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秦漢史

作者:翦伯贊
出版社:煤炭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12-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08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42.2(4.8折) 定價  ¥8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秦漢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089139
  • 條形碼:9787502089139 ; 978-7-5020-891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秦漢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成人本書介紹了秦漢時期的政治、軍事、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經(jīng)濟、宗教及文化的發(fā)展和演變。作者大量引用《史記》《鹽鐵論》《淮南子》等古代經(jīng)典著作為本書注解,結合王國維、斯坦因等中外著名學者的考古學著作及考古發(fā)現(xiàn),對秦漢時期進行詳細的闡釋。秦漢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個強盛時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體系,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之后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決定了中國文化的基本格局,為后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秦漢史 內(nèi)容簡介

《秦漢史》是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的代表作,全書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介紹了秦漢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和演變。作者不僅注重文獻資料的考辨,還充分利用當時的考古學成果,對秦漢時期進行更為詳細的闡釋。

秦漢史 目錄

序 /001 **編 中期封建社會的序幕 **章 秦族的淵源、建國及其歷史形勢/003 **節(jié) 秦族的淵源與秦代封建專制主義國家的創(chuàng)立/003 第二節(jié) 秦代中國境內(nèi)各種族的活動/010 第三節(jié) 秦代的世界形勢/019 第二章 秦代社會經(jīng)濟的構造及其轉向/026 **節(jié) 土地所有的關系之改變與農(nóng)業(yè)/026 第二節(jié) 生產(chǎn)技術之綜合與手工業(yè)/033 第三節(jié) 經(jīng)濟制度之劃一與商業(yè)/038 第三章 秦朝政權的性質(zhì)、組織、發(fā)展及其滅亡/045 **節(jié) 秦朝政權的性質(zhì)及其組織/045 第二節(jié) 秦代社會關系的變化/053 第三節(jié) 秦朝政權的發(fā)展/060 第四節(jié)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nóng)民大暴動與秦朝的滅亡/069 第四章 秦代的意識形態(tài)及其變化/081 節(jié) 焚書坑儒與文化思想在血與火之前的大審判/081 第二節(jié) 文字的統(tǒng)一與藝術的大綜合/090 第三節(jié) 神的世界之變動與宗教的新發(fā)展/096 第二編 中期封建社會的確立與展開 第五章 西漢王朝的建立及其歷史形勢/107 節(jié) 楚漢之爭與西漢王朝的建立/107 第二節(jié) 漢族的形成與國內(nèi)其他各種族的活動/127 第三節(jié) 西漢時期世界的新形勢/144 第四節(jié) 西漢與中亞商路的開通/153 第六章 西漢的社會經(jīng)濟構造/174 節(jié) 西漢的農(nóng)業(yè)/174 一、土地再分配、農(nóng)民復員與農(nóng)村秩序的恢復/174 二、技術提高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性的向上/179 三、土地兼并與農(nóng)民離開土地的過程/186 四、賦稅、徭役與農(nóng)民的赤貧化/193 第二節(jié) 西漢的手工業(yè)/199 一、鹽鐵業(yè)國營及其發(fā)展/199 二、鑄銅及其他金屬工業(yè)/204 三、紡織及與之有關的服物工業(yè)/210 四、漆器、磚瓦、造船及其他手工業(yè)/217 第三節(jié) 西漢的商業(yè)都市與國際貿(mào)易/220 一、商業(yè)發(fā)展之一般的傾向/220 二、都市的分布、內(nèi)容及其行政管理/223 三、大商人的出現(xiàn)及其活動/229 四、貨幣的鑄造與種類/235 五、周邊和國際貿(mào)易的發(fā)展/241 第七章 西漢政權的性質(zhì)、組織、發(fā)展及其崩潰/259 節(jié) 西漢政權的性質(zhì)及其組織/259 一、西漢政權的性質(zhì)與漢初的“賤商政策”/259 二、西漢的政治組織與諸侯王的封建/269 三、西漢的奴婢與奴隸制度/278 第二節(jié) 西漢政權的發(fā)展/286 一、地方割據(jù)與中央集權的斗爭—從呂后稱制、 文景削藩到七國叛變/286 二、中央集權政治的形成與疆域的奠定/296 第三節(jié) 西漢政權的崩潰/314 一、西漢政權的腐化與王莽改制/314 二、綠林、赤眉大暴動與西漢的滅亡/329 第八章 東漢王朝的繼起及其歷史形勢/346 節(jié) 新市、平林與東漢王朝的建立/346 第二節(jié) 東漢時國內(nèi)各種族的活動及世界的形勢/359 第三節(jié) 東漢與邊疆各族及鄰國的關系/374 第九章 東漢的社會經(jīng)濟構造/390 節(jié) 土地分配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向上/390 第二節(jié) 土地兼并、賦稅、徭役與農(nóng)民的赤貧化/400 第三節(jié) 手工業(yè)發(fā)展與科學的發(fā)明/410 第四節(jié) 商業(yè)、都市、錢幣與國際貿(mào)易的再展開/419 第十章 東漢政權的性質(zhì)、組織、發(fā)展及其崩潰/436 節(jié) 東漢政權的性質(zhì)及其組織/436 第二節(jié) 東漢政權的鞏固及其在邊疆地區(qū)統(tǒng)治的加強/448 第三節(jié) 邊疆各族的叛變與東漢統(tǒng)治的動搖/465 第四節(jié) 外戚、宦官、黨錮之禍與東漢政權的腐爛/475 第五節(jié) 黃巾大暴動與東漢王朝的滅亡/490 第十一章 兩漢時代的意識諸形態(tài)/504 節(jié) 崇儒術黜百家與文化思想的再審判/504 第二節(jié) 儒家哲學的發(fā)展/513 一、經(jīng)今古文派之爭與儒家哲學之分派/513 二、讖緯的出現(xiàn)與儒家哲學的玄學化/519 三、王充著《論衡》與儒家哲學的被反擊/523 第三節(jié) 兩漢的科學—農(nóng)藝、水利、天文、歷算、 醫(yī)藥、地理與歷史學/527 第四節(jié) 兩漢的文學—辭賦、歌謠、五言古詩 與古樂府歌曲/535 第五節(jié) 兩漢的藝術/546 一、從史籍中所見之漢代的繪畫/546 二、從漢代石刻畫像上所見之漢代的浮雕 及其他雕刻/551 三、漢代的音樂和歌舞/562 第六節(jié) 兩漢的宗教/571 一、多神教的發(fā)展/571 二、佛教的初傳入/577 三、道教的起源/585
展開全部

秦漢史 節(jié)選

**章 秦族的淵源、建國及其歷史形勢 **節(jié) 秦族的淵源與秦代封建專制主義國家的創(chuàng)立 公元前221年,中國的歷史,進入了秦代。 秦代王朝,雖然像紙炮一聲,轟然而滅,但它卻揭開了中國中期封建社會的序幕。中國的歷史,從這一時代起,就從初期封建制走向?qū)V浦髁x的封建制。 秦代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秦族,本是夏族的一支,即羌族的苗裔。這個種族,原住鄂爾多斯的原野,大約在舊石器時代的末期,其族類即溯黃河而西上,緩緩向甘肅西南移徙。到新石器時代早期,或已定居于甘肅西南黃河河谷洮河河谷一帶,開始了植物栽培與動物馴養(yǎng)的生活。但直至此時,秦族并未從羌族中分化出來,所以尚無秦族之名。秦族之從羌族中分化出來,那是有史以后的事。 秦族之離開今甘肅西南而東徙,約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即傳說中之“堯、舜、禹”時代。當時沿渭水而東徙的羌族,除秦族外,尚有其他諸羌之族,其中首先進入中原的是周族。周族入據(jù)中原以后,遂稱后來東徙諸羌曰西戎,以別于甘肅的諸羌。實則所謂西戎,就是諸羌的別稱。秦族為東徙諸羌之一,故亦稱秦戎。大約就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秦族的前鋒,即已到達陜西境內(nèi),與東夏之族發(fā)生接觸。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其族類遂分布于今日陜西西部。 以后,由于殷族在東方之勃興,占領中原,西服諸羌,秦族亦與諸羌同時淪為殷代奴隸國家的臣屬。大約即于此時,秦族即通過奴隸制的文明,走出了歷史上之野蠻時代的境界。 即至周族克殷,陜西的諸羌,在周族領導之下,大半先后東徙中原。其殘留于陜西的諸羌,即被周族稱之曰西戎。秦族之中,也有一部于周初東徙中原。此等東徙中原的秦族,以后在周族封建文化影響之下,與周族同化。其留在陜西境內(nèi)的秦族,則淪為周族的臣屬。 在周穆王時(公元前1000年左右),分布于陜甘邊境的秦族又有一支東渡黃河,徙于汾河河谷,這就是傳說中所謂造父之族。造父之族,其前鋒似曾到達淮河流域。但直至周孝王時(公元前九世紀左右),秦族的大部分族類,還是與諸戎雜處,游牧于汧渭之間。 到周厲王時(公元前841年前),陜甘一帶,襲來了普遍的大旱災。諸戎之族,遂驅(qū)其畜群,東向就食,時秦族亦在其內(nèi)。周宣王時(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周族已感到諸戎的壓迫,乃運用以戎制戎的政策,封秦族的酋長秦仲為大夫,使之抵抗其他諸戎。秦仲不久死于火并戰(zhàn)爭之中,其子繼之,仍為周族的西垂大夫,是為莊公。莊公在周族支持之下,繼續(xù)與諸戎相抗。 周幽王時(公元前781年至公元前771年),陜甘一帶,又襲來了空前的大旱。當此之時,諸戎之族沖破了周族西北的封鎖線,闖進陜西的腹地。其中犬戎與申戎,且攻陷西周的首都,殺死幽王于驪山之下。當時,秦襄公站在周族的方面,“將兵救周,戰(zhàn)甚力,有功”。然而終于不能阻止諸戎東徙的猛潮,所以到平王時,周族遂被迫放棄陜西,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據(jù)《秦本紀》云:“(當時)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今陜西岐山縣)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國。”由此看來,秦族的始建國,乃在西周末葉。 春秋初,陜西全境,已成為諸戎馳逐之場,而秦族于諸戎中,*為強大。他占領了汧渭之間土地肥美的河谷,這里,不但水草豐富,宜于畜牧,而且是周族文化發(fā)祥之地,有著繁榮的莊園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的存在。秦族既據(jù)有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又因襲周族的文化遺產(chǎn),同時,更以其氏族制的歷史活力,注入于周代封建文化之中,故在春秋初葉,勃然興起,征服鄰近諸戎,成為當時西北的一個新興的力量。他把諸戎的土地,收奪為縣邑,諸戎的族類,轉化為農(nóng)奴,逐漸把諸戎的社會經(jīng)濟,推向封建主義的歷史邊緣,并從而使諸戎之族,在封建地方關系之中,化除其種族的界線,融解于秦族的封建國家之中。所以西周時的諸戎,不復見于春秋中葉以后,這并不是諸戎之族為秦所滅絕,而是與秦族混而為一了。 秦族就在不斷的征伐戰(zhàn)爭中,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到繆公時,這個國家,便西并諸戎,把他的領土,西展至陜甘邊境,北拓至陜西北部。同時又東滅梁、芮,打通進出中原的道路,并進而伸張其勢力于中原。有名的韓原(今陜西韓城西南)之戰(zhàn),正是秦國勢力昂揚東進的開始。惟當時晉國強大,仍為秦國東進的阻力,所以到康公之世,秦國便以全力打擊晉國,他一敗晉于令狐(今山西臨猗西),再敗晉于武城(今陜西華縣東),三敗晉于羈馬(今山西永濟南),四敗晉于河曲(今山西芮城縣風陵渡一帶),把晉國打得落花流水。降至戰(zhàn)國初,韓、趙、魏三分晉國,秦國的東線,解除了威脅,于是秦國在這一歷史間隙中,征服了陜西全境的諸戎,并進而征服甘肅東北及漢中一帶的諸羌。從此以后,秦國便以日益高漲的壓力,侵陵中原諸國。 秦國之走上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始于孝公時代(公元前361年以后)。據(jù)《史記??秦本紀》云:“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強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并淮泗之間小國十余。楚、魏與秦接界。魏筑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并。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由此而知當時秦國已與六國諸侯,形成一種對壘的形勢。但是當時中原六大強國的社會內(nèi)部,已經(jīng)展開了新舊土地所有者的矛盾斗爭,新興的商人地主,正要求擺脫舊領主的束縛,建立封建主義的新體制。但當時六國舊領主,根深蒂固,正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秦國為一新興的國家,并沒有傳統(tǒng)的歷史束縛,所以新興的商人地主,首先在秦國獲得了政權。商鞅變法,正是秦國歷史之新的轉向的表現(xiàn)。所謂商鞅變法,就是變封建為郡縣,變莊園為佃耕,變力役地租為現(xiàn)物地租。由于變法的結果,于是更提高了秦國社會的生產(chǎn)力,由此而超越了六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所以史稱孝公之世,“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秦國自變法以后,它就變成了六國中新的土地所有者反對舊領主的堡壘。因而以前種族的對立,到孝公以后,便一變而為當時中國社會內(nèi)部的矛盾對立。一方面新的土地所有者,以秦國為支柱,組織了反舊領主的連橫派;另一方面,六國的舊領主,也組織了自衛(wèi)的合縱派。這兩派,在戰(zhàn)國中葉以后,展開了劇烈的斗爭。所以自孝公以后,秦與六國的斗爭,就是新舊土地所有者的斗爭。歷史發(fā)展的原理,決定了這個斗爭的結局,是新的土地所有者的勝利,所以秦自孝公以后,便以壓倒之力,東向中原!爱斒菚r,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約從離衡。并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陳軫、昭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逃遁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边@樣的事實,就充分地證明了,任何主觀的企圖,都不足以倒轉歷史的車輪,秦與六國的斗爭,正是一個*好的例子。 據(jù)史載,秦至惠王之世:“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至于昭王,秦國的勢力,遂深入黃河腹地,臣服韓、魏,挾制東周,東逼齊、魯,北臨燕、趙,南窺荊楚,西略巴、蜀,伐巫郡,遠至于黔中。于是秦國不僅把中原諸國,置于其控制之下,而且伸張其統(tǒng)治于川黔一帶。 到秦始皇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當此之時,中原六國,已如盛開之花,臨于萎謝;而秦國則如暴風雷雨,閃擊中原。于是“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在初期封建社會的廢墟上,建立起一個嶄新的封建專制主義的帝國。而中國歷史也就隨著新興商人地主之登場,揭開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幕布。

秦漢史 作者簡介

翦伯贊,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先后曾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長等職。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先秦史》《秦漢史》《中國史料學》《中國歷史概要》《中國史綱》《中國史論集》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