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10178745
- 條形碼:9787010178745 ; 978-7-01-01787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 本書特色
歷史的劃分一般是以生產(chǎn)工具為代表的,史前人類主要的生產(chǎn)工具為石器,因此稱之為石器時代,文明史的開端則是以青銅器為代表的,稱之為青銅時代。
史前史一般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至少是一萬年以前,可以推到距今三百萬年前。中華民族的審美傳統(tǒng)或用文字(諸如詩歌)或用器物(諸如宮殿)存在著,發(fā)展著,形成自己的體系和自己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主要是在文明史中形成的,但是,它可以溯源于史前的審美文化。中國美學的幾大傳統(tǒng),即天人合一傳統(tǒng)、史筮合一傳統(tǒng)、陰陽和合傳統(tǒng)、禮樂和合傳統(tǒng)、意象合一傳統(tǒng)都可以在史前審美文化中找到源頭的。
史前可以說是文明前的“文明”,雖然是文明前的“文明”,卻不妨礙它也產(chǎn)生美,中華民族諸多的審美傳統(tǒng)均肇始于史前,這是由大量的考古材料得出來的必然結(jié)論.
本稿分上下兩編。上編名“物化天地”主要論述物化了的審美意識,分別闡述石器、陶器、玉器和藝術(shù)中的審美意識。下編名“精神世界”,分別闡述史前神話與傳說中的審美意識,并選取史前有代表性的五種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做個案研究,闡述了原始宗教與審美意識的關(guān)系,并綜合性地論述史前文明的性質(zhì)。
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歷史的劃分一般是以生產(chǎn)工具為代表的,史前人類主要的生產(chǎn)工具為石器,因此稱之為石器時代,文明史的開端則是以青銅器為代表的,稱之為青銅時代。 史前史一般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至少是一萬年以前,可以推到距今三百萬年前。中華民族的審美傳統(tǒng)或用文字(諸如詩歌)或用器物(諸如宮殿)存在著,發(fā)展著,形成自己的體系和自己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主要是在文明史中形成的,但是,它可以溯源于史前的審美文化。中國美學的幾大傳統(tǒng),即天人合一傳統(tǒng)、史筮合一傳統(tǒng)、陰陽和合傳統(tǒng)、禮樂和合傳統(tǒng)、意象合一傳統(tǒng)都可以在史前審美文化中找到源頭的。 史前可以說是文明前的“文明”,雖然是文明前的“文明”,卻不妨礙它也產(chǎn)生美,中華民族諸多的審美傳統(tǒng)均肇始于史前,這是由大量的考古材料得出來的必然結(jié)論. 本稿分上下兩編。上編名“物化天地”主要論述物化了的審美意識,分別闡述石器、陶器、玉器和藝術(shù)中的審美意識。下編名“精神世界”,分別闡述史前神話與傳說中的審美意識,并選取史前有代表性的五種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做個案研究,闡述了原始宗教與審美意識的關(guān)系,并綜合性地論述史前文明的性質(zhì)。
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 目錄
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 作者簡介
陳望衡,1944年10月生,湖南邵陽人。1962-1968,于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2008年5月獲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論文博士),現(xiàn)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二級)、武漢大學城市設(shè)計學院特聘教授、美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景觀文化研究暨規(guī)劃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優(yōu)秀專家、國際應用美學研究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副主席、亞洲藝術(shù)學會副主席。主要從事美學研究。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