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山遠人遠:劉繼祥紀實文學選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6115126
- 條形碼:9787566115126 ; 978-7-5661-1512-6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遠人遠:劉繼祥紀實文學選 本書特色
序
寫心修心良心
——我看劉繼祥
易存德
(一)對繼祥的這種鐵一樣的堅持,我理解得遠遠不夠
“我們往往是這樣的,越放縱越空虛。在一個人的時候,我總是把臉朝向天空,我以為我會看到更多的事物。然而這樣做是徒勞的,我只看到了游魚、黯淡的星辰和紛繁的昨天。”(《劉繼祥長篇小說選·情感游戲》)這是一部以感傷為主題的小說,但在他的筆下變得既不像郁達夫式的*的主觀、抒情與淋漓盡致的宣泄,也不似唐詩宋詞意境中的纏綿悱惻、婉約凄楚,在這里,一切純主觀的情感都被契訶夫式的冷靜客觀化了,足以見得繼祥的創(chuàng)作走向了一個新的模式。
由此我想,我對繼祥創(chuàng)作的了解,除了表面的認知,對他的內(nèi)心世界和心路歷程了解得還是太少,特別是當繼祥把他創(chuàng)作的80多萬字的《劉繼祥長篇小說選》和《良心——劉繼祥詩文選》《山遠人遠——劉繼祥紀實文學選》《蕙蘭——劉繼祥小說選》的書稿擺在我面前,我細細品讀了一些篇章后,心里不禁為之一振。文字、細節(jié)揭示人物性格,描寫得非常厚實、生動而又別具風采,總是給人以啟發(fā)、思考及遐想。“當綠色原野上/有蝴蝶翩翩/如兒時的你/當沉沉黑夜/靜靜躺在河邊/夢幻般流連/我尋覓好久的小路呵/黎明的田間/有人從明媚的/春光前走過。”(《良心——劉繼祥詩文選》)再如:“此時,空寂的山里,孤零零地留下洪國一個人。太陽爬上了山頭,正照耀著洪國所處的那狹小而獨立的天地。他先是脫掉了褲子,然后又脫掉了短褲,使自然的洪國和精神的洪國裸露在陽光之下,訴說著一種原始的美和純樸的歡樂。”(《山遠人遠——劉繼祥紀實文學選》)“分手的時候,肖寒非動了感情,他說他要等她回來,他想有個家,他的家不能沒有馬佳。馬佳說,她會考慮。巨大的波音飛機,聲音像雷鳴一樣地拔地而起,向著無邊無際的遠方飛去,轉(zhuǎn)眼之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在肖寒非的耳邊還殘留著飛機震耳的轟鳴聲。”(劉繼祥《心泣》)在政務纏身的日子里,能有這么豐碩的成果,該是何等的毅力和境界!據(jù)他的同志講,他起得早,基本上是夏天三四點、冬季五六點就來到辦公室,先寫一會兒,再背誦一些詩文,然后研究他的工作。特別是當了城管局長后,天天這個點到單位。這讓我想起他在部隊時做事雷厲風行、言談舉止干凈利落。他在千人大會上脫稿演講的場景、他指揮處置突發(fā)事件時鎮(zhèn)靜有序的魄力以及別人對他的應對能力的贊賞使我更覺得繼祥是個值得研究的人物。他特別能起早,又特別能貪黑,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對這種執(zhí)著,正如他的朋友所說:“讓人不佩服都不行。”我想,可不可以這樣評價繼祥:他是一個視事業(yè)如生命的工作狂、拓荒牛,領班子,帶隊伍,能干事,干成事,*忠誠可靠,有思路、有招數(shù)、有凝聚力、有感召力,能寫能說的一個人。“既然我這么多年的努力、追求和執(zhí)著/能讓我心跳/讓我激揚/讓我成熟/讓我堅定信念/讓我戰(zhàn)勝險阻/那么,我必須挺起一往無前的脊梁/扛起歷史,肩住現(xiàn)實,頂向未來/因為,歷史就是歷史/規(guī)律就是規(guī)律/現(xiàn)實就是現(xiàn)實/希望就是希望/因為,我就是我。”(劉繼祥《我就是我》)
繼祥的體會是讀書寫作可以開闊視野、吐故納新,把勤奮學習的成果轉(zhuǎn)化為能力。他感到讀書可以指導工作,讓人懂得辯證法,掌握客觀規(guī)律,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他深悟,讀書可以修身養(yǎng)性,可以升華品格。正因如此,他能夠堅持天天讀一點、寫一點,幾十年來從未誤過,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樂趣,這是他的堅持。
繼祥1960年3月生于黑龍江省拜泉縣一個知識工人家庭。小學五年級時是紅小兵團長,得以每周在全校師生面前朗誦課文,1972年6月1日,在萬人大會上代表全縣青少年發(fā)表講話,從此寫作、朗誦一發(fā)而不可收。中學時是學生會主席,畢業(yè)后下鄉(xiāng)插隊時是青年隊長。1978年應征入伍,先后任武警基層部隊指導員、教導員、處長、政委等職。轉(zhuǎn)業(yè)后曾是市委辦公廳的副處長,歷任松北區(qū)黨群工作部副部長、群團工作部部長、區(qū)直機關(guān)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區(qū)文明辦主任、區(qū)總工會副主席、區(qū)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區(qū)城管局局長和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zhí)法局局長等職。幾十年來,不論是在深山老林的帳篷里,還是在燈火搖曳的旅途中,抑或是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中,他總是夜以繼日地用潛心耕耘來充實業(yè)余生活、豐富創(chuàng)作成果。翻開他的書稿,基本是干什么寫什么。中學時寫了《新綠向著太陽笑》《熱烈的山東屯》,知青時寫了《地主的女兒》,在黃金部隊時寫了《黃金魂》《山野人生》,轉(zhuǎn)業(yè)后寫了《上善若水》《心泣》《金泣》《水泣》《血泣》等,已先后有一千多萬字作品問世,有的成為部隊傳統(tǒng)教育教材,有的成為開發(fā)建設、文化旅游特別是冰雪文化、城市管理的參考書。他從10歲起開始學寫作、背誦詩文,至今從未間斷過,一直在堅持,已成了一種習慣。他說,讀書并寫作,練就了敏銳的思維能力,對身心、對事業(yè)都有益處。“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動你的堅持/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你忘卻/信念的力量、奉獻的光榮/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你忘卻/這個城市,這里的每一天/都屬于在里呼吸著的、行走著的/樸素的人民和親人。”(劉繼祥《城市的親人》)
(二)繼祥這種用心寫心的境界體現(xiàn)在他寫的書里,我挖掘得還不夠深
如果說讀書是一個人有沒有求知心的標志,那么寫作就是一個人有沒有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標志。讀書是吸收,是繼承;寫作是創(chuàng)造,是超越。“當一個人讀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識,并經(jīng)過了實踐的發(fā)展之后才可能寫出屬于他自己而又對世界有用的東西,這就叫貢獻。”(梁衡《書與人的隨想》)實際上,學習是他生活的*需要。繼祥中學時代就愛背誦詩詞散文,就愛寫。下鄉(xiāng)后,在農(nóng)村的茅屋土坑上,他不顧農(nóng)活的苦累,或雨天,或夜晚,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同文學結(jié)下不解之緣,在報刊上發(fā)表了散文《鏟窮》、小說《栽富根》《地主的女兒》等,那時便已小有名氣。“凌晨,霞光布滿東方的天空,他就和社員來到東崗的地頭,一鏟一步地在壟溝間行進著,那秧苗下松散的黑土松軟地在鋤頭下松動著。”用鋤頭和黑土說話,鏟去的是僵硬,換取的是松軟,極有象征性。“他在注視著她的眼睛,雖然平靜如水,但隱隱發(fā)現(xiàn)似乎有淡淡的憂傷。他想去安撫她,但她的目光躲開了他。有一次她說:‘我會拖累你,我是地主的女兒。’但他很同情她。”(劉繼祥《地主的女兒》)入伍之后,他又從連隊的凡人小事寫起,不斷向報社、電臺投稿,成為一名深受編輯和部隊首長賞識的業(yè)余作者。天道酬勤,1979年底,他被調(diào)到團政治處任報道員,從此,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每個月都有數(shù)篇人物特寫見諸雜志報端或廣播電臺。戰(zhàn)士艱苦卓絕的吃苦精神和奉獻精神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責任心和使命感煥發(fā)了他旺盛的創(chuàng)作精神。他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不久,他便先后被借調(diào)到《新青年》雜志和哈爾濱人民廣播電臺,成為一名見習記者。這時,他開始虛心地向記者、編輯學習采訪,學習結(jié)構(gòu)、立意、構(gòu)思,學習布局謀篇、遣詞造句。1982年9月,他有幸到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深造,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中外文學史、文學批評史、語言文學和文藝理論,不斷強化生命資質(zhì)中的文學含金量,這為他日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軍旅作家奠定了厚實而又堅實的理論基礎。散文詩《兵》《向地下“銀行”進軍》和隨筆《兵心不靜》《一塊純金》等在《解放軍報》發(fā)表,在戰(zhàn)士中引起強烈反響。
1985年5月,繼祥被調(diào)到北京,在武警黃金部隊指揮部組織處任職。1986年,他給指揮部政委齊銳新寫的調(diào)研報告《關(guān)于兩個十萬元戶家庭的士兵在深山老林里淘金的調(diào)查》受到批示好評;為冶金部長、武警政委寫的講話均被采用,給冶金部長等機關(guān)干部演講,感動了他們。在那里,他的視野更開闊了,接觸的素材也更豐富多彩了。在短短的三年里,他的足跡在踏遍白山黑水之后,又遍及戈壁荒灘、巴山蜀水、云貴高原、湘江兩岸和八百里秦川……他的一本本素材簿里,囊括了指揮部將軍們的決心、信念以及3個總隊、16個支隊中數(shù)百名指揮員、工程師和數(shù)千名普通戰(zhàn)士的動人事跡?梢哉f,這一摞摞隨他輾轉(zhuǎn)的素材簿和剪輯冊不啻為一條條品位極高的金礦脈,經(jīng)作者以火熱激情熔化后,終將成為一錠錠價值連城的文學金元寶。繼祥1988年3月任連隊指導員,曾先后在人煙稀少的大小興安嶺高寒地區(qū)勘察金礦,在那里,他們住帳篷、點油燈,爬冰臥雪、風餐露宿,經(jīng)受著當年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的艱苦磨煉。“風雨之夜的原始森林里,這頂帳篷被風雨包圍著。臉色鐵青的李連長躺在木桿支起的床上默默無語。他擔心自己會因心臟病而起不來。衛(wèi)生隊長說必須下山到醫(yī)院去,否則會出意外。然而,談何容易,這里離醫(yī)院一百多里,全是山路,要靠步行。指導員說擔架已做好了,出15個人輪班抬,要保住他的命。指導員抱起連長放在擔架上,15個人頂著大雨向山外跋涉。”(劉繼祥《黃金魂》)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他仍然握著那支凍不僵的筆秉燭疾書,記下了黃金戰(zhàn)士的動人業(yè)績、互助故事和不懈追求,記下了黃金戰(zhàn)士為當?shù)鼐用穹鲐殱А⑴艖n解難的魚水深情,記下了自己作為一名基層連隊黨務工作者的生命軌跡和情感歷程……
繼祥創(chuàng)作力的爆發(fā)期始于1990年。這一年12月,他奉命調(diào)任武警黃金總隊教導隊教導員,在花園式的總隊機關(guān)大院的后樓之上,他獨處一室,利用所有的業(yè)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開始了系統(tǒng)的、有計劃的創(chuàng)作。他的*本書《黃金般的史詩》于1991年出版。一位將軍在序言中指出:“這是迄今為止*部系統(tǒng)反映武警黃金部隊為祖國的黃金事業(y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動人事跡的報告文學集。它的價值在于集首長、科技人員和武警戰(zhàn)士于一體,融思想性、知識性、文學性和資料性為一體,是人民子弟兵中一個特殊兵種的光榮榜,是地質(zhì)勘探隊伍中一支勁旅的豐功碑。”繼祥寫道:“我來自大地,山舉著我,山是信念;我貼著山,和山同樣堅強。”“森林中有一種可怕的聲響,像海的浪濤、人的呼喊、獸的嚎叫。戰(zhàn)士們羨慕這冰天雪地以及簡陋的生活方式。”(劉繼祥《黃金般的史詩》)這一年年底,他的散文集《托著燦爛的夢》出版,這是作者在人生旅途中順手采擷的一朵朵姹紫嫣紅的鮮花,一枚枚芳香四溢的紅果。“他手扶起的那東西,訴說著一種原始的美和純樸的歡樂要求,像一支遠古流傳至今的魅力永存的牧歌。”“浩大無邊的荒原無邊的沉默、無邊的胸襟、無邊的永恒無邊地將他們籠罩著,一個聲音、一個呼號,那是天籟地籟,是大山大川之籟。訴說著遠古的崢嶸,書寫著存在的艱辛。”(劉繼祥《托著燦爛的夢》)
(三)對繼祥這種軍人的風骨,我和局外人一樣難以測量
1992年,繼祥任武警黃金部隊一總隊干部處處長。在這個異常敏感的崗位上,他除了顯示出了超群脫俗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之外,更主要的是顯示出了獨具高格的協(xié)調(diào)、平衡能力。他對干部考核認真,思維縝密,辦事公平、公正。這期間,他寫了數(shù)百篇隨筆,叩問社會、權(quán)力、人生等課題。他協(xié)調(diào)、應酬之余,仍然堅持早晨提前兩小時上班,邊讀書邊寫作。“只有這樣做事才有修養(yǎng),為人才有境界。這是不出現(xiàn)大的閃失的根源。”(劉繼祥《著書的苦樂》)1996年,繼祥調(diào)任總隊醫(yī)院政委。這一年,他用積累了十余年的素材,潛心撰寫并出版了堪稱“中國人民武警黃金部隊成長紀實”的力作《黃金魂》。全書5章53節(jié),共23萬字,全景式又條分縷析地記述了黃金部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戰(zhàn)斗歷程和輝煌業(yè)績。這部書的出版,是作者進入創(chuàng)作成熟期、收獲期的突出標志。作為繼祥的忘年交筆友,每每翻開這部長卷,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三十年前他肩上挎著黃書包奔波于深山老林間,想起那無數(shù)個潛心筆耕的通宵達旦的夜晚。夜,靜悄悄地睡熟了;山嶺,睡熟了;城市,睡熟了。然而,繼祥的心,卻醒著;筆,卻醒著;文章,卻醒著……“第二天上午,砂鉆就開動了。吊錘的巨大撞擊聲在河谷上空回蕩。這片大地上,除了雷霆還從未有過這么巨大的聲響,連山巒樹木都肅然起敬,甚至瑟瑟發(fā)抖。”“大興安嶺富有神秘的柔和的曲線,美得令人神往,也令人發(fā)顫。”(劉繼祥《黃金魂》)
1997年3月,繼祥當之無愧地先后加入了哈爾濱市作家協(xié)會、省作家協(xié)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轉(zhuǎn)年,他又出版了一部關(guān)于婚戀、家庭的隨感錄《實話實說》。它記錄了作者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男女和關(guān)于道德等諸多心理層面的真知灼見。那些俯拾皆是的格言警句不僅表明作者妙筆生花的嫻熟,更表明他的知識結(jié)構(gòu)已從軍旅生活逐步向社會普遍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拓展,他的思緒已從文學層面躍上了美學層面和哲學層面的嶄新高度。“你是站在婚姻的山峰上仰望愛情呢,還是站在愛情的山峰上仰望婚姻?為此,你是若有所得呢,還是若有所失?”“沒有聲響,沒有色彩,沒有浪花。難道生活就是平靜和諧的嗎?”(劉繼祥《關(guān)于婚戀家庭的隨想》)與《實話實說》同時出版的是一部長篇小說《山野人生》。在這部書中,作者以當代社會廣闊的生活畫面為背景,活靈活現(xiàn)地塑造出了武警黃金部隊一批指戰(zhàn)員的生動形象。這幅形象長卷無疑是對《黃金般的史詩》和《黃金魂》里展示的眾多形象的有力補充和自然升華,是作者對自己心靈中所追求的理想人物和理想境界的展示,是作者對自己所從事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次階段性的自覺總結(jié)。“如果沒有荒原、沒有高寒、沒有險、沒有苦甚至沒有死,便沒有這支黃金部隊。”“孤零零的一頂破帳篷默默地扎在這密不透風的山谷里,像是一個灰色的龐然大物。”“城里人把他們當山里人,山里人把他們當城里人。”“他看著前面的三人,個個渾圓的屁股,腿部移動的起伏和那立體分明的身材骨架,真是一種原始的美,原始的快樂。”(劉繼祥《山野人生》)同時,他的又一部歌頌武警部隊的長篇紀實報告文學《忠誠》也出版發(fā)行。這是一部追溯武警部隊戰(zhàn)斗歷程、歌頌武警光榮傳統(tǒng)的好書,是一部描繪武警部隊群英形象和戰(zhàn)斗業(yè)績的英雄譜,豎起了一座武警部隊所向披靡、闊步前進的里程碑。這里有出神入化的精雕細刻,情景交融、形象兼?zhèn)涞拿鑼懞蜅l分縷析、令人心悅誠服的理性思考。這說明,作者的筆永遠是醒著的,心同樣永遠是醒著的……
1997年12月,劉繼祥調(diào)任武警哈爾濱指揮學校副政委。在此期間,他除了創(chuàng)作了歌詞《太陽·國旗·哨位》《學員之歌》、報告文學《橄欖綠防線》《忠誠鑄豐碑》、散文《黃金遙遠》、隨筆《在學海涵育中培基遠行》《在自省慎獨中升華境界》《在投身實踐中冶煉淬火》以及學術(shù)論文《淺論新詩潮的詩美流向》之外,還于2000年出版了反映武警部隊基層官兵生活的長篇小說《守望靈魂》,56節(jié)計18萬字,涉及人性的真、善、美,并深刻地指出,作為軍人必須以忠誠為本、安寧為宗,心系祖國和人民,軍人不僅是改革開放的守望者,更是靈魂的守望者。2001年2月,繼祥出版了三部人生隨想錄《叩問靈魂》《叩問愛情》《叩問詩人》,這同樣是三部文章體載形式不同而直指人的靈魂的力作,再次說明了作者不僅精于美學層面和哲學層面的思索,更進一步開始了對人性、人本的思索。三部隨筆共36萬字,涉及人生、人道和人格,婚戀、家庭和愛情,深刻地指出,人應該怎樣生,路應該怎樣行……“誰能用心路歷程詮釋青春、目標、理想、磨難、修養(yǎng)和真善美呢?”(劉繼祥《叩問靈魂》)“美不就是自由的象征嗎?詩不就是自由的晶體嗎?你是以人格的力量豎起人生的旗桿的嗎?”(劉繼祥《叩問詩人》)“你以為有了愛就會改變一切,擁有幸福和理解嗎?在愛情上過于清醒,反而得不到愛情嗎?”(劉繼祥《叩問愛情》)
繼祥其人首先是軍人、警官,其次是位筆耕不輟、碩果累累的軍旅作家。他的睿智與成熟,他的操守與氣節(jié),無不閃爍在他作品的愛與恨及喜怒哀樂之中。文如其人,繼祥其作正如其人一樣淳樸而機智,厚實而凝重。
(四)繼祥用人格的力量豎起人生的標桿讓我肅然起敬
書籍是我們視接千載、心通四海的橋梁,是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證。歷時愈久,文明積累越多,人和書的關(guān)系就愈緊密。繼祥正以書為伴遠行,不停地讀、不停地寫。寫作是檢驗一個人的學識、才智的*簡單方法,讀而有作,作而出新,力求高品位,使之“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guī)”,因為“有書酬歲月,無夢求榮華”。
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后,繼祥總是在尋找平衡。他發(fā)現(xiàn)自己和同事比,給市委書記寫的講話、調(diào)研報告的水平差十萬八千里,要強要臉的他心里很恐慌。他無法平衡自己的心態(tài),他從心里說:“我服了,和他們沒法比。”因為在過去的時光里,寫講話、寫總結(jié)、寫調(diào)研報告,他從心里不熱愛,寫起來在構(gòu)思上、結(jié)構(gòu)上有差距,寫文學作品從心里講,還比不了那些寫手。但他從不自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懷疑。同時,他也在尋求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并給自己一個實實在在的定位。故而有時通宵達旦也很快樂。像在部隊一樣,他每天都是提前兩個多小時到辦公室,處理應急工作。如果工作不緊張便習慣性地泡上濃茶,一邊吸煙、一邊發(fā)問,把整個自己都交給了清新而亮麗的早晨,交給了那些誘惑或困惑著他的縈繞在心頭的問題,交給了他案頭的那摞散頁紙。這里有疑問、自問、質(zhì)問、詰問和借問,但更多的是不問自明、無須回答的設問和反問。這樣子一路寫來,就累計提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內(nèi)容而言,固然都無一例外地膠著在文學作品上,但卻是他積累多年的生命體驗,廣泛地涉及了對自然、社會、人生、藝術(shù)和美等諸多方面的感悟和淺見。應該說,《上善若水》是繼《叩問靈魂》《叩問詩人》和《叩問愛情》等隨筆著作之后的一部反思性、內(nèi)省性的人生總結(jié),是他在對人生和美探索方面如何拓展思路和弘揚個性的初步嘗試,也是一塊拋進文壇靜水以期激起微瀾的引玉之磚。就社會觀和人生觀而言,人各有志,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主張,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寫法,每個人更有每個人的活法。他不反對以文宣泄,但他更主張以文達情;他不反對潛心入世,但他更主張超然物外、動中求靜、靜中求諧;他不反對宦場騰達,以智慧、能力和理念做事,并使所為于官位無愧,于時代所需、環(huán)境所用無愧,但他更主張在業(yè)余時間,安于一張桌、一盞燈、一杯茶、一包煙、一支筆和幾頁稿紙,循規(guī)蹈矩地在方格中拾級而上,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把生活中的所得進行提煉概括,并以寫為樂、寫中求樂,以致其文也融融、其樂也無窮。
當年,他寫的兩部書起名叫《盛于久遠》和《行于心田》,其實是根據(jù)自己性格來起的。人世間*寶貴的就是真、善、美,雖然做人、做事、做文很難盡善盡美,但應有這個追求。他常常想,人應該對得起自己,這個對得起就是不自欺欺人。因此,他說:“我生活著,并且思索著,能沒有所感、沒有所問嗎?”
是的,這里的許多問題,都是他在生活中思索的產(chǎn)物,是有感而發(fā),朝于斯,夕于斯,日積月累的結(jié)果。所選的幾首詩,的確是用心來詩化的,從而深悟了詩是藝術(shù)中的藝術(shù),詩人是文學藝術(shù)中的圣人,自稱為詩人的人是可笑的。所選的一些散文也是有感而發(fā)的,雖然有些直白,與美文還很有大的距離,但的確是一種心情所至。“除了理解,對虛幻與孤獨的認識,連著重新存在的時間,遙遠的海便是你的沉迷。”(劉繼祥《沉迷》)繼祥的論文也是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精彩。“素質(zhì)修養(yǎng)猶如攀登高峰,這一高峰直插璀璨的云端,是一種美不勝收的境界,然而,攀登這一高峰,既不像觀花賞月那樣悠閑自在,也不像湖面蕩舟那樣浪漫輕松,它伴隨著艱難困苦的磨煉,滲透著血汗淚水的洗刷。”(劉繼祥《更接飛蟲打著人》)于人于己都友善、親善、和善。文應該對得起世界,這個對得起就是美,把美好的東西獻給世界而不是污染世界和心靈。當然,這里也有套話文章,也有大拼盤,但他覺得拼湊得好的人也是能人。在機關(guān)的日日夜夜里,他領教了這些能人的風采。他們那種敏捷的思維、開闊的眼界、概括提煉的能力,甚至引用、借用拼湊起來是那樣嚴絲合縫,沒有任何斧鑿的痕跡,洋洋萬言,又言之有物,令領導動容,又讓讀者動心。這種本事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非一日之功,非一般人所能。這種本事并非只是文才,而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因為這里的哲學思辨、抽象思索和形象展望,于國于民密切相關(guān),有的成了科學決策,有的成了綱領性文件,有的成了牽引人們奮進的華章。不像有人說的:“他們就會寫點啥。”當然這種不屑一顧的口氣也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有時也會贏來贊許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目光:“這人很能寫,特別有才。”其實,他們有此功底和思維,加之不斷修養(yǎng),為干一番大事業(yè)提供了一種得天獨厚的可能。繼祥佩服他們,并還在模仿他們。“奔騰的松花江,用清甜的水滋潤著兩岸芬芳的土地。‘一江居中,兩地繁榮’的理想,正在‘大氣謀事,埋頭干事,高質(zhì)量成事’的松北精神的凝聚下逐步變成現(xiàn)實,一個美麗如畫的新松北,在松花江北岸樹起了一面旗幟。毫無疑問,松北區(qū)的開發(fā)建設,為老城哈爾濱延伸了綠色的呼吸通道,注入了年輕的生命活力,拉近了城市與自然的距離。”(劉繼祥《大氣塑造新松北》)
(五)從繼祥的為官有建樹、做文有著述的人生價值我體會到了“上善若水,盛于久遠”的力量
在較深層次的理解方面,一個人能夠深深地體驗到自己灑脫的生命力和活潑的創(chuàng)造力,并將其應用在有益的事業(yè)和向上追求的過程中,是幸福的。人格的脊梁,能夠支撐起行為的準則;精神的脊梁,能夠支撐起言行的載體。我們試問繼祥,你能以人格的力量首先征服自己的心,再以自己的心去征服別人的心嗎?
繼祥一直有理想,所以有追求;因為有追求,所以有壓力,可謂“黽勉從事,不敢告勞。”(《詩經(jīng)·十月之交》)這壓力,源于角色的轉(zhuǎn)換。曾是上校,曾是決策者,曾有建樹,曾舞文弄墨,也曾出口成章。本是二十五年的老兵,卻一下子變成了從零開始的新兵,個中滋味,局外人難以體會。說句不該說的話,他的確想做事,繼續(xù)獨當一面,但“有為才能有位”在這里體現(xiàn)得十分明顯,也就是說,你必須有得到上下認可的政績才行。然而,得到認可何其難?同時,他又想為“文”,過去就有人告誡他當官與為文二者不可兼得,但他卻我行我素,一直徘徊在做官與做文之間,為官亦有建樹,為文亦有著述。這里,關(guān)鍵是有沒有耐得黃卷青燈、孤硯冷墨的固守與勤奮。當然,這里的“文”和他自己多年愛好的“文”又是兩碼事。
多年的積淀使他在選擇這條艱難而充滿光明的道路時沒有動搖意志,燃燒的依然是理想,不變的依然是追求。說實話,他很幸運,在軍旅二十五年之后,能來到口碑載道、鴻儒碩學、政通人和、責任重大的首腦機關(guān)工作。他時刻都被這里團結(jié)敬業(yè)的氛圍、厚實學養(yǎng)的精神、學貫天人的功底、精益求精的作風和高潔浩遠的風范感動著。他為自己能成為這里的一員而感到榮耀和自豪。同時,也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和責任的莊嚴。“‘知之非堅,行之惟堅’,無論是自己的修習素養(yǎng)之經(jīng)略,還是學海涵育之潛能,可謂即胸無點墨亦胸無城府。”(劉繼祥《追求的格調(diào)》)壓力與信心同在,更有各位領導及同事對他關(guān)愛有加、耳提面命、循循善誘、諄諄告誡。他寫道:“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能有多少人可與之相逢、相識、相處和相知?人與人之間,又能有多少人可與之會心、知心、交心乃至傾心?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朋友的真誠和師生般的關(guān)愛。”(劉繼祥《追求的格調(diào)》)
然而,不得不承認,每當領導交給他一份工作時,他都感到忐忑不安,這不安主要源于能力的適應和對情況的把握及對重大問題的認識上的差距,三十多年筆耕不輟的他真是汗顏。于是,他感到光有刻苦磨礪的意志是不夠的,還要有領會神速的悟性。他又陷入苦惱,又回望過去。但他深知,過去的探求,那是過去的輝煌;而今天的探求,那才是通向未來的橋梁。他必須嚴肅地審視現(xiàn)實中的自我,并不斷地使自己進入新的境界。他曾說:人生在世,不能沒有能力。但光有能力而沒有潛力也不行,潛力就是能力的后盾和源泉;光有潛力而沒有耐力也不行,耐力就是潛力的外化和持久化,就是由能力分解成的感召力、誘惑力和凝聚力。“樹木擇地而繁榮,名花適土而獨秀。”組織安排他在這樣莊嚴而神圣的崗位工作并賦予他這樣重大的責任,他熱愛并且自信能為這項工作殫精竭慮、鍥而不舍。
“寫字者,寫志也。”“書,如也,如其學,如其人,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藝概》)搞綜合、調(diào)研,當參謀,寫講話,何嘗不如此。它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價值選擇、理想取向、人生定位、道德操守。他在《行于心田》一書自序中寫道:“我要繼續(xù)發(fā)揚披覽忘倦做學問,孜孜以求著文章的精神,刻苦于學海泛舟,辛勞于筆耕墨種,躲避于物質(zhì)世界的誘惑、浮躁的包圍、俗世的干擾,培養(yǎng)甘于寂寞的情懷和淡泊名利的心境。在政治上知恩,在生活上知足,在工作上知責。超越一己私利的狹隘動機,樹立堅定理想和科學的修養(yǎng)觀;超越直覺驅(qū)駛的情感障礙,確立真摯、熾熱、高尚的修養(yǎng)情感;超越被動約束的行為習慣,形成高度自覺的修養(yǎng)行為;超越‘潔身自好’的境界取向,堅持在社會性實踐中造就發(fā)展。從而改變淺嘗自封的思維方式,建立深邃廣涵的思維方式;改變單向偏執(zhí)的思維方式,建立多維求變的思維方式;改變鈍守自抑的思維方式,建立銳攻自強的思維方式。始終牢記發(fā)于點滴,行于心田,融于交流,盛于久遠,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傳統(tǒng)美德,在學海涵育中培基遠行,在自我激勵中超越自我,在‘自省’和‘慎獨’中升華境界,在投身實踐中冶煉淬火,在揚長效優(yōu)中完善延伸。這便是我的追求。”
(六)繼祥在自我調(diào)整、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中前行的意志和品質(zhì)美化著我們的心田
漫長的人生過程是個選擇的過程,也是征服的過程。誰能征服世俗的羅網(wǎng)、名利的羈絆乃至健康的威脅;誰能征服技法的障礙、語言的貧乏以及自己的、編輯的和讀者的鑒賞力。生活輕輕地呼喚著人們,也苦苦地折磨著人們。同時,也慷慨地美麗著、勞苦著人們。
《劉繼祥長篇小說選》上下冊共選出三部長篇,分別是《情感游戲》《熊火烈焰》和《心泣》。這三部長篇是繼祥寫作的精華,融入了他對人生的完整思考,也傾注了他的大量精力。凌晨三點他便開始寫作,越寫越有情致。同時,他還結(jié)集了六部文學讀書筆記《深淺本末》《大小貴賤》《上下左右》《虛實厚薄》《遠近高低》《是非曲直》,約120萬字;創(chuàng)作了《金泣》《水泣》《地泣》三部90余萬字的文學報告。此次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良心——劉繼祥詩文選》《山遠人遠——劉繼祥紀實文學選》《蕙蘭——劉繼祥小說選》有他的近作,也有過去所寫擱置一旁后重新修改的作品。“當我還是個孩子/手持燈盞/照亮貧寒的路/我看見依稀的燈光/灑滿綠色的山河/我看見沉默的父親/收起木梨/我看見哪些鄉(xiāng)親們/在屋前的水塘/蓄滿博愛/儲滿寬容/這無聲的教誨/一直流淌在我的血脈之間。”(劉繼祥《冷藏真善美》)
有人說,人的*差別在業(yè)余時間。不是業(yè)余的時候,是為了飯碗,故不能有絲毫懈怠。忙忙碌碌中的個中滋味只有自己能體會出其內(nèi)涵,會從中獲得不少樂趣和滿足。有時業(yè)余時間和工作時間竟然也難以區(qū)分。別人回家了,他還要俯案筆耕,查閱資料,直到無疏漏為止,業(yè)余便變得更加忙碌。盡管如此,繼祥的業(yè)余時間有時的確是屬于自己的。
每天早晨,當他從夢境中走出并嚴肅地審視著現(xiàn)實中的自我時,總是自覺不自覺地進入了一個新的夢境。當收聽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時,也在觀測自己的風云變幻;在茶杯里泡上詩意濃郁的早晨的同時,便神不守舍地坐在思索中,走在筆尖上了。“望著母親騎著自行車在風雨中行進的背影,我想,我們能像您那樣付出辛勞養(yǎng)您的老嗎?無私奉獻,是母親之于兒女,等到兒女明白了這一真諦的時候便也上了年紀了。”(劉繼祥《媽,辛苦了》)
他以為,只有在業(yè)余時間里,在屬于你自己的時間里,你才能充分暴露你自己,你才能充分放縱你自己,你才能自覺不自覺地體味你自己。所以,他總是觀察著并思索著。當一個人正處于生命的正午時,不是光明正多,陰影正短嗎?能在這時找回自己,找回并強化自己的自信心嗎?這種自信心不是固執(zhí)的,而是規(guī)律的;不是單向的,而是多維的。
*可悲的,是在物欲生猛的社會里失掉你自己。繼祥在《業(yè)余的內(nèi)涵》一文里寫到:“誠然,我不能選擇我的生命,但在我的生命的流程中,有了一種不是刻意的追求——我有愛好,我找到了體味自己的手段,我感到了自己活生生的存在。”
這能否是自我欣賞呢?自我欣賞不正是基于對自己的認識和把握,意在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調(diào)整、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嗎?其中,不是蘊含著自覺、自愛、自重、自尊、自信、自律、自懺、自勉、自慰、自立、自裁、自問、自省和自足等多種心理因素嗎?
愛好是一種充實,也是一種解脫。愛好好比腳上的鞋、身上的衣、口中的菜、身邊的女人,合不合腳、舒不舒服、香還是不香、可心還是不可心,應該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寫點東西不是為了發(fā)表,也不是為了讓人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的愛好,而是為了給自己看(他自己就寫了一本10萬余字的書《自己寫給自己看的書》,雖文字有些拙劣,但總能給自己一些啟發(fā),故后來的文字有許多長進),是用來豐富自己、警省自己和充實內(nèi)心的。寫東西,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詩歌,總是要學著高人的方法,把自己的感受裁成合體的衣裳,炒成可口的菜肴,美化成可心的情人。“我仿佛找到了這種感覺,同時也深深體味到,這看起來洋洋灑灑但卻歪歪斜斜的文字,也是捆綁自己的繩索,我的生命在行間流逝,無疑是‘自裁’!于是我頓悟,自裁也是生命延續(xù)的需要。”(劉繼祥《業(yè)余的內(nèi)涵》)“我們深知,世界上任何富翁的財產(chǎn)都是可以計數(shù)的,而在我們松北形成的這種‘大氣謀事,埋頭干事和高質(zhì)量成事’的金光四射、沉甸甸的松北魂,是任何計算機也無法統(tǒng)計的。它因蘊含著史詩的資質(zhì)和底蘊而彌足珍貴!松北人正靠著它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學發(fā)展的能力譜寫著奉獻的史詩、創(chuàng)新的史詩和和諧的史詩!”(劉繼祥《松北魂》)在《行于心田》一書的后記中,他曾這樣表達自己:“每當我恪盡職守完成任務時,每當我噴云吐霧奮筆疾書時,我怎能不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爆發(fā)力在奔突呢?怎能不確確實實地感受到我活動著,并且表現(xiàn)著、創(chuàng)造著,甚至生氣貫注、激情有加、一發(fā)而不可收呢?把每天都視為生命的重新開始,把每天都當作自己的生日來過,人生能不增添許多快樂嗎?能不深深地相信每天都有一次日出、每天都有一道亮色嗎?能不把每片綠葉都看成是一面昭示著生命、追求和希望的青春的旗幟嗎?”
《良心——劉繼祥詩文選》主要是他的詩歌、散文和隨筆,特別是歌頌*底層、*辛苦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詩《城市的親人》和《街路的良心》,感人至深。《山遠人遠——劉繼祥紀實文學選》由兩部紀實文學構(gòu)成,一部是《冰雪人間》,專門描寫冰雪與人的生活的聯(lián)系,具有民俗、地域色彩,寫得生動而活潑,寫出了一個冰雪行者的低聲吟唱;《山遠人遠》則是描寫軍旅生活,給人們一個嶄新的圖景,軍人如山,軍人是意志的鋼鐵!掇ヌm——劉繼祥小說選》是由長篇小說《蕙蘭》和中篇小說《指導員》《山里山外》構(gòu)成,主要是寫鄰里間、家族間的真、善和樸實,真切而動情,寫官場、寫軍旅與社會和人生和生活,表現(xiàn)軍人的另一面。另外,兩個短篇《新詩人和老眼鏡》《我看仨打一》也別有意味。
“蕙蘭跟隨爸爸去接蕙欣。蕙蘭和蕙欣是堂姐妹。蕙欣的父親呂德旺早就去世了,蕙欣母親帶著蕙欣到娘家過了不到兩年,就抗不住娘家的壓力,再嫁了,蕙欣外公家派人給呂家捎信來,說愿意繼續(xù)養(yǎng)蕙欣。但如果蕙欣爺爺家希望接孫女過去,他們也不反對,因為畢竟蕙欣是呂家人。呂德名——蕙蘭的父親,蕙欣的伯伯,他很明了蕙欣外公家的意思,而自己和弟弟德旺的感情一直很好,不想讓弟弟的孩子在他人屋檐下步履維艱。蕙蘭非常喜歡這個妹妹。蕙蘭的媽媽說:‘以后咱們要拿蕙欣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才好。’爸爸說:‘那是自然。蕙蘭有什么,蕙欣也要有什么。’”(劉繼祥《蕙蘭》)這段簡短的描述,道出了家族間的親和與真善。繼祥總是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加以思考,從而將家族血脈之間、鄰里之間的平凡細節(jié)描寫刻畫出來。他常常朗誦這樣的詩句:“我的歌屬于我自己,是飛旋的風,屬于一切善良的、正直的、大腦和四肢都頑強地屬于自己的和我站在一起的人們。”這是心靈的應答,這是人格的標桿。
當繼祥把視野向社會、向和諧、向環(huán)境進一步拓展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他用文學描繪社會、用哲學分析事物、用責任把握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因此,他靠準確的判斷處理問題,用和諧的思維凝聚部下,用人格的力量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形成了一種知識的力量、修養(yǎng)的力量和永不言敗的勇氣。“那就是,給你一個人生的沙場,目標是:勝利,或者不再失敗。”“他們探尋一塊石頭的固執(zhí),解密一朵野花的低語,向蒼穹叩問高遠,向心靈追尋宏大。用真誠的而不是矯飾的,精確的而不是偏頗的,睿智的而不是混沌的,大氣的而不是局促的文字,為感動做完美的注解。”(劉繼祥《盛于久遠》)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潛心坐下來思考點什么,能寫點什么,本身就是一種境界。這業(yè)余的內(nèi)涵,局外人難以測量。前言
序
寫心修心良心
——我看劉繼祥
山遠人遠:劉繼祥紀實文學選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冰雪人間 ; 山遠人遠兩篇, 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 “冰雪·飲饌”、“冰雪·霓裳”、“冰雪·人居”、“冰雪·旅館”、“冰雪·藝術(shù)”、“冰雪·文學”、“冰雪·民俗”。
山遠人遠:劉繼祥紀實文學選 目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