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馬鈴薯的世界史

馬鈴薯的世界史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08-01
開本: 21cm 頁數(shù): 166頁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34.8(7.1折) 定價  ¥4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馬鈴薯的世界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4135183
  • 條形碼:9787224135183 ; 978-7-224-1351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鈴薯的世界史 本書特色

本書基于豐富的史料和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講述了馬鈴薯作為近現(xiàn)代史的主角,是如何拯救了無數(shù)人。讀后忍不住驚呼“哇!竟然是這樣的!”愛爾蘭、英格蘭、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原本是沒有馬鈴薯的,這本書清晰明了地講述了馬鈴薯如何在這些地方創(chuàng)造了歷史,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全新的解釋歷史的方法,以及馬鈴薯中隱藏的歷史真相。 ——日本專修大學教授近江吉明 從馬鈴薯的故鄉(xiāng)的的喀喀湖畔開始的馬鈴薯之旅,介紹了馬鈴薯如何影響人類歷史,將世界上很多人從饑餓中拯救出來,至今還有很多人感謝馬鈴薯。值得一讀的一本書,切入點、視點新鮮且趣味無窮。 ——亞馬遜書評

馬鈴薯的世界史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馬鈴薯是如何改變世界的歷史。印加帝國之后, 原產(chǎn)于南美洲的馬鈴薯來到了西班牙, 并后來在五百年間傳遍全球。從赤道到北極圈, 不管是貧瘠的土地還是極寒之地, 高營養(yǎng)價值的馬鈴薯都能成為人們的糧食。從愛爾蘭到北海道, 再到俄羅斯, 本書將為讀者講述“窮人的面包”馬鈴薯如何在人類歷史上扮演其獨特角色的故事。

馬鈴薯的世界史 目錄

**章的的喀喀湖湖畔——馬鈴薯的發(fā)源地

003 ●1 故鄉(xiāng)的湖012 ●2 支撐印加帝國的食物

第二章從秘魯啟程去往舊大陸——馬鈴薯走向新世界

025 ●1 馬鈴薯的傳播者031 ●2 在歐洲普及

第三章地獄之島——愛爾蘭

041 ●1 英國統(tǒng)治與馬鈴薯047 ●2 大饑荒和移民

第四章君主專制與馬鈴薯

063 ●1 與腓特烈大帝同在——普魯士篇069 ●2 農(nóng)學家的創(chuàng)意——法國篇074 ●3 克服抵抗——俄羅斯篇

第五章工業(yè)革命與“窮人的面包”

087 ●1 工業(yè)革命的明與暗103 ●2 日本的工業(yè)革命

第六章現(xiàn)代史中的馬鈴薯

111 ●1 戰(zhàn)爭與馬鈴薯——德國

第七章日本的馬鈴薯

121 ●1 馬鈴薯登陸地——九州125 ●2 離藍天*近的田地——長野131 ●3 “冷夏”與馬鈴薯——日本東北地區(qū)140 ●4 日本飲食與馬鈴薯143 ●5 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馬鈴薯

終章“救世主”馬鈴薯再現(xiàn)?

157 ●1 房頂?shù)鸟R鈴薯田160 ●2 “救世主”馬鈴薯再現(xiàn)?

163 附錄


展開全部

馬鈴薯的世界史 節(jié)選

這里是的的喀喀湖,位于安第斯山脈中央,海拔3812 米,是世界上海拔*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的的喀喀湖橫跨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面積約8372 平方千米。大部分到訪這里的游客都會由于高原反應,感到頭痛或心臟不適。 我從秘魯普諾城的棧橋坐小船出發(fā),駛向位于湖中的浮島。湖水碧綠,藍天白云倒映在湖中,湖面長滿了一種叫“陀陀拉(Totora)”的類似蘆葦?shù)牟。不同的是,蘆葦屬于禾本科,而陀陀拉草是莎草科的一種。 微風輕拂臉頰,在陀陀拉草的縫隙間穿梭了大約30 分鐘后,終于到了一個由陀陀拉草鋪建成的小島,島名康塔烏伊島。 在這個直徑約50 米的小島一隅,有一片馬鈴薯田。島民們利用陀陀拉草根部附著的泥土,在島上開辟了一塊土地,用來種植馬鈴薯。我到這里時是3 月末,馬鈴薯田里淡紫色的小花開得正盛,湖上有風吹來,花兒們在風中輕輕搖曳。聽說這一小片土地上收獲的馬鈴薯能供島上6 戶26 口人吃一個月。 事不宜遲,我趕緊去和島民們聊天。漁民阿方索·多蘭·伯魯塞拉說: “馬鈴薯嗎?當然喜歡啦。一個人一天要吃7—15 個呢。島上種的不夠吃,還得去城里的市場上買,馬鈴薯干也常買,F(xiàn)在可以吃上米了,以前只有馬鈴薯。聽說我父親、爺爺那時候,人們用湖里捕的魚去換馬鈴薯。現(xiàn)在別的島上還有人用東西換馬鈴薯呢。沒有馬鈴薯的日子簡直無法想象!” 阿方索的妻子易路瑪·斯旺妮婭·啟思佩穿著以紅藍黃色為主的民族服裝,在他旁邊賣手工藝品,她也不住地點頭說: “我們家有4 口人。平常用馬鈴薯和魚、肉一起做來吃。早中晚頓頓吃它,要是沒有了馬鈴薯,都不知道日子該咋過了! 在的的喀喀湖西岸的這片地區(qū),像康塔烏伊島這樣用陀陀拉草鋪建成的浮島有大大小小40 多個,那些被西班牙人驅(qū)趕至此的原住民烏魯斯人的后裔居住在這里,有700 多人。他們以捕撈一種叫“圖魯查”的鱒魚為生,同時還出售手工藝品給游客。學校、教會都修建在水上,孩子們也是劃著陀陀拉草做的小船去上學。 浮島是人工島,建一座島要花一年時間。把5—6 米長的陀陀拉草帶著湖底的泥土一起連根拔起,堆砌成一個個塊狀物后,再并在一起,就做成了浮島的底面。再把割下來的陀陀拉草交叉疊鋪在上面,大概鋪到2.5 米厚左右,島的主體就建好了。為了防止浮島被水沖走,*后還須把鋪建好的島用繩索固定到釘入湖底的木樁上。一個浮島的使用期大約是30年。如今,這樣的浮島上竟然也通了電,安裝了太陽能板。 我在島上還聽到了一件有趣的事。島民之間有時也會起爭執(zhí)鬧矛盾,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采取“分島”的辦法,把島一分為二來解決問題。這個康塔烏伊島就是剛剛從別的島分出來的,之前居住的島上一共有14 戶人家。 毋庸置疑,的的喀喀湖湖畔的這片海拔3812 米的高原地帶,就是我們今天食用的馬鈴薯的故鄉(xiāng)。日本作家山本紀夫在《馬鈴薯和印加帝國》中這樣寫道: 在那里(以的的喀喀湖湖畔為中心的中央安第斯高地),有許多證據(jù)可以證明這一點,你去露天集市一看便知。集市上當?shù)氐霓r(nóng)民身穿地方特色濃厚的民族服裝,出售各自田里種的農(nóng)作物,或者和別人物物交換。集市上的馬鈴薯種類繁多,各式各樣的馬鈴薯從側(cè)面向我們證明了,中央安第斯高原就是馬鈴薯的故鄉(xiāng)。正是安第斯人民千百年來不斷嘗試改良,才培育出種類如此豐富的馬鈴薯。 …… 此外,還有一個更有力的證據(jù)。在這里,生長著一種被認為是馬鈴薯祖先的野生馬鈴薯。所有人類栽種的植物都是后來經(jīng)過人工培育的,因此不只是馬鈴薯,所有的栽培植物都有自己的野生物種。栽培植物是人們將野生物種按照自己的需要加工改良創(chuàng)造出來的。 *先實現(xiàn)人工栽培的是學名為Solanum phurea-s.stenotomum 的二倍體馬鈴薯。人工栽培的馬鈴薯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分別為24、36、48、60根,基本染色體數(shù)是12根,所以24 根的稱為二倍體,36 根的稱為三倍體,以此類推。 在栽培二倍體Solanum phurea-s.stenotomum 的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了能結(jié)出更大果實的四倍體馬鈴薯S.Tuberosum,隨后將其在世界范圍內(nèi)推廣。 馬鈴薯的故鄉(xiāng)安第斯山脈位于南美洲太平洋一側(cè),縱貫南北綿延約8900 千米,是世界上*長的山脈。北起北半球的委內(nèi)瑞拉的科德拉海角(譯者注:國內(nèi)目前常見的說法是特立尼達島,不是委內(nèi)瑞拉),南至智利、阿根廷的火地島,中間跨越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山脈的正中段就是秘魯、玻利維亞所在的中央安第斯地區(qū),在這片平均海拔超過4000 米的高原村落里,至今依然大量種植馬鈴薯,并制作風干的馬鈴薯干。將馬鈴薯去毒風干,就可以長期保存,這是安第斯地區(qū)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馬鈴薯的世界史 作者簡介

櫻美林大學教授。1964年畢業(yè)于日本名古屋大學法學部,后進入中日新聞社,曾任社會部記者、曼谷支局局長、東京本社文化部長,1998年任編輯委員兼論說委員。2001年任櫻美林大學教授。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