核詔書,也不是始于唐太宗。唐朝特別是太宗時期的理性行政十分突出,除了太宗本人的開明以外,在制度的設(shè)置上*能體現(xiàn)理性精神的就是門下省這個機構(gòu)。在決策階段努力減少錯誤,對于國家健康發(fā)展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錯誤的決策不算錯誤,錯誤的決策實施了才是真正的錯誤。凡是大面積的國家錯誤,一定是在決策階段就出了問題,并得以貫徹執(zhí)行,*后造成重大后果。加強決策階段的討論,就可以從源頭上盡量避免錯誤。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 作者簡介

孟憲實,1962年生,黑龍江省訥河人。中國人民大學(xué)國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領(lǐng)域為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xué)。
  1983年本科畢業(yè)于南開大學(xué)歷史系,畢業(yè)后奔赴新疆,在新疆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任教。2001年獲得北京大學(xué)歷史學(xué)博士學(xué)位。2003年南開大學(xué)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站。著有《敦煌百年》、《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等。2006年12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武門之變》,2007年5月主講《貞觀之治》。為電視劇《貞觀之治》的編。ㄅc作家阿城合作)。

商品評論(94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