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八品)

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八品)

豆瓣千人9分推薦,前后歷十年,發(fā)掘和講述李濟、趙元任、丁文江、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等一代大師的精神、思想與人生,以及走出書齋,踏上荒野,重建中國古史。

作者:張泉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3-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92
讀者評分:5分1條評論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26.9(3.9折) 定價  ¥6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八品)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846150
  • 條形碼:9787559846150 ; 978-7-5598-461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八品) 本書特色

&“中研院”副院長、史語所原所長 黃進興 作序推薦
作為資深媒體人,張泉尊重歷史, 持論公允,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把遙遠的歷史傳遞給公眾。
《荒野上的大師》搜集了大量的**手檔案資料,廣泛閱讀了各種回憶錄、論文和專著,深入發(fā)掘?qū)W人的精神、思想與人生,勾勒學人的群像,探究學界的浮沉,讓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回望一代大師走過的路。
——“中研院”副院長、史語所原所長 黃進興
&中國版《人類群星閃耀時》
發(fā)掘和重溫以陳寅恪、丁文江、李濟、趙元任、傅斯年、賈蘭坡、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為代表的一代大師的精神、思想與人生;
講述他們?nèi)绾卧趤y世走出書齋,涌入同一時空,披荊斬棘,擔斧入山,于荒野上踏出新路,以科學方法探索和重建中國古史,從而改變世界*中國的認知的歷程;
不世出的天才,前所未有的一代人,因他們,一個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在中國的土地上顯露崢嶸。
&尊重歷史,持論公允,深入淺出
知名作家、原《生活》主編、三屆 “亞洲卓越新聞報道獎”獲得者,張泉,前后歷十年的潛心之作。

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八品) 內(nèi)容簡介

《荒野上的大師》講述的是1920年代中國考古初創(chuàng)的故事。作者以地質(zhì)調(diào)查所、清華國學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和營造學社四大機構(gòu)的發(fā)展為主線,描繪了中國考古的誕生經(jīng)過。這四大機構(gòu)走出了諸多考古名家,(李濟、趙元任、吳宓、賈蘭坡、夏鼐、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等),作者以細膩感性的筆法,講述了他們在考古現(xiàn)場和學術(shù)書齋中的工作與貢獻,突出了他們在逆境中開辟新天地的勇氣和毅力,表現(xiàn)了他們在內(nèi)憂外患之際憑熱血和專業(yè)為國效力的事跡!痘囊吧系拇髱煛愤描繪了當時的諸多重大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讓中國在世界考古舞臺上有了話語權(quán)。值此中國考古百年,《荒野上的大師》意在重溫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希冀今人再創(chuàng)中國考古的“黃金時代”。

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八品) 目錄

推薦序 不可磨滅的足跡
前言 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
地質(zhì)調(diào)查所·書生擔斧入山
**章 李希霍芬的“偏見”
第二章 先行者
第三章 “難稽”的洪荒
第四章 生死之際
第五章 *后的眷顧
清華國學研究院·告別烏托邦
**章 際會
第二章 新思潮
第三章 紙上與地下
第四章 云散
第五章 欲祭疑君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重新發(fā)現(xiàn)中國
**章 麥田里的故都
第二章 殊途同歸
第三章 鑿破鴻蒙
第四章 關(guān)山歧路
第五章 抉擇
中國營造學社·被遺忘的“長征”
**章 破譯“天書”
第二章 河北:萬里之行的序章
第三章 山西:木構(gòu)的溫床
第四章 何處是歸程
第五章 李莊:沙漠中的金魚
第六章 尋求新“意義”
結(jié)語 走出書齋以后
參考書目
展開全部

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八品) 節(jié)選

第四章 何處是歸程
向南方
與佛光寺的長老道別時,梁思成承諾,一定會向政府申請基金,來年修繕寺廟。他們又在五臺山中游蕩了幾天,但并沒有發(fā)現(xiàn)更多重要的建筑遺跡,于是輾轉(zhuǎn)離開山區(qū)。1937年7月15日,他們見到了從太原運來的報紙。因為發(fā)洪水,報紙投遞耽擱了。躺在行軍床上閱讀過期的報紙,他們才得知,日軍已經(jīng)在八天前開戰(zhàn),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了,而他們身在山中,渾然未覺。
劉敦楨也在外地考察,戰(zhàn)爭爆發(fā)后,才從中原匆匆趕回北平。一個月后,他們棲身的城市也淪陷了。中國營造學社被迫南遷,六十六歲的朱啟鈐送走他們,自己選擇留守故都。未來的七年里,他將一次次裝病,被迫搬遷,拒絕與日偽合作;他還將指導留下來的舊日職員,在艱難的環(huán)境里,為遠在南方的梁思成、劉敦楨等人提供支持,搶救、整理、寄送研究資料。
被朱啟鈐寄予厚望的這些年輕人,將迎來另一種叵測的命運。林徽因回憶,他們“把中國所有的鐵路都走了一段”,“上下舟車16次,進出旅店12次”,才終于取道天津抵達長沙。但長沙也非久留之地,他們被日軍追襲,繼續(xù)南下。路上,林徽因生了肺炎,這病癥困擾著她的整個后半生。所幸,有過多年田野考察經(jīng)驗,她和梁思成配合默契,能快速打包行李,帶著年幼的兒女,隨時動身。他們還隨身帶著一小盒酒精棉,每次吃飯前取出一點,給碗筷消毒。這一幕,讓九歲的女兒梁再冰難以忘懷。她從未想象過常在客廳里笑語盈盈的母親,面對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竟這樣從容干練。
人在湖南,劉敦楨決定順路回故鄉(xiāng)探親。渡船異常顛簸,風浪很疾,樵夫的歌聲與纖夫的號子聲此起彼伏,他卻獨坐在船上讀書,對兩岸的風光與險灘均視而不見。戰(zhàn)火擱淺了他的研究與調(diào)查計劃,他也只能依靠這點滴努力,來彌補人生的遺憾。
他無法容忍自己停下腳步,回到新寧沒多久,就開始考察附近的民居、宗祠和廊橋。他深信這些田野考察同樣擁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他的故鄉(xiāng)位于湖南西南部,地理位置偏僻,不容易受到外來影響,因此,一些古老的營造方法應該也沒有被完全遺忘。他對山澗之間、平原之上隱約出現(xiàn)的廊橋尤其感興趣,測繪了故鄉(xiāng)的江口橋,并在幾年后寫下《中國之廊橋》,分析總結(jié)中國古代橋梁的嬗變。這是一次意外的收獲,盡管背后代價慘重。
抵達昆明后,中國營造學社又被迫從城內(nèi)的循津街遷往郊外的麥地村興國庵。生活愈發(fā)困苦,他們卻依然好奇地打量著周遭的一切,尋找新的研究方向。
多年以來,中國營造學社的考察與研究其實一直存在一大盲區(qū)。梁思成、劉敦楨等人更關(guān)注宮廷建筑和佛教建筑,對民居不夠重視,劉致平卻希望為這種“用*少的錢造出很合用又很美觀的富有地方性的建筑藝術(shù)”正名。他欽佩民居背后體現(xiàn)的民間智慧,匠人們“只是老老實實地用*經(jīng)濟的方法,極靈活簡潔的手法造出很美好的住宅,它那優(yōu)美生動的式樣是很可愛的,而且是各地不同,花樣百出,美不勝收的”。
他在昆明寓居的房子,是云南中部典型的四合院建筑—“一顆印”,顧名思義,它的外觀如同印章,兩層住宅環(huán)繞著天井,有三間正房,左右各有兩間耳房,即所謂“三間四耳”。劉致平對這座房子進行了測繪和研究,并在幾年后完成了《云南一顆印》。后來,他又沿著這個方向繼續(xù)深入下去,在四川各地考察了二百多座民居建筑,測繪了其中六十多座,它們成為他寫作《四川住宅建筑》的基本素材,終于填補了這一研究領(lǐng)域的空白。
戰(zhàn)火蔓延,他們卻從未稍忘學人的本分,甚至比從前更加迫切地考察、研究。他們無力扭轉(zhuǎn)戰(zhàn)局,改變時代,卻也習慣了苦中作樂,隨遇而安。
苦難催人肝腸,但也能礪人心志。
懸崖上的佛國
1939年秋天,熱鬧的興國庵突然安靜下來,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陳明達等人從昆明出發(fā),前往四川與西康考察古建筑。興國庵里,只剩下母親們陪伴著孩子們,后來,劉敦楨的兒子劉敘杰自嘲道,“這倒也符合尼寺的清規(guī)”。
懸崖下面,洶涌的江流不斷變化著名稱—長江、青衣江、岷江、嘉陵江……水隨山勢,莽林無邊。它們看起來并無二致,只有路在腳下不斷延展。
從1939年9月到1940年2月,他們從秋天一直走到春天?箲(zhàn)流亡,卻也給了他們前所未有的機會,審視西南地區(qū)的建筑遺存。那些散落在山野之間的古跡,在仿若曠古的黑暗里等待著他們。
西南考察是北方之旅的延續(xù)。四川保存下來的木構(gòu)建筑以明清兩代為主,七曲山大廟建筑群中的盤陀殿興建于元代,已屬罕例。這些不同形制的木構(gòu)建筑和壁畫,擁有明顯的西南地域文化特征,為他們的研究提供了諸多新的素材和啟迪。
四川的佛國,更讓梁思成發(fā)現(xiàn)了一個震撼人心的世界。
東方建筑,木構(gòu)之間,大美無言,頑石之中,亦有蒼涼。他在北方踏勘過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天龍山石窟,對四川一帶的摩崖石刻則所知甚少,不過,早年在東北大學任教時,他還是頗有些神往地對學生們說:“摩崖造像,除北數(shù)省外,四川現(xiàn)存頗多。廣元縣千佛崖,前臨嘉陵江,懸崖鑿龕,造像甚多。多數(shù)為開元天寶以后造!
時隔九年,他終于在大江荒山之上,親眼看見了散落在四川深山之中的漢闕、崖墓和摩崖石刻。多年后,他將在《中國建筑史》中繼續(xù)回顧這一幕:“四川多處摩崖,則有雕西方阿彌陀凈土變相,以樓閣殿宇為背景者,如夾江縣千佛崖,大足縣北崖佛灣,樂山縣龍泓寺千佛崖皆其例也。”
星星點點的石窟,是佛祖散落在大地上的足跡。它們從長安入蜀地,沿著金牛道,一路蔓延!鞍彩分畞y”以后,中原地區(qū)再也沒有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石窟造像,星星之火卻在四川燎原。
但時代正遭遇巨變,曾被視為不朽的石頭同樣難逃一劫。梁思成抵達廣元時,千佛崖幾乎面臨滅頂之災。1935年修建川陜公路,大半造像被毀。梁思成百感交集地寫道:“千佛崖在縣治北十里,嘉陵江東岸,大小四百龕,延綿里許,蓮宮紺髻,輝濯巖扉,至為壯觀。唯近歲興筑川陜公路,較低之龕,剞削多處,千載名跡,毀于一旦,令人痛惜無已!薄
其實,外國學者們早就踏勘過四川的摩崖造像。19世紀初,柏石曼、謝閣蘭(Victor Segalen)和伊東忠太都曾造訪四川,不過,謝閣蘭認為,四川的造像藝術(shù)價值不高,“只能供宗教之證明,而其造像不足以供審美者之鑒賞也”。
然而,梁思成一行關(guān)注的不只是造像優(yōu)美與否,佛國之中,其實別有洞天。在這些佛龕中,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些關(guān)于古建筑的線索。夾江千佛巖99窟、128窟、137窟的背景是三座樓閣,中間通過閣道連接,佛像兩旁有佛塔和經(jīng)幢,128窟呈現(xiàn)的更是典型的唐代密檐式塔造型……它們都為他研究《營造法式》提供了直觀的證據(jù)。日后,他將興奮地揭示這一點:“龍門唐代石窟之雕鑿者,對于建筑似毫不注意,故諸窟龕鮮有建筑意識之表現(xiàn)。然在四川多處摩崖,則有雕西方阿彌陀凈土變相,以樓閣殿宇為背景者,如夾江縣千佛崖,大足縣北崖佛灣,樂山縣龍泓寺千佛崖皆其例也。”
1940年春天,風塵仆仆的父親們終于回到昆明。他們在半年里考察了四川和西康的三十一個市、縣,一百零七個重要古建筑、石刻及其他文物。守候在興國庵的母親們和孩子們早早地等在村口,梁思成從人力車上跳下來,立刻與林徽因擁抱在一起。這一幕,讓習慣了農(nóng)村生活的孩子們目瞪口呆。
百感交集的梁思成還在期待下一次考察,卻并不知道,四川之行,竟是中國營造學社主要成員*后一次結(jié)伴長途跋涉考察古建筑。
一個時代行將落幕。

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八品) 作者簡介

張泉
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原《生活月刊》主編,亞洲出版業(yè)協(xié)會(SOPA)2008年、2010年、2013年“亞洲卓越新聞獎”獲得者。主要作品有《城殤:晚清民國十六城記》《中華文明訪談錄》《敦煌:眾人受到召喚》(合著)等,紀錄片《辛亥》撰稿,《五大道》和《大上!房傋澹啻潍@得“金鷹獎”“星光獎”“中國紀錄片學院獎”和“中國紀錄片年度作品”等獎項。

商品評論(1條)
  • 主題:

    很不錯的一本好書,一手資料,向考古大師致敬!

    2024/12/13 15:07:47
    讀者:yuc***(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