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古希臘人:從青銅時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領航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20467
- 條形碼:9787514620467 ; 978-7-5146-2046-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希臘人:從青銅時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領航員 本書特色
10個歷史階段、10個獨特社群,另辟蹊徑構建古希臘人“十型人格”;看海洋孕育的古希臘人如何跨越2000年,成為西方文明的領航員;一覽個性十足的希臘人的故事,領略生機勃勃的希臘文明演化通俗史。 英國杰出古典學家伊迪絲?霍爾代表性著作,了解西方文明源頭的通俗佳作 本書是霍爾專門寫給對世界古代歷史感興趣,尤其是想從全新角度理解西方文明源頭——希臘羅馬文明的普通讀者閱讀的通俗歷史讀物。霍爾憑借自身深厚扎實的學術功底和特有的敏感細膩,選取代表性強、故事性強的史料,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古希臘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 一部大寫的希臘“人”的歷史,刷新對古希臘人的刻板印象 另辟蹊徑,以“人”為核心,恢復一個個鮮活的“古希臘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以時間線索為暗線,以古希臘文明的重心轉移為明線,立體展現古希臘人的十大特點。這些古希臘人不再是遙遠陌生的異域文明創(chuàng)造者,而是活生生的個體 。 細膩勾勒古希臘人的生活世界,全面展現古希臘文化的勃勃生機 書中不僅凝練敘述了古希臘世界詩歌、哲學、天文學、地理學、文獻學等斐然成就,還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古希臘人的多神教信仰及其文體活動:奧林波斯眾神的故事、熱鬧繁多的節(jié)日慶典、盛大奢侈的競技賽會、恢宏壯闊的希臘式神廟、藏書浩瀚的壓力山大圖書館、追求知識極限的托勒密王朝……敘事節(jié)奏緊湊、文風活潑。 打破西方中心論和殖民主義觀點,描繪東西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霍爾展示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持續(xù)兩千多年之久的古希臘文明,如何吸收、借鑒了東方高度發(fā)達的智識成就與藝術成果,如何將多種文明的精髓融為一爐,進而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復雜歷史進程。東方與西方、海洋與大陸,多元文明在此交匯,你可以從書中領略:腓尼基人的音標字母符號和高超的航海技術、埃及王國的詩歌、繪畫藝術和灌溉技術、兩河流域發(fā)達的數學與天文學知識、赫梯人優(yōu)美精巧的語言、高加索地區(qū)的冶煉技術…
古希臘人:從青銅時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領航員 內容簡介
在大約公元前2600年,一群擅長航海的人出現在克里特島和伯羅奔尼撒半島,揭開了希臘歷史的序幕。這些邁錫尼人建造了恢宏的宮殿,關于他們的記憶用線形文字銘刻在泥板上,也存留在數個世紀后《荷馬史詩》的英雄世界里。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古希臘人發(fā)展出哲學、自然科學、戲劇和藝術,創(chuàng)立了民主制,為世界貢獻了亞里士多德、伯里克利、普盧塔克、亞歷山大大帝等杰出人物,成為西方文明的領航員。 有人說,古希臘人憑不世出的才干締造了希臘奇跡,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也有人說,他們只是善于模仿,吸收了地中海東部所有文明的精髓,通過征服和擴張將文化傳播至各地。古典學者伊迪絲?霍爾熟知古希臘人的生活世界,她說,將眾多文化融會貫通的古希臘人自有其獨特之處,正因為擁有這些特質,他們才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接過了人類進步的接力棒,在未來幾百年間引領西方知識進步。 霍爾講述了古希臘從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400 年橫跨兩千年的文明歷程;從西班牙到印度,從遙遠的尼羅河到冰冷刺骨的頓河,古希臘文化的重心一直在轉移。霍爾熟練運用考古資料與經典文獻,把古希臘人的歷史劃分為十個階段,取分布于十個地理區(qū)域的社群,展現古希臘人的十大特性:擅長航海、不愿盲從、看重個人、求知欲強、思想開放、機智聰慧、喜愛競爭、崇尚美好品質、善于表達、追求享樂。這些聯系起邁錫尼人、雅典人、斯巴達人、馬其頓人……的精神特質,也成了古希臘乃至此后西方文明的底色。
古希臘人:從青銅時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領航員 目錄
前 言?
引? 言? 古希臘人的十大特點? ?? 001
**章? 航海家邁錫尼人? ?? 033
第二章? 希臘的誕生? 059
第三章? 環(huán)池塘而居的青蛙與海豚? 087
第四章? 求知欲強的伊奧尼亞人? ?? 115
第五章? 開放的雅典社會? ?? 147
第六章? 不可思議的斯巴達人? 189
第七章? 熱愛競爭的馬其頓人? 219
第八章? 神化的諸王與藏書室? ?? 249
第九章? 希臘思想與羅馬統治? 281
第十章? 異教徒希臘人與基督徒? ?? 311
大事年表??? 342
古希臘人:從青銅時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領航員 節(jié)選
第六章 不可思議的斯巴達人 公元前 480 年,國王列奧尼達及其 300 名勇士英勇戰(zhàn)死溫泉關,他們表現出的自我犧牲精神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斯巴達人的印象。溫泉關是希臘中部地區(qū)東海岸群山之間的一條狹窄通道。波斯國王薛西斯率大軍一路向南,在希臘境內長驅直入。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述,列奧尼達之所以選擇在溫泉關迎擊波斯軍,是因為有謠言稱斯巴達人企圖與波斯人秘密媾和,謠言徹底激怒了他,而且他也想借此戰(zhàn)來看看其他希臘城邦的決心與意志;蛟S列奧尼達也希望在參戰(zhàn)之前就能與來自斯巴達的援軍會合,雖然有7000名希臘人與列奧尼達手下的300名斯巴達戰(zhàn)士并肩戰(zhàn)斗,但他們的兵力依然處于絕對劣勢。列奧尼達的意志如鋼鐵般堅強,一連數日以逸待勞,等待對面的侵略者失去耐心,他麾下*勇敢的戰(zhàn)士狄耶涅凱斯以斯巴達人特有的幽默鼓舞著所有希臘人的士氣:傳言波斯軍隊里有數不清的弓箭手,他們齊射的箭矢足以遮住太陽,狄耶涅凱斯的回答直截了當:“那么我們就在陰涼地里和波斯人戰(zhàn)斗!”經過整整一天半的血腥戰(zhàn)斗,波斯人才殲滅了列奧尼達及其300名勇士,這些勇士不愧是久經沙場的斯巴達戰(zhàn)士。 斯巴達勇士面對死亡照?梢蚤_殘酷的玩笑,這一形象濃縮著奇特的斯巴達城邦矛盾的一面。這些戰(zhàn)士是*驍勇善戰(zhàn)、*粗暴的古希臘人,同時也是*詼諧、*機智的古希臘人。其實,斯巴達也是僅有的兩個專門建有笑神(Gelos)神殿的古希臘城邦之一。斯巴達人的家鄉(xiāng)伯羅奔尼撒有不少別稱,其中之一便是“拉科尼亞”(Laconia)或“拉西第夢尼亞”(Lacedaemon),難怪他們盾牌上的字母是 L(lambda)而不是 S。16世紀末引入英語里的單詞 Laconic的詞根即是這一別稱。普盧塔克(公元46—120年)將斯巴達人的箴言匯集成篇——《拉科尼亞箴言》和《拉科尼亞女人的訓誡》,在現代廣為流傳。許多演講者及單人說笑喜劇演員都把斯巴達人簡潔明快的說話方式當作學習的范例,這種快刀斬亂麻式的發(fā)言能讓蹩腳的談話戛然而止!皫е貋,或者躺在上面回來!”斯巴達的一位母親送兒子出征時,指著他手里的盾牌如是說!坝斜臼逻^來拿!”當波斯人要求斯巴達勇士繳械投降時,列奧尼達國王這樣回答。史詩《伊利亞特》里,一個見過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的特洛伊人描述了他的講話方式:“他沉默寡言,很少講話,但說出去的每一個字都清清楚楚,緊扣主題!薄兑晾麃喬亍吠瓿捎诠8世紀,在這部史詩里,歷代斯巴達國王的形象都是惜字如金。 但“絞刑架下的幽默”并不足以解釋為什么列奧尼達會帶著他的斯巴達戰(zhàn)士在溫泉關打一場毫無勝算的戰(zhàn)役。希羅多德認為列奧尼達是為斯巴達人贏得不朽的榮耀,也是在回應德爾斐神廟給予斯巴達人的神諭。德爾斐的女祭司警告說,除非一位國王用生命來交換,否則野蠻人必將征服整個希臘。列奧尼達此時已年過半百,這一次他只帶了家有子嗣的戰(zhàn)士出征,他們似乎已經做好了戰(zhàn)死沙場的準備。列奧尼達明知有去無回,還堅持出征的原因已被后人討論了多次,但長期以來研究者忽視了一點。列奧尼達和他的斯巴達同胞一樣,把自己視為古希臘神話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后裔,一首洋溢著愛國精神的斯巴達戰(zhàn)歌如此歌頌英雄血脈的傳承:“你們是無敵的赫拉克勒斯的孩子,拿出勇氣來!”溫泉關小道兩側是巍峨的歐伊塔山,傳說赫拉克勒斯就在這座山的峰頂以極為慘烈的方式告別人世,登天成神。當列奧尼達和斯巴達重甲兵與波斯大軍決戰(zhàn)時,他們在精神上已經與自己榮耀的祖先融為一體,對于他們來說,再沒有哪里比溫泉關更適合迎接死亡了。 馬基雅維利、塞繆爾·亞當斯和阿道夫·希特勒都十分推崇斯巴達人的精神,好萊塢還拍了一部名為《斯巴達 300 勇士》的電影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居高臨下、冷嘲熱諷、獨斷專制又熱愛平等的斯巴達統治者比其他古希臘人更加令人難忘。但人們對斯巴達人所知甚少,或者說,與他們直接相關的記載少之又少。雅典的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作品,而有關斯巴達人的記錄卻幾乎無從查找。歷史上真實的斯巴達人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所知甚少,我們了解更多的是神話傳說中斯巴達人的形象,他們是戰(zhàn)無不勝的戰(zhàn)士,舉止粗野、寡言少語,說話辛辣幽默。這就是古典時期的希臘流傳的斯巴達人的形象。 一位現代讀者如果想了解古代與文藝復興時期的斯巴達“神話”,*好讀一下普盧塔克的《萊庫古傳》,萊庫古是斯巴達法律的制定者。但我們不知道普盧塔克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有多少真實成分。普盧塔克甚至不是伯羅奔尼撒人,他出生時斯巴達的輝煌早已過去了好幾個世紀,他生活在和平時代,古斯巴達人的故鄉(xiāng)已經成了羅馬游客的懷舊勝地。普盧塔克承認,斯巴達的奠基人萊庫古的身世及生平依然是一個謎。那么又有多少形象是斯巴達人自己故意或者無意識地塑造的呢?如果我們仔細剖析這個形象,它能否帶我們對真實的斯巴達人了解哪怕一點點? *重要的問題是,除了斯巴達人自身沉默寡言之外,到公元前5世紀末,雅典其他城邦的哲學家還拿他們來討論*理想的政治體系,典型的例子就是崇奉蘇格拉底的雅典貴族色諾芬。色諾芬曾率1萬希臘雇傭軍參加在小亞細亞的遠征,后投向了斯巴達,他將這些經歷記錄在其所著《長征記》里。在他的另一部作品《斯巴達政體論》中,色諾芬對斯巴達體制的穩(wěn)定性進行了肉麻的吹捧,不過他的敘述也是源于斯巴達人的自我形象,提供了有關斯巴達人的準確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如此漫長的歲月,拉西第夢人對國王的特權依然毫無怨言,從未想過推翻他們的統治;而國王們也從未僭越,濫用手中的權力,他們的野心也從未超越那些一開始就限制王位繼承權的人。世間其他形式的政府,不管是民主制還是寡頭制,僭主還是君王,都無法令他們的江山萬古長存。但在此地卻存在著唯一的例外,拉西第夢人始終如一地維系著他們的王權。 斯巴達也反復被哲學家當作烏托邦的典范,這些哲學家的語篇不是要準確描述斯巴達的政治制度,而是把烏托邦作為政治良方。斯巴達的烏托邦形象得到了早期斯多葛學派哲學家的熱情贊同,在公元前3世紀末,斯巴達的烏托邦形象可能對斯巴達的自治產生了影響。 在我們收集到的資料當中,希羅多德與修昔底德都認為好戰(zhàn)而又詼諧的斯巴達人性格當中有某種特別之處,但修昔底德一向習慣拿斯巴達人為雅典人進行自我定位,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免會有一些夸張的描述,這種二元對比的手法往往會扭曲真相。但值得慶幸的是,公元前4世紀還有一位比較理性客觀的學者,他就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居住多年,但他本人出生在希臘北部毗鄰馬其頓的一座城邦,由于他不是土生土長的雅典人,對斯巴達人便沒有那種傳統的偏見。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但他沒有被老師的烏托邦思想所影響,對斯巴達的看法和色諾芬及克里底亞都截然不同。身為一名學者,亞里士多德在研究問題時一向注重真憑實據,因此從他那里得到的各種信息也更為可靠。在《政治學》一書中,亞里士多德指出了和希洛人(奴隸階層)、女性、財產及繼承制度相關的幾部斯巴達法律存在的錯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亞里士多德認為斯巴達每年一選的五位監(jiān)察官非常容易腐化墮落,往往禍及全體斯巴達人。 實際上,斯巴達在歷史上與其他希臘城邦及希臘境外諸國之間的關系非常清晰。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人入侵并占領了他們后來稱之為拉科尼亞的土地,征服了當地原著居民,包括西部邊境地區(qū)的麥西尼亞人。到了公元前7世紀,斯巴達成為整個希臘境內陸上武裝力量*為強大的城邦。希波戰(zhàn)爭期間,斯巴達已經控制了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并被推舉為全希臘城邦的領袖,抵抗波斯入侵。 斯巴達軍隊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令人驚嘆,特別是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提亞戰(zhàn)役和米卡里戰(zhàn)役中英勇奮戰(zhàn),徹底解除了波斯對希臘本土的威脅。數百年之后,普盧塔克在描述普拉提亞戰(zhàn)役中的斯巴達方陣時依然興奮不已,方陣中盾牌與長矛組成牢不可破的陣線,“仿佛一頭陷入絕境的猛獸發(fā)狂咆哮”。但斯巴達人也不是沒有弱點,阿爾戈斯支持的特革亞起義一度動搖了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統治。公元前464年,一場大地震襲擊了斯巴達,希洛人紛紛揭竿而起。與此同時,雅典正在建設屬于自己的海上帝國,兩個希臘世界*強大的城邦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終引發(fā)了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戰(zhàn)勝雅典之后,在國王阿格西萊二世的領導下,斯巴達毫無爭議地成為整個希臘的霸主,但好景不長,公元前371年,斯巴達在底比斯戰(zhàn)敗。到了公元前4世紀中期,全希臘軍事實力*強大的城邦已經“墮落成了一個只會耍嘴皮子的伯羅奔尼撒小丑”。現在看來,雖然之后斯巴達人名義上的獨立一直維持到公元前2世紀,甚至在馬其頓統治時期也依然能維持獨立,但是,阿格西萊二世的統治的確是斯巴達衰落的開始。 阿格西萊國王是現存第二部古老的文學傳記中的主角(**部古老的文學傳記是《埃瓦格拉斯》,作者也是雅典人,與色諾芬處于同時代,名叫伊索克拉底)。阿格西萊死后,色諾芬撰寫了《阿格西萊傳》作為頌詞,自然他也沒有在書中對這位國王的所作所為進行任何批評,實際上如果他這么做了,這部傳記獲得的評價會更高。不過色諾芬記載了公元前390年左右阿格西萊在亞洲的一系列成功戰(zhàn)役,阿格西萊從中掠奪了一大筆財富。阿格西萊富有軍事謀略,擅長外交,遠甚于波斯帝國兩位*杰出的人物——總督提薩斐尼和法爾納巴佐斯。阿格西萊一開始的目標是把亞洲的希臘城邦從波斯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他率軍突擊并擊敗了弗里吉亞與呂底亞的總督。色諾芬的散文生動形象,以目擊者的身份向讀者敘述了集合在阿格西萊旗幟下的戰(zhàn)士在以弗所進行戰(zhàn)前準備工作,生動描繪了他們戰(zhàn)前的興奮之情: 訓練場上到處是鍛煉身體的戰(zhàn)士,賽馬場擠滿了騎兵,胯下的戰(zhàn)馬不斷尥蹶子撒著歡,弓箭手與標槍手對著靶垛開弓投擲。這座城市事實上已經變成了一處壯觀的風景:交易各種武器與盔甲的市場隨處可見,還有一匹匹等待買主的戰(zhàn)馬。銅匠、木匠、鑄鐵工、補鞋匠、漆匠及裝飾師——所有人都在準備戰(zhàn)爭所需的各種物資,每一位旁觀者都會把以弗所當成一座巨大的兵工廠。士兵們排著長長的隊伍,阿格西萊就站在隊伍的*前方,所有人都戴著花環(huán),帶著驕傲走下競技場,宣布榮耀歸于阿耳忒彌斯。此情此景之下,即使*懦弱的人,胸中也會涌出無限的勇氣。 阿耳忒彌斯是以弗所的守護神,她和她的孿生兄弟阿波羅在斯巴達宗教信仰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有關斯巴達歷史的原始資料可信度不高,相關大事年表又過于簡陋,只有少量實物證據可以填補部分空缺。拉科尼亞的面積是阿提卡的三倍,但大多數都是不適宜耕種的山地。伯羅奔尼撒東南地區(qū)呈巨大的馬蹄形,西邊是瑪尼半島,東邊是地勢相對較低的馬里阿角。但馬蹄的彎曲部分向北一直延伸到伯羅奔尼撒中部山區(qū)的阿卡迪亞,它是斯巴達的鄰國之一。斯巴達位于肥沃的歐羅塔斯河谷,河谷兩側為巨大的山脈所環(huán)繞,海拔較高的山峰都屬于西邊的泰格特斯山脈。斯巴達周邊地區(qū)不是大海就是高山,只有一個出入較為便利的港口,因此斯巴達人用不著修建城墻、衛(wèi)城之類的建筑。公元前5世紀一位來自希俄斯的古希臘詩人伊翁解釋了其中的緣故:“拉科尼亞的城市沒有城墻,一旦戰(zhàn)爭的陰云籠罩這片土地,應對這一切的唯有權力與法則!狈忾]的地理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養(yǎng)成了斯巴達人保守的社會風氣。對于一座城市來說,華麗的中心城區(qū)與精美的建筑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比如公共建筑與神廟,但斯巴達人覺得這些東西根本沒有建設的必要。修昔底德很尊敬雅典城建設計劃的總監(jiān)督伯里克利,并毫不掩飾自己對斯巴達建筑的蔑視:“既沒有壯觀的神廟,也沒有其他像樣的房子,整座城市看起來就像是一堆村莊的集合體。建筑房屋的布局及城市里的氣氛和遠古時代希臘的城鎮(zhèn)看起來倒是一模一樣! 保存至今的斯巴達遺跡,包括劇院在內,都來自羅馬時代。古典時代的史料告訴我們,斯巴達人的建筑是為了慶祝軍事上的勝利而修建的。曾經有一座建于公元前 5 世紀的宏偉柱廊,里面放有斯巴達人在希波戰(zhàn)爭中繳獲的戰(zhàn)利品。斯巴達人曾利用戰(zhàn)場上繳獲的青銅武器為著名的“青銅宮的雅典娜”覆了一層青銅保護層,但對斯巴達圣所的發(fā)掘則讓考古學家感到非常失望,著名的“青銅宮的雅典娜”也只剩下了地基。歐羅塔斯河西岸有一座阿耳忒彌斯(奧爾提亞)女神廟遺址,在列奧尼達統治時期,這座神廟里有一座多利安風格的小型建筑,還有一座舉行神圣儀式的祭壇,斯巴達的年輕戰(zhàn)士就在這里舉行鞭刑儀式,并由阿耳忒彌斯的女祭司在旁監(jiān)督。 這座神廟與其他阿耳忒彌斯神廟一樣,修建在草木叢生的濕地,到處生滿蘆葦,神廟周圍經常舉行榮耀狩獵女神的神圣儀式。不過在奧爾提亞女神廟發(fā)掘了一些古老的象牙雕刻,雕刻的形象是與鳥和動物在一起的阿耳忒彌斯女神,此外還發(fā)掘出了一些更令人吃驚的東西。考古學家們找到了 600 多副赤陶面具,所有面具都保存完好,只要在面具頂端和兩邊鉆好的孔里穿上繩子就能繼續(xù)使用,這個發(fā)現讓我們不得不懷疑斯巴達人是否像古代文獻里記載的那樣,對外界的變化漠不關心。這些面具上的溝痕很有特點,而且大部分風格奇異,從形狀規(guī)格上可以看出迦南地區(qū)特有的風情,或許是腓尼基商人把這些面具從塞浦路斯帶到斯巴達的。阿耳忒彌斯女神在斯巴達又稱為“奧爾提亞”,意思是“站得筆直”,這個綽號或許與生殖器崇拜的意象有聯系,但與阿耳忒彌斯無關,不過,這個綽號一直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據說它可能起源于東方。 就在這座阿耳忒彌斯神廟里,尚未成年的斯巴達少女一起練習《少女合唱歌》的殘篇,它的作者是詩人阿爾克曼。這些歌謠中的一篇流傳了下來,內容非常吸引人。開頭是斯巴達人的先祖卡斯托爾與波呂杜克斯這對孿生兄弟的故事,但主要內容是描寫一場宗教儀式,贊美一位和黎明有關的女神,儀式進行時,少女為女神的雕像披上一件嶄新的長袍。這些姑娘的名字十分特別,都和真實的斯巴達女人有關:娜諾、阿雷塔、塞拉西斯、菲利拉。為首的兩名司儀叫海吉斯科拉和阿基多,有趣的是她們兩個的名字都有“女性領袖”的意思。這場儀式不僅充滿同性戀愛的曖昧氣氛,而且參加儀式的兩群人之間也會進行令人捧腹的打斗,競相戲謔彼此。這些姑娘還會拿自己的美貌與賽場上的駿馬做比較。 阿爾克曼的另一首歌曲是描寫其中一位少女與其他少女分別的情景,這個女孩名叫阿斯圖梅洛莎,意思是“為城市歌唱者”,因為她要準備自己的婚禮,婚后便沒有資格與其他女孩一同歌唱了,不得不與她們告別。女孩容貌美麗,秀發(fā)如瀑,她在自己的婚禮上翩翩起舞,而其他姑娘則隨著她的舞蹈放聲歌唱。希臘詩人忒奧克里托斯也受到了阿爾克曼及其他早期抒情詩人的影響,他在公元前 3 世紀寫下了一首動聽的詩歌,描述了墨涅拉俄斯與海倫結婚的情景,并為這場婚禮譜寫了一首歌曲,由 12 名可愛的斯巴達少女演唱;槎Y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少女們會在一片草地上舉行儀式,并輪流對儀式的內容進行說明。她們會把野生植物的葉子掛在懸鈴木的樹枝上,還有一個盛放著橄欖油的銀嘴小瓶,然后用多利安文字將海倫的名字寫在懸鈴木的樹皮上。
古希臘人:從青銅時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領航員 作者簡介
伊迪絲?霍爾(Edith Hall),英國杰出古典文化學者,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倫敦國王學院古典學系教授、希臘研究中心教授,曾任教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杜倫大學、雷丁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主要研究古希臘文學與文化史,擅長從文化史的角度切入古希臘人的生活世界。著有《古代奴隸與廢奴》《希臘悲。宏柟庀碌目嚯y》《尤利西斯返鄉(xiāng):〈奧德修斯〉的文化史》等數十部作品。曾榮獲伊拉斯謨獎章、洪堡研究獎。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