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精選集
-
>
中國美術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李漁編劇藝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08757
- 條形碼:9787522508757 ; 978-7-5225-087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漁編劇藝術研究 本書特色
此書分為內(nèi)外兩編。內(nèi)編為“古典的晨鐘:李漁戲曲劇作舞臺藝術研究”,分析了李漁戲曲劇作的戲劇文學特征、卓越的舞臺藝術價值,李漁劇作的表演藝術設計、劇場綜合性的建立,李漁的超常規(guī)寫作方略。外編為“深遠的回響:李漁劇論百年研究檢討(1901—2000)”,對20世紀李漁劇論研究進行了概述,著重探討了李漁劇論的創(chuàng)作與搬演研究、體系與影響研究,李漁編劇藝術與其戲曲理論的關系。 此書重視對李漁劇本文本的研究,并以劇本文本為*初和*重要的審視和分析研究依據(jù),輔以加強對李漁所作理論著作和詩文、序跋書簡等的對照、比較,力圖具備李漁劇作研究、李漁曲論研究的雙重價值;在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文獻和文體交錯融匯研究方法的同時,適當借鑒文本細讀、符號學等方法和理念,力圖以多角度的視野和多維度的思考,拓寬和加深對李漁戲曲劇作的認識,以期達到對李漁戲曲劇作和戲曲理論價值作出兼顧古今各個時間段的線性考量和評價。
李漁編劇藝術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分為內(nèi)外兩編, 內(nèi)編為“古典的晨鐘: 李漁戲曲劇作舞臺藝術研究”, 外編為“深遠的回響: 李漁劇論百年研究檢討 (1901-2000) ”, 立足于戲劇學本體研究, 堅定和牢固地立足于劇本之上, 超越以往多單純以戲曲唱詞為主體進行研究的常例, 更加注重舞臺呈現(xiàn)及劇作技巧的梳理, 進而拓展到李漁劇作中體現(xiàn)出的表導演藝術設計、舞臺美術設計、劇場綜合性建構等維度, 從中國古典戲劇作家作品的“舞臺性”研究視閾, 進一步發(fā)掘李漁戲曲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的戲劇學和文學意義。
李漁編劇藝術研究 目錄
內(nèi) 編 古典的晨鐘:李漁戲曲劇作舞臺藝術研究
**章 李漁戲曲劇作之戲劇文學特征
**節(jié) 因緣:李漁是如何做起戲曲來的
第二節(jié) 《笠翁十種曲》及其他戲曲寫作
第三節(jié) 李漁之問:戲曲劇作之結構藝術
第四節(jié) 李漁之憂:戲曲劇作之語言藝術
第二章 李漁劇作之表演藝術設計
**節(jié) 李漁劇作腳色塑造藝術的符號學分析
第二節(jié) 李漁劇作中卓有特色的變形科介
第三節(jié) 李漁劇作之諸般伎藝的穿插
第三章 李漁劇作之劇場綜合性的建立
**節(jié) 李漁戲曲劇作之時空創(chuàng)造
第二節(jié) 李漁劇作之人物景物造型藝術
第四章 李漁戲曲劇作卓越的舞臺藝術價值
**節(jié)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平議
第二節(jié) 李漁對“一劇之本”的刻意追求
余 緒 李漁的超常規(guī)寫作方略
外 編 深遠的回響:李漁劇論百年研究檢討(1901—2000)
第五章 百年李漁劇論研究概述
小 引 李漁劇論內(nèi)容扼要
**節(jié) 醞釀與奠基:1901—1949
第二節(jié) 初成與動蕩:1950—1979
第三節(jié) 高漲與回落:1980—2000
第六章 李漁劇論之創(chuàng)作與搬演研究
**節(jié) 李漁創(chuàng)作理論研究
第二節(jié) 李漁搬演理論研究
第三節(jié) 李漁戲曲美學研究
第七章 李漁劇論之體系與影響研究
**節(jié) 李漁劇論體系研究
第二節(jié) 李漁劇論比較研究
第三節(jié) 李漁劇論研究方法與角度
第四節(jié) 李漁劇論的國際影響
第八章 李漁編劇藝術與其戲曲理論的關系
**節(jié) 編劇理論的系統(tǒng)總結:《李笠翁曲話》之貢獻
第二節(jié) 李漁劇作與其戲曲理論的關系
余 緒
附 錄
附錄一 李漁傳奇劇作賓白科諢修辭手法舉例簡表
附錄二 李漁傳奇劇作部分舞臺指示舉例簡表
附錄三 二十世紀李漁劇論整理、注釋專著(單行本)一覽表
附錄四 二十世紀《閑情偶寄》重要版本一覽表
參考文獻
李漁編劇藝術研究 節(jié)選
在中國戲劇的千年時光軌道上,牢牢地佇立著一個堅定的身影。 世界上,至今還在回蕩著他為中國古典戲劇叩響的清澈、雋永的晨鐘。 公元2012 年初秋,當時的文化部在古城蘇州舉辦第五屆中國昆劇節(jié)。當舞臺上,一臺由上海昆劇院全新打造的新編昆劇歷史劇《景陽鐘變》的大幕徐徐拉開之時,電子屏幕上原著作者中竟赫然出現(xiàn)了李漁的名字,熱烈的劇場立刻蕩漾起一片沸騰的漣漪。 這部昆劇《景陽鐘變》改編自中國古代傳統(tǒng)名劇《鐵冠圖》,它的傳奇劇本已佚,曾一度署清代無名氏所作。據(jù)說清代以降,戲曲舞臺上所演的《鐵冠圖》大多系在民間戲班的片段記憶的基礎上,又將曹寅撰寫的《表忠記》、署名為遺民外史的《虎口余生》等涉及重大歷史題材“甲申之變”的劇作熔為一爐,混雜上演的。但也有人堅稱,《鐵冠圖》的作者就是清代戲劇家李漁。 如劉致中先生便在刊于《文學遺產(chǎn)》1989 年第2 期的《〈鐵冠圖〉為李漁所作考》一文中認為,諸多選本不加區(qū)別,將劇名統(tǒng)稱為《鐵冠圖》,實際上它們都是有別于順治年間傳奇《鐵冠圖》的。順治年間出現(xiàn)的這個《鐵冠圖》,現(xiàn)存的大概只有《詢圖》《撞鐘》《分宮》等出。他檢閱了《明史》,野史《明季遺聞》《清朝藝苑》,康熙年間嚴敦易的《鐵冠圖考》,近代《曲?偰刻嵋芬约扮蹠鴥x、呂薇芬的《曲海探珠》等著述,并結合《鐵冠圖》*初在杭州演出的部分記載,綜合推斷認為,《鐵冠圖》的作者必是大名鼎鼎的李漁。 該劇表現(xiàn)的是明末甲申年初的一場朝代更迭的歷史故事,被認為是清代的戲曲劇作中描寫甲申之變的開山鼻祖。李自成所率之兵所向披靡,直逼明王朝的首都燕京。劇中有三次景陽鐘之鳴響:景陽鐘首次鳴響,崇禎帝急召大臣議事,臣子慌慌,一片哀鳴;崇禎惶惶,卻仍堅信可力挽衰敗之勢。國庫空虛,內(nèi)外交困,連富甲百僚的國丈周奎都袖手于旁。督師的李國貞將軍處處陷于掣肘,整軍潰敗,戰(zhàn)死沙場。景陽鐘再次鳴響,李自成已兵臨城下,百官應者寥寥。崇禎帝見大勢已去,悲恨交集,痛下罪己詔,合家哭祭宗廟。景陽鐘三次鳴響,破城亡國之際,大勢已去的崇禎帝命皇后公主自盡,自己獨上景山,唯有太監(jiān)王承恩攜酒相隨,這情景何其孤苦伶仃!此時國也易君,鐘也易主,崇禎帝*終命斷三尺白綾。 該劇令人深受震撼的便是鐘聲的意象。 鐘聲,在佛門一向有表法和警示的含義。據(jù)《百丈清規(guī)· 法器》所言:“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即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彼^晨鐘暮鼓的含義,即早晨敲響的鐘聲意為“開靜”,有擊破長夜的昏沉之謂,可以喚醒熟睡的僧人,及時行早課;更深層次的象征是可以超拔幽冥的苦難。 這部昆劇《景陽鐘變》,后來被更名為《景陽鐘》,它不但在舞臺演出上屢屢斬獲大獎,后來拍攝的3D 昆劇電影也在加拿大和日本分別榮獲*佳影片獎和導演獎。但直到現(xiàn)在,還有部分觀眾對劇名的刪節(jié)略有微詞。 雖然我們知道,劉致中先生之文的核心內(nèi)容便是揭示了《鐵冠圖》有“千金賄李漁笠翁”所作的隱情,《鐵冠圖》*后也并未能夠入選《李漁全集》,但是我們依然愿意相信李漁一定就是它的作者,相信舞臺上的景陽鐘聲一定是出自李漁的手筆。 這不僅僅是由于李漁之才,完全可以駕馭這個意蘊豐富的重大題材,還因為李漁為中國古典戲劇數(shù)次叩響的警示晨鐘給我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李漁在其才華橫溢、放蕩不羈而又命途多舛的一生中,以一個真正的戲劇藝術家的拳拳赤子之心,以他的敏銳、警醒和果決,深切地關注著舞臺藝術的命運,并用他的優(yōu)秀劇作和系統(tǒng)的戲劇理論和評論等多種形式,實現(xiàn)了他對于中國古典戲劇的癥結和前途大膽和理性的思考。他將戲劇藝術視為生命,將對戲劇藝術之花的澆灌視為自己的使命。 我們怎么能夠忘記他? 身處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家、劇作家、戲劇理論家李漁,不但是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集大成者,其豐富的戲曲創(chuàng)作亦是明清傳奇當中非常有特色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李漁的戲劇理論組織周密、條理清楚,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一套戲曲創(chuàng)作體系,他的戲曲劇作,是其戲曲理論的藝術實踐,也是他人生思想和部分編劇理論在創(chuàng)作上的體現(xiàn)。他劇作內(nèi)容的刻意創(chuàng)新,曲文和賓白的通俗性,情節(jié)的戲劇性,適合搬演的舞臺性,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戲曲綜合、總體藝術特征的刻意追求和超前的藝術自覺性,等等,無不值得我們欣賞品味和深入探究。他每一個堅實的腳步,都不啻為中國古典戲劇的危機和發(fā)展叩響一記警醒之鐘。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一個劇本真正完整的藝術生命是誕生在舞臺上的。李漁戲曲編劇藝術,特別是其展現(xiàn)的舞臺藝術價值及李漁對中國文人傳奇劇本的諸多突破,可以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戲劇在方法、技巧上的變化和獨特的審美角度。李漁的戲曲劇作,展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戲劇發(fā)展到清初時期的形態(tài)風貌以及開始出現(xiàn)與西方戲劇遙相呼應的重要跡象,是我們對那個時期的戲劇現(xiàn)象進行深入研究可供依賴的經(jīng)典范本。 恰似莎士比亞身上有無數(shù)燦爛的劇作家光環(huán),偏偏令人忘記他是一位詩人一樣,說起李漁,許多人在對他的理論贊嘆有加的同時,卻好像同樣忘記了李漁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劇作家,以及同樣是一個詩人。綜觀歷年來對李漁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研究者的研究興趣往往更多集中于對李漁的劇論研究,這固然是正常的。在這些研究中,對李漁的創(chuàng)作理論研究、搬演理論研究、戲曲美學研究,以及在體系研究、中外比較等方面,專著和論文蔚為大觀,其數(shù)量和研究深度均遠遠大于對李漁戲曲劇本創(chuàng)作本身的研究。然而,與之嚴重失衡的是,每每談及他的劇作,人們耳熟能詳?shù)模瑓s往往是基于道德、倫理層面的指斥——義正詞嚴,唯恐不足,儼然出自道德家而非文藝評論家之口。他們對李漁這樣一個戲曲作家、理論家的品頭論足,恰如剝?nèi)チ怂膽蚯鈿ぃ蚪驑返赖目偸撬膫人品質(zhì),即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私德,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對李漁戲曲劇作的研究,開始于李漁同時代的戲曲點評。與李漁同時代的孫治在《李氏五種總序》中曾盛贊李漁的傳奇云:“余往觀優(yōu),見有《憐香伴》者,雅為擊節(jié)。已又得《風箏誤》本,讀而善之……其壯者如天馬之鳴霹靂,其幽者如纖林之響落葉,其詼諧如東方舍人射覆于萬乘之前,其莊雅如魏邴丞相謀謨于議堂之上,而總以寄其牢愁之感,寫其抑郁之思。掛玉釵與東墻,贈荊珠于洛浦。離合變化,出鬼入神!痹诹钜苍岳顫O“喜作詞曲小說,極淫褻”。其后,董含、楊恩壽、蔣瑞藻等,均多基于道德、倫理等原因而對李漁劇作做出較低的評價。 李漁政治地位上的劣勢,想必亦是他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中國古代知名作家當中,除了關漢卿等之外,顯然以科舉的勝利者和居官者為多,所謂文人墨客,亦是官宦作家,如王安石、歐陽修、湯顯祖。另一個比較特殊的徐渭,雖然僅僅是一席幕僚,但他憑據(jù)雄健的文筆與戰(zhàn)事謀略等實力,以及與封疆大吏胡宗憲的親密關系,無論是在朝堂還是萬馬軍營,都有著受人尊敬的身份。即使像李白這樣的,雖然并未居官,但經(jīng)常以貴客的身份往還于達官貴人、皇親國戚甚至皇帝本人的身邊,和李漁的如同乞丐般的賣藝“打秋風”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一些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甚至荒誕不經(jīng)的行止,放在別人那里便是風流倜儻,但出現(xiàn)在同樣滿身的才華,*終放棄科考、不官不仕的李漁的身上,冷嘲熱諷甚至鄙夷謾罵恰如萬箭齊發(fā),勢同圍攻,所欠李漁的已經(jīng)不僅是一個公允而已了。 古代對李漁的正面評價也有可圈可點之作,如清代文壇泰斗錢謙益在其《絳云樓題跋· 李笠翁傳奇》便云:“笠翁傳奇前后數(shù)十種,橫見側(cè)出,征材于《水滸》,按節(jié)于雍熙;《金瓶》無所斗其淫哇,而《玉茗》不能窮其繆巧。宋耶元耶?詞耶曲耶?吾無得而論之矣! 所幸的是,時至晚近以來,理論界有識之士時有涌現(xiàn),評價中肯、言之有物、有理有據(jù)、條分縷析之作如點點燦然星光,屢屢閃爍其間,這是十分可喜的。似這種對李漁的創(chuàng)作價值給予客觀認可,特別是堅定駐足于戲劇學立場的論作,我們得之幸然,閱之欣然,不厭其多,不厭其詳。 近人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提道,李漁曾作《蜃中樓》以折中《柳毅傳書》與《張生煮!贰V麘蚯碚摷覅敲穼顫O劇作做了肯定的評價(“李笠翁十種曲傳播詞場久矣。其科白排場之工,為當世此人所共認”),但也指出了他所認為的不足之處(“惟詞曲則間有市井謔浪之習而已”)。這份中肯,十分難能可貴。
李漁編劇藝術研究 作者簡介
蔡東民,戲劇學博士,蘇州科技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主任編輯。主要研究方向:戲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符號學。 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李漁編劇藝術研究”、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戲曲符號學引論”等科研項目。擔任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話劇《師說》編劇、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工程重點劇目——話劇《獨龍?zhí)炻贰肪巹。曾榮獲上海文藝創(chuàng)作獎、田漢戲劇獎、中國寶鋼教育獎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