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葉限:中國的灰姑娘故事

葉限:中國的灰姑娘故事

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08-01
所屬叢書: 蒲蒲蘭繪本館
開本: 其他 頁數: 32
本類榜單:少兒銷量榜
中 圖 價:¥25.5(6.7折) 定價  ¥3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葉限:中國的灰姑娘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315299
  • 條形碼:9787558315299 ; 978-7-5583-1529-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葉限:中國的灰姑娘故事 本書特色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國的南方,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叫葉限,她還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此后她與繼母一起生活,而繼母待她很不好?蓱z的葉限,穿著破衣爛衫,干著家里所有的苦差事。當節(jié)日到來時,繼母和她的親生女兒們高高興興去跳舞,而葉限卻被留在家里,幸好她的大魚幫助了她……
葉限的故事基本上與歐洲常見的灰姑娘童話相同,盡管它以中國為背景,并且在一些細節(jié)上有所不同。令人驚訝的是,它至少比西方已知的*早版本早了1000年左右。本書故事所依據的中國古代手稿,創(chuàng)作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設定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以前。
路易·愛玲*初是從祖母那兒聽來的葉限的故事,她用詩意的簡約重述了它,使它重新成為中國文學傳統的一部分。而楊志成用粉彩和水彩描繪的圖畫熠熠生輝,在如同折疊彩繪屏風的畫板上大放光彩,反映出他對中國傳統的深情厚意,并真正表達出這個廣受歡迎的故事的精髓。
作家與畫家共同創(chuàng)作了這本書,它不僅具有學術上的價值,而且也是一本充滿古典美的作品,對所有的孩子都深具魅力。
學術價值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國的南方,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叫葉限,她還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此后她與繼母一起生活,而繼母待她很不好。可憐的葉限,穿著破衣爛衫,干著家里所有的苦差事。當節(jié)日到來時,繼母和她的親生女兒們高高興興去跳舞,而葉限卻被留在家里,幸好她的大魚幫助了她……
葉限的故事基本上與歐洲常見的灰姑娘童話相同,盡管它以中國為背景,并且在一些細節(jié)上有所不同。令人驚訝的是,它至少比西方已知的*早版本早了1000年左右。本書故事所依據的中國古代手稿,創(chuàng)作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設定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以前。
路易·愛玲*初是從祖母那兒聽來的葉限的故事,她用詩意的簡約重述了它,使它重新成為中國文學傳統的一部分。而楊志成用粉彩和水彩描繪的圖畫熠熠生輝,在如同折疊彩繪屏風的畫板上大放光彩,反映出他對中國傳統的深情厚意,并真正表達出這個廣受歡迎的故事的精髓。
作家與畫家共同創(chuàng)作了這本書,它不僅具有學術上的價值,而且也是一本充滿古典美的作品,對所有的孩子都深具魅力。
學術價值
“葉限”的故事來自《酉陽雜俎》,它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筆記小說,作者段成式,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人!队详栯s俎》有過許多版本,這里展示的是清朝(公元1644-1911年)作者張海鵬在其叢書本《學津討原》中收錄的版本。歐洲*古老的灰姑娘故事誕生于1634年的意大利,晚于“葉限”的故事,這很可能表明:“灰姑娘”的故事是從亞洲傳播到歐洲的。

葉限:中國的灰姑娘故事 內容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國的南方,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叫葉限,她還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此后她與繼母一起生活,而繼母待她很不好。可憐的葉限,穿著破衣爛衫,干著家里所有的苦差事。當節(jié)日到來時,繼母和她的親生女兒們高高興興去跳舞,而葉限卻被留在家里,幸好她的大魚幫助了她……

葉限:中國的灰姑娘故事 相關資料

《葉限》:流動與融合中的生命體驗

紅泥巴兒童閱讀網站創(chuàng)始人、兒童閱讀推廣人 阿甲

在旅居國外的華裔繪本創(chuàng)作者中,楊志成無疑是*負盛名的一位大家,他的多部重要作品都已引進出版,并且在國內擁有無數粉絲。不過有一次我在與一位編輯聊書時忍不住抱怨:為什么楊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葉限》遲遲沒有人引進呢?因為在我看來,它的完美與重要一點兒也不亞于曾獲得凱迪克金獎的《狼婆婆》,大家怎么能忽略了這樣一本美麗的書呢?所以,今天終于能見到這個中文版本,我實在是喜出望外。
如版權頁的創(chuàng)作說明所言,《葉限》的故事出自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比歐洲有文字記載的*古老的“灰姑娘”故事版本早大概八九百年。不過有意思的是,繪本《葉限》的副標題是“中國的‘灰姑娘’故事”。本來,假如按時間先后倒是可以將《灰姑娘》稱為“西方的‘葉限’故事”,但那樣的話,誰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故事了。實際上,楊志成*早也是從英國學者整理的 “中國故事”讀到的英文故事,從此萌生了為之畫繪本的想法。但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對他而言并非輕松自然完成的,那是一個相當曲折的尋根溯源的研究過程。他在研究中發(fā)現,葉限其實不是一般意義上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人,很可能是在秦漢以前生活在中國西南部的苗人,他們中的一支后來輾轉遷徙到了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山區(qū)。這些研究都成了楊志成確定如何繪制這本書的基本線索。經過幾年研究,又經過了兩年多的精心創(chuàng)作,終于在1982年出版了這本書。
無獨有偶,很巧的是,在那個年代中國本土的童書創(chuàng)作者也注意到了那個筆記故事。由魯兵改編撰文、速泰熙繪圖的《葉限》圖畫故事收錄于1991年出版的《魚的故事》中,這是個完全漢化的版本,沒有少數民族的痕跡,而且所有人任何時候都穿著鞋。但對楊志成而言,鞋子的問題曾經是創(chuàng)作中*的難題,因為“灰姑娘”故事里必須有鞋,而據他的考證,葉限的族人平常不穿鞋!幸好,他后來意外地發(fā)現,那個時代的苗人盡管平時不穿鞋,但在音樂舞蹈活動中的確是要穿鞋的。故事終于又能講(畫)下去了。
與通行版《灰姑娘》相比較,《葉限》故事發(fā)展的關鍵點的確非常相似:女主人公勤勞美麗、后母的虐待、設置的難題、神力的幫助、舞會的盛裝、跑丟的鞋子、試穿鞋子、美滿的姻緣、對后母的懲罰……楊志成版的文字故事是由路易·愛玲改編重述的,講成兒童故事自然要添枝加葉,比如當葉限試穿金鞋成功,筆記故事的原文只是“色若天人也”,而改編版則是:“多么可愛,就像一位天仙!國王突然間聽到了內心的呼喊,他知道自己已經找到了真愛。”如此這般的一見鐘情,又進一步向《灰姑娘》靠攏,結果當然更為相似了。
可是楊志成為什么會那么渴望用繪本重述這個故事呢?僅僅為了表達對相似度的驚嘆嗎?我想這的確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那是故事的差異所帶來的神奇觸動。表面上看,《葉限》故事中*特別的是那條金鯉魚。這條魚和它死后留下的魚骨,再加上從天而降來指導葉限的老人,它們所起的作用與《灰姑娘》中那位仙女相仿。從這個角度看,它們都是故事中臨時出現的配角。前面提到的那個《魚的故事》版本中,魚在被后母殺害后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處理手法。但楊志成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手法,竟然讓這條魚貫穿始終,這讓我們讀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葉限的魚仙出現在每一頁,這本身就很神奇,小讀者肯定樂意玩這樣的視覺游戲:在每幅畫面中找到那條魚!一開始你可能覺得很自然,因為故事里本來就有魚。但畫家并不是按實際大小比例畫的魚,他的魚往往占據了畫面的主體部分,而故事中的人物反而縮小了,或是置身于魚的背景之前,或是干脆隱約成了魚的某一部分,比如魚眼睛或魚嘴巴。當魚活著的時候,葉限和魚的關系還比較好解釋,葉限或是在魚眼睛的位置,或是似乎置身于魚的懷抱。可是,當魚死去后,畫面中仍然有那條魚,先是那位披著翠綠衣服的老人出現時,魚以老人的某種變形出現了;接著是兩幅葉限對魚的跪拜圖,此時魚成了葉限的保護神;再往后就是節(jié)日慶典的三幅圖,跳舞的女人、圍觀的女人、后母與繼姐姐,她們的形象都融在大魚頭里,而魚也表現出相應的歡快、好奇或惡毒威脅的狀態(tài)。故事發(fā)展到這里,葉限還是葉限,魚還是魚。直到后來,葉限乘著月色去拾回金鞋的時候,她的形象開始融入了那條魚,而*后當她“色若天人”般站在國王面前時,滿幅畫面的大特寫,葉限與魚完全融為一體,她的翠羽衣飄揚的衣擺也可以看作是魚尾,而魚頭隱身于葉限背后。此時,她的清晰度*次超過了那條魚。*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后一幅畫,在立著“懊女!钡哪瞧掷锞谷贿有魚的影子,不信你去找找。
可以不夸張地說,在楊志成版的《葉限》里,那條魚是*主角,其重要性一點兒也不亞于葉限,它使這個“灰姑娘”版本變得非常獨特。我們不得不思考畫家所要表達的象征意義。比如鯉魚本身就是一種生命力特別頑強的魚,它們常常會逆流上溯去產卵,還有“跳龍門”的美譽。在這本書中,那條魚特別生猛,姿態(tài)和表情也相當豐富。仔細看,它的確是有表情的,當然那也可能是故事當時的氣氛、人物的情緒,或是畫家想要表達的情感。
再仔細看畫面,畫家非常巧妙地為這條魚準備了非常特別的自由游動的空間。葉限的魚養(yǎng)在池子里,楊志成的魚養(yǎng)在書里。池子是有范圍的,書也是有范圍的。畫家特意將畫面切割成或三或四(偶爾是二)塊的紅線框格,這與他后來1990年獲得凱迪克金獎的《狼婆婆》所采用的手法一樣,很可能是借用了中國屏風畫的表現手法,讓畫面出現了大量有序的空隙,等著觀賞者來參與,用想象來填補空白。楊志成的魚就是在這樣的空間里游動的,我們常常只能看到魚的一部分,魚頭、魚身或魚尾,但我們知道整條魚都在那里游著;我們往往發(fā)現魚所展露的部分被限定在紅線框格內,但有時也會驚訝地發(fā)現它把魚頭(或魚嘴)伸出了框格,這時我們似乎都能聽到它在說話!
那么這條魚在說什么呢?畫家并沒有設定標準答案,每一位讀者可能聽到的都不一樣。和孩子一起賞讀的大人,*好能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不過畫家似乎通過葉限對魚的態(tài)度也提供了一點示范,就是在聆聽時應當保持必要的敬畏。
對楊志成個人而言,這條魚很可能說了某些特別有智慧的話。魚在中國的文化符號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代表陰陽的太極圖,白眼黑魚和黑眼白魚正好構成了陰陽雙魚。大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楊志成拜師修習太極拳,老師是人稱“五絕老人”(詩、書、畫、拳、醫(yī))的鄭曼青先生,對太極拳(理)的鉆研從此伴隨一生,這種探索生命體驗之道的哲學也漸漸融入了他的創(chuàng)作。帶著這樣的視角,在觀賞《葉限》的插畫和文圖版式時,似乎能感覺到畫面在動,實際上是氣韻的流動。早在1968年獲凱迪克銀獎的《公主與風箏》中,他在畫面中的大幅留白就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度~限》也是如此,但因為分割的框格和魚奇特的動作姿態(tài),畫面的流動感就更加明顯,如果我們將留白看作“陰”,而將圖畫(主要是魚)看作“陽”,也許就不難理解這種神奇的流動感是如何實現的。如果再夸張一點,嘗試將那條魚游動的軌跡看作太極拳的拳式呢?
當然,這仍然可能只是藝術家有意無意的借用,純粹是跟讀者(尤其是小朋友們)玩的某種視覺游戲。但如果我們將楊志成創(chuàng)作的所有作品作為一個整體來觀照,就會發(fā)現他的確有更深層的求索,他在探索生命之道,而身為一個有特殊成長背景(在中國出生長大、在美國成就事業(yè))的華人,他一直在探究身份認同與文化融合的課題。假如將差異與相似也看作陰與陽的話,文化的融合本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有一位書友曾對我感嘆說,許多中國傳統故事經過外國人重述,或是有異域文化背景的華人(比如楊志成、陳江洪等)重述,似乎就變得更加有趣,至少是更有孩子氣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我想,除了講述的方式比較新鮮、比較有創(chuàng)意外,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假想的講述對象擴大了范圍,為了讓異文化的小讀者們也能接受,他們將故事提純了,留下了*普世價值的那部分。
說回《葉限》這本書,其實還應該特別提一提那位文字改編者路易·愛玲,她1949年出生于紐約市,也是美籍華裔,她的母親曾是紐約市公立學校中*位被聘用的華裔教師。她從小就聽過父母和他們那一輩人如何在美國奮斗而獲得身份認同的許多故事,她自己勤奮讀書,一直到拿到教育學和圖書館學的雙料碩士。她曾經做過教師和兒童圖書館員,在創(chuàng)作《葉限》成功后漸漸轉行,后來參與創(chuàng)辦了一家小型出版社龍鷹出版社,專門致力于寫作、出版與美籍亞裔人士相關的童書,比如她為華裔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華裔時裝設計師王薇薇等人寫過給孩子們讀的傳記。
據說《葉限》原是路易·愛玲家口耳相傳三代的故事,在為繪本改編重述的過程中,她非常驚訝地發(fā)現,這個家傳故事居然可以一直上溯到中國唐代的筆記小說。我猜,她當時的自豪感一定油然而生吧。
如果再深究下去,“灰姑娘”故事原型也許還有更為古老的版本,比如有人提到公元前1世紀希臘歷史學家記載的嫁到埃及的希臘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不過到底原型的源頭在哪里、誰家的故事*古老,對于今天的讀者已經不太重要。古老故事的變遷同樣也是流動與融合的過程,真正重要的是今天我們賦予它怎樣的意義,在故事中可以獲得怎樣的體驗。
從這個角度看,路易·愛玲和楊志成聯手提供的這本繪本,也許是《葉限》在當下*值得與孩子一起分享的版本吧。

葉限:中國的灰姑娘故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路易·愛玲:出生于美國紐約,畢業(yè)于薩拉·勞倫斯學院,并獲得惠洛克學院的研究生學位。在波士頓附近的學校教過書,后回到紐約,現居于新澤西,和丈夫帕特里克、女兒梅勒妮生活在一起。
葉限的故事在她的家族中流傳了三代,她發(fā)現這個灰姑娘的故事最早記錄在一份古老的中國手稿中(該手稿已經影印在本書的首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這個故事從唐朝(公元618-907年)起就開始在中國流傳,而已知最早的歐洲版本是1634年的意大利故事。
繪者簡介
楊志成:出生于中國天津,在上海長大,十幾歲時去了美國。他畢業(yè)于伊利諾州立大學建筑系,后來又轉到洛杉磯藝術學院學習廣告設計。他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了許多美麗的書籍,其中包括《公主的風箏》《狼婆婆》《7只瞎老鼠》《雪山之虎》等約100部,曾3次獲得美國凱迪克圖畫書獎。
譯者簡介作者簡介
路易·愛玲:出生于美國紐約,畢業(yè)于薩拉·勞倫斯學院,并獲得惠洛克學院的研究生學位。在波士頓附近的學校教過書,后回到紐約,現居于新澤西,和丈夫帕特里克、女兒梅勒妮生活在一起。
葉限的故事在她的家族中流傳了三代,她發(fā)現這個灰姑娘的故事最早記錄在一份古老的中國手稿中(該手稿已經影印在本書的首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這個故事從唐朝(公元618-907年)起就開始在中國流傳,而已知最早的歐洲版本是1634年的意大利故事。
繪者簡介
楊志成:出生于中國天津,在上海長大,十幾歲時去了美國。他畢業(yè)于伊利諾州立大學建筑系,后來又轉到洛杉磯藝術學院學習廣告設計。他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了許多美麗的書籍,其中包括《公主的風箏》《狼婆婆》《7只瞎老鼠》《雪山之虎》等約100部,曾3次獲得美國凱迪克圖畫書獎。
譯者簡介
常立:童話作家,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專業(yè)碩士生導師。翻譯有《一條聰明的魚》《想象有一天》《夏天守則》等圖畫書。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