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方劑學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驗輯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醫(yī)案摘奇·雪雅堂醫(yī)案合集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用藥禁忌書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臨床皮膚性病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872168
- 條形碼:9787557872168 ; 978-7-5578-72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床皮膚性病學 內容簡介
皮膚病是發(fā)生于人體皮膚、黏膜及皮膚附屬器的疾病。性傳播疾病是通過性接觸而傳染的疾病。伴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飲食結構的變化,氣候與環(huán)境的改變,皮膚病的發(fā)病有所增加,同時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外在形象,對美容有關的疾病也提出了治療要求。此外,各種性病的流行,使得皮膚性病的診治需求也逐漸上升。但許多皮膚病非常頑固難以治愈,作為皮膚科相關醫(yī)務人員,需要不斷提高皮膚性病治療水平和專業(yè)工作能力,以更好地幫助患者擺脫疾病困擾! 杜R床皮膚性病學》共分為四章,內容涉及皮膚性病基礎以及臨床常見疾病的診治及護理,包括:皮膚性病概論、感染性皮膚病、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性傳播疾病。
臨床皮膚性病學 目錄
**節(jié) 皮膚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jié) 皮膚性病的癥狀
第三節(jié) 皮膚性病的診斷
第二章 感染性皮膚病
**節(jié) 真菌感染性疾病
第二節(jié) 細菌感染性疾病
第三節(jié)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四節(jié) 螺旋體與立克次體感染性疾病
第五節(jié) 寄生蟲感染與動物性疾病
第三章 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
**節(jié) 濕疹
第二節(jié) 汗皰疹
第三節(jié) 特應性皮炎
第四節(jié) 接觸性皮炎
第四章 性傳播疾病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淋病
第三節(jié) 梅毒
第四節(jié) 尖銳濕疣
第五節(jié) 軟下疳
第六節(jié) 生殖器皰疹
第七節(jié) 非淋球急性尿道炎
第八節(jié) 支原體感染
第九節(jié)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第十節(jié) 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
第十一節(jié) 腹股溝肉芽腫
第十二節(jié) 性病神經癥
第十三節(jié) 艾滋病
參考文獻
臨床皮膚性病學 節(jié)選
斑貼試驗宜在皮炎的急性期消退后1~2周進行。常選用的部位是軀干、背部及前臂屈側。斑貼試驗的方法是先將試驗處皮膚用清水洗凈,每個待試物均應有明確的標識及記錄,同時設陰性對照。取1個2cm大小的雙濾紙,涂上一定量的待試物品。如果待試物品為液體,則將紗布浸濕,取出后擦去多余液體,然后平放在已選定的試驗區(qū),上覆2cm大小的玻璃紙或蠟紙,再用3~4cm大小的橡皮膏固定。注意在同時做幾個試驗時,每兩個之間至少應相距3~4cm,F(xiàn)已有標準斑試器進行斑貼試驗,其具體方法如下。首先將斑試器標好順序,將被試物稀釋至規(guī)定濃度,加入斑試器內。如為膏劑可用約0.03g,液體則先在小室內放一濾紙片,然后滴加變應原約0.02~0.04mL。陰性對照僅加稀釋劑。然后用膠帶貼敷于上臂或前臂屈側,用手掌輕壓幾次,使之均勻貼敷于皮膚上。48h后去除斑試膠帶,間隔30min待斑試器壓痕消失后判讀結果。對于一些刺激性大不能密閉包扎的物質可采用開放試驗,如植物樹脂、香波、香水、指甲油、發(fā)膠和皮膚清潔劑等。一般試驗物不需稀釋而直接涂布于上臂肘部伸側部位,每日2次,連續(xù)7天,每日觀察局部皮膚反應,避免在試驗時水洗或揉搓皮膚。 結果判定:弱陽性為局部紅斑;陽性為水腫或水皰,強陽性為大皰及潰瘍;陰性則為無反應。斑貼試驗結果觀察一般在敷貼48h后移去,間隔30min觀察結果,如為陰性,*好在72h和96h再判讀結果1次,以避免遺漏遲發(fā)反應! 2.實驗室檢查 。1)真菌學檢查:取鱗屑、痂、毛發(fā)、甲屑、分泌物、尿液、痰液或病變組織等進行真菌鏡檢和/或培養(yǎng)以診斷各種真菌性感染! 。2)病毒學檢查:取皰液、分泌物、血液、組織液或病變組織進行皰疹病毒、人乳頭瘤病毒等檢查以診斷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要提請注意的是血液學標本的相關檢查不能作為診斷這些疾病的單一依據(jù),多用于流行病學的調查! 。3)細菌學檢查:取膿液、分泌物、血液、組織液或病變組織等進行鏡檢、培養(yǎng)或某些特殊檢查以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官頸炎與麻風病等疾病! 。4)寄生蟲檢查:取皰液或毛囊口皮脂等進行疥螨、蠕形螨檢查以診斷疥瘡和螨蟲感染。 。5)免疫學檢查:取皰液、血液、組織液或分泌物進行染色等檢查以診斷紅斑狼瘡、Sezary綜合征、水皰大皰性疾病、單純皰疹等。 。6)組織病理學與免疫病理學檢查:取病變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或免疫病理學如免疫組化檢查以診斷皮膚腫瘤、血管性皮膚病或大皰性皮膚病等。皮膚組織基本病理變化有以下一些: 1)角化過度:是指角質層增厚,見于魚鱗病、銀屑病、慢性皮炎和扁平苔蘚等疾病。 2)角化不全:是指角質層角化過程不完全,見于亞急性皮炎與銀屑病等疾病! 3)角化不良:是指表皮內個別細胞角化異常如細胞核濃縮變小,見于疣狀角化不良瘤、Darier病、角化棘皮瘤與增生性毛鞘囊腫等疾病! 4)顆粒層增厚:是指顆粒層厚度增加,見于扁平疣、尋常疣、慢性濕疹、慢性皮炎、扁平苔蘚與紅斑狼瘡等疾病。 5)顆粒層減少:是指顆粒層細胞減少,見于魚鱗病與銀屑病等疾病! 6)棘層肥厚:是指棘細胞層增厚,見于慢性濕疹或皮炎、銀屑病與尖銳濕疣等疾病! 7)表皮萎縮:是指棘細胞層萎縮以致表皮變薄,見于老年皮膚、紅斑狼瘡與硬化萎縮性苔蘚等疾病。 8)銀屑病樣增生:是指表皮嵴規(guī)則延長,并與真皮乳頭相互交錯,致表皮真皮連接帶呈波浪狀起伏,見于銀屑病等疾病! 9)疣狀增生:是指角化過度、粒層與棘層增厚和乳頭瘤樣增生同時存在,狀如山峰起伏,見疣狀痣等疾病! 10)假上皮瘤樣增生:是指棘層明顯肥厚和表皮不規(guī)則增生,但細胞分化良好、無異型、見于慢性肉芽腫疾病如慢性潰瘍、尋常狼瘡或著色真菌病等疾病! 11)乳頭瘤樣增生:是指乳頭層不規(guī)則向上增生以致表皮呈不規(guī)則波浪起伏,見于疣狀痣與黑棘皮病等疾病! 12)毛囊角栓:是指在角化過度的表皮中毛囊或汗管開口處角質增多、形成栓塞狀,見于毛囊角化病、汗孔角化病、盤狀紅斑狼瘡與硬化萎縮性苔蘚等疾病! 13)表皮水腫:是指棘細胞內體液增多(細胞內水腫)和棘細胞間體液增多(細胞間水腫),見于濕疹與皮炎等疾病! 14)海綿形成或海綿水腫:是指棘細胞間體液增多,使細胞間的間隙增寬,細胞間橋拉長,形如海綿,見于濕疹與皮炎等疾病! 15)網狀變性:是指因嚴重的細胞內水腫導致細胞膨脹破裂、殘留的細胞膜連接成網狀中隔病形成多房性水皰,見于接觸性皮炎、汗皰疹與帶狀皰疹等病毒性疾病。 16)氣球狀變性:是指因細胞內水腫導致表皮細胞過度腫脹和細胞棘突松解使細胞呈氣球狀,見于帶狀皰疹等病毒性皰病! 17)基底細胞液化變性/水滴狀變性:是指基底細胞呈空泡化或破碎,基底細胞排列紊亂,甚至基底層消失,棘細胞與真皮連接,見于紅斑狼瘡、扁平苔蘚與皮膚異色癥等疾病! 18)海綿狀膿皰/Kogoj膿皰:是指中性粒細胞侵入表皮細胞導致胞質和胞核溶解,殘余包膜形成網狀似海綿,見于膿皰型銀屑病等疾病。 19)微膿腫/Munro微膿腫:是指由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聚集在表皮內形成的小團塊,見于脂溢性皮炎、銀屑病、嗜酸粒細胞增多性皮炎與皰疹樣皮炎等疾病。 20)棘突松解:是指因細胞間橋變性,細胞間喪失緊密連接而松解,導致表皮內裂隙、水皰或大皰的形成,見于天皰瘡等疾病! 21)核碎裂:是指細胞核破碎而死亡,可發(fā)生于表皮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見于膿皰性皮膚病與變應性血管炎等疾病! 22)膠樣小體/透明小體/Civatte小體:是指嗜酸性均質性圓形或橢圓形小體,見于紅斑狼瘡與扁平苔蘚等疾病! 23)干酪樣壞死:壞死灶失去正常的組織結構,繞以上皮樣細胞,HE染色呈粉紅色顆粒狀或團塊狀,見于皮膚結核、梅毒與麻風病等疾病。 24)界面皮炎:是指表皮與真皮交界處出現(xiàn)的病理改變使得表皮與真皮交界模糊,可見到的組織病理學改變是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基底細胞壞死、真皮淺層炎性細胞浸潤等。界面皮炎見于扁平苔蘚、硬化性苔蘚、光澤苔蘚、急性痘瘡樣苔蘚樣糠疹、線狀苔蘚、紅斑狼瘡、皮肌炎、多形紅斑等疾病。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