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惜別

作者:止庵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08-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08
讀者評分:5分3條評論
本類榜單:文學(xué)銷量榜
中 圖 價:¥21.2(4.7折) 定價  ¥4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biāo)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xì)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惜別 版權(quán)信息

惜別 本書特色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 念念追憶,惜別在遠(yuǎn)道 止庵直書生死之作 身歷至親的離去,沉淀三年后,首次以散文的形式,將對生死的感悟與思考誠懇地訴諸筆下。不再是單寫他人之事,而是叩問眾人都要面對的生死課題。 感懷淡遠(yuǎn)綿長的親情離別 以清淡沉靜、哀而不傷的文筆,記錄相隔不相絕的平淡親情!拔覀兠鎸λ勒,有如坐在海灘上守望退潮,沒有必要急急轉(zhuǎn)身而去!敝光值奈淖指蓛舫,細(xì)節(jié)的擷取不落窠臼,富于溫度,讀來動情而不濫情。

惜別 內(nèi)容簡介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

念念追憶,惜別在遠(yuǎn)道

《惜別》是止庵在母親故世三年后,經(jīng)歷涓滴沉淀,凝練而成的生死體悟。

全書共有六部分,以母親的離去為起點,片斷式地向回追溯。母親生前的日記和書信,與作者的回憶和思考兩相交替,形成兩種對立卻彼此依存的書寫狀態(tài)。母親留下的手澤,充滿 親人相處時的溫暖細(xì)節(jié):*常做的那道紅菜湯,與“我”一起看過的電影,病重時吃下的那枚小布丁……這些事情平凡微小,卻感人至深,是生之存在的切實印記。

由此,止庵在眾多生死論說中上下求索,呈現(xiàn)出從死看生的獨特角度:死是一個人的終局,令故去者成為一種“曾經(jīng)存在”;死也是眾人的終局,令所有生者成為中途正在逝去的“在死者”。作如是觀,我們可以獲得另外一種眼光,由他及己,重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死大問。

一向喜歡止庵的文字,他能夠用節(jié)制的方式寫出洶涌的情感。這是一個人的“惜別”,卻會喚起每一個人的“惜別”,這是人生繞不過去的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獡P之水

這是我近來很期待的書。我沒寫過專門的書談父母,止庵寫了。讀這本書時,天正在下雨,我讀著,就像在別人的大黑傘下避了雨!泛

書里面“母親”的文字與止庵的文字已經(jīng)融為一體,讀來仿佛一起重走一遍,從此岸走到彼岸,又仿佛從彼岸走回此岸。雖有艱難,卻沒有恐懼,雖有哀思,卻坦然沉靜!愊C

惜別 目錄

**部分 存在與不存在
第二部分 曾經(jīng)存在
第三部分 在死者
第四部分 不存在之后的存在(附 記夢)
第五部分 向死而生
第六部分 留影
展開全部

惜別 節(jié)選

我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里提到“生離死別”這句成語。漢無名氏《為焦仲卿妻作》: “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乃以“死別”形容“生離” ,然而這也只是形容而已,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我在父親去世后寫過下面這段話:父親去世給我的真實感覺并不是我送走了他,而是我們一起走了很長的一段路,他送我到一個地方—那也就是他在這世界上的*后時刻—然后他站住了,而我越走越遠(yuǎn),漸漸看不見他了。 我的母親也去世了。 父親九十歲冥誕那天,我住在日本高野山一處“宿坊”里。夜晚寂寥,浮想聯(lián)翩:父親活到現(xiàn)在剛滿九十歲,而他去世已經(jīng)十八年了。十八年是多么漫長,這十八年里發(fā)生了多少事情,十八年前去世的父親離我多么遙遠(yuǎn)—遙遠(yuǎn)到我已經(jīng)接受了他去世的這個事實。父親在我心中,已經(jīng)與籠統(tǒng)的、一般的“死”聯(lián)系起來。這也就意味著,對我來說父親真的是一位故人了。雖然回憶起他,音容笑貌仍然浮現(xiàn)眼前。相比之下,母親的死給我的感覺仍然是單獨的“死” ,是“這個人”的“死” ,我仍然在體會已經(jīng)不存在了的她的感受、想法和心境,我還沒有離開“她的世界” ;剡^頭去,我還看得見她。 有一次去看話劇,忽然悟到:父親去世,我的人生**幕結(jié)束了;母親去世,我的人生第二幕結(jié)束了;那么現(xiàn)在是第三幕,也就是*后一幕了。父母都不在了,對我來說,我出生之前的歲月好像盡皆歸諸虛無,很多歷史的、背景的、親緣的關(guān)系隨之消失。當(dāng)父母之一活著時,我還感覺不到這一點。 這念頭使我悲哀—為父母,也為自己。 那個夜里,接著大哥報告母親病危的電話,我和兩個姐姐趕到醫(yī)院。走進(jìn)病房,看見母親在病床上大聲捯氣,我想到莊子》講的“竭澤之魚”:“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可是母親得不到那個“相與”者了,她獨自抵抗不了死亡。呼吸、血壓、心跳相繼衰竭。我一直握著她的手,她的體溫倏忽喪失,手變涼了。我再也沒有母親了。 這是我平生唯一一次親歷一個人從生到死。后來我讀內(nèi)山完造作《臨終前的魯迅先生》 ,其中寫道:“先生的額頭摸上去還是溫?zé)岬模忠彩桥,可是已?jīng)沒有了呼吸,脈搏也停止了跳動。我一只手握著先生的手,另一只手輕輕地搭在了先生的額頭上。漸漸地,我感覺到手下的溫暖慢慢地退去了!辈恢欠袢烁饔挟悾夷赣H的確不是這樣的死法。 母親死在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三點四十四分。11-22-3-44。像是一首素樸極了的曲子,飄逝而去。 兩天之后,我們護(hù)送母親的遺體去殯儀館火化。 遺體火化之后有個“揀骨”儀式,每位親屬用夾子將一塊骨灰放進(jìn)骨灰盒的絲袋里。我的外甥沒夾住,骨灰掉在不銹鋼盤子里了,啪嗒一聲。在白色的骨灰里,有一大塊黑色的東西,那是個人工股骨頭,是母親一年前骨折做手術(shù)時植入的。不知道它原來就是這種顏色,還是被燒焦了?匆娝瓤匆娔赣H的骨灰更讓我受到震撼。原本這是不可能看到的,看到它只能是在母親死后,甚至是從這世界上消失之后。沒有比這更讓我確認(rèn)母親的死了?匆娺@個東西,還讓人感到是暴露了死者非常隱諱的秘密。殯葬工邊用鋁勺將骨灰壓碎,邊說,這人工股骨頭不要了罷,我們會深埋處理的。 葬禮—向死者告別。實際上所告別的那個對象已經(jīng)走了。只要活著,就還是“我們”;死則是死者一個人的事。 世上什么事情都沒有結(jié)論,唯獨死亡是結(jié)論。然而死亡本身也許還需要一個結(jié)論。 母親去世不久,圣誕節(jié)到了。家里收著一封寄給她的賀卡。信封帶點淡淡的黃色,很溫馨,上面寫了寄信人的地址姓名,是她小時候的一位朋友。我把信封放在母親的遺像前,沒有拆開。幾回想到應(yīng)該去信通知一下,但一直沒有寫。雖然我也知道,這是很失禮的。 此其我想到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好像多少能理解主人公默爾索了。大家對他的印象總說是“冷漠無情”,也許并沒有注意到,這是一篇默爾索的**人稱小說。作為不得不面對陌生聽眾的敘述者,也許他壓根兒不愿意講“今天,媽媽死了”這類事情。我是你們的“局外人”,因為你們不是我的“局內(nèi)人” 。強(qiáng)使之言,也只能如此。 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講述的一個故事與此性質(zhì)相當(dāng),雖然當(dāng)事人的表現(xiàn)完全兩樣: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jìn)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于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fēng)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嬥⒉惠z,神色自若。” 阮籍的舉止有違理法,司馬昭卻不拘表象,看出他“毀頓如此”—也就是什么都顧不得了,理解自深。劉孝標(biāo)注云:“《魏氏春秋》曰:‘籍性至孝,居喪,雖不率常禮,而毀機(jī)滅性! 《禮記•檀弓》講了不少死了母親的兒子的故事,多強(qiáng)調(diào)為遵守禮而克制情,只有兩則例外,一是: “樂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惡乎用吾情?’” 一是: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柙唬骸偸字呷,執(zhí)女手之卷然。’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從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聞之: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 講的都是容忍真情,但前一則說可以“不及” ,后一則說“過”亦無妨,雖然“過”的表現(xiàn)看上去不僅“不及” ,甚至“寡情” ?鬃訉υ赖膽B(tài)度尤可細(xì)細(xì)揣摩。孫希旦《禮記集解》:“吳氏澄曰:‘從者以壤無禮已甚,欲夫子絕之,夫子以為親故之人雖有過失,未可遽失其為親故,隱惡以全交也。’” 孔子若認(rèn)定原壤有“惡”,何必要“隱”要“全”呢!盎騿栔熳樱骸赖悄径瑁蜃訛楦ヂ劧^之,及其夷俟,則以杖叩脛,莫大過否?’曰: ‘如壤之歌,乃是大惡,若要理會,不可但已,只得且休。至其夷俟,不可不教誨,故直責(zé)之,復(fù)叩其脛,自當(dāng)如此。若如今說,則是不要管他,卻非朋友之道矣。”此話更無道理。孫氏自己說:“然壤之心實非忘哀也,特以為哀痛在心而禮有所不必拘耳,故夫子原其心而略其跡,而姑以是全其交也。若朝死夕忘,曾鳥獸之不若者,圣人豈容之哉?”雖然稍得要領(lǐng),但末了補(bǔ)充的幾句卻嫌多余。孔子“親者”云云,系針對原壤與母親的關(guān)系而言,“故者”云云,系針對自己與原壤的關(guān)系而言,即原壤并未“失其為親”,我亦勿“失其為故” ,這是人情味很重的話。原壤登木而歌,正是其表達(dá)悲哀的獨特方式,與阮籍“毀機(jī)滅性”相仿;而孔子對此同樣懂得,至于唱的什么則在所不計。

惜別 作者簡介



止庵,隨筆、傳記作家。著有《周作人傳》《神奇的現(xiàn)實》《樗下讀莊》《老子演義》等。做過醫(yī)生,當(dāng)過出版社副總編輯,如今是自由恬淡的筆耕者、讀書人。

《莊子•德充符》中有云“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惟止能止眾止”,止庵之名便源于此!啊埂菚r時告誡自己要清醒,不囂張,悠著點;‘庵’是我想象中讀書的所在之處——荒涼里那么一個小草棚子而已!

止庵行文清淡如茶,無喧嘩矯飾,落實細(xì)節(jié)處見其幽微,情感留白處恰當(dāng)自然,耐人尋味,卻不故作高深。止庵的書寫帶我們重觀文字的干凈面貌,它立意在尋常日子里,但并不困囿于此,而是直擊人心深處的感喟和追問。

商品評論(3條)
  • 主題:

    早就想買這本書,苦于太貴,終于入手。

    2018/11/10 16:14:37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 主題:止庵的書呀

    請深似海 緩緩憶來

    2015/3/11 14:26:37
  • 主題:拳拳兒女情

    本書裝幀精美,大方。內(nèi)容厚重,文字優(yōu)美?白x堪讀。

    2014/8/27 15:32:10
    讀者:din***(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