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西西弗神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104565
- 條形碼:9787213104565 ; 978-7-213-10456-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西弗神話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越是看似無意義的人生,越要努力度過! ★年輕人的精神導師加繆寫給萬千文藝青年的救贖之書! ★傅雷翻譯獎、法國藝術及文學勛章得主胡小躍全新翻譯并撰文導讀
西西弗神話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荒誕推理、荒誕人和荒誕創(chuàng)作;恼Q推理“圍繞”荒誕感“、荒誕”展開, 并把“荒誕推理”作為一種方法直接運用到“荒誕人”和“荒誕創(chuàng)作”這兩部分中去 ; “荒誕人”把荒誕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加以分析, 并逐步推入和拉進荒誕概念的內核 ; “荒誕創(chuàng)作”更多地體現(xiàn)了神話的文學性質, 而且?guī)в泻軓姷奈膶W評論性, 從“荒誕”角度對很多文學作品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全篇從“荒誕”入手, 以荒誕與自殺、荒誕與虛無、荒誕與希望作為切入點, 經(jīng)過肯定一否定一再肯定的循環(huán)過程, 不斷完善有關“荒誕”概念的論述, *后回歸到“西西弗神話”。哲學散文集《西西弗的神話》是加繆存在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在這部散文集中, 作家集中處理了死亡與反抗、幸福與悲劇、存在與拯救、人生的荒謬與荒誕性等一系列重要哲學命題。其中, 西西弗這一古老的神話形象是整部隨筆集的核心所在。
西西弗神話 目錄
一 荒誕推理
重要的哲學問題 / 003
荒誕之墻 / 012
荒誕的邏輯 / 036
荒誕的自由 / 064
二 荒誕人
唐璜主義 / 090
戲劇 / 101
征服 / 112
三 荒誕創(chuàng)作
哲學與小說 / 125
基里洛夫 / 139
沒有前途的創(chuàng)作 / 151
西西弗神話 / 158
西西弗神話 節(jié)選
一 荒誕推理 真正重要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判斷此生值不值得過下去,這是在回答一個根本的哲學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比如,世界是否有三個維度? 精神有九個層面還是十二個層面?這些問題是一些游戲,必須首先回答**個問題。如果確如尼采所希望的那樣,一個哲學家,想得到別人的敬重,就必須以身作則。那么,人們就能理解這一回答的重要性了。因為先有回答,才會有決定性的行動。對于這些明顯的事實,心靈是十分敏感的,但必須深化它,讓頭腦能夠清楚地了解它。 如果我問自己,根據(jù)什么來判斷這一問題比另一個問題更迫切,我會回答說,根據(jù)它所引起的行動。我從來沒有見到什么人為了證明本體論而死亡。伽利略掌握了重要的科學真理,但當這種真理危及他的生命時,他就輕易地放棄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做得對。那種真實不值得他被人燒死。不過,我發(fā)現(xiàn)許多人死去,是因為他們認為,生命不值得體驗。我認為生存的意義是*迫切的問題。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呢?在所有的重大問題中,我打算從有可能致人死亡或激起生存欲望的問題著手,也許只有兩種思維辦法,一種是拉帕利斯式的,另一種是堂·吉訶德式的。明顯的事實加上抒情的表達,才能同時觸動我們的情感、洞開我們的大腦。因此,對于一個如此普通、如此悲愴的主題,可以設想,博學而古典的辯證法應該讓位于更加謙卑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既出于常理也出于同情。 自殺這種行為是在心中默默地醞釀的,就像在構思一部巨著,本人并不知道。一天晚上,他開槍或者投水了。辦公樓的某經(jīng)理自殺了,有一天,人們告訴我,他五年前失去了女兒,從那時起,他整個人就完全變了,那件事“蛀壞了他”。沒有比這更準確的說法了。從思考開始,就是從被蛀開始。在這類事情的開端,社會跟他沒有太大的關系。蛀蟲在人的心里!必須到心里去找才對。這種死亡游戲讓人從清醒地面對生活,變成逃離光明。必須研究它, 理解它。 引起危機的理由幾乎永遠也無法控制。報紙上常說“內在的憂傷”或是“絕癥”。這些解釋是有效的,但必須知道,當天是否有朋友對那個感到絕望的人說話時口氣冷漠。如果有,那個朋友是有罪的,因為這足以加速絕望者尚處于停滯狀態(tài)的怨恨和疲態(tài)。 但很難確定他究竟在何時, 又是采取什么微妙的步驟來以死相搏。根據(jù)他本人的舉止得出他引起的后果,這樣更容易一些。自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承認,就像在情節(jié)劇中一樣,就是承認自己被生活超越了,或者是對生活不理解。然而,我們不能夸大這種相似性,還是回到日常用語上來吧!只是承認這樣做“用不著”。當然, 活著,從來就不那么容易。人們繼續(xù)做生活所要求的事, 理由有很多,但首要的理由是習慣。自愿死亡,意味著承認這種習慣的可笑特點,承認缺乏活著的深刻理由,承認日;顒拥寞偪裉卣骱屯饺坏耐纯,哪怕這種承認是出自本能。 這種難以估量的感情讓精神失去了生命所必需的睡眠,這究竟是什么東西?一個世界如果用蹩腳的理由也能解釋,那是一個熟悉的世界。但是相反,在一個突然缺乏幻想和光芒的世界中,人會覺得自己是異鄉(xiāng)人。這種流放是不可救藥的。 人與自己生命、演員與他的背景的這種分離,正是荒誕的感情。所有想過自殺的人都會承認,不需要更多的解釋:這種感情和對虛無的渴望,二者之間有某種聯(lián)系。 原則上,我們可以說,對一個不會作假的人而言,他相信的真理應該決定他的行動。所以說,生存是荒誕的,這種信念會決定他的行為。一種合理的好奇心是讓人清楚地而不是假裝悲愴地自問,這種結果是否要求人們盡快地擺脫某種難以理解的生存條件? 當然,我這里說的是能夠與自身達成和解的人。 如果用清晰明白的詞語來問, 這個問題可能會顯得簡單卻又難以解決。但認為簡單的問題會帶來同樣簡單的回答,而事實往往昭然若揭,這種觀點是不對的。首先, 如果顛倒問題的先決條件,不管是不是自殺,好像只有兩種哲學解決辦法,一種說是,一種說不是,這未免想得太美了。還應該考慮到那些不作定論、只知詢問的人。這種人占大多數(shù),我這樣說并不是開玩笑。我也看見,那些說“不”的人,做起事來跟說“是”的人沒有區(qū)別。事實上,如果按照尼采的標準,他們都在說“是”,只是方式不同而已。這些矛盾是持久的。我們甚至可以說,在這一點上,矛盾從來沒有這么突出過,而此處又多么渴望邏輯。把哲學理論與其倡導者的行為進行比較,這是老一套了。但應該說,在不承認生命有意義的思想家中— 除了基里洛夫,他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佩雷格里諾斯,傳奇中的人物;儒爾·勒基埃,假設中的人物—沒有一個人認為拒絕生命是符合邏輯的。為了取笑,人們常常以叔本華為例,說他面對滿座的美味佳肴頌揚自殺。這完全不是開玩笑的素材。不把悲劇當一回事,這并不那么嚴重,但它*后卻能對一個人作出判斷。 在對生命的熱愛中,有種東西比世界上的任何不幸都強大。肉體的判斷比精神的判斷更有價值,面對死亡,肉體會退卻。在形成思維的習慣之前,我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活著的習慣。在短暫的生命過程中,我們每天都在向死亡邁進一小步,肉體相對精神而言不可避免地走在前面?傊,這一矛盾的本質,就是我稱之為“躲閃”的東西,因為它比帕斯卡爾所說的“移離”多了一點也少了一點。死亡的躲閃就是這部論著的第三個主題,即希望。希望有另一種“值得過”的生活,或者像有的人那樣,自欺欺人,他們不是為了生活本身而活著,而是為了超越某種偉大的理想。那種崇高的理想給了生命以意義,但也背叛了生命。 所以,一切都在火上澆油,想弄亂這副牌。在此之前, 我們還在玩弄文字游戲,假裝相信,生命沒有意義必然讓人聲稱生命沒必要去體驗。這樣做并不是徒勞的。其實,在這兩種判斷之間,根本就沒有硬性的標準。只要不讓自己因前面提到過的混淆、分離和矛盾而迷途。必須撥開一切紛擾, 直奔真正的問題。某種“客觀的”精神總能在所有問題上引入差異、矛盾和心理學,但在這種研究和激情中,它們沒有位置。這里只需一種不公正的思想,即邏輯。這不容易。處處都符合邏輯,幾乎是不可能的。死于自己雙手的人,直到*后一刻都會沿著自己的感情斜坡前行。是否有一種直到死都管用的邏輯?只有在明顯事實的唯一光亮中,心平氣和地繼續(xù)推理,我才能知道。我在此指出其來源的這種推理,就是我所謂的荒誕推理。許多人已經(jīng)開始推理,我還不知道他們是否能堅持下去。 卡爾·雅斯貝斯指出,建立世界的統(tǒng)一體是不可能的,他說:“這種限制讓我走向自身,在那里,我不再躲在我一心想表現(xiàn)的客觀的觀點背后;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的生存都不再成為我的客體!崩^許多人之后,他揭示了這些荒涼而干旱的地方,思想在那里到了自己的極限。在許多人之后,也許是的,但又有多少人急著從那里出來!在這*后的轉折點,思想動搖了,但許多人到達了,其中包括*低微的人。那些人放棄了自己*寶貴的東西,也就是他們的生命。另一些人也放棄了,其中包括一些思想精英,但他們是在*劇烈的反抗中,以精神自殺的方式放棄的。真正的努力,是反其道而行之,只要有此可能;并且仔細觀察這些邊遠地區(qū)的奇異植物。在這種非人的游戲中,荒誕、希望與失望互念臺詞,執(zhí)著與洞察力是它們的幸運觀眾。這種既簡單又微妙的舞蹈,精神可以先分析其形象,然后才對這些形象進行闡明和重現(xiàn)。 荒誕之墻 如同偉大的作品,深刻的情感總是深藏不露,不輕易溢于言表。心靈的持久活動或厭惡往往表現(xiàn)在行為習慣或思維習慣上,在心靈本身并不知悉的結果中延續(xù)。偉大的感情總是攜帶著自己的世界暢游,不管這個世界是輝煌還是悲慘。它們用自己的激情照亮了一個排他的世界,在那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氣候。有妒忌的世界、野心的世界、自私的世界或者是寬宏的世界。一個世界,就是一種形而上學或是精神態(tài)度。已經(jīng)專業(yè)化的感情含有真實的成分,但不確定的初始感情要真實得多,因為它跟美給我們帶來的激情或荒誕引起的激情一樣,既混亂又“確定”,既遙遠又“伸手可及”。 無論在哪個街角,荒誕感都會撲面而來。就是這個樣子,這種赤裸裸讓人受不了,它抓不住摸不著。這種難處本身就值得思考。某個人我們可能永遠都對他感到很陌生,他身上永遠有些東西我們無法理解。事實上,我認識一些人, 我根據(jù)他們的行為和他們做事的整體方式,根據(jù)他們經(jīng)過時給生活造成的后果就可以辨認出他們。同樣,所有這些非理性的感情,分析無從入手,我卻能定義它們,鑒賞它們,把它們的所有結果都歸聚到智力范疇,抓住并記錄它們所有的面孔,勾勒出它們的世界。當然,一個演員,哪怕我看過他一百次演出,我也不會因此而更多地認識他本人。然而, 如果我把他演過的全部角色都歸攏起來,如果說記錄了他演的**百個角色之后,我對他的認識加深了,人們會覺得我言之有理。因為這種表面上的悖論也是一種寓言,它告訴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表演,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真誠的沖動來定義自己。放低聲調,也屬于這種情況。有些情感,心無法理解,卻能因其激發(fā)的行為和假設的精神態(tài)度部分地暴露出來。人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我就是這樣確立某種方法的。 但人們也可以感覺到,這是一種分析方法而不是認知方法。因為方法涉及形而上學,會在不知不覺中暴露自己有時聲稱還不了解的結論。所以,一本書的*后幾頁內容其實已經(jīng)包含在*初幾頁。這個結是無法避免的。這里所確立的辦法宣揚這樣的感覺:真相不可能完全認識,只有表象可以計數(shù), 只有氣氛可以感覺。
西西弗神話 作者簡介
[法]阿爾貝·加繆 法國知名作家、哲學家、文學理論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主義”代表人物。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著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話》等作品。 譯者 胡小躍 當代知名翻譯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翻譯家協(xié)會專家會員、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法語譯審。2002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文藝騎士”榮譽勛章,2010年獲第二屆傅雷翻譯獎。譯有《烏合之眾》《巴黎的憂郁》等作品。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