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它們:水怪時代
-
>
尋找中國龍立體書
-
>
非遺里的中國(全3冊)一千年國粹 匠心巧思 薪火相伴
-
>
郁金香①+②(全10冊)
-
>
數(shù)學簡史
-
>
汴京的一天
-
>
地圖上的地理故事-長城
心動周期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1612390
- 條形碼:9787501612390 ; 978-7-5016-123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動周期 本書特色
《心動周期》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李東華與其女苗依依合著的作品集,是“成長的對話”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青篇是苗依依的作品,藍篇是作家李東華的作品,此外,還有作家所寫的教育感悟及女兒的成長感悟。本書系旨在通過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及其子女的作品,向讀者展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子女的影響,突出榜樣的力量,以引起學齡兒童的家長及社會各界對家庭教育的反思。
心動周期 內(nèi)容簡介
家庭是孩子的*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很難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改變。因此,搞好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未來的人生鋪上明亮的底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共同的愿望。但有時由于方法不當,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事與愿違。很多家長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殊不知,由于每個孩子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不同,從而塑造了孩子不同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及學習、生活能力。只有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給他們架起通向成功的橋梁。 基于此,我們推出了這套“成長的對話”系列叢書,本叢書共五本,每本書分為藍篇和青篇兩部分。藍篇部分收錄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老臣、湯素蘭、謝倩霓、李東華、汪玥含等人的名作,青篇部分精選了該作家子女趙小臣、湯沐黎、江亦純、江亦潔、苗依依、汪子淳等人的優(yōu)秀作品。此外,兩代作者還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成長感悟,展現(xiàn)了作家與父親/母親的雙重身份帶給孩子的影響。通過親子兩代人的作品,向讀者展示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留下的美麗印記,分享成功教育的心得,以引起學齡兒童的家長及社會各界對家庭教育的反思。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可以讓他們在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的同時,提升自己的作品鑒賞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他們提供健康的閱讀引導。 《荀子•勸學篇》有云:“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我們真誠地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健康快樂地成長,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心動周期 目錄
心動周期 相關(guān)資料
作為一位熱衷分享兒童閱讀理念和方法的爸爸,我常折服于兒童文學作家們的豐富和細膩,而這樣的“媽媽/爸爸作家”在家庭教育上是不是也有同樣的豐富和細膩,他們的子女是不是在這些豐富和細膩的愛中成長著?我一直喜歡和推廣家庭教育中的“雙向養(yǎng)育”,不愿意從兒女的“成功”來倒推母愛/父愛教育的“成功”,這套“成長的對話”就給了爸爸媽媽一群“雙向樣本”,給我們以啟迪和幫助。 ——“繪本慢課堂”創(chuàng)始人、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獨立閱讀教師 李一慢 一般而言,人都會經(jīng)歷兩次童年:一次是自己的,另一次是孩子的。凡是有過兩次童年經(jīng)驗的人,對人生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尤其第二次經(jīng)歷,會讓你生出非常奇妙而美好的感覺。所以,每一對父母都應該把握這個機會,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家庭教育專家 杜梅 讓作家和兒女寫“成長的對話”,真是一個好主意,恐怕有不少人在心中默默期盼了。作家是我們眼中的寫作大咖,他們會如何指導自己的兒女寫作呢?肯定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招吧!我相信這套叢書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qū)*小學副校長 王愛玲
心動周期 作者簡介
李東華,女,山東高密人。出生于1971年重陽節(jié),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出版有《薇拉的天空》《會飛的小溪》等作品20余部。曾多次榮獲冰心兒童圖書獎;2006年獲第10屆莊重文文學獎;2010年長篇童話《豬笨笨的幸福時光》獲第八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長篇小說《少年的榮耀》獲中宣部第十三屆“五個一工程獎”“2014中國好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上海好童書獎等。 苗依依,女,2000年8月13日出生于北京公安醫(yī)院。初中在以紀律嚴明著稱的北京朝陽外國語學校度過,高中就讀于北京四中。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