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普通病毒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11-01
開本: 26cm 頁數(shù): 14,338頁
本類榜單:醫(yī)學銷量榜
中 圖 價:¥81.3(8.3折) 定價  ¥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普通病毒學 版權信息

普通病毒學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論述各類病毒的本質、結構與功能的相似形和特點,概括各方面共同的理論和概念,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機體水平及群體水平闡明病毒與宿主相互關系的規(guī)律。內容包括病毒的分類與命名、形態(tài)結構、理化性質、復制、遺傳與變異、進化、基因工程、朊病毒、病毒與腫瘤、病毒與細胞凋亡,人類致病毒、昆蟲病毒、植物病毒等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系。書后附有病毒專業(yè)術語匯編。權術內容翔實,豐富而新穎,既介紹各類病毒的基礎知識、又反映病毒研究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方向。

普通病毒學 目錄

目錄Contents
第1章 病毒學概述 1
**節(jié) 病毒學發(fā)展史 1
一、人類對病毒認識的經(jīng)驗時期 1
二、病毒的發(fā)現(xiàn)時期 2
三、早期病毒學的發(fā)展 3
四、病毒學及其對生命科學的推動作用 5
五、病毒學相關生物技術的發(fā)展 8
第二節(jié) 病毒的種類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9
一、病毒的分類 9
二、病毒的起源 10
三、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1
小結 13
復習思考題 14
參考文獻 14
第2章 病毒分類與命名 19
**節(jié) 病毒分類的組織 19
一、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 19
二、病毒分類學的發(fā)展 19
第二節(jié) 病毒的主要類群 22
一、脊椎動物的病毒 22
二、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的病毒 23
三、高等植物的病毒 23
四、藻類和真菌的病毒 24
五、原核生物的病毒 24
六、亞病毒因子 25
第三節(jié) 病毒分類單元及命名規(guī)則 26
一、病毒分類單元 26
二、病毒分類命名通用規(guī)則 27
三、病毒分類單元的命名規(guī)則 27
四、病毒種的命名規(guī)則 28
五、亞病毒因子的分類命名規(guī)則 29
六、病毒名稱書寫規(guī)則 29
第四節(jié) 病毒分類的原理和依據(jù) 29
一、病毒分類的原理 29
二、病毒分類的依據(jù) 30
第五節(jié) 病毒分類系統(tǒng) 30
小結 40
復習思考題 40
參考文獻 40
第3章 病毒的形態(tài)與結構 43
**節(jié) 病毒結構概述 43
一、什么是病毒粒子 43
二、病毒粒子的形態(tài)和大小 44
第二節(jié) 病毒的對稱性結構 45
一、病毒衣殼多以對稱結構存在 45
二、正二十面體球狀結構 45
三、螺旋狀結構 48
四、復合對稱結構 49
第三節(jié) 病毒的高分辨率結構研究 51
一、冷凍電子顯微術 51
二、病毒重要蛋白質的結構研究 55
小結 59
復習思考題 59
參考文獻 59
第4章 病毒的復制周期 63
**節(jié) 病毒吸附和進入 63
一、病毒的吸附 63
二、病毒進入細胞的一般機制 64
三、包膜病毒的入侵 66
四、無包膜病毒的入侵 70
第二節(jié) 病毒脫衣殼 72
一、病毒脫衣殼的通用機制 72
二、重要病毒脫衣殼的過程 74
第三節(jié) 病毒的裝配與釋放 78
一、病毒粒子的裝配 78
二、病毒粒子的釋放 81
小結 83
復習思考題 84
參考文獻 84
第5章 病毒基因組復制 86
**節(jié) 病毒基因組復制的基本概念 86
一、巴爾的摩病毒分類 86
二、病毒聚合酶 88
三、病毒復制地點的類型及原因 89
四、復制的分子機制 89
五、復制工廠及宿主因子 91
六、突變率 91
第二節(jié) 病毒基因組復制的類型 92
一、DNA病毒的復制 92
二、RNA病毒的復制 99
三、逆轉錄病毒的復制 101
小結 105
復習思考題 105
參考文獻 105
第6章 病毒的致病機制 108
**節(jié) 病毒感染宿主 108
一、入侵 108
二、病毒在宿主體內的擴散 110
三、病毒的傳播 111
四、幾個相關概念與定義 112
第二節(jié) 病毒感染的類型 113
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 113
二、急性感染 113
三、持續(xù)性感染 114
四、流產(chǎn)感染 115
五、轉化性感染 115
第三節(jié) 病毒感染與腫瘤 115
一、細胞轉化與腫瘤 115
二、腫瘤病毒 115
三、病毒致腫瘤的機制 116
第四節(jié) 病毒感染與炎癥反應 119
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炎癥反應 119
二、炎癥反應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19
小結 120
復習思考題 121
參考文獻 121
第7章 病毒感染與免疫 123
**節(jié) 抗病毒免疫概述 123
一、免疫系統(tǒng)概述 123
二、抗病毒免疫應答概述 124
第二節(jié) 天然免疫對病毒感染的識別 125
一、模式識別受體概述 125
二、Toll樣受體 126
三、RIG-Ⅰ樣受體 126
四、胞質DNA受體 127
第三節(jié) 抗病毒天然免疫 128
一、干擾素介導的抗病毒天然免疫 128
二、自然殺傷(NK)細胞介導的抗病毒天然免疫 129
三、補體系統(tǒng)介導的抗病毒天然免疫 130
第四節(jié) 適應性免疫細胞對病毒感染的識別 131
一、T細胞對病毒抗原的識別依賴于抗原呈遞細胞對病毒的攝取、加工與呈遞 131
二、B細胞直接識別病毒抗原 133
第五節(jié) 抗病毒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 135
一、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135
二、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 136
第六節(jié) 病毒的免疫逃逸 138
一、病毒對天然免疫的逃逸 138
二、病毒對適應性免疫的逃逸 139
小結 141
復習思考題 141
參考文獻 141
第8章 抗病毒疫苗 144
**節(jié) 疫苗的來歷與發(fā)展 144
一、中國古代的“類疫苗”醫(yī)學實踐 144
二、詹納與巴斯德開創(chuàng)近代疫苗學先河 145
三、近代疫苗研發(fā)進程和現(xiàn)代免疫接種應用概況 146
第二節(jié) 疫苗的種類及其典型實例 147
一、減毒疫苗 148
二、滅活疫苗 148
三、亞單位疫苗 149
四、載體疫苗 149
五、DNA疫苗 150
六、RNA疫苗 150
七、多糖疫苗 150
第三節(jié) 抗病毒疫苗免疫接種、免疫應答和保護機制 151
一、疫苗的接種方式及遞送系統(tǒng) 151
二、疫苗佐劑 152
三、疫苗免疫應答機制與保護機制 155
第四節(jié) 抗病毒疫苗的研制 157
一、從概念到產(chǎn)品原型,產(chǎn)品原型到臨床試驗,臨床試驗到臨床應用 158
二、疫苗研制遵循“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原則 159
三、疫苗具有公共安全屬性,還需兼顧成本價格和大眾支付能力 159
第五節(jié) 抗病毒疫苗研發(fā)的挑戰(zhàn)和展望 159
一、抗病毒疫苗研發(fā)面臨的問題和研發(fā)瓶頸 159
二、抗病毒疫苗未來發(fā)展方向和突破路徑 162
小結 162
復習思考題 163
參考文獻 163
第9章 抗病毒藥物 165
**節(jié) 概述 165
一、抗病毒藥物研究的簡要歷史 165
二、抗病毒藥物的現(xiàn)狀 166
第二節(jié) 抗病毒藥物研究方法與技術 166
一、病毒的生活周期與抗病毒藥物靶標 166
二、基于靶標的體外抗病毒藥物篩選技術 168
三、基于細胞的抗病毒藥物篩選技術 168
四、藥物的抗病毒機制研究及耐藥性 172
五、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動物模型 173
第三節(jié) 抗HIV藥物 174
一、抗HIV藥物及HAART治療 174
二、抗HIV藥物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175
第四節(jié) 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 176
一、慢性乙肝的治療藥物 176
二、抗乙肝藥物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177
第五節(jié) 抗丙型肝炎病毒藥物 178
一、早期抗HCV藥物及治療 178
二、抗HCV藥物研究進展 179
第六節(jié) 抗流感病毒藥物 180
一、流感的致病特點及治療藥物 180
二、抗流感藥物研究進展 181
小結 182
復習思考題 183
參考文獻 183
第10章 病毒與病毒性新發(fā)傳染病 186
**節(jié) 病毒性新發(fā)傳染病 186
一、病毒性新發(fā)傳染病的特征 186
二、病毒性新發(fā)傳染病的傳播 187
三、病毒性新發(fā)傳染病的影響因素 188
第二節(jié) 病毒性新發(fā)傳染病的動物溯源 189
一、SARS冠狀病毒 189
二、MERS冠狀病毒 193
三、漢坦病毒 195
四、拉沙病毒 198
第三節(jié) 新發(fā)病毒的預防與控制 200
小結 203
復習思考題 203
參考文獻 204
第11章 重要人類病毒 207
**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病毒 207
一、肝炎病毒 207
二、腸道病毒 213
第二節(jié) 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毒 215
一、皰疹病毒 215
二、狂犬病病毒 220
第三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病毒 222
一、流感病毒基本特性 222
二、病毒的復制與生活周期 224
三、病毒流行及防控 225
第四節(jié) 免疫系統(tǒng)病毒 227
一、HIV形態(tài)結構 227
二、HIV基因組 228
三、HIV復制生活周期 229
四、HIV臨床感染癥狀、傳播方式與檢測 229
五、HIV感染現(xiàn)狀與治療 230
小結 231
復習思考題 231
參考文獻 232
第12章 重要動物病毒 236
**節(jié) 重要動物病毒簡介 236
第二節(jié) 口蹄疫病毒 236
一、病毒特性 236
二、病毒基因組結構、編碼蛋白與復制調節(jié) 237
三、病毒感染、傳播與危害 237
四、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控制 238
第三節(jié) 瘟病毒屬 238
一、病毒特性 238
二、病毒基因組結構、編碼蛋白與復制調節(jié) 239
三、病毒感染、傳播與危害 240
四、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控制 240
第四節(jié) 非洲豬瘟病毒 241
一、病毒特征 241
二、病毒基因組結構、編碼蛋白與復制調節(jié) 241
三、病毒感染、傳播與危害 241
四、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控制 242
第五節(jié) 偽狂犬病病毒 242
一、病毒特性 242
二、病毒基因組結構、編碼蛋白與復制調節(jié) 243
三、病毒感染、傳播與危害 243
四、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控制 244
第六節(jié)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 244
一、病毒特性 244
二、病毒基因組結構、編碼蛋白與復制調節(jié) 245
三、病毒感染、傳播與危害 246
四、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控制 246
第七節(jié) 昆蟲病毒 247
一、昆蟲DNA病毒 247
二、昆蟲RNA病毒 250
三、昆蟲逆轉錄病毒 252
小結 252
復習思考題 253
參考文獻 253
第13章 重要植物病毒 257
**節(jié) 植物病毒簡介 257
一、植物病毒概述 257
二、寄主的抗病毒與病毒致病機制 262
三、病毒-介體昆蟲-植物三者相互作用 265
第二節(jié) 重要的植物病毒 268
一、煙草花葉病毒 268
二、番茄斑萎病毒 271
三、水稻矮縮病毒 274
四、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 277
小結 281
復習思考題 281
參考文獻 282
第14章 重要蟲媒病毒 283
**節(jié) 媒介生物及蟲媒病毒的定義 283
一、重要的媒介生物及傳播的疾病 283
二、蟲媒病毒的定義 283
三、新發(fā)蟲媒病毒傳染病帶來生物安全挑戰(zhàn) 283
第二節(jié) 重要的蚊媒病毒 284
一、蚊媒黃病毒 284
二、蚊媒甲病毒 287
三、蚊媒布尼亞病毒 289
四、蚊媒呼腸孤病毒 291
展開全部

普通病毒學 節(jié)選

第1章 病毒學概述 **節(jié) 病毒學發(fā)展史 病毒是一種十分獨*的生物,雖然人類發(fā)現(xiàn)病毒的歷史只有100多年,但病毒在地球生命形成的早期可能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一直在地球生物圈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人類對病毒認識的經(jīng)驗時期 病毒的概念出現(xiàn)在1880年前后,但人類對病毒病的記載卻有幾千年的歷史。人類在發(fā)現(xiàn)病毒之前,就有對多種病毒病的記載。 病毒學界公認的人類歷史上*早關于病毒病的記載,是一塊來自古埃及首都孟菲斯的石碑,上面刻畫了一位牧師的布道場景,牧師的右腿有明顯的殘疾,與脊髓灰質炎的疾病癥狀十分類似,這塊石碑的記載年代為公元前1400年。 人類對抗天花的歷史十分悠久,埃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Ramses Ⅴ)去世于公元前1144年,他的木乃伊顯示了感染天花的痕跡。天花在我國的流行也有幾千年的歷史,16世紀,我國發(fā)明了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人痘接種法從我國先后傳至俄國、日本、朝鮮、土耳其和英國。1796年,英國醫(yī)生愛德華 詹納(Edward Jenner,1749~1823)發(fā)明了用牛痘接種預防天花的方法,在英國及歐洲大陸普遍應用,挽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這是世界上*早的疫苗,為人類傳染病的預防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動物病毒方面,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所著的《動物志》一書中就對狂犬病進行了描述。我國東晉著名的醫(yī)學家葛洪(284~364)在其《肘后備急方》一書中記載了治療狂犬病的方法。 昆蟲病毒方面,12世紀中葉我國的陳旉(1076~1156)著有《農(nóng)書》,在下篇的《蠶說》中記載了家蠶的“高節(jié)”“腳腫”等病癥,其實就是桿狀病毒感染的典型癥狀。在植物病毒病方面,*早有記載的是郁金香碎色花病。在17世紀早期,荷蘭人對病毒感染植株后形成具有條斑的花朵比未被感染的單色花朵更為珍視,并流行起“郁金香熱”,據(jù)說一株好花的球莖可以換阿姆斯特丹的一棟房屋,由于當時并不知道產(chǎn)生這種花卉的原因,因此無法穩(wěn)定地保證后代花卉的品質,球莖的買賣也變成了賭博,并由此引發(fā)了世界上**次經(jīng)濟泡沫。 上述歷史表明,人類在不知道病毒之前,就已經(jīng)在實踐中總結出對抗病毒病的疫苗接種方法,并利用病毒培育出了美麗的花卉。 二、病毒的發(fā)現(xiàn)時期 19世紀中葉,隨著顯微鏡的發(fā)明,人們逐漸接受了細菌、真菌等微生物。1840年,德國科學家雅各布 亨勒(Jacob Henle,1809~1885)提出可能存在一種更小的、光學顯微鏡看不見的感染性物質,但由于缺乏證據(jù),他的這一假說當時并沒有受到重視。 到19世紀后期,病原發(fā)生學說已經(jīng)十分普及,亨勒的學生羅伯特 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則(Koch’s postulate),也稱為亨勒-科赫法則(Henle-Koch postulate)。該法則認為,要證實某種微生物是某種疾病的病原,需要滿足以下4種條件:①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現(xiàn)相同的微生物;② 這種微生物可以通過純培養(yǎng)被分離出來;③ 用這種培養(yǎng)出的微生物接種敏感宿主,會引發(fā)同樣的疾;④ 從試驗發(fā)病的宿主病灶中能再度分離培養(yǎng)出這種微生物。到19世紀末期,這種實驗方法已成為主導醫(yī)學微生物的經(jīng)典方法。也正是某些病原不符合科赫法則,才導致了病毒的發(fā)現(xiàn)。 病毒的發(fā)現(xiàn)可以歸功于3位科學家的重要貢獻:① 德國科學家Adolf Mayer(1843~1942),1879年Mayer 在任荷蘭瓦赫寧根農(nóng)業(yè)實驗站的站長時,應荷蘭農(nóng)民的要求開始研究煙草的一種疾病,他將此病命名為煙草花葉病,并對病癥進行了詳細描述,發(fā)現(xiàn)這種疾病可以通過病葉汁傳播,但不能分離培養(yǎng)出細菌或真菌。1886年他發(fā)表文章提出這種傳染源可能是一種可溶的、類似酶樣的病原(Mayer,1886)。② 幾年后一位俄國的科學家Dmitry Iwanowski(1864~1920)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現(xiàn)象,但Iwanowski增加了一個重要的實驗步驟,他用可以過濾掉細菌的陶瓷濾器過濾了染病的煙草汁液,結果發(fā)現(xiàn)這種過濾除去所有細菌的汁液仍具有感染性,1892年2月12日,他向圣彼得堡科學院報告了這項研究結果?上У氖,Iwanowski 沒能在概念上進一步突破,他認為通過濾器的是一種毒素。③ 概念性的突破來自于Mayer的荷蘭同事Martinus Beijerinck (1851~1931),Beijerinck在不了解Iwanowski研究結果的情況下,于1898年獨立地發(fā)現(xiàn)通過陶瓷濾器的煙草汁液仍有感染性,不僅如此,他還發(fā)現(xiàn)將有“毒性”汁液稀釋后,通過感染活的植物組織,汁液的毒性會得到恢復,也就是說這種感染原可以在活的細胞中進行增殖。他將這種病原稱為“有感染性的活的液體”。因此,這3位科學家的研究奠定了病毒的基本性質。感染性、可濾過性和在活細胞中的增殖特性,后來,滿足這3種特性,但不能按科赫法則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出來的疾病病原,被稱為病毒。 什么是病毒? 病毒沒有非常嚴謹?shù)亩x,一般來講,病毒應該具有以下幾種特性:① 是一種非常小的非細胞生物;② 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包裹的核酸組成;③ 能感染敏感細胞,并利用宿主細胞系統(tǒng)進行繁殖;④ 新產(chǎn)生的子代病毒能再次感染敏感細胞。 綜上所述,病毒是一類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特殊生命形式,是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生物,離開宿主細胞,它只是一個大分子復合物或大分子;只有在宿主細胞內它才表現(xiàn)出生命的形式。 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是**個被發(fā)現(xiàn)的病毒, 隨后,Loeffler和 Frosch發(fā)現(xiàn)了**種動物病毒——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virus,F(xiàn)MDV)(Loeffler and Frosch,1898);1901年Walter Reed和他的團隊發(fā)現(xiàn)了**種人類病毒——黃熱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Reed and Agramonte,1983)。1932~1956年是病毒發(fā)現(xiàn)的高峰時期,包括天花、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質炎、狂犬病、黃熱病、流感的病毒病原,都是在這一時期發(fā)現(xiàn)的。這些病毒的發(fā)現(xiàn),為病毒分子生物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三、早期病毒學的發(fā)展 在TMV發(fā)現(xiàn)后的50年間,其相關研究引領了整個病毒學的發(fā)展,1935年溫德爾 斯坦利(Wendell M. Stanley)得到了TMV的晶體(Stanley,1935),X射線衍射顯示它由重復的單元構建而成,斯坦利因此獲得了194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表1-1),這也為后來詹姆斯 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 克里克(Francis Crick)提出多數(shù)簡單的病毒都是由一種或幾種蛋白質重復所構成的理論打下了基礎(Crick and Watson,1956)。1939年**張病毒的電鏡照片顯示,TMV是一個桿狀的病毒粒子;1945~1946年,TMV的相關研究讓人們意識到病毒是可以自組裝的;1956年,TMV的遺傳物質被證明為RNA,這也是首次證明RNA可以作為遺傳物質(Gierer and Schramm,1956)。 表1-1 與病毒學相關的諾貝爾獎 與此同時,噬菌體的研究也帶動了整個病毒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Twort(1915)和d′Herelle(1917)分別發(fā)現(xiàn)噬菌體;1932~1934年,MaX Schlesinger 發(fā)現(xiàn)純噬菌體的質量為4×10-16g,而且其蛋白質和核酸組分基本是等量的。噬菌體研究得益于麥克斯 德爾布呂克(MaX Delbrück)、埃默里 埃利斯(Emory Ellis)、薩爾瓦多 盧瑞亞(Salvador E. Luria)這幾位科學家的合作,1940年德爾布呂克和盧瑞亞成立了“噬菌體研究組”,他們在美國四處游說,召集科學家以噬菌體為模型研究生命現(xiàn)象;1947年3月,在冷泉港召開了只有8個人參加的**次噬菌體培訓班,這被認為是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的開端。1950~1975年,噬菌體相關研究達到了高峰,此期間的主要發(fā)現(xiàn)集中在:① T-偶數(shù)噬菌體對大腸桿菌的裂解性感染;② λ 噬菌體的溶源性感染;③ 幾種噬菌體如?×174、RNA噬菌體、T7噬菌體等的復制特性。一些重要的發(fā)現(xiàn)包括阿弗雷德 赫希(Alfred D. Hershey)和瑪莎 蔡斯(Martha Chase)通過同位素標記證實了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Hershey and Chase,1952),并揭示了復雜的λ噬菌體的復制調控等。1969年,德爾布呂克、赫希、盧瑞亞因為發(fā)現(xiàn)噬菌體的遺傳結構及復制機制而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表1-1)。 與植物病毒和噬菌體研究不同,動物病毒的早期研究受限于缺乏合適的培養(yǎng)系統(tǒng)。1948~1955年,通過下面一系列重要的研究進展,這方面終于取得了突破:1948年Sanford 及其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同事突破了單細胞培養(yǎng)(Sanford et al.,1948);1949年約翰 富蘭克林 恩德斯(John Franklin Enders)、弗雷德里克 查普曼 羅賓斯(Frederick Chapman Robbins)和托馬斯 哈克爾 韋勒(Thomas Huckle Weller)證實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在體外培養(yǎng)的人類組織中增殖(Enders et al.,1949),他們3 人也因此分享了195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表1-1);1952年George Gey 建立了**個人類的傳代細胞系——HeLa 細胞系(Geyet al.,1952);1955年Harry Eagle 發(fā)明了可用于單細胞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Eagle,1955)。上述技術變革,對動物病毒的研究起到了變革性的推動作用,1953年羅納托 杜爾貝科( Renato Dulbecco)等建立了空斑技術(Dulbecco and Vogt。1953),開啟了動物病毒學研究的新時代。同時,對疫苗的生產(chǎn)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在1949年以前,人類的天花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都是利用動物(牛、兔)或雞胚生產(chǎn)的,而有了細胞培養(yǎng)之后,脊髓灰質炎疫苗成為首*利用培養(yǎng)細胞生產(chǎn)出的疫苗。 圖1-1 列舉了病毒學發(fā)展史上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 圖1-1 病毒學發(fā)展史上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 四、病毒學及其對生命科學的推動作用 (一)病毒學及其分支學科 病毒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生物學科,出現(xiàn)于20世紀50年代。研究病毒學的主要目的包括:① 針對引起人類、動物、植物疾病的病毒病原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生物學特性、繁殖機制、傳播規(guī)律,研制相應的疫苗和藥物,從而對病毒性疾病進行預防、控制和治療;② 病毒是*簡單的生命形式,在其生活周期中,與宿主發(fā)生了一系列的相互作用,通過對病毒及其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能揭示生命中重要的本質規(guī)律,也能對生命起源有所啟示;③ 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如以病毒作為載體表達外源基因,用溶瘤病毒來殺滅腫瘤,利用病毒對農(nóng)林害蟲進行生物防治,等等。隨著研究的日益深入,病毒學已經(jīng)派生出多種分支學科,如醫(yī)學病毒學、獸醫(yī)病毒學、植物病毒學、分子病毒學、病毒流行病學等。普通病毒學主要研究病毒的基本特性及其與宿主相互作用的本質規(guī)律,其研究對象涵蓋人類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體等所有病毒。 (二)病毒學對生命科學的推動作用 病毒學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同時推動了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等多學科的發(fā)展,舉例來講,病毒學在下列研究中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 遺傳物質 1952年噬菌體的研究揭示DNA是遺傳物質(Hershey and Chase,1952),1956年,TMV的研究證明RNA也可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