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fēng)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6827864
- 條形碼:9787516827864 ; 978-7-5168-278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 本書特色
“沒有地理,便沒有歷史。”——法國**史學(xué)家 費爾南·布羅代爾 “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象于圖,索理于書!睔v史地圖與文字史料緊密結(jié)合,能夠直觀深刻地解釋和拓展歷史知識。 荊州在哪里,為何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關(guān)中為什么成為歷代帝王龍興之地? 為什么說得中原者得天下? 山西又稱三晉是源自哪里? 江東和江左是什么關(guān)系? 百越民族和中華文明是什么關(guān)系? 西域古國都有哪些? …… 讓我們跟隨作者從書中找到答案。
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 內(nèi)容簡介
中國的史書卷帙浩繁,對于歷史愛好者而言,要讀通幾千年的史書,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而本書使我們認識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 風(fēng)云如何變幻,地理因素的作用始終至關(guān)重要。 本書以地理單元為軸心,通過縱向講史的方式,對各個地理單元的形成及其對歷史發(fā)展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同時,還穿插了許多歷史事件和典故。通讀本書,讀者可輕松了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脈絡(luò)。
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 目錄
第二章 關(guān)中大地,王者之氣
第三章 江南富庶,衣冠南渡
第四章 人說山西好風(fēng)光
第五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第六章 中原逐鹿,誰主沉浮
第七章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第八章 山東與兩淮
第九章 西和諸戎,南征百越
第十章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第十一章 從南詔到大理
第十二章 河套
第十三章 河西走廊
第十四章 西域
第十五章 深入塞北,直抵遼東
第十六章 兩次北伐
第十七章 抗日戰(zhàn)爭
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 節(jié)選
**章 三國古戰(zhàn)場,荊州在哪里 有人做過統(tǒng)計,《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其中有七十多回提到了荊州,足見荊州在三國時期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肯定一點,三國時的荊州不是現(xiàn)在的荊州,現(xiàn)在的荊州(以前叫沙市,后來又叫荊沙,*近才改叫荊州)在三國時期叫江陵,屬于南郡,一直到南宋時還叫江陵府,明朝時才叫荊州府。三國時期的行政區(qū)劃分為三級:州、郡、縣。州的長官叫刺史或州牧,郡的長官叫太守,大縣的長官叫縣令,小縣的長官叫縣長。也就是說,三國時期,江陵是個縣,是南郡的首府(古稱治所),南郡又屬于荊州,荊州的首府在襄陽,是這樣一種隸屬關(guān)系。 我們知道,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的時候,改分封制為郡縣制,當時全國地方行政只有郡縣兩級,為什么到了漢朝又在它上面出現(xiàn)了一個州呢? 這么說吧,皇帝一個人管著全國那么多的郡、縣(*開始郡縣還不是隸屬關(guān)系),很累,又不放心,于是就派了幾個人到地方去看管這些郡縣,這幾個人就叫刺史,他們看管的這一片土地就叫作州。時間長了,刺史就坐鎮(zhèn)地方不回來了,成了實際上的地方大員;本來是中央下設(shè)的監(jiān)察機構(gòu),結(jié)果權(quán)力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后成了與中央抗衡的地方政府。后來唐朝時的道、宋朝時的路、元明清時的省,都是沿著這個規(guī)律變化的,開始是中央為了監(jiān)察地方,*后成了*高一級的地方政府。比如我們今天的省,是從元朝開始的,當時叫行省,全稱是行中書省,因為中央有個中書省,行中書省就是代理中央到地方行使權(quán)力,*后行省慢慢發(fā)展,就變成地方政府了。我們再看清朝時一省之長叫什么?巡撫!巡察安撫地方的意思,其本意也是中央派駐地方的御史,*后卻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腦。 這也是為什么州后來從一個行政區(qū)劃變?yōu)橐粋城市的原因,前朝設(shè)置的州變成了地方政府,后朝就縮小州的管轄范圍,另起爐灶設(shè)道,設(shè)路,設(shè)省,目的是替代原來的州,其結(jié)果卻是一樣,中國的歷史總是這樣循環(huán)往復(fù)。 九州的稱謂來自大禹,傳說大禹建立夏朝時,把天下劃分為九州,所以中國又稱九州。大禹還讓每州的州牧獻出當時很金貴的青銅,鑄成九鼎,象征著權(quán)力。而三國時期共有十三個州,荊州只是其中之一。 比方說: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青州,在山東一帶,曹操在山東起家,他手下的兵就叫青州兵。馬超在涼州,今甘肅一帶,是*西邊的一個州,所以他手下的兵叫西涼兵。董卓也是來自涼州。涼州靠近羌人聚集的地方,羌人會養(yǎng)馬,所以騎兵很厲害。四川為益州,治所是成都,諸葛亮曾對劉備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敝T葛亮一生的愿望就是,讓劉備仿效他的先祖劉邦,先占有巴、蜀、漢中,然后奪取關(guān)中,從關(guān)中出函谷關(guān)平定中原,*后一統(tǒng)天下,光復(fù)漢室。 還有陶謙讓徐州,讓的可不是一個城市,而是淮北一大片領(lǐng)土。當時劉備離開涿郡已有十年,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無數(shù),軍功也不少。在各路諸侯紛紛搶占地盤的時候,他卻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這個時候陶謙要把徐州讓給劉備,你說他能不動心嗎?簡直就是雪中送炭!還有河北稱冀州,河南稱豫州,江南稱揚州(也不是今天的揚州),等等。 荊州的得名,源自從襄陽到江陵的一條大道西側(cè)的一座山,叫荊山。楚國以南蠻自居,周朝時周天子就稱之為荊蠻,所以這一片土地也常稱為荊楚大地。又因為治所在襄陽,故而又稱荊襄之地。 所以荊州實際上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省級行政區(qū),當然比現(xiàn)在的省大很多,主要包括現(xiàn)在的湖南、湖北,還有周邊一部分,特別是河南的南陽地區(qū)。南陽當時稱宛城,宛城連接著中原。 三國時*重要的戰(zhàn)爭“赤壁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荊州?梢哉f,在赤壁之戰(zhàn)前,還不叫三國,曹操一家獨大,東吳相對弱小,西邊還有關(guān)中的馬騰、漢中的張魯、益州的劉璋,*可憐的劉備連個落腳的地盤都沒有;赤壁之戰(zhàn)后,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赤壁之戰(zhàn)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它改變了東漢末年整個戰(zhàn)爭的格局,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而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荊州獨特的地理位置。 荊州這塊地方有多重要?可以這么說,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要想統(tǒng)一中國,就必先取荊州,而誰掌握了荊州,誰就擁有了奪取天下的主動權(quán)。 我們先來看看荊州這塊土地的地形。整個荊州地區(qū)(主要指湖南、湖北,不含河南南陽盆地等地方)就像一個大口袋,襄陽就是這個口袋的出入口。中間是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東西兩邊沿長江各有一個小出口,西邊是三峽,東邊是沿九江一帶的河谷。其他的地方,全部被大山包裹得嚴嚴實實,進出極其艱難。我們知道,平原地區(qū)產(chǎn)糧,有糧就可以養(yǎng)兵。何況荊州這個地方雨水多,水稻一年兩熟,所謂“湖廣熟,天下足”(清朝時的湖廣包括湖南和湖北,實際就相當于荊州)。荊州既能養(yǎng)兵,又好防守,可謂得天獨厚。從整個中國的形勢上看,一旦控制了荊州,就可以越過長江天險,順江而下控制江東,進而控制整個中國的南方地區(qū)。 而這里*重要的據(jù)點,就是襄陽,襄陽不僅是荊州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整個中國的腰眼。 我們再來看襄陽的地形,左邊大巴山(武當山、神農(nóng)架、荊山、巫山)是連綿不絕的高山深谷,右邊是桐柏山和大別山。大別山像一條東西走向的長城一樣,正好把中原和兩淮擋在外面,一直延伸到合肥附近。為什么孫權(quán)一輩子都在打合肥?就是因為合肥是荊州與江東、兩淮的連接點。所以守荊州,只需守好三個點:北部出口襄陽是重點,西部是三峽通道,比較好守,東部從合肥到九江,沿長江是條河谷,這條河谷跟三峽比起來寬多了,但也比較好守。 襄陽又是個天然的軍事要沖,處于武當山和桐柏山之間,這個口子不大,只要守住了襄陽,就守住了荊州。襄陽城位于漢水邊上,交通便利,隔河相望的是樊城,二城成掎角之勢,互相照應(yīng)。襄陽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叫襄樊,就是把二者的名字合在一起了,現(xiàn)在又改回來了。這樣我們也就理解了為什么荊州的治所在襄陽而不在江陵,諸葛亮為什么在這里等著別人三顧茅廬,而不是在江陵,因為誰控制了襄陽,誰就控制了荊州的咽喉,誰就有奪取天下的希望?上⒈硇?zé)o大志,諸葛亮沒看上眼,不然就輪不上劉備了。曹操手下人才太多,去了也排不上座,沒什么意思。所以,諸葛亮在隆中(襄陽城西十千米)躬耕不是巧合,是從戰(zhàn)略眼光出發(fā)的有意考量,如果他去江陵附近種地,三分天下就沒他什么事了。在襄陽種地,他就是臥龍,隨便找個地方種地,那就是真的農(nóng)民了。 總之,襄陽一旦失守,江陵就難以獨存,整個荊襄九郡就會全部淪陷。 曹操打下襄陽,控制了荊州,下一個目標自然是順江而下,消滅東吳。當時劉備還沒有立足之地,曹操也根本沒把他放在眼里。但*后,曹操卻在赤壁之戰(zhàn)大敗,這實在是歷史上的一個偶然。要問曹操是怎么死的,我看是冤死的。因為在歷史上奪取荊襄,繼而統(tǒng)一全國的事就順理成章地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 ……
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 作者簡介
李不白 湖北黃岡人,現(xiàn)居北京。畢業(yè)于武漢大學(xué)地圖學(xué)專業(yè),后從事地圖編輯工作十數(shù)年,編輯出版各類地圖冊近百種。從小喜歡文學(xué),因文學(xué)而讀歷史,二十多年筆耕不輟,其《透過地理看歷史》系列作品,圖文并茂,融地理、地圖、歷史、文化于一體,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jīng)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