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中國古代生活叢書中國古代的游俠/中國古代生活叢書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0184175
- 條形碼:9787100184175 ; 978-7-100-18417-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生活叢書中國古代的游俠/中國古代生活叢書 本書特色
游俠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階層,在中國歷史早期普遍存在,兩漢時期更是發(fā)展到鼎盛。本書從游俠的定義及其精神特征、游俠的產(chǎn)生及初興、游俠的嬗變、游俠的類分、游俠的日常生活、歷代統(tǒng)治者對游俠的打擊魚鎮(zhèn)壓等方面對游俠進行了全方位解讀,并單列任俠刺客一章,對刺客這一特殊游俠群體進行了介紹。
中國古代生活叢書中國古代的游俠/中國古代生活叢書 內(nèi)容簡介
游俠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階層,在中國歷史早期普遍存在,兩漢時期更是發(fā)展到鼎盛。本書從游俠的定義及其精神特征、游俠的產(chǎn)生及初興、游俠的嬗變、游俠的類分、游俠的日常生活、歷代統(tǒng)治者對游俠的打擊魚鎮(zhèn)壓等方面對游俠進行了多方面解讀,并單列任俠刺客一章,對刺客這一特殊游俠群體進行了介紹。
中國古代生活叢書中國古代的游俠/中國古代生活叢書 目錄
中國古代生活叢書中國古代的游俠/中國古代生活叢書 節(jié)選
(一)游俠的定義
“俠”這一概念,*早見于戰(zhàn)國時的大法家韓非的著作《韓非子·五蠹(dù)》。在該書中,他將游俠和儒者都列入對國家有害無益的五種“害蟲”之列,認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要求國君將他們盡皆除去。這里,韓非強調(diào)了俠的一個特征,即他們具有武功或勇力,對于國家律令具有破壞性。韓非的評價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立場,從治政的角度出發(fā)的。他的這一評價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對游俠的太多注意。在隨后的一段時間,游俠的活動只是散見于各種史書中,史家寫到他們時也并非有意識地突出他們作為俠的特點。
西漢時期,史官司馬遷的朋友李陵在對匈奴作戰(zhàn)中,因為寡不敵眾,兵敗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對此十分惱怒。擔任太史令一職而時刻追隨在漢武帝身邊的司馬遷一方面出于寬慰國君的單純想法,一方面出于義氣,上前替李陵辯白,說李陵可能是不得已假作投降,以便尋找機會逃脫,再回來報效朝廷。但顯然他這種解釋不僅沒能說服盛怒中的漢武帝,反而坐實了替李陵開脫之罪。武帝大怒,將司馬遷打入死獄。司馬遷落難后,竟沒人敢于替他仗義執(zhí)言,也沒有人肯于慷慨解囊,替他出錢折罪。為了完成《史記》這部已經(jīng)開始寫作的巨著,留名青史而不是輕如鴻毛地離世,司馬遷只能選擇受了宮刑a,忍辱茍活。有過這樣一段經(jīng)歷,在鉤沉史料時,懷有身世之慨的司馬遷便對歷史上肯于扶危解困的游俠產(chǎn)生了更多的感喟,為此,他爬梳剔抉,整理出歷史上游俠的事跡,前所未有地將這一類人概括出共同的特質(zhì),從各個階層中擷取出來,單獨立傳。司馬遷在《史記·游俠列傳》中突出了游俠仗義助人、急人所難的“俠義”性。他說:
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
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這段文字還概括出游俠的另外幾種特質(zhì),即游俠的行為常常不合常規(guī)社會的道德和法律;游俠講信義、重名譽、不惜舍己救人;游俠仗義助人不圖回報。
東漢的荀悅在所作《漢紀》中對游俠的定義做了補充,說:“立氣齊、作威福、結(jié)私交,以立強于世者,謂之游俠!保ā稘h紀·孝武紀》)這里除了說游俠任俠尚氣之外,特別強調(diào)了游俠樹立個人權(quán)威、結(jié)黨營私的特點!稘h書》的作者班固對游俠的看法與此相似。他認為,游俠雖然“溫良泛愛,振窮周急,謙退不伐”,但他們“背公死黨之議成,守職奉上之義廢”,且游俠“以匹夫之細,竊生殺之權(quán)”,特別強調(diào)了游俠在公權(quán)之外另立權(quán)威的危害性,認為游俠的存在破壞了既有的法律體系和權(quán)力體系,故而罪不容誅。(《漢書·游俠傳》)這種意識顯然更符合統(tǒng)治階層的觀念。實際上,《漢書》之后的史書中已無游俠的位置。
以后歷代文字中所記游俠的形象略有不同。三國時期,曹植在他著名的《白馬篇》中將游俠定義成武藝高強、志向遠大、有報國之心的少年郎: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hù)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fā)摧月(ròu)支。
仰手接飛猱(náo),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chī)。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shù)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qū)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樣的游俠儼然融入了主流社會,甘愿以勇武之身報效國家、君王,以抵抗外族侵略的為國捐軀、視死如歸取代了以往的為一己恩怨而好勇斗狠。
到了唐代,詩人們筆下的游俠又多是錦衣玉裘、聲色犬馬、好勇斗狠、豪邁慷慨、重交輕命的浮浪少年。如盧照鄰《結(jié)客少年場行》這樣勾勒當時的游俠形象:
長安重游俠,洛陽富財雄。
玉劍浮云騎,金鞭明月弓。
斗雞過渭北,走馬向關(guān)東。
孫賓遙見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誰論萬里功?
將軍下天上,虜騎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氣曉成虹。
橫行徇知己,負羽遠從戎。
龍旌昏朔霧,鳥陣卷胡風。
追奔瀚海咽,戰(zhàn)罷陰山空。
歸來謝天子,何如馬上翁?
這些游俠少年心系邊陲,羨慕軍功,有著報國建功的志向。同時,他們也有著放浪不羈、沉迷聲色犬馬的另一面。李廓的《長安少年行》,就描述了京都浮浪少年另外一面的生活狀態(tài):
金紫少年郎,繞街鞍馬光。
身從左中尉,官屬右春坊。
刬戴揚州帽,重薰異國香。
垂鞭踏青草,來去杏園芳。
…………
宋代以后,游俠多已混跡于民間,僅在挺身而出之時方才顯露蹤跡。但游俠在野史筆記、小說傳奇中的形象日趨統(tǒng)一起來。他們大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急人所難、扶弱抑強、武功高超、見義勇為、好打抱不平和珍重友情。由于日益成為傳奇作品中的人物,游俠逐漸成為人們寄予理想的文學形象。
如果把歷史上各個時期有關(guān)游俠的看法加以概括,似乎可以對游俠下這樣一個定義:游俠指不循法紀、熱衷交游、輕生重義、抑強扶弱、排難解紛的人。這里所謂不循法紀,即游俠行事以“義”字為先,常常違反法紀律令;所謂熱衷交游,即好結(jié)私交,并以私交形成勢力;所謂輕生重義,指這些人大都不怕死,講信義,講義氣,這里的“義”在游俠看來,往往也有正義的意思;所謂抑強扶弱、排難解紛,就是打擊強梁,扶助弱者,以私人勢力為朋友提供幫助。游俠的“游”也與上述特點有關(guān),他們喜交游,不務恒產(chǎn),往往存身于社會常態(tài)機制之外,特別是殺了人、犯了法,更免不了四處躲避,成為游民和流民。
上述定義,只概括了一般游俠的共性,未包括一切游俠的特點,也不是每個游俠個體都具有所有這些特點。游俠所謂“義”,并不是大公無私,游俠有好有壞。但作為一個群體或一類人,自司馬遷《史記》開始,他們就有了“除暴安良”、“急人所難”的好形象,因而人們對他們總的態(tài)度是肯定的。
還應指出,漢代以后,以游俠謀生的職業(yè)游俠就很少了。本書所介紹的漢代以后的游俠,主要是指那些具有游俠氣質(zhì)和精神特征的人物。
中國古代生活叢書中國古代的游俠/中國古代生活叢書 作者簡介
王齊,女,生于1965年,河北保定人。文學博士,編審。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中國《史記》學會、中外關(guān)系史學會會員。
- >
我與地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