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踏歌而行踏歌而行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7317389
- 條形碼:9787547317389 ; 978-7-5473-173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踏歌而行踏歌而行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學生《踏歌而行》由作者微博整理而成,作者詩詞文皆有小成,行文充滿對生活與社會的思索,比如故鄉(xiāng)與人的關(guān)系問題、個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問題、現(xiàn)實與親情兩難的問題、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怎樣對接的問題、豐富的物質(zhì)給人帶來的精神沖擊問題、人在社會中如何抵御欲望的問題等等。
踏歌而行踏歌而行 內(nèi)容簡介
作者長期從事法律及金融監(jiān)管行業(yè),自幼酷愛詩詞文學,本詩文集作品均為作者1996年至2020年間所做,共收入作者95篇作品。為作者對生活所感,有7言絕句與律師,有古詞,同時還有數(shù)篇散文。文集涉及的內(nèi)容有懷念之作、記錄生活、工作所感,敘說自己的生活小幽默,展現(xiàn)日常生活點滴,字里行間,盡是凡人的煙火氣與生活智慧。作者的文筆樸實大氣,以生動自然的筆觸,喚醒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感覺,從一草一木談到文化、無論春花秋實。還是魚蟲鳥獸,以及鬧市生活。
踏歌而行踏歌而行 目錄
詩 詞
七律·無題
秋日尋芳
憶重逢
無題
七夕
中秋
自嘲
汶川悲歌
端午
拷問人生
七律·中秋與父賞月
爬香山,中道返回有感
修訂舊作之一·臨江仙
病中吟
滿庭芳兩首(修訂)
高陽臺·青云譜步韓嵺韻
行香子·情人節(jié)
賀新郎·雪
臨江仙
訴衷情·上海
喝火令·懷念張國榮
蝶戀花·端午
峨眉天下秀,*美雨中看
老同學的詩與我的和詩
七律·三十二歲自壽
五古
考博歸來,打油詩二首
五律·無題
鶴沖天·清明
近日兩首
七絕·端午詠落花044 七絕·寫給兒子
重讀納蘭詞,集句三首
再到上海,同韻兩首
游山東趵突泉,古詩兩首
七律·三十三歲生日
五絕·評曾國藩
近日三首
近日五首
思父兩首
老相冊
近日幾首小詩
近期一些零碎的詞與小詩
長歌當哭
感懷一首
變形我亦是金剛
????——看《變形金剛 4》歸來,戲題絕句
工余口占
木蘭花
贈友
打油詞兩則074 集放翁句,醉后抒懷
工余口占
打油詩
春節(jié)與鄉(xiāng)友小酌,當夜失眠,徘徊口占
臨江仙
七夕有感
臨江仙
自嘲
中秋賞月
夢里詩歌夢里人
中秋返鄉(xiāng)吊唁外婆,機上口占
一剪梅
四十初度(集句)
漁家傲
絕句二首
深夜感懷
數(shù)白發(fā)
古體·觀魚
讀書偶感,即興口占
《尋夢環(huán)游記》觀后感(三則)097 閑情偶寄
流年偶感
塵緣如夢
自嘲
四十三歲初度偶感
己亥雜詩
打油詩
答友
散 文
讀《民國演義》偶感
病中雜說
訪平山堂次樂坡韻作西江月一闕
讀林語堂《蘇東坡傳》的八點隨想
讀《槐聚詩存》札記
????——紀念錢鍾書先生逝世 11 周年
混個臉熟
詩宜少做,人要珍惜144 故人不見使人愁
仿駱賓王詠虎
近日幾條微博
要從棘地荊天里,還我金剛不壞身
廣州瑣記
微博拾遺(上)
微博拾遺(下)
怎樣克服恐飛癥
七月七日長生殿
????——追憶土生阿耿
三余點評:古往今來絕命詩
我的日課九條
我的二〇一四年
踏歌而行踏歌而行 節(jié)選
七月七日長生殿——追憶土生阿耿
七月七日,是阿耿的頭七。
逝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幾天來,阿耿的音容宛在眼前浮現(xiàn),與他相識十三年來的許多事情和情境,縈繞腦海,揮之不去。工余枯坐傷懷,間斷寫些文字,緬懷共處點滴,權(quán)作祭奠。
阿耿的本名叫李紹章,網(wǎng)名叫土生阿耿。他是我的同班、同專業(yè)、同導師的同學。這樣的緣分,可謂難得。但坦白說,三年的同窗生涯中,阿耿與我的交集并不多。他是那樣怪,那樣獨,那樣忙,無論在校園里、課堂上,還是宿舍樓,都很少能見到他。偶然碰面,也一笑而過。
我們之間交流的加深和感情的親密,是從畢業(yè)后開始的。彼時,他已到上海政法學院教書,不久官拜科研處處長助理,在校園里和網(wǎng)絡(luò)上都聲名鵲起。我輾轉(zhuǎn)京滬,*終決定遷居北京,安心做小公務(wù)員。雖然相隔千里,但借著網(wǎng)絡(luò)和電話,聯(lián)絡(luò)日多。彼此關(guān)注對方的博客和微博,不時通電話發(fā)短信,探討問題、交流心得。阿耿在確診鼻咽癌后,仍堅持攻讀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他每次來京,我倆都找機會一聚。而我每次回上海,也必定與他一起坐坐。他依舊神采飛揚,才華橫溢,即便說起自己的病情,也是一副樂天知命、慷慨赴死的神情,讓我由衷敬佩。
但有一次,卻是例外。那是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底,我到上海出差,連夜約了兩位同學趕到阿耿在野馬浜的家里。那時,由于癌細胞轉(zhuǎn)移到骨骼,他的一個肩膀已難以動彈,只能斜倚在床上與我們聊天。雖然依然談笑風生,但眉宇間難掩凄涼。我們紛紛囑他好好調(diào)養(yǎng),給他介紹一些抗癌方法,給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走時,他不顧勸阻,掙扎起床,堅持送到房門口。臨別時,我與他相約北京再見,阿耿久久默然,眼里分明有亮光流動。不成想,這便是永訣!
由于阿耿走得早,走得急,所以后事很匆忙,甚至有些潦草。所有外地的同學,包括我,都沒來得及見他*后一面。據(jù)說,他走時,滿背膿包,瘦骨嶙峋,大腿只有尋常人的胳膊粗細。我能想見他生命里*后時光的痛苦。也因此,并不為沒有見到*后一面,而覺得遺憾。這樣,在我的記憶里,他永遠還是那個體格彪悍、任俠仗義的山東漢子,還是那個才氣縱橫、感情細膩的法壇才子。
阿耿生病后,開始信佛。據(jù)說有高人指點,讓他勤念《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他告訴我,他曾找人算命,還把算命先生嚇了一跳。因為算命先生排他的八字,推測此人已不在人世。言語間,阿耿頗為得意。我為他高興,并戲問,難道你像孫猴子一樣,已經(jīng)脫出閻羅王的生死簿?阿耿神秘兮兮地告訴我,那個高人讓他改名字,把文章的章改成了表彰的彰。說來神奇,那幾年,他的病情的確比較穩(wěn)定。但不知為什么,后來他的短信署名,又改回了本名。到底是因為病情發(fā)展覺得改名沒用,還是因為改名導致病情發(fā)展,畢竟不得而知,也永遠不會有答案。我曾經(jīng)試著,用他的本名和改名分別起卦。我輩淺薄,不知天意難測,天命難違。
阿耿病情穩(wěn)定的時候,和我聊過他自己的許多事情。我把他講的許多事情串在一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他,體會他的艱辛,感悟他取得的所有成就的來之不易。讀書期間,他那么怪,是出身農(nóng)村的他,不適應(yīng)上海這座國際都市,慨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甚至因為不能接受為導師無償干活的明規(guī)則或者潛規(guī)則,鬧得險些不能畢業(yè)。他那么獨,是因為他個性張揚,憤世嫉俗,喜歡我行我素,獨來獨往,在孤獨中思考他的人生、他的學術(shù)和他用了一生也沒等來的愛情。他那么忙,是因為他在兼顧學業(yè)的同時,還要到許多自考學校、電視大學、司考培訓班去講課兼職。
阿耿曾說,他愛錢,但并不是為了自己。因為家境貧寒,他上研究生的學費都是自己課余甚至逃課做兼職賺來的,他甚至還資助他弟弟買了一輛汽車跑運輸以維持生計。阿耿還說,他愛女人,可是鮮有女人能接受他的性格和家境,好不容易碰到一個賢惠的,卻又因為病情,不想拖累別人。他愛教書,可他生性耿直,疾惡如仇,屢次跟領(lǐng)導公開叫板,終至丟官罷爵,有志難伸。只好繼續(xù)寄情網(wǎng)絡(luò),笑傲江湖。
我時常覺得,網(wǎng)絡(luò)既成就了阿耿,也毀了阿耿。十多年來,他在網(wǎng)上筆耕不輟,發(fā)表文章近百萬字,在各大法律論壇名氣極大。為了維持和進一步提高他的江湖地位,阿耿一直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每當夜深人靜、萬家酣睡之時,他卻獨坐電腦前,發(fā)帖灌水寫文章。記得有一次,深夜兩點多,我收到阿耿的短信,他說剛發(fā)了一篇長文,請我指正,讓我啞口失笑。而他*負盛名、幽默感十足的兩部民間立“法”,《感謝法》和《道歉法》,更是他連續(xù)熬夜的結(jié)晶。而長期熬夜,恰恰是摧毀人體免疫力的大殺器。即便確診癌癥后,他也只是稍加收斂,仍過著一天不可無網(wǎng)絡(luò)的生活。
正是因為知道阿耿離不開網(wǎng)絡(luò),所以,在發(fā)現(xiàn)他連續(xù)三天沒有更新微博時,我便有不好的預(yù)感。盡管對于他的生命不可逆轉(zhuǎn)地進入倒計時早有預(yù)期,但仍不免惴惴不安。我想起電影《非誠勿擾》里,有人在死前開人生告別會的橋段,忽然有沖動,要給他寫一首悼詩,并讓他親自指正。但再三思量,畢竟不敢刺激他看似堅強卻不無脆弱的心理。但一念既起,無賴詩魔昏曉侵。當晚翻閱他的“三戒文叢”,偶得一句“書成三戒驚三界”。不料,整晚搜腸刮肚,苦無對句。次日,也就是阿耿走的那天,早上不到七點,我把這半句話發(fā)到我的微博上,求下聯(lián),并特意@了土生阿耿。希望他忍不住技癢,上網(wǎng)現(xiàn)身。可等到一天,始終不見他回帖,不好的預(yù)感更加強烈了。終于,傍晚時候,噩耗傳來,阿耿永遠地走了。我驚覺,我那兩天的不安和我不無荒誕的想法,竟是提前預(yù)知他離去的天人感應(yīng)!
阿耿去世的消息,在網(wǎng)上傳播開后,他的微博里滿是哀悼的燭光。也有一些師兄弟,就我那半句話,對了下聯(lián),但總是不夠工整。我在想,如果阿耿在世,以他的才華,必有上乘佳對。我更揣測,如果阿耿還能多堅持一會兒,以他豁達的胸懷,定會欣然閱讀朋友們給他提前寫的祭文和悼詞,甚至展開討論,提筆修改。
可是,世間已無李紹章,網(wǎng)上也不再有土生阿耿!
此生,阿耿沒有妻子,沒有孩子,在上海沒有房子,應(yīng)該也沒剩多少票子,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但,或者,這些世俗的東西,都不是阿耿想要的。否則,以他的資質(zhì)和名氣,實現(xiàn)“五子登科”不是什么難事。反倒是我輩俗人,終日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李郎才氣!
阿耿離去后,同學、朋友、網(wǎng)友紛紛發(fā)帖撰文總結(jié)他的生平。我想,從更高遠更純粹的角度考量,阿耿三十八年不長的人生,或者,除了壽數(shù)不全外,其他都堪稱圓滿。古人說,立德、立言、立功,斯謂三不朽。如今,斯人雖逝,可他的“三戒文叢”還在許多人的案頭不時翻閱,他的文章和故事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繼續(xù)在網(wǎng)絡(luò)里流傳,他還有許許多多的學生,帶著他給予的或深或淺的烙印繼續(xù)闖蕩人生,踐行他未曾踐行的理想。有這些,夠了。有這些,可以不朽!
按照舊時說法,過了頭七,阿耿就算人間事了,異界長生了。我相信,久讀《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的阿耿,已經(jīng)永脫苦海、往生極樂了。我也相信,在那里,他必定能收獲更多。
虔誠地,祝福他!
二〇一三年七月七日
踏歌而行踏歌而行 作者簡介
涂斌華 涂斌華,1977年11月生于江西南昌。求學于上海,定居于北京,從業(yè)于法律及金融證券監(jiān)管行業(yè)近二十年。法學專業(yè)出身,卻因童年的愛好,對古典詩詞情有獨鐘。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jīng)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