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夢里家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88539
- 條形碼:9787201188539 ; 978-7-201-1885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夢里家山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是-位在江南山村長大的孩子,對故鄉(xiāng)有著深深的眷戀,生動表達了剪切不斷、引人共鳴的思鄉(xiāng)情感。散文感情真摯,其中有寫故鄉(xiāng)風物,如《我的家鄉(xiāng)我的院》《家山風華》《祠堂小學》《遠去的老家閣樓》,有對童年的美好回憶,如《童年的紙飛機》《我的“私塾”童年》,有寫家鄉(xiāng)的美食,如《褰溪醉魚》《*是江南那道鮮》,有寫鄉(xiāng)村佚事,如《看雞》《牛衣歲月?lián)祀u糞》,有懷念故人,如《煙雨清明念故人》《同桌的你》,有山川游歷,如《峨眉天下秀》《敦煌情,莫高緣》《絲路懷遠》。本書主題是思鄉(xiāng)情愫,能夠引發(fā)讀者共鳴。
夢里家山 內容簡介
故鄉(xiāng)之于每一個人,那是綠葉對根的情意。“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xiāng)歌”,鄉(xiāng)土鄉(xiāng)音,那是一曲*令人魂牽夢繞的戀歌!鞍紫掠猩浇岳@郭,清明無客不思家”,綿綿鄉(xiāng)愁,那是深入骨髓基因、剪切不斷、引人共情的思鄉(xiāng)情感。 作者在江南山村長大,對故鄉(xiāng)生活的那一段經歷,刻骨銘心。作者通過《童年的紙飛機》《寒冬、媽媽、棉鞋》《我的家鄉(xiāng)我的院》《寨溪醉魚》《祠堂小學》等文章,把童年趣事、成長經歷、思鄉(xiāng)情愫、山川游歷等生動有趣地表現出來。
夢里家山 目錄
家山風華
祠堂小學
蕩漾在童年時光里的小船
舊影依稀故園聲
看雞
牛衣歲月?lián)祀u糞
童年的紙飛機
晚晴雀詠憶滄桑
寨溪醉魚
遠去的老家閣樓
英英阡陌花草開
銀海浪花
煙雨清明念故人
寒冬,媽媽,棉鞋
流年飛螢
*是江南那道鮮
同桌的你
我的“私塾”童年
禮物
又是一年高考時
《長毛花》油口歌及名稱由來
更好的生活
蕭蕭寒冬一點翠
厚澤麗州有唐先
古村美韻在舟山
洗盡鉛華香如故
胡靜山,陳亮事功思想的踐行者
魁山巖下普照寺
龜山煙華寶嚴寺
郎下,信義和美之村
白陽風月醉煙霞
桃花天天春水綠
峨眉天下秀
絲路懷遠
敦煌情,莫高緣
神秘西海鎮(zhèn)
西海漫記
后記
夢里家山 節(jié)選
我的家鄉(xiāng)我的院 鄉(xiāng)情綿長 我的家鄉(xiāng)在一個江南小山村,名叫寨口村。 村莊山清水秀,風景如畫。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離開家鄉(xiāng)去城里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余年,雖早已定居城里,習慣了城里繁華、便捷、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但對那片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一直魂牽夢繞。 寨口村人姓黃,跟附近幾個村落相比,寨口算是一個大村。 村莊以“大會堂”西墻旁縱貫延伸到后山腳的一條小路為界,把村子分為上半處和下半處!疤帯笔峭猎,在這里為“村”的意思。 在我的孩童時代,當時的柏巖公社就設在寨口村的下半處。 我們村從地理位置上說,位于永康市東北方位象巖山的南麓,整個村落群山環(huán)抱,一條狹窄的公路從兩山之間的縫隙之中穿越而過。 村莊地勢險要,宛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口,這就是寨口村村名的由來。 村里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名為寨溪。寨溪也是永康市東部主要水系東溪的一段。 寨溪與這條通往外界的公路,幾乎平行相伴,綿延不絕。 來自山澗的叮咚清泉,聚流成溪,溪水時而在平坦河床踽踽而行,時而在高低錯落的山崖飛瀉而下。溪流動中有靜,張弛有度,沿著村莊蜿蜒流淌,整個村莊也因其依附而更加靈動秀美。 在我的記憶里,這條小溪是我們村的風景線,更是賴以生存的母親河。 無論春夏秋冬,天蒙蒙亮,我的媽媽就和村里的阿婆、嬸嫂們在這里洗菜、洗衣,那潺潺水聲和節(jié)奏明快的捶衣聲,在溪流兩岸回響,這是一幅如詩如畫的鄉(xiāng)村晨曦圖。 夏天的傍晚,溪流中的大潭和官財澗這兩個水潭,更是我和村里小伙伴們的樂園——岸上高處跳水、狗刨、潛水比賽、戰(zhàn)況激烈的水戰(zhàn)、用醉魚草醉魚、用簸箕捉魚等。一幕幕溪流里的場景,雖隨時光遠逝,但仍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滄桑歲月廿家頭 我的老家在一座四合大院里,名為廿家頭,其實包括作為公共存儲間的軒間、作為公共通道間的臺門間在內,滿打滿算也只有十八間房子。 廿家頭是村民叫的土名字,它真正的名稱是“翻身院”,這三個字至今還在院子外墻正中臺門的上方依稀可辨。“翻身院”這三個字連同外墻正面兩個邊門上方的“奮發(fā)”和“圖強”,都是我那酷愛書法的教書匠父親年輕時的手跡。它是老宅時代的印記,也寄托著我們姐弟四人對一身正氣的父親的回憶。 這座大院子*初是由村里一戶地主人家建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院子被分配給村里的一些貧農居住。 據父輩們講,在解放初期,柏巖鄉(xiāng)政府就設在我們這座大院里,我奶奶是當時村里的婦女主任,每天還負責給鄉(xiāng)政府的同志們舂米、做飯。 廿家頭雖是地主所造,但絕非像其他地方的商賈、政要所建造的私宅那樣雕梁畫棟。它風格簡樸,卻也不失江南古民居青磚黑瓦馬頭墻固有的建筑特色。 整個大院為磚木混合結構,正面兩端是飛檐翹角的馬頭墻,大院內部分上下兩層,上下層之間用很厚的木板作為樓板,每個房間也是用木板作為隔墻。 這座大院子略顯奢華和富有特色的地方有兩處,一是窗戶,二是一種叫“地坪樓”的構造。 窗戶由一根根小木條子橫豎組成的榫卯構件和純手工的雕花構件組成。雕花構件上刻著一些花草和古裝人物,每扇窗戶雕刻的畫面都不一樣,有的寓意為花好月圓,有的則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情節(jié),也有反映老鼠嫁女的喜慶場面。每組雕刻都栩栩如生,體現了木工匠人精雕細琢的匠心與技藝。 遺憾的是如此精美的窗戶構件,多數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被一些上門的商人高價購走了,現在原樣留存的已為數不多。這種因缺乏文物保護意識而一時貪財毀物的做法,如今想來,實在是惜哉、痛哉! P1-3
夢里家山 作者簡介
黃長征,筆名九九、男兒當自強,浙江永康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湖南省網絡作家協(xié)會會員、永康市鄉(xiāng)土文化研究會會長、《龍山文苑》期刊主編(永康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主管)。有作品先后被《散文百家》《浙江工人日報》《交通旅游導報》《金山》《中國鄉(xiāng)村》《參花》《中國機電日報》《金華文學》《川東文學》《人民日報資訊周刊》等數十家媒體刊發(fā),另有文稿被收錄于一些文學專著與文史專輯中。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