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方劑學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驗輯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醫(yī)案摘奇·雪雅堂醫(yī)案合集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用藥禁忌書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中醫(yī)四診辯證與諸病治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920008
- 條形碼:9787516920008 ; 978-7-5169-2000-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yī)四診辯證與諸病治療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為一方名醫(yī)的作者幾十年從事中醫(yī)工作的有結性意味的一部著作,是作者一輩子實踐的結晶,凝聚了其畢生心血。主要講述了中醫(yī)的四診辨證與諸病,涉及用于各種疾病的,同時也說到了未加命名的一些有效和單方的療病情況。
中醫(yī)四診辯證與諸病治療中醫(yī)四診辯證與諸病治療 前言
望、聞、問、切,叫作四診,是古人和疾病作斗爭過程中結出來的用以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是診斷學中的主要部分。大家都知道,病成績的好壞,主要在于診斷是否正確,如果診斷無誤,即使用藥不能絲絲入扣,屬于古人所說的“雖不中亦不遠”的范疇;否則,無的放矢,欲求有效,那就難了!所以研究四診辨證的方法,是重要的。靠四診看準了病,然后就可論治了,F在,我把《內經》里關于四診辨證與方面具有綱領性的經文,選錄幾節(jié),并略加說明,作為本書的一個開端吧!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边@里面的前五語是說方法,后三語是說診斷方法,后兩語結。其意思是說,凡善于用針的醫(yī)生,都要懂得“從陰引陽,從陽引理。那就是如病在陽就從陰以誘引之,病在陰就從陽以誘引之,這是一的原則。所謂“繆刺”和“巨刺”,取右邊的穴位以治左邊的病,取左邊的穴位以治右邊的病,就是依據“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這一原則而來的。同樣的,“病在上,取之于下;病在下,取之于上”,以及“病在外,取之于內;病在內,取之于外”,等等,都是“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例子。并且這一原則,不但應用于針灸,而且也通用于。如產后子宮下垂,用蓖麻子搗涂頭頂心百會穴,則下垂之子宮即可上收;大吐血不止,用生附搗敷足心涌泉穴,則吐血可立止;跌撲損傷,瘀血內阻,用生黃梔搗碎與麥麩同炒熱,再以醋噴之,外敷受傷之處;瘡瘍病發(fā)于外,內服藥以治之。都能夠達到治病的目的,也屬于“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范疇。所謂“以我知彼”者,我,是指醫(yī)生言;彼,是指病人言,因醫(yī)生是健康無病的,病人是有病的,以無病的知道有病的,就是“以我知彼”。換句話說,就是把醫(yī)生的生理正,F象,和病人的病理反,F象來對比一下,看他何處的生理反常,就可知道病在何處。古人說“未知生,焉知死”,也是此意。所謂“以知表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者,是因五臟六腑都有經脈與外表相聯(lián)系,并各有一定的循行道路,如臟腑有病,勢必會由經脈反映到外表,所以根據外表的癥狀,就可以知道臟腑的病變。同時,也可根據這些癥狀的輕重,來判斷其太過或不及。所謂“見微知著,用之不殆”者,乃指示醫(yī)者要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要防患于未然,自然“用之不殆”了。如中風病人,當其未發(fā)之先,往往有手指麻木之感,這叫作“風訊”,是中風將發(fā)之先兆,如果懂得這個道理,能夠事先加以,也可不發(fā)中風的,這就是“見微知著”的例子。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guī)矩,而知病所主。按尺,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边@就是說,凡是善于診病的醫(yī)生,觀察病人的神色和脈搏,首先要辨別疾病的陰陽屬性,這是診斷疾病的綱領。“察色”是望診,“按脈”是切診,古人十分重視色脈合參,所以《素問·五臟生成篇》更有“能合色脈,可以萬全”的指示!皩徢鍧帷薄耙暣ⅰ笔峭\,“聽音聲”是聞診,“觀權衡規(guī)矩括望診和切診,“按尺,觀浮沉滑澀”是切診。這就是說,審察病人色澤的清濁及其發(fā)生的部位,就可知道病的輕重,是何臟何腑的病變。視其喘息,聽其聲音,是否異常,亦可了解患者的痛苦。權是秤錘,是輕重的標準;衡是尺,是長短的標準;規(guī)是圓規(guī),是畫圓的標準;矩是角尺,是畫方的標準。這四樣東西,都是做測量事物的標準的。所以,我們要觀察病人的行動舉止、精神狀態(tài)以及脈搏等,是否合于正常生理的標準,也是望診和切診中的重要部分。按切病人的脈搏,以其浮沉滑澀等不同的脈象,來辨別疾病的表、里、虛、實,因浮主表,沉主里,滑主有余,澀主不足也。如能遵照上述的方法去診斷疾病,就不會有差誤,依此來,也不會有過失了。
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還說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
……
交流甚為重要,患者的許多疾病,都是在醫(yī)、患彼此交流的過程中,被醫(yī)者終確定的。所以本書關于諸病的,均是在問診的問此問彼中述及,于是,本書就把問診放在四診的后敘述。此舉應是有別于一般中醫(yī)著作的舉措。
中醫(yī)四診辯證與諸病治療 目錄
一望診
(一)統(tǒng)望
(二)望舌
1舌上部位之分
2舌質
(1)榮與枯
(2)堅與r/>(3)柔與硬
(4)伸與縮
3舌色
4舌苔
(1)白苔
(2)黃苔
(3)灰苔
(4)黑苔
(5)無苔
(6)地圖苔
二聞診
(一)聞聲音
1語言
2呼吸
3咳嗽
4嘔吐
5呃逆
6噯氣
7噴嚏
(二)嗅氣味
三切診
(一)脈診
1全身診法
2口診法
(1)口診脈的主要脈象
1)浮脈
2)沉脈
3)遲脈
4)數脈
5)滑脈
6)澀脈
7)虛脈
8)實脈
9)長脈
10)短脈
11)洪脈
12)微脈
13)緊脈·
14)緩脈
15)弦脈
16)芤脈
17)革脈
18)牢脈
19)濡脈
20)弱脈
21)散脈
22)細脈
23)伏脈
24)動脈
25)促脈
26)結脈
27)代脈
28)疾脈
(2)脈診要領
(3)脈有三貴
1)脈貴有胃
2)脈貴有根
3)脈貴有神
(4)診脈須知
1)注意臂長與臂短
2)區(qū)別肥人與瘦人
3)有陰脈與陽脈
4)有反關脈與斜飛脈
5)有行尸與內虛
6)痰病多怪脈
……
22昏迷
23癇
24癲
25狂
26咳嗽
27咳血
28吐血
29嘔血
30咯血
31肺痿
32肺癰
33哮
34喘
35肺風痰熱
36呃逆
(七)問聾
(八)問渴
(九)問舊病
(十)問因
(兼)問服藥
方劑·
跋
中醫(yī)四診辯證與諸病治療 節(jié)選
觀看病人神、色、形態(tài)的變化,叫望診。神括精神、神氣、神志等。只要觀察病人這幾方面的表現,就可了解他體格的強弱、疾病的輕重和安危。
(一)統(tǒng)望
統(tǒng)觀病人,可知大概:不論其患什么病,只要神氣不壞,預后多良好;如果神氣索然,精神委頓,或神志失常,即使病不甚重,預后亦多不良。色括色和澤兩個部分,觀察五色的發(fā)生部位以及色澤的浮沉、清濁、榮枯,可以推斷疾病的表里、順逆和吉兇。大抵色清浮者為在表,病輕;色沉濁者為在里,病重。見相生之色者,如肺病見黃色,脾病見紅色之類,為順;見相克之色者,如肺病見紅色,脾病見青色之類,為逆。五色中不論見何色,如鮮亮有光的都屬佳兆;若夭然不澤的,其病多兇。形態(tài)是指形體和動態(tài)而言。觀察形體的變化,亦可測知一部分病情。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庇帧端貑枴と烤藕蛘摗氛f:“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边@些話均說明了這個問題。可見古人對“望診”方面的研究,的確下過一番苦工,所以積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們必須在古人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一步發(fā)揚和提高。
歷代醫(yī)籍中有關“望診”的文字已有很多,如在中醫(yī)經典著作《素問·五臟生成篇》《素問·脈要精微論》《素問·痿論》《素問·五臟生成篇》《素問人氣象論》《素問·評熱病論》《金匱要略》和《傷寒論》中,以及在元·朱丹溪《格致余論》、明·張三錫《醫(yī)學準繩六要》、明·王宇泰《證治準繩》、明·張介賓《景岳全書》等許多古醫(yī)籍中,都有所論及,有意者自可覽閱。
(二)望舌
望舌,是中醫(yī)診病的手段,是望診的所在。
望舌是望舌質和舌苔的變化,是望診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就單獨列出來闡述。望舌質,可以審察氣血的盛衰;看舌苔,則可辨別邪氣的深淺。凡正常無病的人,其舌質是淡紅光潤,舌上有一層薄白之苔。若有變化,都屬病征。茲挈要分述于下。
pan>舌上部位之分
舌上部位,有以臟腑分屬的,如舌心屬胃,舌尖屬心,舌根屬腎,兩旁屬肝膽。也有以三焦分屬的,如舌尖屬上焦,舌心屬中焦,舌根屬下焦。二者各有其理,宜結合運用。
2舌質
(pan>)榮與枯凡舌質紅滑,鮮明有光,都屬佳兆;如干枯少津,暗晦而無血色,多屬兇危。
(2)堅與嫩凡舌質堅斂蒼老,多屬實證;若浮胖嬌嫩,多屬虛證。
(3)柔與硬舌體活動柔和,可知氣血尚未大傷;若強硬不靈,多為經脈失養(yǎng),或為風痰阻絡。
(4)伸與縮舌伸縮無力者,為氣虛;伸而不收者,為痰壅;時欲伸出口外者,為內熱;掉動不已者,為肝風。弄舌者,為心脾有熱之重證;舌歪斜者,多見于中風病人。
3舌色舌質淡白為寒,為少血;舌紅主熱,凡舌質鮮紅,在溫病為熱甚,在虛勞為陰虛火旺;純紅生芒刺的,為熱灼營分;舌赤而鮮亮的,為熱在血分。舌尖紅赤為心火,舌邊紅赤為肝膽火,舌心干紅為陰傷,舌光紅無津(溫熱病及……
中醫(yī)四診辯證與諸病治療 作者簡介
謝天心(1910-1978),浙江省臨海市人,高中畢業(yè)后從教并自學中醫(yī)。1937年起,先后在辦于黃巖的當時中央國醫(yī)館備案的臺州國醫(yī)?茖W校和在辦于嵊州的國醫(yī)特訓班5年,畢業(yè)后自辦診所開始從醫(yī),后受邀在臺州府城的國藥店做坐堂太醫(yī)。臨海人民醫(yī)院成立中醫(yī)科時被聘為科主任,該醫(yī)院升格后就成了浙江省臺州醫(yī)院的中醫(yī)科主任。曾在全國各中醫(yī)雜志上發(fā)表了學術論文數十篇,寫有專著《麻疹診治精華錄》《〈傷寒論〉的研究》和《中醫(yī)四診辨證與諸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