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隋初至元末阜陽歷史名人輯匯

隋初至元末阜陽歷史名人輯匯

作者:董明
出版社: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3-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4
本類榜單:傳記銷量榜
中 圖 價:¥33.8(4.9折) 定價  ¥6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biāo)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xì)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隋初至元末阜陽歷史名人輯匯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9279207
  • 條形碼:9787569279207 ; 978-7-5692-792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隋初至元末阜陽歷史名人輯匯 本書特色

阜陽,古稱潁州,歷史建置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也是名人薈萃之地。自古至今,阜陽就吸引了許多風(fēng)流雅士和文人墨客的駐足與留戀,他們或宦或隱,或寓或葬。如何將這些阜陽歷史名人及其宦績軼事告訴后輩子孫,傳播阜陽地方文化文明,是每個從事阜陽歷史文化研究者義不容辭的任務(wù)。

隋初至元末阜陽歷史名人輯匯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立足大量文獻(xiàn)資料,搜集、整理和輯匯了隋初至元末時期阜陽(古稱“潁州”)的主要歷史名人,他們中既有官宦士大夫,也有文人雅士,甚至有隱退桃源的落魄名流。這些在古潁州留下足跡和印象的歷史名人,或宦或隱于潁,或家或葬于潁,或為潁州舍生忘死,或與潁州有過其他相關(guān)交集?傊麄兌寂c古潁州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或事跡故事為古老的潁州留下了寶貴且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為這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增添了別樣的文化魅力。

隋初至元末阜陽歷史名人輯匯 目錄


隋、唐、五代

常彥能 003

崔利 003

段珂 004

江子建(一作姜子建)004

高彥昭 005

郭瓊 006

李承約 006

李廓 007

李谷 008

李肇 012

劉大師 013

柳寶積 013

論惟貞 014

裴琨 015

任忠 015

尚君長 016

孫岳 016

王重師 017

王敬蕘 018

王祚 019

薛贊 020

楊德裔 021

楊師厚 021

趙慍 024

張彪 024

張路斯 025

張萬福 026

鄭誠 027

鄭惲 027

甄權(quán) 027

畢士安 031

畢仲衍 032

蔡齊 033

曹成 034

曹評 035

常秩 035

常立 039

陳漸 040

陳規(guī) 041

陳師道 043

陳師錫 045

陳旸 046

程琳 047

崔公度 048

丁罕 049

范祖述 050

豐稷 050

傅瑾 051

嵇適 052

江楫 052

焦千之 053

韓宗道 055

洪皓 056

胡伸 057

胡士彥 058

皇甫某 058

黃任榮 059

黃子游 060

黃宗旦 060

匡果禪師 061

葛長庚 061

顧臨 062

李建中 062

李暇年 063

李孝基 064

李虛己 065

李直方 066

劉攽 066

劉锜 068

劉筠 073

劉渙 075

劉平 075

劉彞 076

柳植 077

陸佃 077

陸經(jīng) 078

羅拯 079

呂夏卿 080

呂夷簡 081

呂公著 082

呂公孺 084

呂希績 085

呂希純 085

滿執(zhí)中 086

梅堯臣 087

穆修 089

歐陽修 090

歐陽發(fā) 092

歐陽棐 092

歐陽辯 094

裴德輿 094

彭訴 095

錢象先 095

善本大通禪師 097

邵亢 097

沈士龍 098

盛陶 103

舒元 103

舒知白 105

舒知雄 105

舒知崇 105

舒昭遠(yuǎn) 105

宋敏求 106

蘇軾 107

蘇頌 109

孫永 111

田欽祚 112

萬適 114

汪齊 115

汪若海 116

王代恕 117

王渙之 117

王拱辰 118

王素 120

王鞏 121

王山民 122

王實 124

王士敏 125

王莘 125

王铚 126

王廉清 128

王明清 129

王平 130

王回 131

王向 134

王冏(一作王同) 137

王汶 140

王旭 141

王臻 141

魏廷式 143

文偃禪師 143

夏竦 144

謝泌 145

謝夫人 150

謝絳 151

辛有終 152

薛向 152

燕肅 153

晏殊 154

楊褒 156

楊備 157

楊察 158

尹遇 158

尹拙 159

游師雄 160

元絳 161

袁溉 162

章衡 164

張洞 165

張可象 165

張環(huán) 166

張耒 166

張綸 169

張知權(quán) 170

趙概 171

趙令畤 172

趙宗道 173

曾肇 174

鄭居中 175

鄭文寶 176

正容 176

周邦彥 177

周起 178

周子雍 179

金、元

別的因 183

察罕帖木兒 185

擴(kuò)廓帖木兒 189

邸澤 193

杜遵道 194

教化迪 195

韓山童 195

歸旸 196

李守中 197

李黼 200

李冕 204

李藻 204

李廷鉉 205

劉福通 207

劉濟(jì) 208

劉暉 209

劉益謙 209

貊高 210

聶天驥 210

施宜生 212

完顏襄 212

王綱 213

王公孺 214

須高 214

月乃合 215

張汝明 216

張士傑 216

張紹祖 217

章克讓 218

趙庸 218

趙來廷 219

附錄:隋初至元末潁州主要官員信息表 220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249

后記 256


展開全部

隋初至元末阜陽歷史名人輯匯 節(jié)選

常彥能 常彥能,生卒年不詳,汝陰(今安徽阜陽)人。家富饒資,好施予。朱溫軍攻淮南,怒潁州民不供餉,揚言屠城。彥能以家資供,鄉(xiāng)民獲免涂炭。 《乾隆潁州府志》卷八《人物志》載: 常彥能,汝陰人。家富好施予。朱溫攻淮南,進(jìn)潁,潁人畏避不敢迎。溫怒曰:“軍回當(dāng)屠城!奔爸粱淳糜辏Z。彥能自以家資餉軍。溫喜欲賞以官,不受。為乞一城生命。溫許貸其一家。 彥能曰:“鄉(xiāng)人皆吾舊,眾誅而獨存,不如俱死!睖貜闹。潁遂免于難。 崔利 崔利,生卒年不詳,清河?xùn)|武城(今河北故城縣)人,約唐文宗朝前后為潁上縣令,勤于吏治,聞于一時。 《唐代墓志匯編》大和○一三《唐故汴州雍丘縣尉清河崔府君墓志銘并序》載: 公諱樅,字茂卿,崔姓,清河?xùn)|武城人也。……烈考潁州潁上縣令府君諱利,篇翰政事,聞于當(dāng)年。 段珂 段珂,生卒年不詳,隴州汧陽(今陜西千陽縣)人,段秀實孫。唐僖宗廣明中居潁州,迎擊黃巢軍,以功授任潁州司馬。 《新唐書》卷一五三《段珂?zhèn)鳌份d: (段)珂,僖宗時居潁州,黃巢圍潁,刺史欲以城降,珂募少年拒戰(zhàn),眾裹糧請從,賊遂潰,拜州司馬。 江子建(一作姜子建) 江子建,一作姜子建,生卒年不詳,汝陰(今安徽阜陽)人,衛(wèi)郡有功,約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被授為信州(潁州)刺史。 《太平寰宇記》卷一一《河南道十一·潁州·汝陰縣》“廢信州城”條載: 廢信州城,在縣西北十五里。隋大業(yè)十三年郡城為賊房獻(xiàn)伯所陷,其年郡民江子建率眾于險處作柵。唐武德二年授子建信州刺史,以柵近汝南裦信縣,故名信州,四年復(fù)為潁州。貞觀二年移入汝陰舊城。 又《道光阜陽縣志》卷十《宦業(yè)》載: 江子建,信州人。當(dāng)隋末兵起,所在殘破。子建設(shè)柵御賊,鄉(xiāng)井獲全。高祖武德初,以其保護(hù)地方功,即命為本州刺史。 高彥昭 高彥昭,生卒里不詳。戰(zhàn)功顯赫,唐德宗朝授為潁州刺史,對朝廷忠貞不二。 《太平廣記》卷二七○“高彥昭女”條引《廣德神異錄》載: 高愍女名妹妹,父彥昭,事正己。及納拒命,質(zhì)其妻子,使守濮陽。建中二年,挈城歸河南都統(tǒng)劉玄佐,屠其家,時女七歲,母李憐其幼,請免死為婢,許之。女不肯,曰:“母兄皆不免,何賴而生?”母兄將被刑,遍拜四方,女問故,答曰:“神可祈也!迸唬骸拔壹乙灾伊x誅,神尚何知而拜之!眴柛杆,西向哭,再拜就死。德宗駭嘆,詔太常謚曰“愍”,諸儒爭為之誄。彥昭從玄佐救寧陵,復(fù)汴州,授潁州刺史,朝廷錄其忠。居州二十年不徙,卒贈陜州都督。 又《冊府元龜》卷七五九《總錄部·忠第二》載: 高彥昭,不知何許人。初事李正己,子納叛,彥昭以濮州降于河南都統(tǒng)劉玄佐,納怒,殺其妻子。彥昭后從玄佐救寧陵,復(fù)汴州,累以功授潁州刺史。 郭瓊 郭瓊(893—964),平州盧龍(今屬河北)人。少以勇聞,初事契丹,后唐天成中歸來。后漢時為潁州團(tuán)練使。瓊出身行伍,尊崇儒士,所至有惠政!端问贰肪矶挥袀。 《宋史》卷二六一《郭瓊傳》載: 郭瓊,平州盧龍人。祖海,本州兩冶使。父令奇,盧臺軍使。瓊少以勇力聞,事契丹,為蕃漢都指揮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來歸,明宗以為亳州團(tuán)練使,改刺商州,遷原州!偢臐}州團(tuán)練使,又加防御使!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領(lǐng)軍衛(wèi)上將軍致仕,歸洛陽。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瓊雖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禮儒士,孜孜樂善,蓋武臣之賢者也。 又《乾隆潁州府志》卷六《名宦志》載: 郭瓊,廬州人,亳州團(tuán)練使。入漢改潁州團(tuán)練使,又加防御使。瓊起卒伍,所至有惠政,尊禮儒士,孜孜樂善,武臣之賢者。 李承約 李承約,生卒年不詳,字德儉,薊州(今天津市薊縣)人。約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為潁州團(tuán)練使,善辭令,受到明宗賞識,加檢校太保。 《冊府元龜》卷六五三《奉使部·稱旨》載:李承約,仕后唐為潁州團(tuán)練使。天成中,以邠州節(jié)度使毛璋將圖不軌,乃命為涇州節(jié)度副使,且承密旨往偵之。既至,以善言諭之,璋乃受代。明宗賞其能,加檢校太保。 李廓 李廓(792—851),隴西成紀(jì)(今甘肅靜寧縣)人,宰相程之子。唐憲宗元和十三年(818)進(jìn)士,以詩名聞于時,與賈島、姚合、無可、雍陶、令狐楚、顧非熊等交游。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出為潁州刺史、潁州觀察使,擒賊有功。李廓有詩集一卷,今存十九首。《舊唐書》卷一六七、《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話》卷五均有載。 《酉陽雜俎》前集卷九《盜俠》載: 李廓在潁州,獲光火賊七人,前后殺人,必食其肉。獄具,廓問食人之故,其首言:“某受教于巨盜,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沉,或有饜不悟者,故不得不食!眱删┠媛弥,多畫鸜鵒及茶碗。賊謂之鸜鵒辣者,記觜所向;碗子辣者,亦示其緩急也。 又《乾隆潁州府志》卷六《名宦志》載: 李廓,元和間進(jìn)士,有詩名,為潁州刺史,善擒劇盜,官至觀察使。 李谷 李谷(903—960),字惟珍,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年少豪俠,后發(fā)奮學(xué)習(xí)。為官盡責(zé),作戰(zhàn)勇猛,為五代名將,宋初卒!端问贰肪矶袀。 《宋史》卷二六二《李谷傳》載: 李谷字惟珍,潁州汝陰人。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少勇力善射,以任俠為事,頗為鄉(xiāng)人所困,發(fā)憤從學(xué),所覽如宿習(xí)。年二十七,舉進(jìn)士,連辟華、泰二州從事。 晉天福中,擢監(jiān)察御史。少帝領(lǐng)開封尹,以谷為太常丞,充推官。晉祖幸鄴,少帝居守。加谷虞部員外郎,仍舊職。少帝為廣晉尹,谷又為府推官。及即位,拜職方郎中,俄充度支判官,轉(zhuǎn)吏部郎中,罷職。天福九年春,少帝親征契丹,詔許扈從,充樞密直學(xué)士,加給事中。為馮玉、李彥韜所排。會帝再幸河北,改三司副使,權(quán)判留司三司事。 開運二年秋,出為磁州刺史、北面水陸轉(zhuǎn)運使。契丹入汴,少帝蒙塵而北,舊臣無敢候謁者,谷獨拜迎于路,君臣相對泣下。谷曰:“臣無狀,負(fù)陛下!币騼A囊以獻(xiàn)。會契丹主發(fā)使至州,谷禽斬之,密送款于漢祖,潛遣河朔酋豪梁暉入據(jù)安陽,契丹主患之,即議北旋。 會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還攻安陽,陷其城,谷自郡候契丹,遂見獲。契丹主先設(shè)刑具,謂之曰:“爾何背我歸太原?”谷曰:“無之。”契丹主因引手車中,似取所獲文字,而谷知其詐,因請曰:“如實有此事,乞顯示之!逼醯疲宋捶卟患粗盟。自后凡詰谷者六次,谷詞不屈。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時,人云爾謂我必不得北還,爾何術(shù)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則致爾富貴!惫仍唬骸皩崯o術(shù),蓋為人所陷耳!惫葰馍粨希鋵捴。 俄而德光道殂,永康繼立,署谷給事中。時契丹將麻荅守真定,而李松、和凝與家屬皆在城中。會李筠、何福進(jìn)率兵逐麻荅,推護(hù)圣指揮使白再榮權(quán)知留后。再榮利松等家財,令甲士圍其居以求賂,既得之,復(fù)欲殺松等滅口。谷遽見再榮謂之曰:“今國亡主辱,公輩握勁兵,不能死節(jié),雖逐一契丹將,城中戰(zhàn)死者數(shù)千人,非獨公之力也。一朝殺宰相,即日中原有主,責(zé)公以專殺,其將何辭以對?”再榮甚懼,松等獲免。 漢初,入拜左散騎常侍。舊制,罷外郡歸本官,至是進(jìn)秩,獎之也。俄權(quán)判開封府。時京畿多盜,中牟尤甚,谷誘邑人發(fā)其巢穴。有劉德輿者,梁時屢攝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谷即署攝本邑主薄。浹旬,谷請侍衛(wèi)兵數(shù)千佐德輿,悉禽賊黨,其魁一即縣佐史,一御史臺吏。搜其家,得金玉財貨甚眾,自是行者無患。俄遷工部侍郎。 周祖西征,為西南面行營水陸轉(zhuǎn)運使。關(guān)右平,改陳州刺史。會有內(nèi)難,急召赴關(guān)闕。周祖兵入汴,命權(quán)判三司。廣順初,加戶部侍郎。未幾,拜中書侍郎、平章事,仍判三司。初,漢乾佑中,周祖討河中,谷掌轉(zhuǎn)運,時周祖已有人望,屬漢政紊亂,潛貯異志,屢以諷谷,谷但對以人臣當(dāng)盡節(jié)奉上而已。故開國之初,倚以為相。是歲,淮陽吏民數(shù)千詣闕請立生祠,許之,谷懇讓得止。 先是,禁牛革法甚峻,犯者抵死。谷乃校每歲用革之?dāng)?shù),凡田十頃歲出一革,余聽民私用。又奏罷屯田務(wù),以民隸州縣課役,盡除宿弊。谷父祖本居河南洛陽,經(jīng)巢之亂,園廬蕩盡,谷生于外。既貴,訪得舊地,建蘭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詔改清風(fēng)鄉(xiāng)高陽里為賢相鄉(xiāng)勛德里。 二年,晨起仆階下,傷右臂,在告,旬中三上表辭相位,周祖不允,免朝參,視事本司,賜白藤肩輿,召至便殿勉諭。谷不得已,起視事。征兗州,為東京留守、判開封府事。 顯德初,加右仆射、集賢殿大學(xué)士。從世宗征太原,遇賊于高平,匿山谷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輿,世宗慰撫之。世宗將趨太原,命谷先調(diào)兵食,又代符彥卿判太原行府事。師還,進(jìn)位司空、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谷以史氏所述本于起居注,喪亂以來遂廢其職,上言請令端明、樞密直學(xué)士編記言動,為內(nèi)廷日歷,以付史官。是歲,河大決齊、鄆,發(fā)十?dāng)?shù)州丁壯塞之,命谷領(lǐng)護(hù),刻期就功。 二年冬,議伐南唐,以谷為淮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兼知廬、壽等州行府事,忠武軍節(jié)度王彥副之,韓令坤以下十二將率從。谷領(lǐng)兵自正陽渡淮,先鋒都將白延遇敗吳軍數(shù)千于來遠(yuǎn),又破千余人于山口鎮(zhèn),進(jìn)攻上窯,又?jǐn)∏в啾姡@其小校數(shù)十人,長圍壽春。南唐遣大將劉彥貞來援,谷召將佐謀曰:“今援軍已過來遠(yuǎn),距壽陽二百里,舟棹將及正陽。我?guī)煙o水戰(zhàn)之備,萬一斷橋梁,隔絕王師,則腹背受敵矣。不如退守浮梁,以待戎輅之至!背,世宗至圉鎮(zhèn),已聞此謀,亟走內(nèi)侍乘驲止之。谷已退保正陽,仍焚芻糧,回軍之際,遞相掠奪,淮北役夫數(shù)百悉陷于壽春。世宗聞之怒,亟命李重進(jìn)率師伐之,以谷判壽州行府。是秋,詔歸闕,得風(fēng)痹疾,告滿百日,累表請致仕,優(yōu)詔不允。每軍國大事,令中使就第問之。 四年春,吳人壁紫金山,筑甬道以援壽春,不及者數(shù)里。師老無功,時請罷兵為便,世宗令范質(zhì)、王溥就谷謀之。谷手疏請親征,有必勝之利者三,世宗大悅,用其策。及淮南平,賞賜甚厚。

隋初至元末阜陽歷史名人輯匯 作者簡介

董明(1977-),男,安徽定遠(yuǎn)人,歷史學(xué)博士,阜陽師范大學(xué)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副教授。出版《唐代中葉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區(qū)經(jīng)濟(jì)發(fā)展研究》等著作3部,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20余篇,主持安徽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等省級科研項目5項。近年來主要關(guān)注安徽歷史名人和唐宋歷史文獻(xiàn)整理與研究。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