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梁實秋雅舍小品:獨得浮生半日閑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18146911
- 條形碼:9787218146911 ; 978-7-218-14691-1
- 裝幀:80g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梁實秋雅舍小品:獨得浮生半日閑 本書特色
1.梁實秋家人深情贊譽,親自授權(quán)審定。 2.完整收錄梁實秋經(jīng)典美文,附贈生活態(tài)度書簽。 3.一代“生活家”梁實秋趣味散文精華選,飄逸筆觸道破人間百態(tài)。 4.從獨處、美食、生活、人生、藝術(shù)、自然等方面,領(lǐng)略一代大師梁實秋八十余年的灑脫智慧,愿你活得豁達通透、灑脫自在。 5.央視推崇的文學(xué)大師,韓寒的寫作模范,季羨林、余光中、冰心等集體盛贊。 6.從其2000萬字的作品中反復(fù)精選,至誠推薦。其文閑適從容、幽默機警,花鳥蟲魚、詩文書畫、生活瑣事、人間世態(tài)無不信手拈來,堪稱華語散文的典范。 7.梁實秋的作品被譽為“三代國人的人生讀本”,改變了讀者的生活觀。 8.精心收錄《雅舍》《下棋》《沉默》《男人》《女人》《送行》等經(jīng)典名篇。智慧迸發(fā),發(fā)人深省。 9.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心中自在,平靜而活。不逐流,不隨波,心中有堅守,眼眸有星辰。 10.他的學(xué)術(shù)文章,功在人民,海峽兩岸,有目共睹,誰也不會有什么異辭。 ——季羨林11.機智閃爍,諧趣迭生,時或滑稽突梯,卻能適可而止,不墮俗趣。 ——余光中12.我再大一點,對近代文學(xué)史有了興趣,發(fā)現(xiàn)梁先生也和人吵過架,在整個社會都淹沒在一種聲音的時候,梁先生對文學(xué)自由堅持的聲音猶如繁星中讓我們看到了一輪新月。 ——林清玄13.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ㄓ猩⑾、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像一朵花。 ——冰心14.我寫短文的模范是梁實秋的文章,梁實秋很幽默,他影響了我很多。 ——韓寒15.今人的散文,我喜歡梁實秋的,讀起來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境界。 ——周國平金句語錄1.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 2.醒來聽見鳥囀,一天都是快活的。 3.人之饞的時候是在想吃一樣?xùn)|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間。 4.母親說我乖,也說我孤僻。如今想想,一個人能有多少時間可以偎在母親身旁? 5.這世間大部分的喜悅和悲傷不僅僅是人的,也是萬物的,在它們身上,我們能看清自己。 6.人的耐性是有限度的,誰的耐性小誰算是輸了。 7.這年頭,彼此知道都還活著,實在不易。 8.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fēng)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9.在這世上,只要是人,都復(fù)雜。
梁實秋雅舍小品:獨得浮生半日閑 內(nèi)容簡介
《獨得浮生半日閑》收錄梁實秋經(jīng)典美文,包含《雅舍》《下棋》《沉默》《男人》《女人》《送行》《謙讓》《衣裳》等60余篇作品。文章所取都是生活瑣事,有人間煙火,也有世情風(fēng)俗,經(jīng)他描繪卻別具風(fēng)趣。在機智閃爍、諧趣橫生的文字中,不難看出梁先生獨特的智慧、過人的洞察力和超強的表達力。
梁實秋雅舍小品:獨得浮生半日閑 目錄
客里似家家似寄
雅舍 / 002
孩子 / 006
音樂 / 010
信 / 015
女人 / 019
男人 / 024
洋罪 / 028
謙讓 / 032
衣裳 / 036
結(jié)婚典禮 / 041
病 / 046
匿名信 / 050
第六倫 / 055
狗 / 061
客 / 065
一物一事不從俗
握手 / 070
下棋 / 073
寫字 / 077
畫展 / 080
臉譜 / 083
中年 / 088
送行 / 092
旅行 / 096
“旁若無人” / 101
詩人 / 105
汽車 / 109
講價 / 114
豬 / 118
理發(fā) / 122
鳥 / 126
乞丐 / 130
運動 / 135
醫(yī)生 / 140
窮 / 144
澡身浴德思今古
洗澡 / 150
老年 / 154
聾 / 158
怒 / 162
沉默 / 165
商店禮貌 / 168
書房 / 173
排隊 / 178
年齡 / 184
搬家 / 188
看報有癮易鍋糊
看報 / 194
講演 / 198
代溝 / 204
臺北家居 / 210
雙城記 / 217
鼾 / 228
喝茶 / 232
飲酒 / 237
電話 / 242
圓桌與筷子 / 247
守時 / 252
幸災(zāi)樂禍 / 256
快樂 / 260
北平的冬天 / 264
點名 / 269
厭惡女性者 / 272
教育你的父母 / 275
梁實秋雅舍小品:獨得浮生半日閑 節(jié)選
雅舍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是經(jīng)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遠遠地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xiàn)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墻,一切特點都應(yīng)有盡有。講到住房,我的經(jīng)驗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茅草棚”“瓊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對那房子便發(fā)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fēng)雨,并不敢存奢望,現(xiàn)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并不能蔽風(fēng)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fēng)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蔽風(fēng)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fēng)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nèi)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墻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援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桌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于鼠子,我很慚愧地承認,我“沒有法子”!皼]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tài)度。其實我對付鼠子并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guān)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把派帷钡奈蔑L(fēng)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熬畚贸衫住闭嬗衅涫!每當(dāng)黃昏時候,滿屋里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 ,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住在“雅舍”! “雅舍”*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fù)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 ,若云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 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jīng)驗,已數(shù)見不鮮。 “雅舍”之陳設(shè),只當(dāng)?shù)煤啒愣,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y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yè)理發(fā),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fù)他求。但是陳設(shè)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為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證。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家庭,陳設(shè)千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一邊一把靠椅,兩旁是兩把靠椅夾一只茶幾。我以為陳設(shè)宜求疏落參差之致,*忌排偶!把派帷彼校翢o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閑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劉克莊詞:“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時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實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 四字,以示寫作所在,且志因緣。 孩子 蘭姆是終身未娶的,他沒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亞隨筆》里。他說孩子沒有什么稀奇,等于陰溝里的老鼠一樣,到處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話無論是怎樣中肯,但在骨子里有一點酸——葡萄酸。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因為我親見孩子到處在做現(xiàn)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動的主要范圍是家庭,而現(xiàn)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為家,沒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結(jié)果實的樹,總?cè)秉c什么;必定等到小寶貝呱呱墜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穩(wěn),男人開始做父親,女人開始做母親,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崗位。我問過一個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媽媽是做什么的?”他說:“給我縫衣的!薄澳惆职帜兀俊毙氊惙籽郏骸鞍职质强磮蟮模 钡撬S即更正說:“是給我們掙錢的!焙⒆拥幕卮鹑珜。爹媽全是在為孩子服務(wù)。母親早晨喝稀飯,買雞蛋給孩子吃;父親早晨吃雞蛋,買魚肝油精給孩子吃。*好的東西都要獻呈給孩子,否則,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適,成為家庭一切設(shè)施的一個主要先決問題。這種風(fēng)氣,自古已然,于今為烈。自有小家庭制以來,孩子的地位頓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順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謂“孝子”,乃是孝順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孝子”之說,并不偏激。我看見過不少的孩子,鼓噪起來能像一營兵;動起武來能像械斗;吃起東西來能像餓虎撲食;對于尊長賓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時撒潑打滾有如羊癇;玩得高興時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滿室,有如慘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則處之泰然,視若無睹,頂多皺起眉頭,但皺不過三四秒鐘仍復(fù)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體面的時候,也許要狠心咒罵幾聲,但那咒罵大部分是哀怨乞憐的性質(zhì),其中也許帶一點威嚇,但那威嚇只能得到孩子的訕笑,因為那威嚇是向來沒有兌現(xiàn)過的!懊宪沧訂栃ⅲ釉唬骸疅o違!苯裰靶⒆印鄙铐t是說。凡是孩子的意志,為父母者宜多方體貼,勿使稍受挫阻。近代兒童教育心理學(xué)者又有“發(fā)展個性”之說,與“無違”之說正相符合。 體罰之制早已被人唾棄,以其不合兒童心理健康之故。我想起一個外國的故事: 一個母親帶孩子到百貨商店。經(jīng)過玩具部,看見一匹木馬,孩子一躍而上,前搖后擺,躊躇滿志,再也不肯下來。那木馬不是為出售的,是商店的陳設(shè)。店員們叫孩子下來,孩子不聽;母親叫他下來,加倍不聽;母親說帶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聽;買朱古力糖去,格外不聽。任憑許下什么愿,總是還你一個不聽。當(dāng)時演成僵局,頓成膠著狀態(tài)。*后一位聰明的店員建議說:“我們何妨把百貨商店特聘的兒童心理學(xué)專家請來解圍呢?”眾謀僉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專家從八層樓請了下來。專家問明原委,輕輕走到孩子身邊,附耳低聲說了一句話,那孩子便像觸電一般,滾鞍落馬,牽著母親的衣裙,倉皇遁去。事后有人問那專家到底對孩子說的是什么話,那專家說:“我說的是:‘你若不下馬,我打碎你的腦殼!’” 這專家真不愧為專家,但是頗有不孝之嫌。這孩子假如平常受慣了不兌現(xiàn)的體罰、威嚇,則這專家亦將無所施其技了。約翰遜博士主張不廢體罰,他以為體罰的妙處在于直截了當(dāng),然而約翰遜博士是十八世紀(jì)的人,不合時代潮流! 哈代有一首小詩,寫孩子初生,大家譽為珍珠寶貝,稍長都夸做玉樹臨風(fēng),長成則為非作歹,終至于陳尸絞架。這老頭子未免過于悲觀。但是“幼有神童之譽,少懷大志,長而無聞,終乃與草木同朽”——這確是個可以普遍應(yīng)用的公式!靶r聰明,大時未必了了。”究竟是知言,然而為父母者多屬樂觀。孩子才能騎木馬,父母便幻想他將來指揮十萬貔貅時之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戰(zhàn)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著他將來喉聲一囀彩聲雷動時的光景;孩子偶然撥動算盤,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將來或能掌握財政大權(quán),同時兼營投機買賣……這種樂觀往往形諸言語,成為炫耀,使旁觀者有說不出的感想。曾見一幅漫畫:一個孩子跪在他父親的膝頭用他的玩具敲打他父親的頭,父親瞇著眼在笑,那表情像是在宣告:“看看!我的孩子!多么活潑,多么可愛!”旁邊坐著一位客人咧著大嘴作傻笑狀,表示他在看著,而且感覺興趣。這幅畫的標(biāo)題是《演劇術(shù)》。一個客人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而能表示感覺興趣,這真確實需要良好的“演劇術(shù)”。蘭姆顯然是不歡喜演這樣的戲。 孩子中之比較*蠢、*懶、*刁、*潑、*丑、*弱、*不討人歡喜的,往往*得父母的鐘愛。此事似頗費解,其實我們應(yīng)該記得《西游記》中唐僧為什么偏偏歡喜豬八戒。 諺云:“樹大自直!币馑际钦f孩子不需管教,小時恣肆些,大了自然會好。可是彎曲的小樹,長大是否會直呢?我不敢說。 音樂 一個朋友來信說:“……我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煩惱過。住在我的隔壁的是一群在×××服務(wù)的女孩子,一回到家便大聲歌唱,所唱的無非是些××歌曲,但是她們唱的腔調(diào)證明她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原制曲者所要產(chǎn)生的效果。我不能請她們閉嘴,也不能喊‘!!只得像在理發(fā)館洗頭時無可奈何地用棉花塞起耳朵來……” 我同情于這位朋友,但是他的煩惱不是他一個人有的。我常想,音樂這樣?xùn)|西,在所有的藝術(shù)里,是*富于侵略性的。別種藝術(shù),如圖畫雕刻,都是固定的,你不高興欣賞便可以不必寓目,各不相擾;唯獨音樂,聲音一響,隨著空氣波蕩而來,照直侵入你的耳朵,而耳朵平常都是不設(shè)防的,只得毫無抵御地任它震蕩刺激。自以為能書善畫的人,誠然也有令人不舒服的時候。據(jù)說有人拿著素扇跪在一位書畫家面前,并非敬求墨寶,而是求他高抬貴手,別糟蹋他的扇子。這究竟是例外情形。書家畫家并不強迫人家瞻仰他的作品,而所謂音樂也者,則對于凡是在音波所及的范圍以內(nèi)的人,一律強迫接受,也不管其效果是沁人肺腑,抑是令人作嘔。 我的朋友對于隔壁音樂表示不滿,那情形還不算嚴重。我曾經(jīng)領(lǐng)略過一次四人合唱,使我以后對于音樂會一類的集會輕易不敢問津。一陣喝彩聲把四位歌者送上演臺,鋼琴聲響動,四位歌者同時張口,我登時感覺到有五種高低疾徐全然不同的調(diào)子亂擂我的耳鼓,四位歌者唱出四個調(diào)子,第五個聲音是從鋼琴里發(fā)出來的!五縷聲音攪作一團,全不和諧。當(dāng)時我就覺得心旌顫動,飄飄然如失卻重心,又覺得身臨歧路,彷徨無主的樣子。我回顧四座,大家都面面相覷,好像都各自準(zhǔn)備逃生,一種分崩離析的空氣彌漫于全室。像這樣的音樂是極傷人的。 “音樂的耳朵”不是人人有的,這一點我承認,也許我就是缺乏這種耳朵。也許是我的環(huán)境不好,使我的這種耳朵,沒有適當(dāng)?shù)匕l(fā)育。我記得在學(xué)校宿舍里住的時候,對面樓上住著一位音樂家,還是“國樂”。每當(dāng)夕陽下山,他就臨窗獻技,引吭高歌,配合著胡琴他唱“我好比……”。在這時節(jié)我便按捺不住,頗想走到窗前去大聲地告訴他,他好比是什么。我頂怕聽胡琴,北平*好的名手××我也聽過多少次數(shù),無論他技巧怎樣純熟,總覺得唧唧的聲音像是指甲在玻璃上抓。別種樂器,我都不討厭,曾聽古琴彈奏一段《梧桐雨》,琵琶亂彈一段《十面埋伏》,都覺得那確是音樂,唯獨胡琴與我無緣。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里曾說起有人一聽見蘇格蘭人的風(fēng)笛便要小便,那只是個人的怪癖。我對胡琴的反感亦只是一種怪癖吧?皮黃戲里的青衣花旦之類,在戲院廣場里令人毛發(fā)倒豎,若是清唱則尤不可當(dāng),嚶然一叫,我本能地要抬起我的腳來,生怕是腳底下踩了誰的脖子!近聽漢戲,黑頭花臉亦唧唧銳叫,令人坐立不安;秦腔尤為激昂,常令聽者隨之手忙腳亂,不能自已。我可以聽音樂,但若聲音發(fā)自人類的喉嚨,我便看不得粗了脖子紅了臉的樣子。我看著危險!我著急。 真正聽京戲的內(nèi)行人懷里揣著兩包茶葉,踱到邊廂一坐,聽到妙處,搖頭擺尾,隨聲擊節(jié),閉著眼睛體味聲調(diào)的妙處,這心情我能了解,但是他付了多大的代價!他聽了多少不愿意聽的聲音才能換取這一點音樂的陶醉!到如今,聽?wèi)虻纳伲磻虻亩。唱戲的亦竟以肺壯氣長取勝,而不復(fù)重韻味。唯簡單節(jié)奏尚是多數(shù)人所能體會,鏗鏘的鑼鼓、油滑的管弦,都是*簡單不過的,所以缺乏藝術(shù)教養(yǎng)的人,如一般大腹賈、大人先生、大學(xué)教授、大家閨秀、大名士、大豪紳,都趨之若鶩,自以為是在欣賞音樂!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我們的音樂(戲劇除外)也在蛻變,從“毛毛雨”起以至于現(xiàn)在流行×××之類,都是中國小調(diào)與西洋某一級音樂的混合,時而中菜西吃,時而西菜中吃,將來成為怎樣的定型,我不知道。我對音樂既不能做絲毫貢獻,所以也很坦然地甘心放棄欣賞音樂的權(quán)利,除非為了某種機緣必須“共襄盛舉”不得不到場備員。至于像我的朋友所抱怨的那種隔壁歌聲,在我則認為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自然現(xiàn)象,恰如我們住在屠宰場的附近便不能不聽見豬叫一樣,初聽非常凄絕,久后亦就安之。夜深人靜,荒涼的路上往往有人高唱“一馬離了西涼界……”,我原諒他,他怕鬼,用歌聲來壯膽,其行可惡,其情可憫。但是在天微明時練習(xí)吹喇叭,則是我所不解。“打——搭——大——滴——”一聲比一聲高,高到聲嘶力竭,吹喇叭的人顯然是很吃苦,可是把多少人的睡眠給毀了,為什么不在另一個時候練習(xí)呢? 在原則上,凡是人為的音樂,都應(yīng)該寧缺毋濫。因為沒有人為的音樂,頂多是落個寂寞。而按其實,人是不會寂寞的。小孩的哭聲、笑聲,小販的吆喝聲,鄰人的打架聲,市里的喧豗聲,到處“吃飯了么?”“吃飯了么?”的原是應(yīng)酬而現(xiàn)在變成性命交關(guān)的問答聲——實在寂寞極了,還有村里的雞犬聲!*令人難忘的還有所謂天籟。秋風(fēng)起時,樹葉颯颯的聲音,一陣陣襲來,如潮涌,如急雨,如萬馬奔騰,如銜枚疾走;風(fēng)定之后,細聽還有枯干的樹葉一聲聲地打在階上。秋雨落時,初起如蠶食桑葉,窸窸窣窣,繼而淅淅瀝瀝,打在蕉葉上清脆可聽。風(fēng)聲雨聲,再加上蟲聲鳥聲,都是自然的音樂,都能使我發(fā)生好感,都能驅(qū)除我的寂寞,何貴乎聽那“我好比……我好比……”之類的歌聲?然而此中情趣,不足為外人道也。
梁實秋雅舍小品:獨得浮生半日閑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他學(xué)貫中西,著作無數(shù),堪稱二十世紀(jì)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泰斗。梁實秋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作品或描摹柴米油鹽,或述說閑情逸趣,或探討世間百態(tài),或漫談人生悲喜,典雅詼諧的文字中透出灑脫與智慧。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山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