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遠古時代-白壽彝史學二十講

遠古時代-白壽彝史學二十講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10-01-10
所屬叢書: 白壽彝史學二十講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3頁
讀者評分:4.5分2條評論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16.8(4.8折) 定價  ¥3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遠古時代-白壽彝史學二十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26802
  • 條形碼:9787505726802 ; 978-7-5057-2680-2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遠古時代-白壽彝史學二十講 本書特色

《白壽彝史學二十講:遠古時代》:大家的觀點,通俗的闡釋,一部精要的中國通史,一部精略的中國史學史。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民族理論工作者;刈,河南開封人,早年就讀于中州大學、文治大學和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研究生。曾為云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49年,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屆全國代表,并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此后,為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并與侯外廬等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員;同郭沫若、范文瀾等創(chuàng)辦了新中國史學會;創(chuàng)辦了《光明日報》的《歷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歷史研究》雜志;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懷下,主持了《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改革開放后,任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創(chuàng)辦了史學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guī)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等。國家教育部稱他“年高德劭,學識淵博,教書育人,譽滿學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贊他“為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史學會認為他“學術的追求,是創(chuàng)新的意識,批判繼承祖國文學遺產,成自得之學;學術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變,關注祖國歷史的興衰,思考民族的未來!彼囊簧鲱H豐,主要有《史學概論》、《史學論集》、《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中國通史綱要》、《民族宗教論集》、《回族人物志》、《中國回族史》等,由他總主編的《中國通史》12卷22冊全部出版,江澤民總書記親筆致信祝賀,對《中國通史》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通史》的出版,是我國史學界的一大喜事,一定會有益于推動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學習歷史的濃厚風氣。

遠古時代-白壽彝史學二十講 目錄

前言/1導論/1遠古時代/1**講 環(huán)境與發(fā)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31.相對獨立的環(huán)境與走著一條封閉獨立的道路/42.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與不平衡的發(fā)展/43.自然地理條件與遠古歷史的進程/5第二講 中國是人類起源的搖籃之一/91.人類的起源地應在非洲和亞洲/102.*早的人類及其文化/103.中華民族的起源以及國內外之紛說/14第三講 從藍田人到北京人/171.藍田人,較早時期的代表/182.較晚時期的北京人/193.我國廣泛分布著的直立人/23第四講 我們的直系祖先/271.“貌似奇特”的奇怪推測/282.柳江人和資陽人/303.中國人的直系祖先/314.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31第五講 新石器時代的輝煌創(chuàng)舉/331.開始向新石器時代過渡/342.新的文化類型/353.石器制造場/364.出現(xiàn)*早的農業(yè)/375.相對穩(wěn)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396.磁山文化/407.裴李崗文化:居址與墓地遺址中的發(fā)現(xiàn)/418.發(fā)現(xiàn)*早的老官臺文化/439.河姆渡和羅家角與稻作農業(yè)/44第六講 仰韶、龍山文化與母、父系氏族社會/531.仰韶文化所見母系氏族社會/542.龍山文化時期的父系氏族社會/573.文化的多元起源與多區(qū)域不平衡發(fā)展/61第七講 新石器居民邁人了新的歷史時期/651.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歸類/662.后岡一期文化與大汶口早期文化/683.大溪文化/704.馬家浜文化/70第八講 冶煉術的出現(xiàn),人類進入銅石并用時代/751.概觀銅石并用時代/762.銅石并用時代之早期/773.銅石并用時代之晚期/80第九講 遠古人類建筑的偉大創(chuàng)舉/851.“新石器”的村落與房屋/862.“銅石并用”時代的分間式房屋/883.河南淅川下王崗的長屋/904.甘肅秦安大地灣的“殿堂”和“教堂”/915.中心部落與中心聚落/926.建筑技術的提高與結構的進化/947.城堡的發(fā)現(xiàn)和水井的發(fā)明/95第十講 陶器為新石器時代的主要標志/991.彩陶——世界文化的珍品/1002.持續(xù)近千年的技術革新/1053.陶輪技術的快速發(fā)展/107第十一講 樣樣精彩的戴、穿、用、喝/1111.“裝飾”之妙出/1122.玉器之精良/1143.紡織之技高/1194.漆器之珍貴/1215.釀酒之興起/12l第十二講 “半坡”人口與健康的珍稀材料/1251.墓地死者的調研/1262.半數(shù)以上的婦女15-30歲死亡/128第十三講 占卜,在神與人之間悠蕩/1311.宗教早已發(fā)生/1322.瑤山良渚文化祭壇/1323.溝通神與人的法器:卜骨與玉琮/1344.巫師類似首領/135第十四講 墓葬反映出的社會和文明進程/1391.山頂洞下洞/1412.仰韶甕棺葬/14l3.大汶口墓葬/1454.花廳的殉葬:人殉出現(xiàn)/1495.貧富之分化/1516.英雄剝頭皮/1557.圖畫文字與刻劃記號/156第十五講 遠古時代的傳說/1611.*早的記錄/1652.不朽的傳頌/1673.黃帝集團/1714.炎帝集團/1745.太昊與少昊/1766.三苗集團/1787.部落集團的戰(zhàn)爭/1788.各部落集團的融合與分化/182第十六講 云南西藏的史前遺存/1851.西南邊疆的新石器文化/1862.世界屋脊的珍稀遺存/1923.西藏東部的卡若村/196第十七講 東北地區(qū)*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2031.農業(yè)對于興隆洼尚不重要/2042.裸婦、神偶與宗教/2083.先民集團過著漁獵生活/227第十八講 甘青地區(qū)的原始文化遺存/2311.起源與譜系/2322.擇地而葬的尊崇人物/2343.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2374.活躍著的齊家文化/242第十九講 百越先祖的海洋文化/2491.珠江三角洲的大型采石場/2512.工具和武器幾乎都是石器/2593.臺灣長濱的八仙洞/2624.獨一無二的無箅陶窯/2635.稻谷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臺灣農業(yè)史的一段空白/2656.江西的樊城堆文化/268第二十講 中國古代文明的曙光/271
展開全部

遠古時代-白壽彝史學二十講 節(jié)選

《白壽彝史學二十講:遠古時代》內容簡介:這里描述了從考古資料探索有文字記載以前的原始社會的狀況。上起人類的原始,下與夏商周對接,涉及中國史前考古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對象的方方面面。遠古時代主要描述了我們的遠古祖先(約180萬年前-1萬年前)、新石器時期(約公元前1萬年-前3500年)、銅石并用時代(約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和周邊地區(qū)(東北、甘青、東南、華南、西南)遠古文化的輝煌。在遠古時代,中國境內已有分布廣泛的人類活動。他們留下了原始社會的蹤跡。

遠古時代-白壽彝史學二十講 相關資料

中國地域遼闊,經濟文化發(fā)展很不平衡,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地理條件的復雜性是主要原因之一。1.相對獨立的環(huán)境與走著一條封閉獨立的道路中國地處歐亞大陸的東方。中國的西部、西南、西北分別由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阿爾泰山,延續(xù)不斷;北部為蒙古戈壁沙漠,浩然一片;東北為興安嶺和長白山,山脈相連;東邊和東南是汪洋大海,其整體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環(huán)境。在這幅員遼闊的地理大環(huán)境內,西部和北部高寒干旱,遠古的人類缺少生存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與外界的交往更是困難;中部偏東的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遠古的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最佳條件,也就成為我國史前文化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這一切也就決定了我國史前文化起源的本土性,以及在世界諸史前文化中的獨特性,并決定了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走著一條比較封閉而且獨立的發(fā)展的道路。2.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與不平衡的發(fā)展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山脈和河流的走向大多自西而東,這就形成了四個與緯度大致平行的自然區(qū)域:第一個自然區(qū)域為塞北區(qū),大致為我國的東北地區(qū)、內蒙古地區(qū)和新疆等地區(qū),均為溫帶氣候,常年平均溫度在0°-10℃左右。這里大部分地區(qū)的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為草原或荒漠,植物的年生長期一般低于210天。青藏高原雖然緯度很低,但地勢非常高,自然條件比較適于農業(yè)或牧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為主要的牧區(qū)或農牧混交區(qū)。第二個自然區(qū)域是華北區(qū),約在長城以南和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北,主要是黃河流域,同樣是暖溫帶氣候,常年平均溫度約為10°-15℃。年降水量約為400-800毫米,為半干旱地區(qū)。植物的年生長期大約在210-270天,現(xiàn)為旱地作物的主要產區(qū)。第三個自然區(qū)域是華中區(qū),約在秦嶺一淮河以南和南嶺山脈以北,主要是長江流域,均為亞熱帶氣候,常年平均溫度約為15°-20℃,年降水量約為800-1500毫米,植物的年生長期大約在270-300天。溫暖濕潤,四季分明,F(xiàn)為水稻的主要產區(qū)。第四個自然區(qū)域是華南區(qū),在南嶺山脈以南,臺灣、福建南部、廣東、廣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均為熱帶氣候,常年平均溫度約為20°-25℃,年降水量約為1500-2000毫米,植物的生長期應該為一年四季,是我國水稻和熱帶作物的主要產區(qū)。上述四大自然區(qū)域內的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等,也都不太一樣,再細分下去,可為若干個亞區(qū)。在這種情況下,就自然地決定了我國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與不平衡的發(fā)展。

商品評論(2條)
  • 主題:馬列主義史書寫法令人耳目一新

    精于考據(jù),別于其他,有些需要更新的論述,但總體而言仍是同主題的學術制高點。

    2018/3/19 16:30:04
    讀者:mar***(購買過本書)
  • 主題:白壽彜史學

    白先生的史學,這套書帶有通史性質,唯物主義歷史觀,結合書中的介紹性材料,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017/12/7 13:48:00
    讀者:296***(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