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在讀文庫·朱自清集:論雅俗共賞(精裝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076687
- 條形碼:9787535076687 ; 978-7-5350-766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讀文庫·朱自清集:論雅俗共賞(精裝版) 本書特色
*有效益的閱讀,是閱讀經(jīng)典;永不過時的收藏,是收藏經(jīng)典! 《論雅俗共賞》是朱自清先生抗戰(zhàn)勝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結集。共收入“關于文藝的論文十四篇”。本書站在現(xiàn)代立場來理解傳統(tǒng)文藝,提出了許多精辟的引人深思的觀點。討論了詩歌的欣賞標準與差異化、傳統(tǒng)對于自然與藝術的態(tài)度以及人物評論等內容。
在讀文庫·朱自清集:論雅俗共賞(精裝版) 內容簡介
《論雅俗共賞(朱自清集)/在讀文庫》是朱自清先生抗戰(zhàn)勝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結集。共收入“關于文藝的論文十四篇”。在自序中,作者解釋題目說,他“企圖從現(xiàn)代的立場上來了解傳統(tǒng)”,而所謂的“現(xiàn)代立場”,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說就是‘雅俗共賞’的立場,也可以說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場,也可以說是近于人民的立場。書中各篇論文都在朝著這個方向說話”。《論雅俗共賞(朱自清集)/在讀文庫》作者以明白曉暢的口語,輔以大量貼切生動的文藝例證,揭示出藝術與文學的某些基本規(guī)律,的確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作品集。
在讀文庫·朱自清集:論雅俗共賞(精裝版) 目錄
論雅俗共賞
論百讀不厭
論逼真與如畫——關于傳統(tǒng)的對于自然和藝術的態(tài)度的一個考察
論書生的酸氣
論朗誦詩
美國的朗誦詩
常識的詩
詩與話
歌謠里的重疊
中國文的三種型——評郭紹虞編著的《語文通論》與《學文示例》
禪家的語言
論老實話
魯迅先生的雜感
聞一多先生怎樣走著中國文學的道路——《聞一多全集》序
在讀文庫·朱自清集:論雅俗共賞(精裝版) 節(jié)選
《論雅俗共賞(朱自清集)/在讀文庫》: 論雅俗共賞 陶淵明有“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詩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樂事,“素心人”當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這兩句詩后來凝結成“賞奇析疑”一個成語,“賞奇析疑”是一種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農(nóng)家子弟是沒有份兒的。然而又出現(xiàn)了“雅俗共賞”這一個成語,“共賞”顯然是“共欣賞”的簡化,可是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賞,那欣賞的大概不會還是“奇文”罷。這句成語不知道起于什么時代,從語氣看來,似乎雅人多少得理會到甚至遷就著俗人的樣子,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罷! ≡瓉硖瞥陌彩分畞y可以說是我們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后,門第迅速的垮了臺,社會的等級不像先前那樣固定了,“士”和“民”這兩個等級的分界不像先前的嚴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著,上下著。而上去的比下來的多,士人流落民間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卻漸漸多起來。王侯將相早就沒有種了,讀書人到了這時候也沒有種了;只要家里能夠勉強供給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是個“讀書種子”;去參加那些公開的考試,考中了就有官做,至少也落個紳士。這種進展經(jīng)過唐末跟五代的長期的變亂加了速度,到宋朝又加上印刷術的發(fā)達,學校多起來了,士人也多起來了,士人的地位加強,責任也加重了。這些士人多數(shù)是來自民間的新的分子,他們多少保留著民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他們一面學習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卻還不能擺脫或蛻變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這樣,也就不覺其寒塵;不但不覺其寒塵,還要重新估定價值,至少也得調整那舊來的標準與尺度!把潘坠操p”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標準,這里并非打倒舊標準,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會到或遷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讓大家打成一片。當然,所謂“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覺的看來是自然而然的趨勢! ≈刑频臅r期,比安史之亂還早些,禪宗的和尚就開始用口語記錄大師的說教。用口語為的是求真與化俗,化俗就是爭取群眾。安史亂后,和尚的口語記錄更其流行,于是乎有了“語錄”這個名稱,“語錄”就成為一種著述體了。到了宋朝,道學家講學,更廣泛的留下了許多語錄;他們用語錄,也還是為了求真與化俗,還是為了爭取群眾。所謂求真的“真”,一面是如實和直接的意思。禪家認為**義是不可說的,語言文字都不能表達那無限的可能,所以是虛妄的。然而實際上語言文字究竟是不免要用的一種“方便”,記錄文字自然越近實際的、直接的說話越好。在另一面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親切,才讓人容易懂,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功效,更能獲得廣大的群眾。道學主要的是中國的正統(tǒng)的思想,道學家用了語錄做工具,大大的增強了這種新的文體的地位,語錄就成為一種傳統(tǒng)了。比語錄體稍稍晚些,還出現(xiàn)了一種宋朝叫做“筆記”的東西。這種作品記述有趣味的雜事,范圍很寬,一方面發(fā)表作者自己的意見,所謂議論,也就是批評,這些批評往往也很有趣味。作者寫這種書,只當做對客閑談,并非一本正經(jīng),雖然以文言為主,可是很接近說話。這也是給大家看的,看了可以當做“談助”,增加趣味。宋朝的筆記*發(fā)達,當時盛行,流傳下來的也很多。目錄家將這種筆記歸在“小說”項下,近代書店匯印這些筆記,更直題為“筆記小說”;中國古代所謂“小說”,原是指記述雜事的趣味作品而言的。 那里我們得特別提到唐朝的“傳奇”!皞髌妗睋(jù)說可以見出作者的“史才、詩、筆、議論”,是唐朝士子在投考進士以前用來送給一些大人先生看,介紹自己,求他們給自己宣傳的。其中不外乎靈怪、艷情、劍俠三類故事,顯然是以供給“談助”,引起趣味為主。無論照傳統(tǒng)的意念,或現(xiàn)代的意念,這些“傳奇”無疑的是小說,一方面也和筆記的寫作態(tài)度有相類之處。照陳寅恪先生的意見,這種“傳奇”大概起于民間,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語化的地方。陳先生并且說唐朝的古文運動就是從這兒開始。他指出古文運動的領導者韓愈的《毛穎傳》,正是仿“傳奇”而作。我們看韓愈的“氣盛言宜”的理論和他的參差錯落的文句,也正是多多少少在口語化。他的門下的“好難”“好易”兩派,似乎原來也都是在試驗如何口語化!
在讀文庫·朱自清集:論雅俗共賞(精裝版)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教育家、批評家。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樸縝密、雋永深刻、沉郁頓挫,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思想沉厚著稱,極富真情實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給亡婦》等;二是海外游記,如《歐游雜記》《倫敦雜記》;三是寫景美文,如《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