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精選集
-
>
中國美術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邢捷談齊白石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3024482
- 條形碼:9787533024482 ; 978-7-5330-2448-2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邢捷談齊白石 節(jié)選
bsp;序言
中國的傳統(tǒng)學問,尤其是古物鑒定方面的學問,從來是以師徒傳承、口問心
授的方法薪火傳燈的。其中,有許多的經(jīng)驗方法,是完全依靠于觀感方面的,而
且是非理性的認知來完成的。這些鑒別經(jīng)驗并非出于前輩們秘閣高束、非嫡不傳
的狹隘的心胸,實在是用語言不能準確、甚至完全不能表達。譬如書畫鑒定中的
所謂“氣韻”、“味道”和瓷器鑒定中的手感、聲音,都是些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的感悟。把這些感悟書諸文字,幾乎是不可能的。從孫鎂洲等前輩留下的文字資
料中看,這一點似乎毋庸置疑。
但是,鑒定*直觀的、*易于為人所接受的,還是著名書畫鑒定家啟功先生
說的那句話——鑒定,總要講一個“理”字!先生鑒定宋代范寬《(雪景寒林圖》,
僅憑“臣范寬”三字款,就斷其偽。先生的依據(jù)是:范寬,名中立,字仲立。因
為人寬厚,故得綽號日“寬”。就像包公不能在皇上駕前自稱“包黑兒”一樣,稱
“臣”的畫家,怎敢面對九五而戲稱自己的綽號!先生的這個“理”,其實就是鑒
定古代書畫的人文科學依據(jù)。馮先銘、耿寶昌、楊伯達、徐邦達諸先生,在長期
的文物鑒定的實踐中,將前輩們傳代師承的感悟,結(jié)合現(xiàn)代相關科學的那個“理”,
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特征,而且相對獨立的專業(yè)鑒定理論體系范疇。這些不
僅是對傳統(tǒng)鑒定學的清算和終結(jié),同時也構(gòu)成了現(xiàn)代鑒定學的奠基石。
其實,這些鑒定學界泰斗們的開山弘論,對于一般的收藏者來說,指導意義
并不顯著。因為,在這兩者之間,存在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閱歷上的、實踐上
的、理論上的差異,形成了一種傳遞與接受之間的不對稱空間。
于是,一代中年鑒定專家義無反顧地充當了這兩者之間的傳遞媒質(zhì),他們有
著豐富的實物鑒定經(jīng)驗,有著相關自然科學的學識基礎,同時,又有幸得到老一
輩鑒定家的直接傳授。所以,在這一代人的著述中,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具有
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
《(名家談收藏叢書)》對著作者的選擇有三:一是選擇清末至民國期間有一定
影響的有關鑒定方面的著作;二是輯集民國至今老一輩鑒定家的鑒定心得、文
淪;三是收錄目前在文物鑒定領域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著述嚴謹?shù)闹心觇b定專
家的文章,以科學性、實用性相結(jié)合的文論為輯集目標,以一般古物收藏者為閱
瀆對象。
《(名家談收藏叢書)》是一套值得閱讀、值得收藏的書。
王大鳴序于北京
2006年7月9日
關于書畫創(chuàng)作
年代的確定
通過印章判斷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
1.“白石翁”印
齊白石之所以名璜,字瀕生,號白石,是因為
他26歲拜師后,由胡沁園、陳少蕃所起。但從他30
歲左右的作品來看,在落名款時多寫“璜”或“瀕
生”,只是到了50多歲才多寫“白石翁”。雖然我們
能夠根據(jù)名款中的“白石翁”來斷定作品年代的上
限,但比較準確的下限又該如何判斷呢?為了解決
這個問題,我們除了依靠繪畫、題字,還可根據(jù)“白
石翁”印來進一步鑒定齊白石作品的年代。齊白石
所鈐用的“白石翁”印約有10余方,現(xiàn)擇其3枚藉
以說明。
(1)白文“白石翁”印
1920年,時年57歲的齊白石回到北京后,因原
住址龍泉寺地處城南,甚為偏僻,便遷至宣武門內(nèi)
石鐙庵,后因石鐙庵的和尚養(yǎng)有諸多雞犬,每日雞
犬之聲不絕于耳,甚為嘈雜,有礙藝術創(chuàng)作,于是
又搬到西四牌樓迤南三道柵欄6號。1923年,時年
60歲的齊白石又從三道柵欄遷至太平橋高岔拉1
號,此方印即刻于此時此地。齊白石在該印邊款中
刻道:“癸亥(1923年)七月,白石自刊,時居京華
太平橋畔。”凡鈐有此方“白石翁”印的齊白石書畫
作品,其創(chuàng)作時間應不早于1923年。
(2)白文“白石翁”印
在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的《(白石老人自述)》
和張次溪著的《(齊白石的一生)》兩書中,均未提到
齊白石曾于62歲時回湘探親,而是將探親一事寫在
1926年,該年齊白石63歲。而齊佛來寫的《(我的祖
父白石老人)》一書中,記載著齊白石曾于1925年回
鄉(xiāng)省親。齊白石在《(白石詩草)》的自注中曾寫道:
“乙丑(1925年)四月還湘潭,綠林如鱗,未敢還鄉(xiāng)
省親,平生恨事。”由此可知,齊白石確實在1925
年時回鄉(xiāng)省親,只是因局勢不穩(wěn),到湘潭后未敢再
去家中。此方“白石翁”印即刻于1925年,他在邊
款中刻道:“乙丑四月,余還家省親,留連長沙,有
索畫者嫌畫中無印記,不足為信,余因刊此石。余
所用‘白石翁’三字小印已有四石,后之鑒定者留
意。白石自刊并題。”由此又可知,齊白石探親不成,
不僅在湘潭停留過,還滯留于長沙。故凡鈐有此印
的齊白石書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應早不過1925年。
(3)朱文“白石翁”印
1934年,時年71歲的齊白石尚客居北京,此方
“白石翁”印即刻于此時此地。他在邊款中刻道“余
之‘白石翁’三字印此五換矣,甲戌(1934年)九
月,白石。”故凡鈐有此方印的齊白石書畫作品,創(chuàng)
作時間應不早于1934年。
2.“甑屋”印
齊白石曾兩次刻“甑屋”印,第1次為61歲時,
第2次為70歲時。
“甑屋”為齊白石*初在北京住房的名字。至于
這個名字的來歷,他曾寫道:
余未成年時喜寫字,祖母嘗太息日:
“汝好學,惜來時走錯了人家。俗話云三日
風,四日雨,哪見文章鍋里煮。明朝無米,
吾兒奈何!”后十五年,余嘗得寫真金買柴
米。祖母又日:“那知今日鍋里煮吾兒之畫
也。”忽忽余年六十一矣,猶賣畫于京華,
畫屋懸畫于四壁,因名其屋為甑(煮飯用
的器具),其畫作為熟飯,以活余年,痛祖
母不能同餐也。
齊白石第二次刻“甑屋”印時,曾在邊款中刻
道:“甑屋二字早刻之于石,癸酉(1933年)夏無可
消愁,自行刻印,撿得此石,亦早口上甑屋二字,不
忍洗去,口重刊之,白石。”前后所刻的兩方“甑屋”
印相隔近十年,但布局基本相似。兩印的主要不同
處有:a.前刻“甑屋”印的折筆處均為方折,后刻
多為圓折;b.前刻“甑屋”印的左邊上部明顯斷道,
后刻為虛道;c.前刻“甑屋”印的“屋”之撇巧借
左邊框,后刻邊框與撇為兩筆。
3.“木人”、“木居士”印
齊白石因早年當過木匠,所以有“魯班門下”、
“大匠之門”、“班門大斧”與木匠有關的閑文印章,
以及“木人”、“木居士”人名印章。掌握了某方“木
人”、“木居士”印的治作時間,我們就可以斷定書
畫作品年代的上限,這不僅為鑒定齊白石作品的創(chuàng)
作時間提供了依據(jù),對鑒定真?zhèn)我灿泻艽蟮膸椭?br />
迄今為止,筆者發(fā)現(xiàn)齊白石的“木人”印有數(shù)方,其
中一方刻于1925年,他在邊款中刻道:“乙丑(1925
年)二月,白石自刊,居京華第九年也。”齊白石時
年62歲。至于“木居士”印,筆者曾發(fā)現(xiàn)有近10方,
其中一方“木居士”印刻于1920年,他在邊款中刻
道:“此三字五刻五口,始得成章法,非絕世心手不
能刻,此中口苦,尋常人見之,必以余言自夸也,庚
申(1920年)四月二十六日,記時家山兵亂,不能
不憂,白石老人又及。”
4.“老齊”、“老白”印
張次溪曾將買到的《(齊白石射雁圖)》拿到齊白
石處,齊白石在畫中題道:“此幅乃余少年所作也,
印記雖是老萍字樣,年30歲時即喜稱翁、老等字。
忽忽四十余年,筆墨之變,迥殊天壤也。”由此可知,
齊白石在30歲就稱“翁”、稱“老”,并有“老萍”
印。就筆者掌握資料證實,齊白石稱“翁”的*早
實例是在50多歲,他在50多歲時不僅刻有“三百
石印富翁”印,并在落款時寫過“三百石印富翁”。
邢捷談齊白石 作者簡介
p>字西園,筆名開邑、丑牛,號新會樓主、居顏六斗齋。生于一九四九
年,天津人。天津市文化局文物處副研究館員,九三學社社員。
一九六五年隨侍曹文耕先生學習書畫鑒囗后游學于陳邦懷劉九庵先
生門下,業(yè)余涉事丹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