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貴州省地圖(袋裝折疊大全開)(大比例尺1:790000)
-
>
世界地圖(2023)
-
>
亞洲地圖
-
>
山海經:精選插圖版(全彩)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盒裝(2022版)
-
>
北京市行政區(qū)劃地圖集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廣西(2018年版)
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概況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5085347
- 條形碼:9787105085347 ; 978-7-105-0853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概況 本書特色
本書是根據《國家民委關于修訂<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的通知》精神和貴州省民委的安排,在中共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委、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牽頭,組織進行的。本書共分十三章,主要介紹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沿革與社會變革、農業(yè)、交通通訊、貿易、旅游、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內容。
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概況 內容簡介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概況(修訂本)》是《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之一種!秳沾ㄘ罾凶迕缱遄灾慰h概況(修訂本)》分13章,從地理環(huán)境、歷史、民族區(qū)域自治、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郵電通信、貿易、旅游、社會事業(yè)、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角度,對該縣進行了全面介紹。是讀者了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基本情況的一本有價值的通俗讀物!秳沾ㄘ罾凶迕缱遄灾慰h概況(修訂本)》曾于20世紀80年代出版過,此次出版是修訂本。
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概況 目錄
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概況 節(jié)選
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
修訂再版總序
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包括《中國少數
民族》、《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自治
地方概況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中國
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叢刊》,記錄了中國55個少數民
族從起源至2l世紀初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涵蓋政治、經
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薈萃了大量原始
的、鮮活的、極其珍貴的資料,是一部關于中國民族問
題的大型綜合性叢書,是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重大項目
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
工作。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展
開。為了摸清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狀況,搶救行將消失
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料,1953年,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
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進行全國性的民族識別
調查,1956年又開始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
調查。在三次大規(guī)模的系統調查的基礎上,中央民委從
1958年開始組織編寫《中國少數民族簡史》、《中國少
數民族語言簡志》、《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三種
叢書。“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央民委機構撤銷,此項
工作被迫中斷。1978年國家恢復民族工作機構,中央民
族事務委員會改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1979年,國家
民委決定繼續(xù)組織編寫以上三種叢書,并增加編寫《中
國少數民族》和《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叢刊》兩
種叢書,定名為《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睹褡鍐栴}五種
叢書》的編輯出版列入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guī)
劃的重點科研項目。
《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共計402本,一億多字,該
項目自1958年啟動至1991年基本完成,歷時30多年,
涉及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qū)及中央有關單位400多個
編寫組,1760多人參與,分別由全國30多家出版社出
版?v觀歷史,像這樣全面系統地調查研究、編輯出版
介紹各個少數民族的叢書在中國前所未有;橫看世界,
像這樣由政府部門組織為國內各少數民族著書立說實屬
罕見。
盛世修史、修志,這是中國的傳統。由于《民族問
題五種叢書》編輯出版時間長,涉及地區(qū)廣,出版單位
分散以及受當時環(huán)境條件局限,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一
是體例版本不統一;二是有些解釋不準確;三是新中國
成立以來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
區(qū)所發(fā)生的變化和取得的成就沒有得到充分的反映。為
適應民族工作發(fā)展和民族問題研究的需要,為滿足廣大
讀者的需求,國家民委決定從2005年開始對《民族問
題五種叢書》進行修訂再版。
這次修訂再版的總體原則是“基本保持原貌,統一
體例、版本,增加新內容”,統一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
行。其中:
《中國少數民族》的修訂,旨在原版的基礎上,適
當調整結構,更新有關數據和資料,吸收*新研究成
果;增加各少數民族在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的發(fā)展成
就。
《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的修訂,本著“適當修
訂、適量續(xù)修”的原則,對有明顯錯誤的內容、觀點、
表述進行更正,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各少數民族的發(fā)展史實予以補充。
《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的修訂,力求
更加全面系統地反映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歷史、地理、經
濟、文化、社會的基本情況和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歷
程、成就和經驗,新編1987年以后成立的16個民族自
治地方的概況。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的修訂,旨在改錯,
增補新的研究成果,增寫《滿族語言簡志》,并合訂為6
卷本。
《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叢刊》的修訂,主要
是尊重史實,修正錯誤,增加注釋。
《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的修訂再版工作,得到了中
央有關部門和各有關地方的高度重視及社會各界的廣泛
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央黨校、中
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黑龍江社
會科學院、黑龍江大學、黑龍江民研所、云南社會科學
院、貴州大學、云南大學、四川大學、新疆大學、新疆
師范學院、內蒙古大學、哈爾濱學院、吉林民研所、廣
西民族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博物館、廣西民研
所、甘肅黨校、涼山大學、中國教育部語工委、云南語
工委等單位的民族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的專家
學者以及長期在民族地區(qū)工作的同志共1000余人積極
參與了修訂工作,各有關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各級民
族工作部門做了大量的組織協調工作。謹此,表示誠摯
的謝意。
我們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修訂再版的《民
族問題五種叢書》,將以更全面更完整更科學的面貌呈
現在廣大讀者面前。
李德洙
2007年8月
第六章交通通訊
**節(jié)公路
道路新中國成立前,務川境內沒有公路,主要運輸方式是
人背馬馱,當時縣內只有兩條主要古道:一條由縣城往北,通往
四川武隆江口鎮(zhèn),道路全長150公里;另一條是由縣城向南,通
往鳳岡,全長84公里。道路坎坷,狹窄泥濘,縣內生產出來的
產品運不出去,生活必需品又運不進來。1942年,國民黨政府
曾經修建過務(川)鳳(岡)和務(川)濯(水)公路,但那
只不過是借名刮財而已,工程歷A數年,借此攤派敲詐人民不少
糧錢,卻未修好一里路、一座橋。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各族人
民艱苦奮斗,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務川交通運輸事業(yè)發(fā)生了翻
天覆地的變化。
縣人民政府于1955年10月組建交通科(后改名交通局),
負責務川的交通運輸建設。1956年,以民工建勤和國家資助方
式,首先修建務川**條公路——務(川)鳳(岡)公路。公
路起自縣城都濡鎮(zhèn),途經牛塘、豐樂、新田,直到鳳岡境內。務
川境內全長52公里。公路途經干魚橋(木橋),跨豐樂河,越
敲木鼓,地形復雜,工程量大。為加強對工程的組織領導,縣政
府于1956年2月15日成立筑路工程委員會,由縣長掛帥,同年
3月2日破土動工,通過艱苦奮戰(zhàn),1957年3月31日,全線竣
工通車,共投勞31.6萬個工日,完成路基土石方23.1萬立方米
(其中石方6.5萬立方米),完成路面工程17.5萬平方米,建橋
10座,長85延米,修建涵洞45道,共投資30.6萬元(其中建
勤凈折價22.1萬元)。務(川)鳳(岡)公路的建成,促進了
物資交流,支援了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激發(fā)了群眾修路的積極性。
繼務鳳公路建成后,務川縣人民委員會又決定修建務川到濯
水及務川至大坪兩條公路,縣長上陣指揮,區(qū)、鄉(xiāng)長親自帶隊,
男女勞力齊上路,白天努力干、晚上打夜戰(zhàn),一場轟轟烈烈的群
眾修路運動又開始了。
務川至大坪太壩公路,全長26公里,途經楊村、大坪、三
坑,直至太壩,工程于1958年1月1日開工,9月23日竣工通
車。全線共建橋4座,修涵洞44道,總投資25萬元。該路的建
成,為開發(fā)務川汞礦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務(川)濯(水)公路,全長69公里。起自縣城都濡鎮(zhèn),
經桃符、鎮(zhèn)南、硯山等地到濯水,于1957年底開工,1958年9
月13日,務川至鎮(zhèn)南段(計29公里)竣工。建橋7座,修涵洞
24道,投資18萬元,全部由地方自籌資金。1963年11月1日,
動工續(xù)建鎮(zhèn)南至濯水段,1964年2月7日全線竣工初試通車。
該段長40公里,投資20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5萬元,縣自籌5
萬元。至此,一條南接鳳岡、北鄰四川彭水,縱貫務川南北的干
線公路全部建成。從此,南北公路通車,南來北往,天塹變
通途。
此后,務川縣委、縣人民政府利用每年冬春農閑季節(jié),動員
全縣各族人民以民工建勤方式,先后修建了務(川)道(真)
公路鎮(zhèn)南至杜家溝段,務川至正安、黃都至綏陽場、巖子頭至樂
居等數十條縣鄉(xiāng)公路。其中,硯山區(qū)在區(qū)委和區(qū)公所領導下,自
1974年冬開始,經過兩冬一春的奮戰(zhàn),于1976年1月上旬,同
時修通了分水至王武、分水至天山、硯山至毛田、栗園至青坪四
條公路,總長40公里,成為全縣**個社社通公路的區(qū)。他們
沒有向國家要一分錢、一斤糧,靠全區(qū)人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
的精神,自籌資金、自出勞力修通了公路。接著,環(huán)城、濯水兩
區(qū)也靠自力更生,實現了社社通公路。到1986年底,全縣已建
成公路576.6公里,其中,省道83公里,縣道172.1公里,鄉(xiāng)
村公路303.5公里,專用公路18公里,縣境內每百平方公里有
公路20.8公里,每萬人擁有公路17.5公里。全縣所轄8個區(qū)、
2個鎮(zhèn)、43個鄉(xiāng)通了公路。全縣8個區(qū)、2個鎮(zhèn)、21個鄉(xiāng)通了客
車,境內通客車公路里程有258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4.7%。
公路建設的不斷發(fā)展,改善了交通條件,活躍了山區(qū)經濟,基本
滿足了務川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為了加快務川經濟的發(fā)展,
1984年5月,由縣交通局組織、按部頒四級公路標準勘測設計
的濯水至鹿池(桃園)公路于1986年10月動工修建。該條公
路起于濯水,經復興至鹿池(桃園),全長32.05公里,為務
(川)彭(水)公路三期工程(原有簡易公路連接),公路于
1990年4月竣工,同年12月驗收。該公路修建共使用資金
265.7萬元,其中國家糧、棉、布以工代賑物資折款209萬元,
省地交通部門補助56.7萬元。使用民工建勤完成路基土石方75
萬立方米,完成路面工程25.6萬平方米,修建公路橋梁2座、
44延米,涵洞74道。
務川在1986—1988年按部頒四級標準先后修建了涪洋至珍
珠(14.2公里)、桃符至泰坪(9.9公里)、龍燈至石朝(33公
里)的通鄉(xiāng)公路,1990—1994年修建了豐樂至黃都、當陽至黃
都、青坪至栗園等公路,并經遵義地區(qū)交通局組織驗收,列入鄉(xiāng)
公路養(yǎng)護。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