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大學生誠信教育

大學生誠信教育

作者:白云龍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9-01
開本: 其他 頁數: 252
本類榜單:社會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37.4(8.3折) 定價  ¥4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大學生誠信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2856
  • 條形碼:9787030692856 ; 978-7-03-06928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誠信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誠信教育的教材,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舉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啟發(fā)性。本書傳承中國很好傳統(tǒng)文化,借鑒國外大學生誠信教育優(yōu)選經驗,弘揚社會主義優(yōu)選文化,堅持立德樹人,科學發(fā)展,力求培養(yǎng)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誠信操守的合格人才。

大學生誠信教育 目錄

目錄
**章 誠信 1
**節(jié) 誠信的內涵與本質 1
第二節(jié) 誠信的意義與作用 5
第三節(jié) 誠信的社會價值 9
本章小結 19
思考題 19
第二章 誠信教育 20
**節(jié) 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20
第二節(jié)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現實境遇 27
第三節(jié)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方法及途徑 30
本章小結 33
思考題 34
第三章 大學生誠信與政治品格 35
**節(jié) 大學生政治誠信的基本內容 35
第二節(jié) 大學生政治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41
第三節(jié) 大學生踐行政治誠信的途徑和方法 42
第四節(jié) 政治誠信經典案例的學習與思考 56
本章小結 63
思考題 63
第四章 大學生誠信與學業(yè)學習 64
**節(jié) 大學生學業(yè)誠信的基本內容 64
第二節(jié) 大學生學業(yè)誠信缺失的表現、成因及后果 72
第三節(jié) 大學生踐行學業(yè)誠信的途徑和方法 78
第四節(jié) 大學生學業(yè)誠信模范事跡的學習與思考 84
本章小結 92
思考題 92
第五章 大學生誠信與經濟消費 93
**節(jié) 大學生經濟誠信的基本內容 93
第二節(jié) 大學生經濟誠信缺失的表現、成因及后果 97
第三節(jié) 大學生踐行經濟誠信的途徑和方法 108
第四節(jié) 大學生經濟誠信模范事跡的學習與思考 111
本章小結 115
思考題 116
第六章 大學生誠信與人際交往 117
**節(jié) 大學生交往誠信的基本內容 117
第二節(jié) 大學生交往誠信缺失的表現、成因及后果 120
第三節(jié) 培養(yǎng)大學生誠信交往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128
第四節(jié) 大學生交往誠信模范事跡的學習與思考 135
本章小結 142
思考題 143
第七章 大學生誠信與擇業(yè)就業(yè) 144
**節(jié) 大學生職業(yè)誠信概述 144
第二節(jié) 大學生職業(yè)誠信缺失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155
第三節(jié) 大學生踐行職業(yè)誠信的途徑和方法 159
第四節(jié) 大學生職業(yè)誠信模范事跡的學習與思考 164
本章小結 172
思考題 172
第八章 大學生誠信與信息網絡 173
**節(jié) 大學生網絡誠信的基本內容 173
第二節(jié) 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的問題表現與原因分析 177
第三節(jié) 大學生踐行網絡誠信的基本要求與培養(yǎng)途徑 183
第四節(jié) 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案例的學習與思考 189
本章小結 192
思考題 193
第九章 商業(yè)誠信建設與商科人才培養(yǎng) 194
**節(jié) 商業(yè)誠信概述 194
第二節(jié) 商業(yè)誠信缺失的表現、原因及后果 201
第三節(jié) 商業(yè)誠信建設的途徑與方法 210
第四節(jié) 大學生誠信教育與商科人才的培養(yǎng) 214
第五節(jié) 商業(yè)誠信經典案例 222
本章小結 228
思考題 229
參考文獻 230
附錄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生誠信調查分析報告 232
展開全部

大學生誠信教育 節(jié)選

**章 誠信 誠信是一個漢語詞,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是人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tǒng)稱。誠信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誠信在具體的人際交往中形容主客體的行為,如為人處世真誠誠實,實事求是,信守承諾。在我國古代,“誠”與“信”作為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初是分開使用的。在現存的史書《逸周書》中曾記載:“成年不償,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睂ⅰ罢\”與“信”連在一起使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 **節(jié) 誠信的內涵與本質 誠信屬于道德范疇之一,是人們的另一種“身份銘牌”,是誠實和信用的統(tǒng)稱。誠信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古往今來,誠信永遠都是人類社會有序運行的必要保障。隨著世界科技飛速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誠信觀念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發(fā)展的主力軍,要以身作則,踐行誠信。 一、誠信的內涵 “誠信”從字面上解釋為誠實守信,“誠”字屬于左右結構,形聲字,字體由左側的“言”字旁和右側“成”字組成,“言”表示“說話”,“成”表示“形成”!把猿芍疄檎\”,意思是一個人說出的話成為現實,即“說到做到”。“信”字屬于左右結構,會意字,字體由左側“亻”字旁和右側“言”字組成,意思為站著說話的人,后引申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即言出必行,印證了“人言為信”的說法。因此,“誠”是指真實且不可欺騙,“信”則解釋為信守承諾。自古以來,誠信一直作為中華民族傳承與倡導的道德素養(yǎng)之一,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我國古籍《尚書》中有關“誠”的記載 —“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其中的“誠”指的是篤信鬼神的虔誠。在我國古代文明中,春秋之前,“誠”和“信”一般表示對鬼神的虔信,后來隨著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播其含義逐漸轉化為誠實守信。儒家學派對于“誠信”一詞主要有三種解釋:一是以“誠”為真實無妄的本然之道;二是以“誠”為道德之本、行為之源,以“信”為德目之一;三是重視“誠”的實踐,強調言行一致。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認為“誠”與“仁”是一脈相通的。孟子則將“誠”視為規(guī)范人們道德行為的重要標準!睹献印分小笆枪收\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將“誠”歸納為天道自然規(guī)律,“誠”是每一個人言行的正道,是人倫之道,等同于“儒學五!敝械摹靶拧薄\髯訉ⅰ罢\”的思想進一步拓展,把“誠”從做人之道擴展為治世之道,應用到政治領域,作為衡量小人或君子的重要依據!靶拧痹诒娂已哉撝兴U述的方向各有不同,其中儒家將“信”列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一。 孔子將“立信”作為治理國家*重要的手段之一,倡導取信于民。孟子則延續(xù)了孔子的思想,提倡“五倫八德”,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將“信”列入其中!赌印分杏小把员匦,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 ”教育人們要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廢!墩f文解字》一書中也提出了“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從言會意”的觀點?v觀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學說思想,無論是從唯心主義的角度闡述“誠”與“信”的意義,還是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闡述“誠”與“信”,均體現了一定的階級性,但其中都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精華,包含了真誠、誠實、守信等積極意義,這些正是成就道德人格和造就良善人倫的必要條件。 西方國家以“契約觀念”作為誠信的核心思想。這種思想主要受其歷史進程的影響,希臘人的遷移打破了原有血緣關系結構,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一些特定的外在因素約束彼此的行為。因此,“契約觀念”得以形成,*終奠定了西方誠信理念的雛形。在這種觀念下,人們交往必須履行契約,誠信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制度。由此導致西方的誠信觀念著重體現在交易等經濟層面,把契約、合同作為立身處世的基本方式。西方古今中外多位思想家、經濟學者,如亞里士多德、亞當 斯密、馬克斯 韋伯等都闡述過信用在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交往雙方為保障自我的利益,常用理性思維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維護自己的權利,不被血緣和親情支配、誘導。在此基礎上,演化出比誠信觀念更為深層次的規(guī)則和契約誠信。總而言之,我國傳統(tǒng)文化把誠信著重應用于道德領域,而西方文化把誠信著重應用于經濟領域。但無論是在我國還是西方國家的文明規(guī)范中,誠信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誠信問題小到對于個人,大到對于社會和國家,都是十分重要的。誠信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與內在價值,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孔子認為沒有信用的人是無法立身于世的。誠信可以維持人與人、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之間的社會關系,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誠信也可以作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保障和制度建設的重要依據,誠信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誠信還可以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取信于民是維持國家穩(wěn)定久安的基石。 誠信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演繹,我們應該結合當代社會發(fā)展,在傳統(tǒng)誠信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賦予其新的內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誠信發(fā)展了新的社會功能。馬克思曾經說過:“ 人們?yōu)橹畩^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人們的社會關系都會表現出一定的利益關系,人們的誠信行為也和利益有關。所以,在現代社會中誠信不僅是抽象的道德觀念,而且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誠信顯得尤為重要。現代的誠信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誠實,要求人與人之間要講真話,實事求是,不傳遞錯誤的信息,是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自身的品質的體現。二是信任,信任他人或被他人信任是很重要的,信任是主客體之間利益交往過程中對彼此的肯定,互相信任能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三是守信,履行對他人的承諾,說到做到,不說空話,才能獲得信任。誠信是支撐社會的道德支點,誠信是道德的法律規(guī)范,無論在道德、法律、倫理等哪個層面,誠信都是一個重要的標桿。誠信內涵的不斷演變足以說明誠信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它是五千多年來一直都備受重視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作為一個倫理范疇,它是“內誠于心”和“外信于人”的統(tǒng)一,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tǒng)一,是內發(fā)性和交互性的統(tǒng)一。誠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倫理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石,是人們開展正常人際交往的道德支點!罢\”是道德主體內在的一種品質,主要表現為真誠、誠實、誠懇等。“信”是指主體在社會生活及與他人交往時的具體行為及其價值指向,表現為講信義、守信用、重承諾、言行一致,即所謂“外信于人”。誠信作為一個倫理范疇,*基本的含義就是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誠信作為一項倫理道德的標準,是指某一個體或群體真心實意地對待另一個體或群體,彼此之間不虛偽、不欺騙,相互信賴,從而相互肯定、支持。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同時也是一種法律規(guī)范。在法律體系中引入誠信的概念是因為法律通常只能約束人的行為,不能約束人的思想,在約束人的行為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約束人的一切行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不能規(guī)范一切經濟行為,所以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誠信原則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誠信原則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準則,可以協(xié)調各方之間的利益,弘揚道德觀念,保證市場有秩序、有規(guī)則地進行。 二、誠信的本質 本質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屬性。這種屬性是由事物的內在結構決定的。誠信作為一個道德范疇,也具有內在的結構,誠信的本質即存在于它的內在結構之中。一般將“誠信”一詞理解為“真實無妄為誠,誠實不欺為信”,但這只是表面層次上對“誠信”的理解。從本質來說,誠信屬于科學信念的一種。誠信的本質是人與人或社會的利益關系的表現及反映,是主體對自己和客體、中介體利益耦合關系的現實認可、未來期望的統(tǒng)一。誠信也可理解為一個主體的語言、想法及行動三者之間呈現真實性、一貫性及一致性的特征,具體表現為語言、想法、行動均實現真實性和一貫性。此外,語言和想法實現一致、行動與想法實現一致、行動與語言實現一致。總而言之,誠信的本質表現為誠實和守信兩方面的統(tǒng)一關系。 誠信是作為主體的人在具體社會制約條件下產生的一種具有特定指向的主觀態(tài)度和趨向,是人的語言、想法和行動的綜合形態(tài)。誠信的本質依賴于人的本質,根源于人的本質,取決于人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外化和表現。從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層次上說,人的本質在于社會勞動;從人與人相區(qū)別的層次上說,人的本質體現在社會關系方面。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于人的社會關系!叭说谋举|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思考》),馬克思在這里所指的人,是哲學概念上的“人”,廣義即人類,狹義即人群,而不是一個具體的自然人。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思想主要有三個命題:一是勞動或實踐是人的本質;二是“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思考)》;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人的社會關系是多樣性的,人的所有社會關系,是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系統(tǒng)!鞍讶撕蜕鐣B接起來的唯一紐帶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等論斷,表明人在生活中及其圍繞生活的一切行為都是以利益為出發(fā)點的,人的存在相對意義上就是利益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所有關系就是相互間圍繞的利益關系。既然人的本質在于人的利益關系,人的利益關系又是人的一切關系的基礎和核心,那么作為主體的人的主觀態(tài)度和趨向的誠信,其實質自然也是一種對人的利益關系的反映。所謂的利益主要是指人對某種目標的渴求或欲望。為了生存和發(fā)展,人們必然會對現實世界中的某些物質產生需求,其實質就是主體對客體的依賴、趨近、攝取、同化的傾向,是主體內在缺乏信息和外在刺激信息的契合。有需求必然就有參考對象,一般參考對象分為物質、精神及關系三個方面。需求及參考對象還不足以導致利益的產生,因為需求及參考對象本身不是利益。利益的產生還需要其他因素的參與,那就是他人和社會的存在及其需求,待到需求及參考對象與他人和社會相關聯時,利益就產生了?傊环N需求能否轉化成利益,與主體、客體及其社會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利益就是以社會關系為背景的需求。馬克思在論及商品的交換時,認為每一次商品交換的實現都是對義務承諾的履行,并講到了誠實守信行為的形成和誠實信用關系的實現。馬克思雖沒有明確地提出商品交換是誠實信用關系和誠信行為,但他的理論已經涉及了誠信的本質 —誠信是經濟利益的反映。所以,我們就要分析反映人們的利益關系涉及哪些方面。 如前所述,誠信是作為主體的人在具體社會制約下,與客體及中介體在利益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主觀態(tài)度和趨向,這里涉及了主體、客體、中介體三種實體之間的關系和利益。一般說來,社會誠信的主體是指通過自己誠實的言行,使客體“信”(相信、信任、信賴、信托)并維持住這種“信”的人或社會單位。社會誠信的客體是指通過對主體顯示誠信言行的考察和分析,確立自己對主體的相信、信任、信賴、信托關系和態(tài)度的人或社會單位。社會誠信的中介體是指在一定的社會中作為主客體相互聯系的條件而存在的人或社會單位。顯然,在同一個社會過程中,主體、客體和中介體之間產生的利益糾葛,既體現出差異性,又存在相關性,而三者之間利益的相互耦合就產生了誠信,主要的是主客體之間利益的相互耦合,即兩個事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和影響的關系,那么這種關系就被稱為耦合關系。 耦合是一切誠信關系或現象成立、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而任何誠信關系或現象的后面都存在著一定意義上的利益耦合。當利益耦合呈現為三種情況時會構成誠信,**種情況是主客體雙方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耦合。根本利益是指事關人們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及方向的利益,它的存在是其他一切利益的基本根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有著不同的詮釋,如:根本利益的完全一致,即同一群體中同一社會地位的人的根本利益一般來說是完全一致的;根本利益的基本一致,即每一群體及其內部的人的根本利益是基本一致的;根本利益的相對一致,即不同群體的人雖然在具體利益上各不相同,但利益的基本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