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青銅與竹簡的世界 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

青銅與竹簡的世界 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2022-04-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00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52.5(7.0折) 定價  ¥7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青銅與竹簡的世界 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5614
  • 條形碼:9787100195614 ; 978-7-100-19561-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銅與竹簡的世界 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愛好者刀劍與筆鋒的碰撞,文人與帝王的較量。
秦始皇稱霸青銅帝國,司馬遷書寫《史記》敘事,誰才是那個定義世界的征服者?

青銅與竹簡的世界 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 內容簡介

“青銅世界”與“竹簡世界”是侯格睿的專門名詞,也可以說是文學形象的比擬術語。這兩個術語是對中國歷史模型文、武兩個層面的摹寫。侯格睿在書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副司馬遷與秦始皇爭奪世界的畫面。在這場比賽中,秦始皇憑借強制和暴力,而司馬遷以道德重建作為管理國家和人類社會的基礎,借助《史記》贏得了比賽。他們爭奪的焦點是“定義世界”。司馬遷將秦始皇拉回了他試圖否定的歷史序列中,接受歷史的評價;他通過全面記載漢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以暗含褒貶的敘事手法,將漢武帝置于秦始皇評價體系之下,完成了竹簡世界體系的構建。司馬遷通過《史記》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微觀模型,并讓模型獲得了較為的生命力。

秦王朝的崩潰與帝制的結束,表明“青銅世界”只是一個歷史階段。秦始皇想把他的創(chuàng)造傳之萬世,只是一個幻想。司馬遷創(chuàng)造的“竹簡世界”,還將伴隨時間的流逝與歷史推演無限延伸,是真正的傳之萬世。

青銅與竹簡的世界 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 目錄

前 言

**章 歷史的意義

歷史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司馬遷和歷史

第二章 表現(xiàn)世界

《史記》的結構

閱讀結構

竹簡的世界

第三章 歷史之網

歷史之網

多重敘述

第四章 事件的意義

事件的意義

評估概括

第五章 塑造世界

判斷史

作為詮釋工具的《史記》

改造世界

第六章 圣人的歷史

文學塑造

圣人的歷史

第七章 爭奪世界

青銅的世界

爭奪世界

第八章 理解世界

適應時代

理性的限度

理解與被理解

結 語

致 謝

參考文獻

索 引

譯后記


展開全部

青銅與竹簡的世界 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 節(jié)選

譯后記
丁波
司馬遷對陣秦始皇,雖不似秦瓊戰(zhàn)呂布一樣無稽,但多少也會讓讀者詫異。美國學者侯格睿的《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副司馬遷與秦始皇爭奪世界的畫面:“兩個人實際上參加了同一個比賽。他們都試圖通過重新排序歷史、命名和分類以及控制話語的基礎來定義世界!痹谶@場比賽中,秦始皇憑借強制和暴力,而司馬遷以道德重建作為管理國家和人類社會的基礎,借助《史記》贏得了比賽。他們爭奪的焦點是“定義世界”。侯格睿是美國當代《史記》研究的重要學者之一,是北卡羅萊納大學艾塞維利分校的教授。 1988 年,侯格睿獲得耶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史記〉中的客觀性和解釋性問題》(Objectivity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Shh Chi)。1999 年,侯格睿的《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成為其關于《史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該書出版后在美國漢學界有較廣泛影響,被認為是與華茲生《司馬遷:中國偉大的歷史學家》、杜潤德《朦朧的鏡子:司馬遷筆下的矛盾與沖突》齊名的當代美國《史記》研究重要成果之一。
該書的結構和各章的具體內容,侯格睿在“前言”中有簡要的概括,讀者可以容易地獲得全書的梗概,此處不贅述,我們將目光聚焦侯格睿組織的司馬遷與秦始皇的比賽上。司馬遷與秦始皇的比賽,結果顯而易見:司馬遷的竹簡世界*終戰(zhàn)勝了秦始皇的青銅世界。侯格?陀^地評判了這場比賽。秦始皇以武力建立了統(tǒng)一強大的帝國后,“試圖通過思想的重組使他自己的軍事征服合法化。他試圖改變人們理解世界的范疇,*重要的是他希望自己能夠定義世界”,即由他來定義理解和判斷世界的術語!霸谥匦旅目駸嶂,……一個新世界所有的東西都需要新的名字,它們都來自秦始皇!辈恍业氖,司馬遷以直截了當?shù)姆绞剑饲厥蓟实呐,“司馬遷寫了一段歷史,其意圖是點對點消除秦始皇的意識形態(tài)結構”。
《史記》不是一部普通的歷史,因為它不僅講述了過去的故事,還試圖以象征的方式代表過去。就像秦始皇的陵墓一樣,《史記》是一個宇宙模型,一個寫在成千上萬片竹簡上的世界。事實上,《史記》是一個*終被證明勝利了的競爭模型。秦始皇試圖利用他的政治手段來塑造一個沒有歷史的新世界,但*終他被迫只是在司馬遷的《史記》所創(chuàng)造的宇宙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在這場不同尋常的比賽中,“歷史學家——而不是皇帝——是天地之間的真正聯(lián)系”,司馬遷的勝出也自然毫不意外。為什么秦始皇、司馬遷都選擇以歷史作為定義中國的手段呢?侯格睿認為“祖先崇拜、儒學和官僚主義都促成了在中國文明中歷史思想的盛行”,“非常明顯的是,中國人不同尋常地將歷史作為身份認同和發(fā)展方向的源泉”。司馬遷不僅把《史記》作為他歷史觀的代表,“而且也以特別的字面方式代表了世界本身,通過它的存在,尋求改變那個世界”。作為客觀世界的模型,“司馬遷的歷史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他用寫實的筆法記錄超越普通因果關系的具體話語和行動,旨在以這樣的記錄影響世界!妒酚洝肪褪怯眠@樣具有表演感和儀式感的語言呈現(xiàn)這個世界。通過《史記》中的命名、歸類和排序,司馬遷給予宇宙本身一種特定的結構”!妒酚洝肺弩w結構的靈活性發(fā)揮了重要功用,它允許司馬遷在不同主題下,靈活取舍史料,既保證了客觀性,又能發(fā)揮歷史的道德教化功能。司馬遷希望他的讀者在他的模型指引下自己去理解世界。侯格睿相信,讀者即使在模型的指引下找到了理解世界的妙門,也不會離開司馬遷,這也是司馬遷在中國歷史上鶴立雞群的原因所在。司馬遷的世界模型能夠發(fā)揮功能,也離不開他獨特的敘事藝術和對人物傳記次序的巧妙編排,這也是模型發(fā)揮作用的重要保障。侯格睿通過《孔子世家》的敘事分析指出,司馬遷關于孔子一生的描述,折射的正是司馬遷自己的人生際遇。司馬遷通過描述圣人,也拉近了他與圣人的距離。遭遇坎坷,通過著述獲取后世的認可,這是孔子和司馬遷共同的命運。司馬遷認為這也是歷史的價值,通過歷史學家的努力,讓那些被埋沒的圣賢重新獲得應有的地位,這是天道。天道,不應被局限在一個短的歷史時期。伯夷叔齊雖然沒有善終,但他們被孔子從塵埃中打撈出來,被后世敬仰,這是天道。司馬遷自己正在遭受的坎坷,也必將通過《史記》得到應有的澄清。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不惜承受腐刑這樣的奇恥大辱。他為何如此急迫地選擇這樣激烈的對抗呢?侯格睿也給出了他的分析:司馬遷發(fā)現(xiàn),他的競爭對手秦始皇從驪山帝陵中復活了,他在漢武帝身上附體了。他們是如此相像,推行的政策如出一轍,甚至兩人對長生不老的追求也不謀而合。司馬遷被恐懼包圍著,他一定要完成《史記》,完成世界模型的構建,否則,他與秦始皇的競爭,終將敗在秦始皇的孿生者手上。當他的描述突出了秦始皇和漢武帝之間的相似之處時,讀者認識到這兩個君主其實屬于同一類型的人。相同的批評適用于二者!妒酚洝返慕Y構允許司馬遷將二者匹配。侯格睿把《史記》五體結構下呈現(xiàn)的竹簡世界,與秦始皇陵中呈現(xiàn)的微縮的青銅世界作為兩個具象對比。秦始皇在地下復刻了自己統(tǒng)治的世界,他試圖借助祖先精神對后世的控制,通過地下這個微縮的帝國,萬世統(tǒng)治人間。可悲的是,隨著秦帝國的滅亡,秦始皇陵也遭到破壞,他的野心也被司馬遷曝光。而司馬遷的《史記》成為后世膜拜的經典,不斷被研究闡發(fā),司馬遷藏之名山、傳之后世的愿望被光大。侯格睿之所以將司馬遷的《史記》看作客觀世界的微觀模型,秦始皇陵近乎模型的結構一定給了他頗多靈感。過去的研究成果對《史記》五體結構之功能也有足夠關注,但鮮有將其上升到客觀世界模型的層面,嚴謹?shù)闹袊鴮W者更不會將《史記》與秦始皇陵類比,這些給侯格睿留下了足夠的發(fā)揮空間。侯格睿發(fā)現(xiàn)了司馬遷的野心,司馬遷害怕漢武帝重建秦始皇的世界,不惜承受腐刑完成了《史記》。司馬遷將秦始皇拉回了他試圖否定的歷史序列中,接受歷史的評價;他通過全面記載漢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以暗含褒貶的敘事手法,將漢武帝置于秦始皇評價體系之下,完成了竹簡世界體系的構建。
中國文化中,“野心”不是一個褒義詞,鮮有學者將這個詞用在司馬遷身上,侯格睿很仰慕司馬遷,把他看作孔子一樣的圣人(美國學者杜潤德在《朦朧的鏡子:司馬遷筆下的矛盾與沖突》中甚至將司馬遷稱作“孔子二世”),他認為司馬遷寫作《史記》,有征服歷史的野心,并無貶義。在他看來,司馬遷不僅戰(zhàn)勝了秦始皇,很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關于道德世界的創(chuàng)建,而且塑造了秦始皇和孔子在歷史中的形象。司馬遷以這樣一種體面的方式,結束了與秦始皇的競爭!妒酚洝肥前倏迫珪街,任何一個緯度的解讀都有其合理性,侯格睿從“正名”角度切入,把司馬遷的著史看作他與秦始皇爭奪古代中國的定義權,讓人耳目一新。在侯格睿看來,孔子、司馬遷借助道德教化改變世界,他們實現(xiàn)歷史道德教化的手段,就是“正名”,司馬遷通過《史記》構建了客觀世界的微觀模型,通過這個模型,將歷史的道德教化功能發(fā)揮到極致。較之于《春秋》,《史記》龐大的結構,五體之間的配合,本身就有寓意,什么樣的人入本紀,什么樣的人入世家,在史料取舍、排列及敘事手法上有足夠的空間,使司馬遷能夠盡情發(fā)揮。它建構的客觀世界的模型,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幫助司馬遷戰(zhàn)勝了秦始皇,贏得古代中國的命名權,它也是司馬遷理解世界、改變世界的工具。侯格睿相信,司馬遷通過《史記》理解世界、改變世界,他希望他的讀者——那些能真正讀懂他著作的人,能和他一起在《史記》所構建的客觀世界的微觀模型中,找到理解世界、改變世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司馬遷選擇了“遁形”,讀者在一個看不見的向導的指引下,與司馬遷共同探尋古代中國,并從中獲得理解世界、改變世界的能力。司馬遷通過《史記》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微觀模型,并讓模型獲得了永久的生命力!妒酚洝分猿蔀榻浀,成為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鑰匙,這是根本原因之一!妒酚洝穫魇乐两,已有兩千多年,歷代關于《史記》之注釋、選本及研究汗牛充棟,特別是 20 世紀以降,海內外關于《史記》的專著及論文更是蔚為大觀,侯格睿作為漢學家,對《史記》這樣一部中國古代經典有如此宏觀之概括,確實值得欽佩,這也是激勵我動筆翻譯的*大動力。

青銅與竹簡的世界 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 作者簡介

侯格睿(Grant Hardy),北卡羅萊納大學阿什維爾分校歷史系助理教授。1961年3月7日出生。1984年獲得楊伯翰大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得耶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學位。研究范圍為中國歷史、中國歷史文獻。
侯格睿(Grant Hardy)與華茲生(Burton Watson)、杜潤德(Stephen Durrant)是美國漢學界史記學研究領域最負盛名的學者,被譽為美國《史記》研究三君子,他們分別撰寫的三部史記研究論著堪稱該領域奠基之作。侯格睿是北卡羅來納大學阿什維爾分校歷史與宗教研究教授和人文項目主任。他在楊百翰大學獲得古希臘文學學士學位,在耶魯大學獲得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學位。侯格睿教授因為他的教學和學術獲得了大量的獎項和榮譽。在北卡羅來納大學,他獲得了2002年藝術和人文學院杰出教師獎,并在2009年至2010年被任命為Ruth and Leon Feldman Professorship教授。他還獲得了國家人文基金會的研究資助,并參加了哈佛大學、海德堡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的學術研討會。侯格睿教授著述、合著、編輯了6部著作,包括《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Worlds of Bronze and Bamboo: Sima Qian’s Conquest of History)、《牛津歷史著作史》(The Oxford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第一卷,等等。此外,他還為《世界百科全書》(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撰寫或修改了大部分關于中國古代的篇章。
譯者簡介:
丁波,歷史學博士,編審。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北京史記研究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史學史,尤其在《史記》方面用力最多。在《史學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學術研究》等核心期刊發(fā)表《史記??將相表倒書考》等學術論文20余篇。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