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三國史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907872
- 條形碼:9787545907872 ; 978-7-5459-0787-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國史話 本書特色
《三國史話》是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生前所寫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學作品。作者以豐富的歷史知識為基礎,對史上存在過的三國與文學中塑造的三國,在人物、事件、戰(zhàn)爭及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作了細致的區(qū)分,對許多重大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見解!度龂吩挕肥且字刑煜壬啡龂闹匾獏⒖假Y料。
三國史話 內容簡介
如果僅僅把史籍中的“三國”譯為白話,即便用了輕松、風趣的筆調,怕也算不上“大家手筆”。
呂思勉的批評三國,每篇文章都拎得出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在寫作《三國史話》這本小冊子之前,呂思勉已經(jīng)通讀《二十四史》三四遍、全書做了標紅批注。他批評“三國”,是擷取不同史籍資料中有關三國的語句,比較異同、分析真?zhèn),以人之常情、社會常理揣度事件的因由、轉變。就如呂氏看赤壁之戰(zhàn),看的是孫權與曹操無冤無仇,本可自保,卻又為何決意選擇劉備而助之。“匡扶漢室、掃除曹賊”顯見得是放在桌面上說說而已的漂亮話,一如今日政客的辭令。孫權不甘居人下、企望逐鹿中原才是真原因。
這是從一桶水中只取一瓢、以饗讀者的寫法,游刃之感,遍布字里行間。
呂思勉有生之年大半淪落戰(zhàn)亂之中,寫作三國史話別有一番滋味在筆下。
國學大師呂思勉同類著作精華,為您闡述對歷史的獨特見解。
《中國文化史》
《中國政治史(呂著中國通史下部)》
三國史話 目錄
004 宦官
010 外戚
016 黃巾
023 歷史和文學
025 后漢的地理
031 董卓的擾亂
042 曹操是怎樣強起來的
052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057 袁紹和曹操的戰(zhàn)爭
069 赤壁之戰(zhàn)的真相
079 劉備取益州和孫權取荊州
088 替魏武帝辯誣
097 從曹操到司馬懿
102 替魏延辯誣
109 姜維和鐘會
114 孫吳為什么要建都南京
118 司馬懿如何人
123 司馬氏之興亡127 晉代豪門斗富
附錄
131 后漢亂源與三國始末
145 袁曹成敗
149 論魏武帝
152 曹嵩之死
154 諸葛亮南征考
159 諸葛亮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
163 獎率三軍,臣職是當
164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66 馬鈞
168 關羽欲殺曹公
170 姜維不速救成都
171 李邈
173 孫策欲襲許
176 邊章、韓遂
178 張純之叛
179 君與王之別
181 三國之校事
184 山越
三國史話 相關資料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著名史學家 嚴耕望
呂先生既是梁啟超“新史學”旨趣的實踐會通第一人,又是把“新史學”向社會史方向開拓的先驅者。
——當代史學家 王家范
一次考試,出四題,每題當各得二十五分為滿分。余一時尤愛其第三題有關吉林省長白山地勢軍情者。乃首答此題,下筆不能休。不意考試時間已過,不得不交卷。如是乃僅答一題。誠之師在其室中閱卷,有數(shù)同學窗外偷看,余不與,而誠之師亦未覺窗外有人。適逢余之一卷,誠之師閱畢,乃在卷后加批。此等考卷本不發(fā)回,只須批分數(shù),不須加批語。乃誠之師批語,一紙加一紙,竟無休止。手握一鉛筆,寫久須再削。誠之師為省事,用小刀將鉛筆劈開成兩半,俾中間鉛條可隨手抽出,不斷快寫。鉛條又易淡,寫不出顏色來,誠之師乃在桌上一茶杯中蘸水書之。所書紙遇濕而破,誠之師無法黏貼,乃以手拍紙,使伏貼如全紙,仍書不輟。不知其批語曾寫幾紙,亦不知其所批何語。而余此卷只答一題,亦竟得七十五分。只此一事,亦可想像誠之師之為人,及其日常生活之一斑。
——錢穆憶呂思勉
他(呂思勉)指出:《古文觀止》這部書是為科舉時代學做八股文的人誦讀的,做八股文要從沒有話可說處硬找話說,因此《古文觀止》所選的有相當一部分是說空話、發(fā)空論的文章。呂先生在選講唐宋八家的文章時還不止一次地說:八家是能寫好文章的,但選在這里的往往不是好文章,主要原因就是此書專要選空議論文章。再有一個原因,就是此書要選短文章,有些好文章篇幅長,就不予入選。呂先生還舉《史記》為例,說司馬遷的《史記》是有許多好文章的,但因為長,所以此書不予入選,盡選些短而空的文章。
——黃永年憶呂思勉
三國史話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年)
1884年中法戰(zhàn)爭殃及東南沿海,呂思勉就在此時(字誠之)誕生于江蘇常州一個書香世家。青少年時期,康梁思想因戰(zhàn)事而廣為傳布,呂思勉深以為是。因此,從十多歲開始,呂思勉就留心物價等生活細節(jié),做大學教員期間曾撰文為食堂的碗筷消毒提建議。體現(xiàn)在治史上,則呂思勉突破了歷史只為帝王將相做譜牒的片面性。隨后,他又謹慎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這些治史思想和方法深刻體現(xiàn)在呂思勉的教書、著述之中,并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據(jù)說,因呂思勉的新式思想和見解,其講學授業(yè)充滿意趣,門下多出名人。唐長孺自稱呂先生的私淑弟子,楊寬在光華大學坐堂聽課于呂先生,錢穆、黃永年、張芝聯(lián)、趙元任等也都是他的學生。
新式思想和方法,輔以精讀《二十四史》三四遍之功力,呂思勉一生著作等身。譚其驤說,以一人之力幾乎寫完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我沒有見過第二個人”。嚴耕望評價他為,在現(xiàn)代史學史上,惟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里都做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
1951年呂思勉和光華大學隨院系調整并入華東師范大學。1957年逝于上海,終年73歲。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