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方劑學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jīng)驗輯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醫(yī)案摘奇·雪雅堂醫(yī)案合集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用藥禁忌書
-
>
中醫(y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胃癌前病變中醫(yī)藥治療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1241
- 條形碼:9787030731241 ; 978-7-03-07312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胃癌前病變中醫(yī)藥治療 本書特色
對近年來針對胃癌及胃癌癌前病變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介紹,重點介紹了中醫(yī)藥學對胃癌前病變的認識與研究,展現(xiàn)了中醫(yī)藥治療手段在阻斷胃癌前病變的優(yōu)勢。
胃癌前病變中醫(yī)藥治療 內容簡介
本書共7章34節(jié),對胃癌前病變的概念、流行病學、病因、發(fā)病機制,以及西醫(yī)診斷和治療進行了概要介紹,重點介紹了中醫(yī)藥學對本病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的認識,中醫(yī)治療方法,飲食與生活調攝手段,名中醫(yī)治療經(jīng)驗,以及近年來胃癌前病變基礎研究領域的一些新進展。此外,還對胃癌前病變一些熱點研究領域和研究思路進行了探索。 本書可供從事胃癌前病變防治工作的臨床醫(yī)師、研究者參考借鑒,也可以為廣大的慢性胃病患者尤其是胃癌前病變患者提供專業(yè)指導。
胃癌前病變中醫(yī)藥治療 目錄
**章 胃癌前病變概述 1
**節(jié) 概念 1
第二節(jié) 流行病學 15
第三節(jié) 病因與發(fā)病 20
第四節(jié) 胃的組織學基礎及癌前病變的機制 25
第二章 胃癌前病變的西醫(yī)診治 38
**節(jié) 診斷 38
第二節(jié) 治療 57
第三節(jié) 療程和預后 75
第三章 中醫(yī)對胃癌前病變的認識 84
**節(jié) 胃癌前病變的中醫(yī)病名 84
第二節(jié) 胃癌前病變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85
第三節(jié) 胃癌前病變的中醫(yī)治則治法 101
第四節(jié) 胃癌前病變中醫(yī)體質辨識 108
第四章 胃癌前病變的中醫(yī)治療 112
**節(jié) 中醫(yī)方劑治療 112
第二節(jié) 中成藥治療 130
第三節(jié) 針灸治療 132
第四節(jié) 穴位貼敷治療 137
第五節(jié) 耳穴壓豆聯(lián)合中藥治療 139
第六節(jié) 中醫(yī)食療與生活調攝 140
第五章 胃癌前病變名中醫(yī)治療經(jīng)驗 149
**節(jié) 徐景藩陰毒論治 149
第二節(jié) 李玉奇以癰論治 150
第三節(jié) 勞紹賢病證論治 151
第四節(jié) 馬貴同虛實論治 152
第五節(jié) 余紹源虛瘀毒論治 154
第六節(jié) 李佃貴濁毒論治 155
第七節(jié) 李桂賢三期論治 156
第八節(jié) 劉啟泉以通論治 158
第九節(jié) 解建國角藥論治 159
第六章 胃癌前病變基礎研究 162
**節(jié) 模型研究 162
第二節(jié) 分子生物學研究 170
第三節(jié) 免疫學研究 193
第四節(jié) 中藥作用機制研究 197
第五節(jié) 單味中藥藥理作用 218
第六節(jié) 針灸治療研究 248
第七章 胃癌前病變的研究熱點及展望 268
**節(jié) 熱點研究領域 268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 301
胃癌前病變中醫(yī)藥治療 節(jié)選
**章 胃癌前病變概述 **節(jié) 概念 21世紀以來,隨著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腫瘤細胞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有了更具體的了解。正常組織細胞在外源性或內源性致癌因子的長期影響下,其中的某些基因表達異常,轉變?yōu)樽儺惖慕M織細胞。這種基因表達異常一旦發(fā)生,便可不斷累積,且以進行性加重的趨勢發(fā)展。這些變異的細胞失去了正常組織細胞所**的*重要和關鍵的生物學特征,且完全脫離了機體調控機制,表現(xiàn)出過度增殖的惡性特征,*終導致癌變。經(jīng)過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正常組織細胞逐漸演變?yōu)閻盒阅[瘤細胞,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惡性腫瘤細胞可能會增殖、生長,但還沒有能力侵入周圍組織,所以被認為是良性生長,也有學者稱其為變異細胞。因此,癌前病變是指基因表達異常,但尚未真正癌變的一類病變。 一、癌前病變的概念 癌前病變是一個病理學概念,也是被病理學家用于描述病變形態(tài)學的名稱,是指一類具有細胞不典型性和分化異常的增生性病變,這種病變以后可能會在不同程度上發(fā)展成侵襲性癌。癌前病變是惡性腫瘤發(fā)生前的一個階段,然而并非所有癌前病變都會發(fā)展為癌,也并非所有惡性腫瘤在其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都必須經(jīng)過癌前病變這一階段。雖然在形態(tài)學上病理學家對癌前病變的看法暫不完全一致,但多數(shù)學者認為上皮的異型增生(dysplasia)是癌前病變。因此,癌前疾病是指某些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明顯癌變危險的,不及時治愈,則有可能轉變?yōu)榘┑穆约膊 ?關于癌前病變,人們對它的認識尚處在不斷探索、學習和深化的過程中,因此命名也不統(tǒng)一。在英語文獻中,和癌前病變有關的較常出現(xiàn)的名稱有“dysplasia”“atypical hyperplasia”“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reinvasive cancer”“preinvasive lesion”“cervical cancer precursor”“precancerous lesion”“precancerous condition”“premalignant lesion”“premalignancy”“incipient neoplasia”。 癌前病變并非癌癥,但是容易進展成癌癥。致癌因素所致的“正常上皮→單純增生→異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的演變過程被認為是癌癥發(fā)生、發(fā)展的經(jīng)典模式。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自異型增生開始即進入癌前階段。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是癌癥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階段。惡性腫瘤種類繁多,尚不能說癌前病變是所有腫瘤發(fā)生的必經(jīng)階段,不過多數(shù)腫瘤確實存在相關的癌前病變,在癌前病變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為癌。有些類型的癌至今不清楚其癌前階段,也不是所有的癌前階段均會發(fā)展成浸潤癌,即真正意義上的癌癥狀態(tài)。隨著對疾病進展及分子病理學的進一步研究,病理學名稱也在概念上出現(xiàn)了微小差別。例如,*初的不典型增生及異型增生均包括輕、中、重度異型增生和原位癌,而近幾年推薦使用的上皮內瘤變,分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和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這將癌前階段的高危、低危狀態(tài)區(qū)分得更加具體和明確。炎癥修復性及非腫瘤性的不典型增生在各系統(tǒng)診斷分類中已不再將其納入癌前病變。而真正有克隆性分子改變的異型增生被進一步劃分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和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并且學者們主張廢棄“原位癌”這一名稱,以避免與真正浸潤癌混淆。 狹義的癌前病變通常作為臨床上的病理專業(yè)術語,用來描述特定的細胞、組織結構改變。廣義的癌前病變內涵目前難以確定,常泛指上皮細胞從非正常狀態(tài)發(fā)展至典型癌之前的演變階段。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1978年首次明確定義癌前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為“一種更容易發(fā)展為惡性腫瘤的組織學改變”,凡是發(fā)展成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超過20%的各種病變,都稱為癌前病變。它的組織學類型繁多,不同器官或不同部位,其癌前病變類型也不同。 二、臨床常見的癌前病變 惡性腫瘤種類復雜,大多數(shù)上皮性惡性腫瘤均已發(fā)現(xiàn)有相關的癌前病變。 (一)胃癌前病變 從廣義上來說,正常組織到胃癌之間任何一個階段的病變都可以稱為胃癌前病變。進展為胃腺癌*常見的胃黏膜狀態(tài)是胃黏膜萎縮和腸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已經(jīng)出現(xiàn)腫瘤形態(tài)學改變的病變即胃黏膜上皮內瘤變或異型增生,屬明確的癌前病變,這些都是胃癌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為胃癌的發(fā)生提供了基礎條件。因此,胃黏膜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均有發(fā)生胃癌的風險。東亞地區(qū)胃癌發(fā)病率*高。我國胃癌發(fā)病率僅次于肺癌,位居第2位,發(fā)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東、西部地區(qū)。 (二)口腔癌前病變 口腔癌前病變是口腔鱗癌*重要的來源之一。口腔黏膜癌前病變主要有口腔白斑和口腔紅斑,1979年的 WHO口腔癌前病變臨床分類中還包括與吸煙相關的角化癥。與上述癌前病變相關的還有一組所謂的癌前狀態(tài),如口腔扁平苔蘚、口腔盤狀紅斑狼瘡和黏膜下纖維化等。臨床上的口腔白斑、口腔紅斑等是否為真正的癌前病變還需要病理學證據(jù)。病理學的診斷結果也是治療癌前病變的先決條件。因此,組織病理學上對癌前病變的認識顯得非常重要。目前,病理學認為癌前病變有上皮異常增生者就意味著以后病變進展為癌的可能性較大,即為真正的癌前病變,應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否則進展為癌的可能性較小一些,治療可相對保守。 2005年 WHO口腔癌前病變組織學分類指出口腔的癌前病變(上皮性前驅病變)主要包括白斑和紅斑(癌前狀態(tài)仍單獨列出)。口腔白斑的定義是:“可疑有癌變危險性的白色斑塊,前提是排除無癌變危險的已知病變”。這是個臨床名詞,沒有任何特別的組織病理學含義,但內容更為具體,對臨床實際也有更明確的指導意義。對于口腔紅斑,學者們較為認可1978年 WHO的定義,即“臨床和病理學上都不能定義為任何其他疾病的鮮紅色斑塊”。 (三)鼻咽癌前病變 國內學者通過大樣本的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旁上皮病變鼻咽組織活檢切片的觀察、分析及對 EB病毒血清學陽性人群進行長達12年隨訪,*終總結出鼻咽癌癌變過程的形態(tài)學順序是:鼻咽黏膜上皮鱗狀化生→上皮異型增生→原位癌→微小浸潤癌,并將 NPC的癌前病變定義為鼻咽黏膜上皮異型增生。 (四)頭頸部癌前病變 頭頸部位包括耳、鼻腔、鼻竇、鼻咽、口咽、下咽、喉、口腔、涎腺、甲狀腺、頸段食管和頸段氣管。發(fā)生于頭頸部位的良性和惡性腫瘤在臨床上都很常見,其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包括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喉白斑、喉乳頭狀瘤、喉角化癥、慢性肥厚性喉炎、腮腺多形性腺瘤、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jié)等。 (五)肺癌前病變 肺的癌前病變包括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及彌漫型特發(fā)性肺神經(jīng)內分泌細胞增生。支氣管鏡下可見的肺癌前病變主要是肺鱗癌的癌前病變,即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肺癌前病變的自然進程及其進展為肺癌的風險目前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單個癌前病變的惡性進展風險相對較小,高級別的癌前病變(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有較高的肺癌風險。 (六)食管癌前病變 食管癌的形成與食管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有關。食管癌前病變不是獨立疾病,主要是指食管上皮發(fā)生的病理學改變,如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等。與食管癌形成相關的獨立的食管疾患稱為食管癌前疾病,如巴雷特食管(Barrett esophagus)等。 (七)結直腸癌前病變 結直腸癌可概括為散發(fā)性結直腸癌及遺傳相關的結直腸癌。其癌前病變包括腸管內新生物性息肉、腺瘤,以及腸道慢性炎癥性息肉或潰瘍,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散發(fā)性結直腸癌常無特征性的臨床表現(xiàn),遺傳相關的結直腸癌前病變則可見相關臨床癥狀,可以此作為診斷依據(jù)。 (八)肝膽系統(tǒng)癌前病變 由于肝膽系統(tǒng)復雜的解剖組織結構,其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的研究相當困難,因為在實質臟器很難觀察到從不典型增生發(fā)展為原位癌的過程。解剖學上認為肝細胞不典型增生、腺瘤樣增生和肝硬化三種形式比較常見,且與肝癌的癌前疾病相關。病理研究證明,在肝硬化假小葉內發(fā)現(xiàn)肝細胞不典型增生的頻率很高,肝硬化向肝癌轉化的過程可能就是由肝細胞不典型增生惡性演化形成的。瘤樣增生的病理特征是肝呈彌漫性結節(jié)性改變,肝的大小可以正常,也可以增大或縮小。在腺瘤樣增生肝組織中,可以發(fā)現(xiàn)肝細胞不典型增生。對肝細胞不典型增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 DNA含量、染色體核型分析、核面積、核不規(guī)則指數(shù)等趨同于肝癌細胞。肝細胞不典型增生中某些基因表達產(chǎn)物明顯減少或消失,而癌基因產(chǎn)物等較正常肝細胞明顯增加。簡單來講,這種類型的細胞已經(jīng)接近于肝癌細胞。 (九)胰腺癌前病變 依據(jù) WHO胰腺腫瘤分類,胰腺主要的癌前病變包括胰腺導管上皮內腫瘤3級、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胰腺導管內管狀乳頭狀腫瘤、胰腺黏液性囊性腫瘤等。 (十)乳腺癌前病變 乳腺癌前病變主要是指乳腺導管上皮增生性病變,其中一部分病例可發(fā)展為乳腺癌。乳腺導管上皮增生性病變包括導管內增生性病變和小葉瘤變。2012年 WHO乳腺腫瘤分類明確提出前驅病變(precursor lesion)這一概念,該概念將導管原位癌和小葉性腫瘤也包括在內。 (十一)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宮頸鱗狀細胞癌的癌前病變!蹲訉m頸癌篩查異常婦女處理的共識指南(2006版)》又進一步將 CIN2、CIN3歸屬于宮頸癌前病變。 (十二)皮膚癌前病變 常見皮膚病中有一些良性疾病在理化、感染、日光照射、放射線照射、不良情緒等因素的刺激下可發(fā)生癌變,如交界痣在反復摩擦的刺激下可發(fā)展為黑色素瘤,光化性唇炎在長期紫外線照射下可發(fā)展為唇癌等,我們將這類可發(fā)生癌變的疾病稱為癌前疾病。皮膚癌前疾病進展的常見結局有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瘤、蕈樣肉芽腫等。各種癌前疾病的癌變概率有較大差異,如僅有0.4%的扁平苔蘚進展為鱗狀細胞癌,而1/3的先天性巨型色素痣可發(fā)展為黑色素瘤。 癌前病變具有和腫瘤細胞相似的生物學特征,如基因異常改變、細胞凋亡功能失常、細胞表型異常,因此提示癌前病變和大多數(shù)的癌關系緊密。此外,大量臨床研究及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癌前病變與其相對應的癌發(fā)生率升高有密切關聯(lián)。我國一項開展于食管癌高危區(qū)的長達13年的大規(guī)模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食管癌前病變進展為食管癌的危險程度遠高于正常食管。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一項納入196人長達4年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殘胃等伴有腸上皮化生和輕度異型增生等胃癌高危人群有相當高的癌變率,該研究顯示癌變率為5.97%,尤其是有胃黏膜中度以上異型增生的患者更易發(fā)生癌變,癌變率高達31.82%。高一心對237例經(jīng)胃鏡檢查有胃癌前病變的老年患者進行為期3年的隨訪,其間每半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237例中有17例(7.2%)發(fā)生癌變,其中又有6例來源于上皮異型增生。謝榮迪對159例肝、膽囊、膽管、胰腺癌前病變患者的臨床病理及診治、預后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其病變的病理特點,采取合理的治療方法治療,并進行1年、3年和5年的隨訪,觀察其存活率,結果發(fā)現(xiàn)98例肝癌前病變患者1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別為75.5%、45.9%、20.4%;24例膽囊癌前病變患者1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別為70.5%、37.5%、12.5%;10例膽管癌前病變患者1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別為70%、40%、20%;27例胰腺癌前病變患者1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別為66.7%、33.3%、7.4%。綜上可見,癌前病變具有發(fā)展為癌癥的潛在危險。 癌前病變屬于良性病變,與惡性腫瘤存在明顯區(qū)別,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都會癌變,它也可以停止發(fā)展,甚至逆轉。大部分癌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經(jīng)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