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5033
- 條形碼:9787552025033 ; 978-7-5520-2503-3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本書特色
撥開神話傳說的迷霧,褪去流行文化的光暈,一覽熱血傳奇背后維京時代的真實面貌。
從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個層面著墨,展開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全面描繪了8世紀至11世紀末維京人的生活圖景,以及他們是如何與歐洲大部分地區(qū)碰撞、交流、融合的壯闊歷史。
維京題材中難能可貴的作品,探索但不臆想,創(chuàng)新但不獵奇,力圖區(qū)分事實與虛構、歷史與神話,為早期中世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記述和獨到的見解。
【嚴謹權威的學術巨作,豐富多彩的入門讀物】
本書作者是榮膺“麥克阿瑟獎”的權威中世紀史學家安德斯·溫羅特教授,他本著學者的審慎態(tài)度和求真精神,運用跨學科的方法考察了各類文本和*的考古證據在內的大量資料,反思了存在已久的刻板印象,力圖探尋真實存在過的維京時代。同樣,他也有著高超的寫作技巧,運用引人注目的敘事風格和令人著迷的鮮活細節(jié),令閱讀過程充滿樂趣。
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講述了振奮人心的維京歷史。借助豐富的文字、圖像及考古證據,安德斯·溫羅特在不掩蓋維京人破壞性的同時捕捉到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及直率大膽的個性。他不僅解釋了維京襲擊,看到了維京人在商貿、政治、探索發(fā)現和殖民等方面做出的努力,還揭示了維京藝術、文學及宗教信仰是如何以歐洲其他地區(qū)無可比擬的方式演變的,讓我們對傳說中的維京海員構建的社會、塑造的文化及其留下的遺產有了全新的認識。
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前言
(**章:引言,摘錄)
……
一切都始于領主大廳里的盛宴。維京人的搶奪從這里開始。勇士們盡情啖飲,接受領主贈送的禮物。美味、美酒和精美禮物無不激發(fā)著他們心中對領主的忠誠與情義。盛宴結束時,還會分發(fā)戰(zhàn)利品作為禮物,無疑又為明年新一輪的掠奪埋下了伏筆。勇士們熱愛他們慷慨大方的領主,畢竟領主為他們備上了美食、美酒,安排了助興節(jié)目,還賞給他們珠寶和武器。作為回報,他們也樂意為領主奉上自己的忠心與勇武。盡管維京時代*引人矚目也*為人所熟知的是被搶奪的歐洲各強國所遭受的恥辱,維京人從修道院搶來的大批財寶以及維京人與歐洲人之間的重大戰(zhàn)役。然而,真實的故事都是從北歐領主的大廳開始的。這些大廳是中世紀早期斯堪的納維亞權力版圖上的焦點。每個大廳都是其榮耀、價值及名譽的核心,既是領主統治的中心,也是其權力的核心。
古時,丹麥國王赫羅斯加(Hrothgar)就曾住在*富麗堂皇的鹿廳。至少,鹿廳存在于維京時期《貝奧武夫》(Beowulf)史詩的構想中。與貝奧武夫齊名的瑞典勇士來到鹿廳做客時,他們深深地震撼于這座高大雄偉、世界聞名的鹿廳。鹿廳由赫羅斯加親自主持修建,這也使得他從此聲名大振,名垂青史。史詩中詳細描述了鹿廳的輝煌壯麗與卓越超群,它既是赫羅斯加炫耀的資本,又是他權力的基礎,這恰恰是他建造這座大廳的初衷。他正是想修建一座讓人過目難忘,足以聲名遠揚的大廳,一座能夠讓勇士們能齊聚一堂,盡享領主熱情款待與慷概恩賜的大廳。
領主們所建的大廳遍布北歐各地?脊艑W家已經發(fā)現了很多在北歐殘留的遺跡,但這些遺跡也只能讓我們知道中世紀早期的斯堪的納維亞有多少名軍閥在競相爭奪權力。每位領主都格外看重自己的大廳,總是盡其所能地將大廳建得更大更高,也盡可能地將其裝潢得美觀華麗。即便不像想象中的鹿廳那樣金碧輝煌,至少也會裝飾些漆木雕、武器及其他飾物。
自中世紀早期開始,斯堪的納維亞領主的大廳便是北歐*大的建筑。位于丹麥西蘭島的萊爾(Lejre)的領主大廳是其中*大的,長寬各48.5 米、高11.5 米。除了一些柱洞底部的木頭碎片,這座偉大的建筑再沒留下什么。除了土壤里留下的地基痕跡,領主曾經的驕傲自豪已經淹沒在了時間流中。不過,這些痕跡足夠讓我們了解這座大廳的規(guī)格,也讓我們知道大廳建造得相當結實牢固。有堅固的木柱支撐起屋頂,還有6 英尺厚的墻體,材料也都是從森中林砍伐的原木。如此便建成了高大壯觀的大廳。經考古學家考察,萊爾的這座大廳屋頂*少有10 米高,由兩排柱子從內部支撐,墻上還有柱子固定,每面墻需要22 塊傾斜的木板從兩側支撐,這兩塊木板間距為1.5 米。大廳中間省去了兩組屋頂大梁,空出約9.5 平方米的一大塊地方,其中一側有壁爐用來生火。
這塊空間對萊爾領主的政治權力至關重要。他王座般的座椅就擺在那里,上面裝飾著豐富的木雕,可能還漆著精美的圖案。維京時代的斯堪的納維亞工匠善于制作美妙絕倫的木雕。在挪威奧塞貝格(Oseberg)的一個墓穴中出土的一些家具就是例證。這些家具上雕工精細的龍,龍的眼睛炯炯有神,龍尾盤繞蜷曲,形成了繁復的交錯纏繞的圖案。領主周圍聚集著驍勇善戰(zhàn)的勇士,他們會坐在《貝奧武夫》中提到的“蜂蜜酒長凳”上,享受著領主的熱情款待。除了蜂蜜酒,當然還有其他醇香的美酒美味和精彩的助興表演。就在這里,維京海盜們首次作為領主的勇士齊聚一堂,臣服于他們的領主。這里激發(fā)了他們的忠誠之心、友誼之情和兄弟情義。他們在這里發(fā)誓將會團結一心、福禍相依。在這充滿了濃郁蜜酒香氣的大廳里,斯堪的納維亞的勇士們盡情宴飲,共同享受美好的時光。領主的慷慨大方與鮮衣美食讓他們印象深刻。每當,一起暢飲,他們便會再次感受到彼此間的團結凝聚,以及他們對領主的忠心。
我們將從領主大廳開始探索維京時代的歷史,就如同維京搶掠是從歐洲開始的一樣。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那段歷史的方方面面都緊緊纏繞在一起:政治、軍事、貿易、農業(yè)、地理開拓、宗教、藝術,文學,等等。我們將緊隨這些線索,從大廳出發(fā)去探索中世紀早期的世界。有時也許會追尋到更加遙遠的地方,會到異國他鄉(xiāng),如中亞的花剌子模、美洲的紐芬蘭島、西班牙西南部的塞維利亞,或是俄羅斯北岸的白海。在歐洲人的眼中,維京人是圣諭中所言來自世界盡頭的惡魔?墒聦嵣希S京人深深扎根于中世紀早期的歐洲社會中,是不可分割的社會組成部分。
我們依然會被維京人和他們冒險探索的故事所深深吸引。那些戴著獸角頭盔的野蠻人,兇殘地揮舞著锃亮的佩劍和鋒利的斧子,突然襲擊了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漢堡(Hamburg)、巴黎、塞維利亞和南特(Nantes)。所到之處,奸淫擄掠,屠戮破壞,無所不為,各王國盡數覆滅,歐洲變成一片廢墟?偠灾,維京人激發(fā)了我們的想象力。我們在腦海中勾勒出這樣的畫面,他們大肆屠殺,無視男女、老幼或貧賤。我們想象他們是男子氣概十足的英雄,會為了一己私利變得殘暴兇狠,還信仰著詭異的宗教,需要用遭受極刑的血淋淋的犧牲作為祭品。正如同我們作為社會群體始終會對暴力感到擔憂,卻又與暴力之間存有千絲萬縷的復雜關系,我們對維京人的感情也很復雜,既著迷又抵觸。我們同情并緬懷那些無助的受害者,對冷酷的屠殺感到反感,但我們依然情不自禁地仰慕著維京人的力量、勇氣與男子氣概。
維京人也的確表現出了積極的一面:我們愿意將他們想成年輕氣盛、英勇不凡、充滿激情的冒險者,對旅行和開拓有執(zhí)著的追求。我們把他們看作成就非凡、無所畏懼的發(fā)現者,他們橫渡大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還早500 年。在歐洲的另一邊,他們在俄羅斯的河川中航行,找到了通往中亞和阿拉伯哈里王朝的陸上貿易之路,這是經絲綢之路直接連著中國的道路。新的貿易路線讓作為貿易者與商人的維京人獲得了巨大財富。
維京人雖嗜血暴力,可名聲還是較為積極正面的,而維京人的形象也不斷地以更富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用于隱喻象征和市場營銷中。與維京人有關的商標被用來推廣鯡魚、堿魚、游船、電子游戲、廚房內飾、電動工具,以及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國家橄欖球聯盟球隊。一套應用廣泛的計算機通信標準就借用了著名維京國王的名字,還有許多樂隊,尤其是那些鐘情于不同類型重金屬音樂的樂隊,似乎也是從北歐文化和傳說中取得樂隊名字。維京主題的電影、電視劇和紀錄片吸引了一大批觀眾,而維京相關內容的大學課程幾乎是座無虛席。維京的概念被消費得越多,維京人的形象便越讓人著迷。他們激發(fā)了一種混合著男子氣概、勇武力量、冒險精神與北方熱情的魅力。
但我們真的了解維京人嗎?清楚地知道他們是誰,做了些什么,為什么而奮斗嗎?當代人的文化想象只捕捉到了維京人的某些方面,而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也是有
失偏頗、夸大其詞,或是存有誤解的。首先,他們標志性的獸角頭盔從未存在過。就算有的話,至少也是在1876 年瓦格納(Wagner)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首演之后。我們一直重復著類似的神話,但一些關于維京人的精彩故事卻很少或從未有人講過。
維京人十分殘暴,甚至是殘忍的。他們將俘虜充為奴隸,殘殺無辜,掠奪了大半個歐洲,其中也包括斯堪的納維亞本土。他們嗜血成性,這一點我們無可否認。但我們應該去理解他們是在什么樣的情形下這樣做的,以及他們?yōu)槭裁磿@樣做。他們并不是簡單粗暴的殺人機器。整個中世紀時期就是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尤其是在中世紀早期國家還未成形的時候。在那個時代,暴力對政治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所謂的文明統治者,比如查理曼(Charlemagne)和早期的英格蘭國王,統治時也用的是和維京人一樣的暴力手段,只不過規(guī)模更大。
在這充滿血腥暴力、彌漫戰(zhàn)火硝煙的時期,維京時代帶來了短暫的文化、宗教及政治統治的輝煌。斯堪的納維亞與歐洲密切的聯系所激發(fā)的不只是加之于歐洲受害者身上的“北方人的狂怒”,也有歐洲文化與政治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一系列影響。北方人對此積極回應,創(chuàng)造性地吸收。他們的文學繁榮興盛,一些復雜性較高的詩歌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在維京時代,斯堪的納維亞的裝飾藝術也蓬勃發(fā)展起來,大多藝術品都出自當地工匠和手工藝人之手,而他們都來自于商貿繁榮的城鎮(zhèn)或是雄心勃勃統治者的宮廷。維京時代的一些斯堪的納維亞人接受了新的時興宗教基督教,而另一些人則謀劃著復興原來的宗教。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后,在亞歐大陸新經濟模式的刺激下,波羅的海和北海上的商貿活動也迎來了空前繁盛的時期。主要由斯堪的納維亞人和其他北歐人控制的商貿交易不僅給波羅的海地區(qū)帶來了無盡的財富,其中包括從阿富汗豐富銀礦中采掘原料、在阿拉伯鑄造的銀器,而且引進了各式各樣的異國商品貨物。領主們用埃及的玻璃杯飲著萊茵河流域產的紅酒,從中亞和印度得到了世界上*堅硬的鋼鐵來鑄劍,身穿中國絲綢,穿戴印度寶石,慷慨地與他們視為朋友的勇士分享所得財富。這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維京搶掠也是財富的一種來源,而這帶給他們的不只是西方的鑄幣。的確有很多盎格魯– 撒克遜時期的硬幣留在了斯堪的納維亞,而且比不列顛群島所留存的還多,同時還有其他的珍貴物品,比如從西歐教堂金庫搶來的珠寶、絲綢和金銀。
斯堪的納維亞人所積累的財富創(chuàng)造性地被用于鞏固地區(qū)的政治經濟。領主們將所獲財富贈送給勇士,勇士們心懷感恩地收下禮物,由此被激發(fā)了友誼之情與忠誠之心。同樣,聯姻、血緣關系以及同一宗教信仰也會用于建立和鞏固勇士對領主的效忠之義。每位領主都想建立盡可能優(yōu)秀強大的屬于自己的軍隊,因此,他們暗自就誰才是*令人印象深刻、*慷慨大方、*能言善道、*能籠絡人心的領主展開較量,也在比誰能送出*多的禮物。這樣的較量也包括實力相當的領主間公開的暴力沖突。就這樣,政治力量不斷相互比拼、交替,如同萬花筒般千變萬化。一些領主折戟沉沙,一些不得不去別處實現野心,還有一些脫穎而出,實力越來越強。待動蕩平息安定下來,到了公元約1000 年左右,斯堪的納維亞的三個中世紀王國形成了。
一些斯堪的納維亞人從北方遷居到了俄羅斯、法蘭西、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他們帶去的不僅是雄心壯志,還有語言和風俗習慣,如此一來,他們便從根本上改變了所居之地。也有些人遷到了冰島、格陵蘭島,或在紐芬蘭島做短暫停留,將北歐文化傳遍北大西洋地區(qū)。維京人橫跨大西洋的遷移、長距離的貿易及劫掠,如若沒有堅固迅捷的航船,是無法實現的。就在維京時代開始之前,斯堪的納維亞人才開始學著造船,并為其裝上高高的船帆。他們非常清楚船的重要性,而且也創(chuàng)作了有關船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和神話傳說。
本書介紹了8 世紀末至11 世紀期間維京人和斯堪的納維亞人主要做出的努力和嘗試。這一時期也讓歐洲其他地區(qū)的人們首次對北邊的鄰居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不只是籠統的印象。他們很快便開始特別懼怕這些的鄰居,因為這些斯堪的納維亞人發(fā)現沿著海岸、順著河流進行搶掠更容易獲得財富。維京人的長船在此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優(yōu)勢:能出其不意,在受害者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襲擊。在那個總是充滿暴力的時代,歐洲人對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暴力行徑并不陌生,但一旦維京人登陸,有關他們血腥暴力手段的謠言便迅速擴散開去。維京人還喜歡襲擊修道院和教堂,因為這些地方脆弱而不設防,大多時候是基督教軍隊布防較少的地方。修道士與神職人員幾乎是中世紀早期*高文化素養(yǎng)的代表,因此他們的觀點在流傳下來的史志及一些文學作品中得以保留。而他們在言語中對侵襲者表現出極度敵對的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維京人被冠以“一群*可恥的人”和“骯臟的民族”的惡名。然而相比之下,從整個歷史圖景來看,我卻認為他們的血腥暴力并不比野蠻時期的其他人更甚。在那個時代,像查理曼這樣的英雄,其殺戮規(guī)?杀缺睔W維京劫掠者的大多了。
在維京時代,斯堪的納維亞尋求了一條與歐洲其余各地截然不同的獨特路途。藝術、文學和宗教的發(fā)展獨具特色,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商貿之路也開歷史先河——至少規(guī)模不可同日而語。而他們中的許多人也離鄉(xiāng)遷移到了像格陵蘭島、俄羅斯內陸、英格蘭東部和法國北部這樣獨特的地方?偠灾,維京時代是個風云變幻的創(chuàng)新時代,而那時的斯堪的納維亞也迸發(fā)著活力。自從發(fā)明了長船,北歐眾人都渴望抓住自己眼前的機遇。歐洲各王國在此期間也經歷過無助彷徨的階段,如840—843年的法蘭克內戰(zhàn)以及1015 年英格蘭國王之子埃德蒙的反叛事件。而這些都為斯堪的納維亞商人創(chuàng)造了機遇,讓他們變得更加富裕。趁著這些機會,斯堪的納維亞人加快了政治與社會變革。從長遠來看,這使得他們有機會進入歐洲歷史的主流,代價是失去一些自身的文化特色。
在本書的創(chuàng)作中,我參考了一些當代的文本、圖像等資料,還有一些歷史、考古、文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成果,以求從中能以更廣闊的視角真實地捕捉到那個艱難時期的一些令人興奮的或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東西,而且我對其消極的一面也未加掩飾。這本書主要講述關于維京時代男男女女的具體而生動的故事,正是他們塑造出了這獨一無二、極具魅力的歷史時期。
“維京”(Viking)一詞在維京時代的資料中很少出現,在現代雖隨處可見,但意義卻是模糊的!熬S京”一詞*初的意義目前尚不清楚,現有諸多相關的詞源派生解釋。在本書中,我使用“維京”這個詞時,指代的是中世紀早期那些在歐洲搶掠、殺戮、戰(zhàn)斗的北方人,這與中世紀文獻中該詞的用法一致。此外,我將斯堪的納維亞的居民稱為斯堪的納維亞人。由于他們所用的語言被稱為古北歐語,因此文中有時也會稱他們?yōu)椤氨睔W人”。
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目錄
第二章 暴行肆虐的時代 15
第三章 留里克在家守候,留里克遠走奔波:維京時代大遷移 51
第四章 艦、船、后世擺渡 82
第五章 鑄幣、絲綢和鯡魚:維京時代的北歐貿易 115
第六章 領主的王者之路 153
第七章 農場為家 183
第八章 北歐人的信仰 209
第九章 藝術與文字 245
第十章 后記:維京時代的終結 278
拓展文獻 285
致謝 292
注釋 294
參考文獻 312
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節(jié)選
通過本章此前介紹的西格瓦所作的詩,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中世紀早期斯堪的納維亞統治者招募和雇用勇士*重要的機制,以及由此產生的權力。西格瓦這樣描述自己的領主奧拉夫· 哈拉爾德松:“我追隨的領主將金子分給忠誠者,用腐肉喂食渡鴉;他用盡一生博得了萬古長青的美名!鳖I主要對追隨者慷慨大方,也要在戰(zhàn)斗中戰(zhàn)無不勝——用“腐肉喂食渡鴉”是當時對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詩歌化表達——還要頗負盛名、英名遠揚。如果領主沒有能力做到所有這些,那么他也無法實現其中任何一個。因為打了勝仗,領主才會得到財富,有了財富他才有可能變得慷慨大方,而*終是他的慷慨大方激勵著像西格瓦這樣的詩人為他創(chuàng)作、吟誦詩歌來贊頌他的美名。接著,領主的英名會吸引勇士們前來尋找頗負盛名的國王,如此國王便會有更多的勇士,也能更容易地贏得戰(zhàn)爭,而這一切又會讓他聲譽日盛,為他帶來更多可以分給勇士們的戰(zhàn)利品。
這一政治經濟體系的關鍵特征便是國王的慷慨大方。*重要的是領主要慷慨大方,能夠隨意地將金銀和其他貴重物品贈送給追隨者。如果我們足夠細心,在這一章開頭引用的西格瓦的詩中就可以看到這一點。這里給出的譯文是簡潔而平淡的:“這位王公征服了奧普蘭的每個角落……此前11位王公統治的國土!痹谠哪┪玻g文中的“王公”一詞由四詞結構的婉轉表達“洞中慷慨者之口的摧毀者”來指代。這樣的表達是吟唱詩歌的一大特點,叫作kenning,是一種借代隱喻的表達手法!岸粗腥恕敝妇奕耍驗榫奕松钤谏蕉粗小!熬奕酥凇眲t指金子,這與北歐神話中巨人奧拉瓦樂迪(?lvaldi)的故事有關。傳說奧拉瓦樂迪擁有大量財富,他的3 個兒子可繼承多少金子就得看他們嘴中可以塞多少金子,所以這里“巨人之口”指金子! 摧毀金子”指將金子分發(fā)贈送出去,也就是作為領主或王公理應做出的舉動。畢竟大家都期望他們將所獲贈送給勇士們來“摧毀”其財富。
同樣的引申義也隱藏在西格瓦用于描述奧拉夫的其他詞語中,除了像上面的“王公”,西格瓦也照字面意思用“給予者”來表示“金子和其他禮物的給予者”。領主、國王及其他統領勇士的首領都是中世紀早期給予者的典范。他們須將貴重的禮物贈給手下的勇士,鼓舞勇士們忠貞不貳地追隨他們。像這樣的禮物贈送體系深深植根于中世紀早期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不可分割。正因為此,這一體系也完全扎根在了該時期詩歌特有的語言表達中。
*典型的禮物是臂環(huán)。在中世紀早期的北歐社會中,還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金錢。所謂財富也無非就是金、銀條、土地和自然產品。通常,財富以或多或少有分量的金銀臂環(huán)的形式來積累?脊艑W家在墓穴和寶庫中發(fā)現了許多這樣的臂環(huán)。有些是簡單的金屬環(huán),而另一些不但做工精美而且還鑲著珠寶。文學作品及詩歌也給予了這些臂環(huán)充分關注,而國王也常被稱作“賜環(huán)者”或“碎環(huán)者”,因為臂環(huán)可能會被碎成很多塊來分給諸多家臣。
11 世紀時,詩人阿內爾創(chuàng)作了首詩歌,卻只保存下來一部分。這首詩很可能是關于丹麥和英格蘭國王克努特的。此詩證實了臂環(huán)的重要性:
滾滾財富(金子)之火已燃起,
流轉于丹麥人的手腕與肩胛之間;
我看到那斯堪尼亞的男子,
正拜謝收到了臂環(huán)。
這段詩具有代表性,以金子的隱喻開篇,這是諸多指代金子的隱喻借代表達中的一種。此處用火流暗指金子,是借用了北歐神話中的故事:傳說海神埃吉爾(Ægir)有一次邀請眾神去他的水下大廳共享美餐。眾神到了大廳之后,發(fā)現大廳里用來照明的是一塊光芒四射的金子?伺貙⒔鹱又瞥杀郗h(huán)分發(fā)給丹麥人。阿內爾也指出了斯堪尼亞人對國王的感激之情。詩中的斯堪尼亞人要么只是籠統地代表了丹麥人,要么更有可能的是阿內爾有意強調他們對國王的忠誠,因為克努特不能總將可靠和忠誠當成是理所當然,畢竟這些地方很可能是他的祖父“藍牙王”哈拉爾率軍征服的。無論如何,這首詩表現出了斯堪尼亞人及其他丹麥人佩戴金臂環(huán)這一事實。
另一位“碎環(huán)者”是斯堪的納維亞國王約克的“血斧王”埃里克(Erik Bloodaxe,約于954 年逝世)。冰島享有盛名的維京詩人埃吉爾· 斯卡德拉格里姆松(Egil Skallagrimsson)特意為他寫詩贊頌他的慷慨:
碎了臂火(指環(huán))
送出臂珍(臂環(huán))
碎環(huán)者不曾猶疑
迅速分贈珍器。
金晃晃地掛在畫著鷹喙的臂膀上
與他再不相干(國王將金臂環(huán)送出)
大家伙兒都開心樂懷
共享黃金盛宴。
一句句詩歌道出了埃里克的慷慨大方。他迅速“碎掉”(送出)指環(huán),將臂飾贈予勇士們。他的慷慨讓他們心滿意足,這也正是他贈送寶物的目的所在。中世紀早期斯堪的納維亞統治者手下的勇士并非純粹為了酬金而戰(zhàn)的雇傭兵;他們思想獨立、內心驕傲,只與給自己榮耀、給自己有友情的領主并肩作戰(zhàn)。一旦接受了領主的饋贈,他們很清楚這意味著要報以自己的赤膽忠心與超群戰(zhàn)技。
1066 年,挪威國王“無情者”哈拉爾前往英格蘭搶掠失敗,追隨他的勇士心里明白要誓死捍衛(wèi)自己的忠誠。*終,他們與領主一起戰(zhàn)死于斯坦福橋(Stamford Bridge)。至少我們可以選擇相信詩人阿內爾所寫的關于這場戰(zhàn)役的一些略顯夸張的詩句:
矛頭鑲金
卻未能保全劫掠者的首領(哈拉爾)
這位慷慨王公的臣子決定
與運籌帷幄的他(哈拉爾)一同赴死
寧死而不茍活。
哈拉爾贈予勇士锃亮的長矛,的確激勵了勇士們繼續(xù)奮戰(zhàn)。他們寧愿與領主一同赴死也不乞饒求和,可終究沒能保全他。必要時,勇士應對領主的贈禮報以至死不渝的忠誠。古英語詩歌《貝奧武夫》(作于維京時代,具體時間不詳)的一章名篇中對“回禮”有詳細闡述。貝奧武夫的忠誠追隨者維格拉夫(Wiglaf)“內心悲痛”,斥責其他勇士遲遲不愿與首領一同與可怕的噴火惡龍戰(zhàn)斗:
我記得那時我們共飲蜜酒,
許下對王公的誓言
在盛宴大廳——他贈與我們指環(huán)——
我們將用這些償還
用這盔甲,用這利劍,如果必要
也將在他身旁倒下……
扛著盾歸家(活著)
荒謬至極
除非我們一早
就能干掉那仇敵。
維格拉夫概述了對勇士的道德要求,也就是每份贈禮所要求的回報。那些追隨貝奧武夫的懦夫沒有給予貝奧武夫應有的忠誠,便不配擁有勇士的榮耀。維格拉夫斥責他們,“那十個懦弱的叛徒”如今“丟盡了臉”。戰(zhàn)爭結束后,貝奧武夫和惡龍同歸于盡的時候,維格拉夫又說道:“與其忍辱偷生,不如光榮戰(zhàn)死!”
鑒于這場戰(zhàn)役中的對手非同一般、邪惡可怕,又會噴火,如此我們看到貝奧武夫的贈禮沒能成功激勵勇士獻出自己的絕對忠誠時,倒也不會感到驚訝。這段文字想要表達的是勇士的忠誠和勇敢是預期的“回禮”,而這樣的回報也的確存在,正如1066 年哈拉爾的勇士們所做的那樣。又如另一位挪威國王“善良王”哈康(Håkon the Good,逝于961年)在詩中所言,即一位中世紀盛期的冰島薩迦作家重述的國王*后決一死戰(zhàn)時的話語:“真好,我的勇士們都報答了我……曾贈予他們的金子和鑲金的長矛!庇率總円詰(zhàn)斗到底來報答國王的贈禮,即便是在一場注定失敗的戰(zhàn)爭中。
功成名就的領主不僅贈予追隨者锃亮的長矛和金臂環(huán),他們還會以其他的方式來鼓舞勇士們,比如邀請他們到領主大廳參加隆重的慶典。慶典盛宴也許會有些宗教特色,如果恰巧伴隨著異教血祭或基督教儀式,還會為這里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增添神圣的色彩。我們時常聽說的都是哪些領主慷慨大方地拿出了美食美酒,如國王赫羅斯加(Hrothgar)。在《貝奧武夫》這首詩中,赫羅斯加在他的“蜜酒大廳”鹿廳中所展現出的熱情大方是頗負盛名的。許多紀念偉人的如尼石刻上都會有類似這樣的話:“他慷慨地擺上美食!11 世紀上半葉,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端有一位名為托娜(Tonna)的女子豎起一塊石刻紀念自己已故的丈夫布拉姆爾(Bramr),上面刻著“他是*好的一家之主,他慷慨地分享美食”。偉大的領主都是出了名的熱情好客,比如奧克尼的索爾芬伯爵(Earl Thorfinn)。據吟唱詩人阿內爾所說,索爾芬伯爵比其他領主更熱情好客。其他領主只在耶魯節(jié)(隆冬時節(jié))期間與自己的隨從一同宴飲,但索爾芬伯爵會為勇士供給一整個冬天的麥芽酒(阿內爾隱喻此為“麥芽沼澤”)。詩人興奮地喊道:“接下來領主要分賞金了!”
盛宴在領主的大廳里舉行,這里也是領主與追隨者建立友誼、維系友誼的地方。與現今熱鬧歡愉的派對一樣,人們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享受美食美酒,但并非只是為了到此吃吃喝喝,同時也在這里建立起志同道合的朋友圈。正是在領主的大廳中吟唱詩人吟誦起他們的詩歌,贊頌慶賀主持盛宴的領主,也因而讓更多人想要成為領主的朋友。
大廳也是領主高談闊論的地方。在這里領主盡顯雄辯游說之才,激勵追隨者與其并肩作戰(zhàn),說服其他領主與其結盟。領主們會在諸多地方給追隨者分發(fā)贈禮——比如在戰(zhàn)場上——但可能大多情況下都是在他們的大廳中。創(chuàng)作《貝奧武夫》的詩人也盡可能多地向我們展現了當時的情景。在他的想象中,國王赫羅斯加大勝格倫德爾(Grendel)之后為貝奧武夫盛上了美酒,并贈送了諸多禮物:傳世古劍、脊角頭盔、金色旗幟、護身鎧甲、8 匹戴著精美籠頭的馬匹,以及“壓著精巧花紋”且“飾有寶石”的馬鞍。領主大廳也是神圣的空間。在此領主會舉行宗教儀式來加深追隨者與自己的聯系。一場奢華的晚宴就能非常有效地激勵受邀的賓客,如果這場宴席同時是獻祭盛典,受邀眾人更會報以神圣的態(tài)度。這對前基督教和基督教信仰同樣適用。有位維京時代的統治者不僅因熱情好客而受人尊敬,也因宗教熱忱而遠近聞名。他就是拉德(Lade)的西格德· 哈孔松伯爵(Earl Sigurd Håkonsson,逝于約962 年)。詩人科馬科爾(Kormakr)這樣道:他熱情好客,盛宴上的賓客自然無須自帶飯菜和飲品?岂R科爾將這位伯爵描述成這塊圣地的守護者。借此,他也提醒我們宗教儀式與飲食之間的密切聯系。大概這也是為何在獻祭眾神后,犧牲的肉會用來烹飪品嘗。在維京時代后期,一些擁有雄心壯志的領主以他們在歐洲旅途中所接觸的“新”宗教信仰基督教取代了此前古老的異教信仰。足智多謀的領主會邀請追隨者用極其精致的玻璃杯共飲蜜酒或更好的進口酒,以此來加深自己給追隨者的印象。同樣,他們也會用歐洲一些權勢人物信仰的異國宗教的儀式和習俗讓追隨者感到敬畏。
好領主不僅要慷慨大方、戰(zhàn)無不勝,還要有雄辯之才,能用甜言蜜語說服眾人。如尼石刻和吟唱詩歌中常常會出現贊揚某人雄辯之才的字句。比如,11 世紀的瑞典人霍姆比約恩(Holmbjörn)就在自己家附近主路上的一塊如尼石刻上宣揚自己“慷慨分享食物,能言善辯”。很明顯,他想以此吸引勇士和追隨者到自己的大廳相聚。
挪威國王奧拉夫· 哈拉爾德松的兒子馬格努斯從俄羅斯流放歸來,意圖奪取父親的王國,他需要軍隊。奧拉夫的王后阿斯特麗德· 奧洛夫斯多特(Astrid Olofsdotter)是瑞典公主,1030年奧拉夫戰(zhàn)死于司提克賴斯達特(Stiklestad,即今特隆赫姆)之戰(zhàn)后她便回到了瑞典的家中。馬格努斯不是她的兒子,其母阿爾夫希爾(Alfhild)是國王奧拉夫的情婦(中世紀盛期的薩迦如此描述她,依據的是當時對于婚姻和婚外同居的看法,而婚外同居這一概念在維京時代的挪威還不存在)。即便如此,阿斯特麗德還是通過集會上的勸說演講幫馬格努斯在瑞典招募軍隊。她讓聽演說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了馬格努斯有一支足夠強大的、可以征服挪威的軍隊。她的演說讓奧拉夫的一位宮廷詩人印象特別深刻,后來他專為馬格努斯作詩。這位詩人便是西格瓦· 索爾達松,他還專門寫了首詩贊揚阿斯特麗德,如今只有其中三節(jié)被保留了下來。
西格瓦說,阿斯特麗德是“很好的勸諫者”,她*成功的地方是“和勇于冒險的瑞典人打交道,并將勇敢的馬格努斯認作自己的兒子”。也多虧了她,馬格努斯才能對外聲明自己的合法繼承權,因為“在眾多瑞典軍人面前,阿斯特麗德聲稱霸業(yè)屬于奧拉夫之子”。由此“慷慨的馬格努斯便因阿斯特麗德的這一壯舉而虧欠了她許多”。
西格瓦將阿斯特麗德塑造成一位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女子,而她也一定與自己家鄉(xiāng)的瑞典勇士們關系融洽。如此對一位女子的政治能力加以贊揚在吟游詩集中也算獨樹一幟,畢竟以男性為主體的詩集大都贊頌的是國王和領主的豐功偉績與慷慨大方。西格瓦勇于打破陳規(guī)、開辟新天地,他贊揚阿斯特麗德時便是如此。
領主們贈送禮物并勸說勇士們同行。他們與勇士們一起航行去往歐洲大陸和不列顛諸島劫掠,同時也是為了能贈予勇士更多的禮物。他們中的一些人若是技高一籌或是運勢稍好便能脫穎而出,其他人則會被淘汰。于是,漸漸地領主越來越少,而每位領主手下的勇士隊伍越來越壯大。對此,我們可從記錄維京人歐洲劫掠的歐洲記述者那里窺探一二。他們說劫掠的隊伍變得越來越龐大。從考古研究中,我們也能看到斯堪的納維亞領主大廳的消失,這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講述了這個故事。領主越來越少意味著每位領主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領主、小國君主與國王之間的界線也變得更模糊。到了維京時代的某個時候,國王也自然代替領主成了*恰當的稱謂。相比以往的領主,這些國王將會面對全新的挑戰(zhàn)。他們的權力范圍擴大了,因而也無法再用此前幾個世紀采用的禮品經濟來鞏固周身的私人友誼。相應地,他們需要軍隊和行政體系來經營不斷擴張的類似古老歐洲王國的國家。當時,教會就是歐洲組織*健全的機構,而國王也請神職人員幫助自己建立王權體系。相比之下,領主地位則是基于領主的個人魅力與友誼建立起的有組織的王權體系。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兩種“體系”同時存在。
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相關資料
都是獨到的歷史見解。十分出彩。
——彼得·希瑟,《羅馬帝國的隕落》作者
Peter Heather,Author of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溫羅特對文獻、考古及現代歷史文學的了解讓人印象深刻……他很清楚自己在寫什么……我建議對這段歷史不甚了解卻又想有所了解的人去讀一讀。
——《紐約書評》,埃里克·克里斯蒂安森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Eric Christiansen
溫羅特的記述比近來大多記述者的都好。他避免了傳統的平鋪直敘,以主題劃分章節(jié):先是讓人唏噓的暴行,接著是遷居、貿易和國家形成,*后還有一些關于信仰和農場生活的內容。此外,他還擁有抓住有趣的細節(jié)來開啟每一章的訣竅。
——《華爾街日報》,湯姆·施佩
Wall Street Journal, Tom Shippey
洞悉敏銳、收錄廣博……章節(jié)內容豐富有趣,讓我們可以更加具地理解北歐人的世界,而這一點僅僅通過記述是無法做到的……這部作品內容緊湊、引人入勝,是了解維京世界諸多方面不容錯過的讀本。
——《文學評論》,菲利普·帕克
Literary Review, Philip Parker
維京時代:從狂戰(zhàn)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作者簡介
安德斯·溫羅特(Anders Winroth)
1965年生于瑞典盧德維卡,現任耶魯大學中世紀史教授。從斯德哥爾摩大學畢業(yè)之后,他于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師從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羅貝特·薩默維爾(Robert Somerville)教授。此后赴紐卡斯爾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并在那里成為“詹姆斯·克諾特爵士”研究員,與著名中世紀史學者羅伯特·伊恩·摩爾(R.I.Moore)共事。
溫羅特教授專攻中世紀歐洲史,尤其是宗教、文化和法律史,以及維京史,此外,他在瑞典譜系學研究中也頗有建樹。
2003年,溫羅特因其在中世紀教會法相關研究中展現出的非凡創(chuàng)造力榮獲“麥克阿瑟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