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05-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32
讀者評分:5分1條評論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52.3(6.3折) 定價  ¥83.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16279
  • 條形碼:9787514616279 ; 978-7-5146-1627-9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本書特色

葉卡捷琳娜大帝是瓜分波蘭的始作俑者,俄國是瓜分波蘭的*受益者,為什么葉卡捷琳娜大帝短期理性長期不理性,貪圖眼前利益而后患無窮?

奧地利瑪麗亞·特蕾莎女皇為什么放棄傳統(tǒng)的維護波蘭領土完整的政策,轉而參加*次瓜分波蘭?第二次瓜分波蘭中,奧地利為什么被排除在外?第三次瓜分波蘭中,俄國如何利用奧地利與普魯士的矛盾,拉攏奧地利反對普魯士,從而實現(xiàn)利益*化?

緩沖國消失的戰(zhàn)略危害到底有多嚴重?

波蘭被瓜分前,歐洲一切戰(zhàn)爭都是爭霸戰(zhàn)爭;波蘭被瓜分后,為什么統(tǒng)一歐洲的戰(zhàn)爭變成了主要形式?

拿破侖、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與希特勒為什么無法統(tǒng)一歐洲,*次世界大戰(zhàn)為什么會爆發(fā),“歐盟”為什么會登上歷史舞臺

只有讀完這本書,你才能理解!



1.大師佳作。波蘭史權威學者喬治•肖-勒費弗的代表作。

2.戰(zhàn)略思維。在這部巨著中,喬治•肖-勒費弗提出了著名史學觀點,后世學者將其總結為“緩沖國效應”。緩沖國效應是指緩沖國存亡是關系和戰(zhàn)、戰(zhàn)爭規(guī)模的關鍵因子之一。緩沖國存在,有利于和平的維持或戰(zhàn)爭規(guī)模的降低;緩沖國消亡,導致和平消失,戰(zhàn)爭規(guī)模升級。因此,他創(chuàng)造了新的歷史觀點,提供了思考歷史的戰(zhàn)略思維。

3.影響深遠。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審視葉卡捷琳娜大帝外交政策的嶄新視角,作者認為她主張和推動瓜分波蘭短期理想長期不理想,直接導致歐洲歷史拐點的到來,使戰(zhàn)爭形態(tài)由爭霸向統(tǒng)一轉變。這使政治家不得不反思,波蘭滅亡一百多年內,歐洲為什么爆發(fā)多次大規(guī)模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而且規(guī)模一次更甚一次。拿破侖、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與希特勒為什么*終沒有統(tǒng)一歐洲?

4.大學館藏、專業(yè)必讀。本書極具權威性和開拓性,因此成為劍橋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數(shù)十所世界名校的圖書館珍藏。不少學校的波蘭史專業(yè)都指定該書為必讀書目。

5.全景插圖,增光添彩。精選百余幅精美功能性插圖。讓讀者在享受饕餮思想盛宴的同時,飲一杯美學的陳釀。思想上有碰撞,審美上有震撼。一邊讀文字,一邊品美圖,不知不覺,穿越兩百年。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內容簡介

喬治·肖-勒費弗的大作《瓜分波蘭:不理性共謀、地緣爭霸、歐洲革命與民族消亡》出版時,適逢*次世界大戰(zhàn)正酣。他認為,*次世界大戰(zhàn)是波蘭被瓜分后的必然結果。波蘭被瓜分前,是歐洲的大國,充當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三大強國的緩沖國。這時,歐洲戰(zhàn)爭充其量就是爭霸戰(zhàn)爭。然而,波蘭被瓜分后,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三大強國接壤了,失去緩沖了。從此,爭霸戰(zhàn)爭成為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附屬品,統(tǒng)一戰(zhàn)爭成為歐洲戰(zhàn)爭的本質形態(tài)。因此,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洲際戰(zhàn)爭或世界戰(zhàn)爭——就不可避免。*個夢想統(tǒng)一歐洲的是拿破侖,但他夢碎莫斯科;第二個是尼古拉二世,但他夢碎克里米亞;第三個是德皇威廉二世,但他夢碎“一戰(zhàn)”。后來,希特勒也想統(tǒng)一歐洲,但他夢碎“二戰(zhàn)”。歷史經驗表明,武力統(tǒng)一歐洲是不可行的,但歐洲統(tǒng)一是符合各國、各民族的利益的,*后和平統(tǒng)一成為主流,于是“歐盟”登上了歷史舞臺,而這一切都源于瓜分波蘭。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前言

許多年前,我對瓜分波蘭的歷史做了詳細的筆記。筆記內容主要摘自海因里!ゑT•西貝爾和艾伯特•索雷爾分別編著的《法國大革命史》中的若干卷。當時,瓜分波蘭的歷史之所以引起了我的興趣,主要是因為波蘭的悲劇與1792至1795年大革命中的法國的命運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似乎在我看來,這種關聯(lián)并未受到英國歷史學家的充分關注。然而,許多其他事情占用了我的時間,使我未能繼續(xù)深入研究這段歷史。



然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伊始,曾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肢解波蘭的俄、普、奧三國,對外宣布了各自的意圖:在戰(zhàn)爭結束時,它們盡*大的能力,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將波蘭各省重新統(tǒng)一起來。我突然想到,或許我能用重新統(tǒng)一波蘭帶來的可能優(yōu)勢,去討論重新統(tǒng)一會引發(fā)的問題,從而使我的筆記擴展成為內容簡潔、通俗易懂的三次瓜分波蘭史。



海因里!ゑT•西貝爾寫《法國大革命史》時,明顯偏袒他的祖國。雖然他以相當公正的態(tài)度敘述了普魯士犯下的大部分罪行,而非全部罪行,承認普魯士某些行為無異于“完全背信棄義”,但他卻在書的結尾替普魯士的罪行辯護,認為為了德意志的利益,“背信棄義”是正當?shù)摹⒈匾。然而,艾伯特·索雷爾以截然不同的觀點,敘述了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我已經核對了兩位歷史學家對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的敘述,同時參閱其他有關方面的史料,補充了這段歷史。*后,我得出的結論與海因里希·馮•西貝爾恰恰相反。與托馬斯·卡萊爾所著《腓特烈大帝史》一書在**次瓜分波蘭的交易中普魯士國王應承擔的責任方面相比,我們的觀點不同。



我查閱了其他許多關于波蘭的資料,其中包括克勞德-卡洛曼·德·盧利耶爾所著《波蘭無政府歷史》,艾伯特·索雷爾所著《東方難題》,弗萊徹1830年出版的《波蘭史》,馮•毛奇所著《波蘭史》,《劍橋歐洲現(xiàn)代史》中關于譴責波蘭的章節(jié),斯克林所著《俄國史》,伯恩哈德·馮·比洛所著《德意志帝國》以及不少與瓜分波蘭有關的回憶錄。我去檔案局查閱了英國外交部與英國駐其他國家的外交代表與瓜分波蘭有關的往來信件。已故的威廉·愛德華·哈特波爾·萊基先生在他的著作—《英格蘭史》中提到**次瓜分波蘭時指出了往來信件對研究歷史的重要性。



本書附了四幅地圖。前兩幅地圖既顯示了1772年以前波蘭王國*初的版圖,也標出了波蘭遭三大鄰國三次瓜分時被奪取的領土部分。我發(fā)現(xiàn)劃出第二次瓜分波蘭的邊界線很難,因為權威史學專家在這方面的觀點不一。有關第二次瓜分波蘭邊界線的劃分,我主要參照了《劍橋歐洲現(xiàn)代史》一書中提供的地圖。史學界對三大列強在瓜分波蘭過程中奪取的波蘭的領土面積和人口數(shù)量的觀點也大相徑庭。在本書中,我提供的數(shù)據(jù)肯定帶有保留的成分。第三幅地圖劃出了華沙大公國的邊界線。該邊界線包括1807年《提爾西特條約》劃定的部分,1809年奧地利在瓦格拉姆戰(zhàn)役敗北后,將其兩次瓜分波蘭所得的土地劃給華沙大公國的部分,1815年《維也納條約》劃定的沙皇俄國統(tǒng)治下的波蘭王國的部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按照個人意愿增加的華沙大公國的部分。第四幅地圖中,我竭力展示了當今波蘭的人口分布狀況。實際上,用明確的線條標出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波蘭人與德國人、俄國人和魯塞尼亞人的比例由80%逐漸下降到20%,甚至更少。因此,讀者從地圖中可以看出將肢解后的波蘭各地區(qū)重新統(tǒng)一為一個自治政權面臨的問題的復雜性。



布賴斯伯爵對本書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在此,我深表謝意。拜勒女士給予我不少善意的幫助,我由衷感激。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目錄

**章 波蘭無政府狀態(tài)

第二章 **次瓜分波蘭(1772年)

第三章 波蘭憲法改革

第四章 反法聯(lián)盟

第五章 普魯士背信棄義

第六章 俄國入侵波蘭

第七章 第二次瓜分波蘭(1793年)

第八章 波蘭如何拯救法國

第九章 波蘭起義

第十章 奧地利退出反法聯(lián)盟

第十一章 鎮(zhèn)壓波蘭起義

第十二章 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

第十三章 拿破侖和華沙公國

第十四章 維也納會議對波蘭的重新瓜分

第十五章 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分治下的波蘭
展開全部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節(jié)選

研究歐洲地圖時,你會發(fā)現(xiàn),與一百五十年前即波蘭**次被瓜分前不久相比,現(xiàn)在歐洲各國的疆域已經發(fā)生了許多非常明顯的變化。在這一百五十年的時間里,德意志和意大利這兩個偉大的民族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差不多收復了它們從前失去的領土,譬如意大利將它的領土從異邦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德國和意大利增強了國力。從前一個來自東方的野蠻游牧部落,東征西討,建立了偉大的土耳其帝國,占領了歐洲的大片領土。然而,現(xiàn)在它在歐洲的領土差不多消失殆盡。希臘、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確立了國家主權。其間,唯一的例外是,數(shù)世紀之前,在歐洲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強國波蘭不存在了。波蘭的統(tǒng)一受到破壞,獨立被剝奪,領土和人民被它的鄰國瓜分。這些國家竭力消除波蘭的民族性,通過強化語言、宗教和法律手段,同化波蘭人。

近來,人們充分認識到,民族原則是一個國家的主要元素。19世紀前半葉,在現(xiàn)代國家的概念里,民族和語言的同一性很少受到重視。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psburg)、波旁家族(House of Bourbon)、霍亨索倫家族(Hohenzollerns)、羅曼諾夫家族(Romanoffs)等在開疆拓土時,沒有考慮民族和語言的同一性。確保領土完整,占據(jù)戰(zhàn)略要地,獲得通航的河流或海洋是它們追逐的目標。它們絲毫不會顧及吞并會帶給被吞并的民族什么影響。因此,將實際上由獨特的波蘭民族定居的民族的波蘭與歷史的或者地理的波蘭進行區(qū)別是很有必要的。

波蘭位于俄國和德國之間。1770年以前,波蘭曾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其領土約二十八萬平方英里a,從波羅的海幾乎一直延伸到黑海,人口約一千一百五十萬。當時,波蘭的領土面積居歐洲第三,人口數(shù)量排歐洲第五。然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土地上定居著其他民族,譬如斯拉夫人和德意志人,而非波蘭人。波蘭人其實可能不超過七百萬。

波蘭東北部是立陶宛省。該省的面積大大超過嚴格意義上的波蘭的面積。立陶宛省地廣人稀,耕地面積不超過該省總面積的七分之一,其余土地是森林和荒原。立陶宛省定居著另一民族。該民族操不同的語言,擁有自己的亞文化,與俄國人關系密切,像俄國人一樣信奉東正教(Greek Church)。*初,立陶宛省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隨著立陶宛大公雅蓋洛1386年迎娶了波蘭本土*后一任國王的女兒雅德維加(Jadwiga of Poland),在接下來近兩百年的時間里,雅蓋洛及其后裔成為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這兩個政權仍然各自保持獨立,直到1560年,雅蓋洛王朝*后一位獨子齊格蒙特二世(Sigismund II)獲得立陶宛人一致贊同,統(tǒng)一了兩個政權,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波蘭立陶宛王國。

波蘭立陶宛王國下設一個中央政府和一個議會。然而,在很大程度上,立陶宛保留了自己的制度和語言。不過,在接下來兩百年的發(fā)展進程中,立陶宛逐漸接受了波蘭的理念和文化,而波蘭語成為知識階層的通用語。

波蘭東南部是烏克蘭和沃利西亞,這里定居著魯塞尼亞人。魯塞尼亞人是斯拉夫人的一支,說近似俄語的語言,信奉東正教。波蘭西北部是眾所周知的西普魯士a,這里幅員廣闊,絕大部分土地上定居著德意志人。波羅的海沿岸地區(qū)將東普魯士b與勃蘭登堡以及德意志其他地區(qū)分開,這個地區(qū)形成了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除去非波蘭人定居的領土,民族的波蘭面積約八萬平方英里。講波蘭語的人定居在這里,包括整個大波蘭、普魯士的波茲南省、西普魯士省近一半、西里西亞地區(qū)近三分之一以及首府為克拉科夫e的加利西亞地區(qū)近一半。我們現(xiàn)在提到的民族的波蘭,人口當時約七百五十萬,現(xiàn)在已經增加到近兩千萬。在其他地區(qū),雖然區(qū)分波蘭人和其他民族是很難的,但這個地區(qū)的波蘭人卻很容易區(qū)分,因為這里只有單一的波蘭人。民族的波蘭的人口數(shù)量居歐洲第七位,僅次于俄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遠遠超過其他一些國家,譬如瑞典、挪威、丹麥、荷蘭、葡萄牙以及我們提到的其他國家。

歐洲中部以東定居著斯拉夫人。這支斯拉夫人的語言與其他斯拉夫人不同,他們信奉天主教,東接信奉東正教的其他斯拉夫人,西北鄰信奉路德教的德意志人。這個民族與本書討論的主題無關,在此暫不細說。許多作品已經對波蘭民族做過詳述,但都沒有給出定論。對我們而言,知道波蘭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已經足矣!癑’y suis j’y reste(我住在那里)”或許可以用來描述波蘭民族?梢钥隙ǖ氖,波蘭人是個勇敢且富有天賦的民族,文化高度繁榮。15世紀,波蘭是歐洲*文明的國家之一。1683年,驍勇善戰(zhàn)的波蘭立陶宛國王約翰三世率三萬大軍直奔維也納,然后與奧地利聯(lián)手,擊敗了土耳其二十萬大軍,從而將歐洲從奧斯曼入侵的噩夢中拯救出來,至此波蘭國力達到了鼎盛。這是波蘭對歐洲文明做出的*突出的貢獻。此后,波蘭國力持續(xù)衰落,直到1795年它徹底滅亡。

撰寫波蘭史的史學家們已經搞清楚波蘭衰落和*終滅亡的原因。很早以前,波蘭的統(tǒng)治者甚至其他波蘭人就預言了波蘭的結局。波蘭遭受人為制定的、缺陷極大的憲法折磨。波蘭憲法的主要缺陷不是因為它是一部古老的憲法,而是因為它主張實行選舉君主制,而非世襲君主制。18世紀,雅蓋洛王朝a衰落前,波蘭理論上沒有但實際上實行君主世襲制。這種政體與當代歐洲許多國家的政體有很多相似之處。1572年,雅蓋洛王朝末代君主齊格蒙特二世駕崩。

齊格蒙特二世沒有子嗣,于是雅蓋洛王朝退出了歷史舞臺,而波蘭的世襲君主制實際上轉變成選舉君主制。因此,波蘭國王駕崩后,王位繼承人由議會選出,而王權世襲的權力不被承認。這時,在大部分歐洲國家,世襲君主制強化了,王權集中了,君主擁有更大的權力了。代表萬民的君主使國家實現(xiàn)長治久安、社會獲得穩(wěn)定。于是,勞動階層獲得了王權的保護,免遭封建地主的暴行。但在波蘭,與之相反的情況卻發(fā)生了。封建地主構成波蘭獨有的貴族階層。這種貴族階層非但沒有提高國王的地位、強化王權,反倒增強、擴大了其對國家政權的影響。就這樣,王權不斷被限制,*后波蘭國王再也沒有實權了。

選舉君主制通常會使外國的幼年王子當選為波蘭國王。這些王子成為處理波蘭政務的首腦,但他們既對波蘭不甚了解,也不存在讓他們家族世襲王權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各方勢力圍繞波蘭王位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和角力。波蘭的幾個鄰國是爭奪波蘭王位的主要參與者。它們是相互競爭的對手。所以,影響波蘭、獲得波蘭的支持對它們非常重要。于是,波蘭的派系斗爭應運而生。一旦波蘭王位虛懸,其鄰國中*強大的國家便資助其支持的派系。隨著各派系爭權奪利愈演愈烈,波蘭陷入一片混亂。為了使自己推薦的候選人當選波蘭國王,這些國家*常用的手段是行賄,甚至動用武力來威脅。為支持某位候選人,外國軍隊開進波蘭的情形時常發(fā)生。波蘭貴族利用王位選舉的機會,與當選國王達成新的協(xié)定,從而進一步限制了王權。

國王喪失了實權,成為名義上的國家行政首腦和軍隊的統(tǒng)帥。波蘭政府主要部門被官員們控制。國王無權罷黜官員,這就意味著國王喪失了行政權。雖然波蘭軍隊的人數(shù)不多,但常因缺錢而裁軍。

瓜分波蘭1772-1795(全景插圖版) 作者簡介

喬治•肖-勒費弗(George Shaw-Lefevre,1831—1928),英國自由黨政治家,著名歷史學家,研究波蘭史和土耳其史的權威學者。生于英國巴特西,畢業(yè)于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1868年至1893年,歷任英國貿易部副大臣、內政部副大臣、海軍部副大臣、樞密院顧問、勞工首席專員、郵電部大臣、中央布拉德福德議會議員。他的政治生涯精彩輝煌,他的學術貢獻也可圈可點。他畢生致力于波蘭史和土耳其史的研究,成為當時英國乃至歐洲重要的學者之一。除了《瓜分波蘭》一書外,他的代表作還有《土耳其帝國:興起與衰落》《土耳其帝國:1288—1914》等。

商品評論(1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