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

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6-01
開本: 26cm 頁數(shù): 15,544頁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218.4(7.8折) 定價  ¥280.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30722874
  • 條形碼:9787030722874 ; 978-7-03-07228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對“夏商周斷代工程”9大課題、44個專題研究的綜合與總結(jié), 是在《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 簡本》的框架和結(jié)論的基礎上編寫修訂而成, 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實施和研究過程、取得的成果和結(jié)題后的重要新進展。

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 目錄

目錄
一、引言 1
(一)“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緣起 1
(二)“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目標和實施 3 
1.研究途徑和課題設計 3 
2.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基礎性工作 4 
3.多學科的學術(shù)研討會 4 
4.2000年結(jié)題基本達到的預期目標 4 
5.《夏商周斷代工程 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簡稱《簡本》)的編寫和項目驗收 5
(三)2000年以后的工作 6 
1.夏、商前期和西周考古發(fā)掘和研究 6 
2.河南龍山—新砦—二里頭—二里岡考古年代序列的建立 6 
3.殷墟甲骨分期和測年研究 7 
4.西周王年和金文歷譜研究的檢驗 7 
5.2000年結(jié)題后多學科的學術(shù)研討會 7
(四)《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的編寫 8
(五)“夏商周斷代工程”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相結(jié)合、多學科交叉研究途徑上的探索 9
二、西周年代學研究 10
(一)西周年代學研究的目標、材料和途徑 10 
1.研究范圍和目標 10 
2.材料及已有研究 11 
3.進一步研究的途徑 13
(二)西周考古學文化序列的研究與測年 14 
1.西周封國考古和琉璃河遺址、天馬—曲村遺址的選定 15 
2.琉璃河遺址墓地和居址的分期與測年 17 
3.天馬—曲村遺址的分期與測年 25
(三)構(gòu)建西周金文歷譜的基礎 33 
1.由春秋歷法上推西周歷法 33 
2.青銅器的考古類型學研究 37 
3.“月相”含義的討論 42
(四)西周金文歷譜的建立 55 
1.宣王年代的驗證 55 
2.厲王年代的推定 57 
3.懿、孝、夷王年的推排 61 
4.共王年代的推定 66 
5.穆王年代的推定 66 
6.昭王年代的推定 69 
7.成王、康王年代的推定 71 
8.2000年以后新見的金文材料 72 
9.“西周金文歷譜”及有關(guān)問題 79 
10.列入金文歷譜的青銅器系聯(lián) 82
附錄一 西周擬年長歷表84
附錄二 列入金文歷譜的青銅器系聯(lián)表(插頁)
三、武王克商年研究 131
(一)武王克商年研究的思路 131 
1.研究的背景和現(xiàn)狀 131 
2.推求武王克商年的多學科結(jié)合路線 143
(二)文獻所見西周積年的討論 144 
1.由《左傳》推論的西周積年 144 
2.由《孟子》推論的西周積年 144 
3.古本《竹書紀年》的西周積年 146 
4.今本《竹書紀年》的西周積年 147 
5.《史記 魯世家》與《世經(jīng)》的魯公年數(shù) 149 
6.漢人依殷歷推定的西周積年 151
(三)灃西97SCMH18的發(fā)現(xiàn)與測年 153 
1.豐鎬遺址分期與灃西97SCMH18 153 
2.由相關(guān)系列14C測年推定克商年的范圍 158
(四)武王克商年的天象史料 158 
1.對傳世文獻中有關(guān)記載的討論 158 
2.利簋及“歲鼎”的解釋 161 
3.《武成》與《世俘》 163 
4.《國語》伶州鳩語的性質(zhì) 163
(五) 武王克商年的天文推算 166 
1.公元前1027年方案 166 
2.公元前1044年方案 166 
3.公元前1046年方案 170 
4.武王克商年與西周金文歷譜的銜接 183
四、商代后期的年代學研究 186
(一)商代后期年代學研究的設想 186
(二)殷墟文化分期與14C測年 187 
1.殷墟文化分期 187 
2.殷墟各期14C測年結(jié)果 195
(三)殷墟甲骨分期與14C測年 197 
1.殷墟甲骨分期 197 
2.卜骨的14C測年 201
(四)殷墟甲骨文日月食與武丁年代 204 
1.“三焰食日”的排除 205 
2.賓組月食年代的證認 209 
3.武丁年代的推定 221
(五)周祭祀譜與帝乙、帝辛年代 223 
1.商末周祭制度和三個周祭系統(tǒng) 223 
2.帝辛祀譜與帝辛在位年 236 
3.帝乙祀譜與帝乙在位年 242
(六)文獻中的商后期王年 244 
1.《尚書 無逸》商王年數(shù)的研究 244 
2.其他文獻中的商王年數(shù) 246 
3.盤庚遷殷年的估計 247
(七)商代后期年代的整合 248
附錄三帝辛元祀至二十五祀周祭祀譜 250
五、商代前期的年代學研究 273
(一)文獻所見的商代積年 274 
1.文獻所記的商代積年 274 
2.文獻所見商前期諸王的在位年數(shù)與商前期積年 276
(二)文獻所見商前期的都城遷徙 278 
1.湯之亳都地望諸說 278 
2.仲丁之都地望諸說 283 
3.河亶甲之都地望諸說 284 
4.祖乙之都地望諸說 285 
5.南庚之都地望諸說 286 
6.盤庚之都地望諸說 286
(三)商前期考古學文化分期與測年 287 
1.鄭州商城的發(fā)現(xiàn)、分期與測年 288 
2.偃師商城的發(fā)現(xiàn)、分期與測年 298 
3.鄭州商城、偃師商城的始建和夏商分界的確定 305 
4.小雙橋遺址的發(fā)現(xiàn)、分期與測年 313 
5.洹北花園莊遺址的發(fā)現(xiàn)、分期與測年 315 
6.邢臺東先賢遺址的發(fā)現(xiàn)、分期與測年 319
(四)商代前期年代框架的估定 321 
1.由武王克商之年推定商代始年 321 
2.由盤庚遷殷之年推商代始年 321 
3.由考古學上的夏商分界和14C測年推商代始年 321 
4.商前期年代框架的初步推斷 322
六、夏代年代學研究 324
(一)文獻所見的夏代積年 324
(二)夏文化遺存的發(fā)現(xiàn)研究與測年 326 
1.二里頭文化的發(fā)現(xiàn)、認識、分期與測年 326 
2.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認識、分期與測年 338
(三)夏代天象的天文推算 352 
1.禹時五星聚合的天文推算 352 
2.仲康日食再研究 354 
3.《夏小正》星象年代 356
(四)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估定 359
七、夏商周考古年代的14C測定與研究 361
(一)14C測年技術(shù)簡介 361 
1.14C測定年代原理 361 
2.14C年代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14C年代校正 362 
3.實驗技術(shù)的發(fā)展 364 
4.14C年代測定對我國考古學的貢獻 366 
5.高精度14C測定和系列樣品測年新方法 367 
6.“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的14C方法論證 368
(二)常規(guī)方法的技術(shù)改造、數(shù)據(jù)處理研究與年代測定 369 
1.常規(guī)14C年代測定的技術(shù)改造和研究 369 
2.系列樣品14C年代測定方法中數(shù)據(jù)處理研究 377 
3.常規(guī)法的14C測定情況 382
(三)AMS方法技術(shù)改造、數(shù)據(jù)處理研究與年代測定 420 
1.AMS骨樣品的前處理與化學制備研究 420 
2.AMS14C年代測定的技術(shù)改造與方法學研究 432 
3.系列樣品14C年齡校正的貝葉斯方法研究 441 
4.考古遺址的AMS14C年代測定結(jié)果 451 
5.殷墟甲骨的AMS14C年代測定結(jié)果 475
(四)對有關(guān)問題的討論與結(jié)論 496 
1.基本認識和思路 496 
2.關(guān)于考古年代框架 498
附錄四 甲骨測年數(shù)據(jù)表509
八、夏商周年表 517
附錄五 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 519
附錄六 “夏商周斷代工程”組織與學術(shù)研討會總錄 534
后記(一) 542
后記(二) 545 
圖目錄
圖2-1 陜西眉縣楊家村出土的逨盤銘文 11
圖2-2 灃西西周墓葬出土陶器分期圖 16
圖2-3 琉璃河遺址平面圖 18
圖2-4 琉璃河遺址西周墓葬出土陶器分期圖 20
圖2-5 琉璃河M1193出土的克盉器形及銘文 23
圖2-6 琉璃河H108出土陶器 24
圖2-7 琉璃河遺址H108出土帶“成周”字樣的龜甲摹本 25
圖2-8 天馬—曲村遺址平面圖26
圖2-9a 天馬—曲村遺址西周墓葬出土陶鬲、陶罐分期圖 27
圖2-9b 天馬—曲村遺址西周墓葬出土陶盆、陶尊分期圖 28
圖2-9c 天馬—曲村遺址西周墓葬出土陶豆分期圖 29
圖2-10 晉侯墓地總平面圖 31
圖2-11 虞虎鼎器形及銘文 56
圖2-12 14C測定年代在高精度樹輪校正曲線上所處位置圖 60
圖2-13 晉侯墓地M8木炭14C測年的擬合 60
圖2-14 理論計算得到的各地點視亮度變化過程 63
圖2-15 公元前1000—前840年中國可見的“天再旦”現(xiàn)象 64
圖2-16 虎簋蓋銘文 67
圖2-17 鮮簋銘文 68
圖2-18 靜方鼎銘文 70
圖2-19 簋器形及銘文 73
圖2-20 吳盉器形 73
圖2-21 士山盤銘文 74
圖2-22 伯呂父銘文 75
圖2-23 七年師兌簋蓋器形及銘文 76
圖2-24 覺公簋器形及銘文 78
圖3-1 灃西97SCMT1西壁剖面及H18層位圖 154
圖3-2 灃西97SCMH18出土陶器 155 
圖3-3 打破97SCMH18諸單位出土陶器 156
圖3-4 利簋器形及銘文 162
圖3-5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甲子子夜朝歌天象圖 181
圖4-1 殷墟示意圖 188
圖4-2 殷墟遺址陶器分期圖 194
圖4-3 殷墟墓葬陶器分期圖 194
圖4-4 “三焰食日”卜甲 207
圖4-5 《合集》11482正反 210
圖4-6 《合集》11485 210
圖4-7 《合集》11486 210
圖4-8 《英藏》886正反 210
圖4-9 《英藏》885正反 210
圖4-10 《合集》11483 210
圖4-11 《合集》11484正 210
圖4-12 二祀其卣銘文 237
圖4-13 四祀其卣銘文 237
圖4-14 作冊卣銘文 237
圖5-1 鄭州商城平面圖 290
圖5-2 鄭州二里岡期商文化陶器分期圖 292
圖5-3 偃師商城平面圖 300
圖5-4 偃師商城典型陶器分期圖 302
圖5-5 小雙橋遺址與鄭州白家莊遺址出土陶器比較 314
圖5-6 安陽殷墟與洹北商城平面圖 316
圖5-7 花園莊早段陶鬲 317
圖5-8 東先賢遺址**期陶器 320
圖6-1 二里頭遺址位置示意圖 328
圖6-2 二里頭遺址二號宮殿基址圖 329
圖6-3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02VM3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 330
圖6-4a 二里頭遺址典型陶器分期圖(1) 332
圖6-4b 二里頭遺址典型陶器分期圖(2) 333
圖6-4c 二里頭遺址典型陶器分期圖(3) 334
圖6-4d 二里頭遺址典型陶器分期圖(4) 335
圖6-5 王城崗遺址典型陶器分期圖 341
圖6-6 王城崗遺址實測地形圖 343 
圖6-7 禹州瓦店遺址典型陶器分期圖 345
圖6-8 王灣三期、“新砦期”與二里頭一期典型陶器對比圖 349<
展開全部

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 節(jié)選

一、引言  。ㄒ唬跋纳讨軘啻こ獭钡木壠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有數(shù)的獨立起源的古文明之一,綿延流傳,從未中斷,世所罕見。但是,我國古書記載的上古確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馬遷《史記 十二諸侯年表》的開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再往上就存在分歧,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古史研究中的重大缺憾。夏商周三代在我國古代文明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但其年代學始終是一個學術(shù)難題。兩千年來,歷代學者不斷努力,試圖解決,但由于涉及的領域很廣,而研究大多是個別進行,研究的材料和手段有限,所以在一些關(guān)鍵點上始終沒有突破。   20世紀是科學技術(shù)突飛猛進的時代,人類從事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術(shù)手段有了極大的進步,在認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此背景下,中國古史研究展現(xiàn)了新的面貌。20世紀初,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旗幟的引領下,各種思潮涌現(xiàn),“古史辨”派率先沖擊了兩千多年的古史系統(tǒng),客觀上推動了學術(shù)界對新史料的搜集和重建上古史的期望。以田野調(diào)查和發(fā)掘為特征的現(xiàn)代考古學取代了傳統(tǒng)的金石學,成為新興學科,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深入研究,為夏商周文明的探索開辟了新途徑。包括商周甲骨文和商周金文在內(nèi)的古文字學研究取得長足進展。天文史研究也是成就卓著,由于現(xiàn)代計算技術(shù)的飛躍,天文歷算更進入了前人無法比擬的快捷、精準的時代。核物理引入考古學領域,其中14C測年方法的應用對年代學研究是重大推動。隨著年代數(shù)據(jù)校正手段的提升以及加速器質(zhì)譜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的出現(xiàn),14C測年技術(shù)對高精度測量以及對微量樣品的測量成為可能。由此,測年專家于1990年預見,14C測年方法已經(jīng)“有希望可能對商周歷史紀年的分歧作出自己的判斷”(1)。歷史學家提出:“充分溝通這些學科的成果,將能進一步闡釋古代歷史文化 將能開拓出古代歷史、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對整個中國古代文明作出重新估價。”   1995年夏,著名系統(tǒng)科學、系統(tǒng)工程及控制論專家,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學技術(shù)委員會主任的宋健博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倡議,“組織科學界聯(lián)合研究中國古代紀年問題,以縮小與埃及學和亞述學的差距”。他認為,“經(jīng)過100多年數(shù)代人的努力,特別是*近40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應該抓住世紀之交的時機,“做一個總結(jié),對三代紀年這個關(guān)鍵問題歸納出一個輪廓”。   1995年9月,宋健邀請在北京的一批不同學科的學者,舉行座談會,討論怎樣把自然科學技術(shù)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結(jié)合起來,對中國古文明進行探索的問題。這次座談會提議,作為這種研究的**步,應建立一個年代學項目,即“夏商周斷代工程”。   對于這個倡議,學術(shù)界積極響應,專家學者對實施這個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醞釀組織相關(guān)學科專家攻關(guān)隊伍。時任國務委員李鐵映(主持文教)和宋。ㄖ鞒挚萍迹┞(lián)袂推動,政府給予大力支持。1995年12月,李鐵映和宋健在國務院主持召開會議,有關(guān)部委領導和有關(guān)專家共同參加,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重大科研課題的有關(guān)問題。會議決定,將“夏商周斷代工程”列為國家重大科研課題;成立“夏商周斷代工程”重大科研課題領導小組,為“夏商周斷代工程”來自隸屬不同地區(qū)、不同部門的高校、研究單位、文博單位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和配合提供支持;領導小組組長由國家科委(后更名科技部)副主任(副部長)鄧楠擔任,副組長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主任)陳佳洱擔任,小組成員有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韋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長)路甬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滕藤(繼任江藍生)、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繼任張文彬)、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劉恕、國家科學技術(shù)委員會社會發(fā)展司司長甘師俊(繼任劉燕華);為了便于組織科研攻關(guān),聘任李學勤、仇士華、李伯謙、席澤宗為首席科學家,著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各項準備工作;由領導小組聘任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骨干組成專家組,負責組織科研工作;組織相關(guān)部委為“夏商周斷代工程”起步籌集經(jīng)費,等等。四位首席科學家牽頭組織21位來自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由專家組具體領導和運作這個項目。應專家組的邀請,李鐵映、宋健擔任項目特別顧問。為了協(xié)助專家組進行組織協(xié)調(diào)并處理日常事務,設立項目辦公室(3)。隨后,又聘任了專家組秘書長。   專家組經(jīng)過9個月(1995年9月至1996年5月)的積極籌備,廣泛征求意見,完成了實施“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了研究目標、研究途徑和課題設置,提交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④,并經(jīng)審查通過。同時,專家組邀請并組織了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和九。ê幽稀㈥兾、河北、山西、四川、吉林、黑龍江、山東、江蘇)的3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單位的170多位專家的研究隊伍(隨著工作的開展又陸續(xù)有所增加)。   1996年5月16日,被列為第九個五年計劃國家重點科技攻關(guān)計劃項目之一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宣布啟動。   李鐵映、宋健兩位國務委員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啟動給予至關(guān)重要的推動,國家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跋纳讨軘啻こ獭毖芯繄F隊自身專家負責的原則得到充分保障,全體參加者懷著一種受命于歷史的責任感投入其中。   (二)“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目標和實施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任務是,運用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jié)合的方法,研究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學,總目標是提交一份由不同學科研究結(jié)論支撐的夏商周時期年代學年表。根據(jù)各歷史階段材料的不同情況,“夏商周斷代工程”由近及遠分別提出如下詳略不等的具體目標:  、傥髦芄埠驮辏ü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   ②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  、凵檀捌冢岢霰容^詳細的年代框架;  、芟拇,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過程,就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的實施過程。   1.研究途徑和課題設計   “夏商周斷代工程”既然是綜合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shù)等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聯(lián)合實施的研究項目,課題和專題的設置就有必要盡可能考慮有利于推動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原則。具體做法是,依照系統(tǒng)工程的要求,按任務目標設定課題,然后,分解課題目標,按需要設置專題。課題和專題均由不同學科混合編組,專題攻關(guān)任務交由相關(guān)的不同專業(yè)的專家承擔。然后,綜合全部專題的研究成果,形成項目總的結(jié)論。這個做法有利于學科交叉貫穿于任務實施的全過程,并使每一位參加者都明確自己承擔的專題在整個目標任務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他專題學科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研究途徑主要有兩條:  、賹魇赖墓糯墨I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進行搜集、整理、鑒定和研究,對其中有關(guān)的天文、歷法記錄,通過現(xiàn)代天文計算,推定其年代。  、趯τ械湫鸵饬x的考古遺址、墓葬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做必要的發(fā)掘,取得系列樣品,進行常規(guī)法和AMS法的14C年代測定。   *后對各課題通過不同途徑得出的結(jié)論進行綜合,使研究進一步深化,得出盡可能有較多學科支撐的年代學年表。   “夏商周斷代工程”共設9個課題,下分36個專題,在實施過程中,根據(jù)研究需要又增設8個專題(1)。   2.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基礎性工作   (1)文獻資料庫和天文數(shù)據(jù)計算中心的建立   對唐代以前的有關(guān)三代紀年和天象的史料記載進行普查,建立夏商周年代與天象文獻資料庫。同時搜集年表9種(宋代4種、清代5種),制成總表,并根據(jù)其源流及紀年情況,區(qū)分為以今本《竹書紀年》和以《通鑒外紀》為代表的兩系。對唐宋以前有關(guān)夏與商前期都城的文獻也做了普遍搜集。建立夏商周天文數(shù)據(jù)計算中心,以方便進行恒星位置的反推計算、星象年代分析、古代行星位置推算。  。2)關(guān)鍵考古遺址的發(fā)掘研究和系列樣品的釆集   確立夏商周考古學文化分期標尺和14C年代框架,是建立夏商周年表的基礎。在原有考古工作的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在北京、山西、陜西、河南、河北等地組織了一系列夏商周關(guān)鍵遺址的補充發(fā)掘,并新發(fā)現(xiàn)了安陽洹北商城和灃西H18等。對相關(guān)考古資料加以整理,進行考古學分期研究。在考古發(fā)掘過程中,考古學者和測年學者密切合作,從不同地層和遺跡單位中采集了一千多份系列樣品,用于測年研究。   (3)常規(guī)法與AMS法14C測年的技術(shù)準備   我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測定考古遺址、遺物年代的工作,過去誤差通常較大,主要用于史前考古。為適應“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高精度要求,改造常規(guī)和AMS法14C測年實驗室設備,改進樣品制備及測試方法,使常規(guī)法測量精度達到0.3%,AMS法測量精度達到或優(yōu)于0.5%;研究系列樣品日歷年代校正方法,縮小誤差。   此外,結(jié)合有關(guān)課題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還十分重視對年輕學者的跨學科聯(lián)合培養(yǎng)。   3.多學科的學術(shù)研討會   為了發(fā)揮多學科交叉的優(yōu)勢,“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和辦公室在各課題組研究的基礎上,組織了65次多學科的學術(shù)討論會(1),其中涉及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的研討會一般在考古遺址的現(xiàn)場召開。這些會議對于攻克難點、形成共識起了重要作用。   4.2000年結(jié)題基本達到的預期目標   作為國家“九五”計劃支持的重點科技攻關(guān)項目之一,“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實施有一定時限!跋纳讨軘啻こ獭痹谌〉秒A段性成果并實現(xiàn)基本目標任務之后,于第九個五年計劃的下限2000年結(jié)題。結(jié)題之時,“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自評估,“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四年多,各項研究進展順利,預期目標基本達到,具體如下:研究與測年,以及有關(guān)遺址的分期和測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構(gòu)。以嚴格的類型學方法排定銘文中“四要素”倶全的西周青銅器順序,結(jié)合“天再旦”日全食記錄的證認及周初文獻研究,建立金文歷譜,給出西周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與西周文化的考古學研究為基礎,通過灃西H18的發(fā)現(xiàn)與測年等,為商周分界確定了年代范圍。然后綜合文獻、金文歷日研究與天文推算,選定公元前1046年為武王克商年。  、诟鶕(jù)殷墟文化的分期與測年,參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的架構(gòu)。對賓組卜辭五次月食進行天文計算和證認,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黃組卜辭周祭三系統(tǒng)說,與商末歷日對比,推定了帝辛年代。在此基礎上,給出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垡脏嵵萆坛、偃師商城、小雙橋遺址、洹北花園莊遺址、邢臺東先賢遺址等商前期遺址的分期研究與測年為依據(jù),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框架和夏商分界的考古學界標。   ④依據(jù)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分期研究與測年、河南龍山文化登封王城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遺址的分期研究與測年,對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的關(guān)系做了探索,并結(jié)合文獻夏積年的研究,估計了夏代的始年。對文獻中夏代仲康日食與“禹時”五星聚的記載進行了重新研究和推算。   對上述成果進行綜合深化,提出了各歷史階段年代互洽,并能與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盡可能吻合的《夏商周年表》。   5.《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簡稱《簡本》)的編與和項目驗收   1999年5月,各課題組預定研究目標已基本達到,首席科學家開始主持階段成果報告的起草工作。起草小組以各課題、專題的結(jié)題報告為基礎,對工程實施總體情況進行分析,對其論點、論據(jù)及其結(jié)論進行歸納和提煉,6月形成初稿,8月提交專家組討論。在充分吸收意見的基礎上,修改成《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1999階段成果報告 簡稿》(征求意見稿)。1999年9月24日,將上述征求意見稿提交由中國史學會、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科技史學會與“夏商周斷代工程”聯(lián)合舉辦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成果學術(shù)報告會”,廣泛聽取來自全國各地的160多位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專家學者的寶貴意見。結(jié)合工作的新進展,形成《簡稿》的修訂稿。在反復修改后,2000年4月,再次邀請“夏商周斷代工程”內(nèi)外專家共同審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