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凝固的史詩:繪畫造型的敘事性重建

凝固的史詩:繪畫造型的敘事性重建

作者:尚輝著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03-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34
本類榜單:藝術銷量榜
中 圖 價:¥69.1(6.4折) 定價  ¥10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凝固的史詩:繪畫造型的敘事性重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4261
  • 條形碼:9787559854261 ; 978-7-5598-542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凝固的史詩:繪畫造型的敘事性重建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l 從西方經典繪畫,到當代中國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以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案例,探討了繪畫敘事的藝術規(guī)律,論證了當代中國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價值。縱觀中西藝術史,“命題作文”般的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古來有之,中國的《布輦圖》、法國的《自由引導人民》《劫奪薩賓婦女》等經典作品,藝術家們都在用自己的畫筆為大時代中的大事件落下圖像注腳。 l 分析攝影技術對西方再現(xiàn)性繪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探討了繪畫造型、繪畫敘事的藝術規(guī)律。在我們身處的圖像時代,大眾化與消費性促使越來越多的畫家摒棄繪畫、借助于新媒體而進行觀念藝術創(chuàng)作。在許多批評家看來,造型藝術是個落伍的已進入博物館的藝術門類,即使那些仍堅持寫實繪畫的藝術家,也在毫無節(jié)制地使用攝影圖像來替代繪畫寫生、替代藝術造型。人們越來越沉迷于圖像經驗,也越來越辨別不清攝影圖像和造型藝術形象之間的界限。本書通過對中外繪畫藝術的考察,分析攝影技術對繪畫藝術的影響、厘清造型藝術與攝影圖像的差別,并以此探討造型藝術在圖像時代重建的必要性。 l 對中國當代主題性繪畫進行審視和反思,重建藝術與時代、社會、世界的關聯(lián)。近年,以“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和“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為代表的多個主題性創(chuàng)作活動在中國美術界轟轟烈烈地展開,各藝術學院、藝術機構紛紛設立主題性創(chuàng)作的研究部門,集合大批優(yōu)秀藝術家投入創(chuàng)作,在精品力作迭出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諸多困境和難題,比如,主題性創(chuàng)作應該如何發(fā)展,怎樣發(fā)揮自身的藝術使命;如何解決主題性創(chuàng)作中具體而微的藝術細節(jié)處理問題,等等。本書即秉承著問題意識,討論并解決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規(guī)律、創(chuàng)作之道、理論之思。 l 著名美術史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尚輝歷十余年撰著而成。作者尚輝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對主題性繪畫創(chuàng)作有持續(xù)而深刻的思考,曾作為評委參與多個國家級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2021年作為特邀嘉賓與中央電視臺一同傾力打造的大型美術專題節(jié)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結合這些具體實踐,作者將高屋建瓴的理論思辨撰成專著,以進一步廓清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繪畫造型、繪畫敘事的學理概念。 l 100克純質紙全彩印刷,當代史詩級美術作品高清呈現(xiàn),精準還原藝術家創(chuàng)作細節(jié),直觀佐證作者的理論之思、觀念之辨。

凝固的史詩:繪畫造型的敘事性重建 內容簡介

通過分析西方從文藝復興以來的宗教題材和歷史題材經典繪畫,探討了繪畫敘事的藝術價值和藝術規(guī)律,并討論了攝影技術對西方再現(xiàn)性、主題性繪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由此引申出中國當代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現(xiàn)象和話題,以中國當代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經典作品為案例,分析了這些在國家歷史記憶中如同視覺史詩一般的作品,它們在繪畫造型、敘事策略上取得的藝術突破和存在的創(chuàng)新瓶頸,以及繪畫藝術背后與國家歷史和民族精神同步的時代性審美探索與創(chuàng)造。

凝固的史詩:繪畫造型的敘事性重建 目錄

緒論 .................001 Introduction 一、重識主題性繪畫的敘事特征與審美價值 .................012 Reunderstanding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Thematic Painting 經典造型是油畫敘事的藝術生命 Classic Modeling: Artistic Life of Oil Painting Narrative 繪畫藝術的戲劇性 The Dramatic Properties of Painting Art 繪畫敘事的若干方式 Several Modes of Painting Narrative 宏大敘事的場景與人物 Scenes and Characters from Grand Narratives 再現(xiàn)的美學品格 Aesthetic Characters of Representation 現(xiàn)實主題的另一種表達 Another Expression of Realistic Themes 日常與超驗 Ordinary and Transcendental 從錯覺到隱喻 From Illusion to Metaphor 歷史畫的人文價值與美學品格 Humanistic Value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s of Historical Painting 像詩人甚至瘋子那樣自由詮釋 To Interpret Freely like a Poet or a Madman 歷史畫的時代審美之變 Changes in Aesthetic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Eras in Historical Painting 二、重建圖像時代的造型藝術形象 .................122 Reconstructing Images of Plastic Arts in the Image Era 有意味的造型 Meaningful Modeling 繪畫造型形象的藝術完美性 Artistic Perfection of Images in Painting Modeling 手是創(chuàng)造繪畫審美的必要支撐 Hand: Indispensable Foundation for Creating Painting Aesthetics 表情的造型 Modeling of Facial Expressions 圖像景觀與繪畫群組 Image Landscape and Painting Series Group 瞬間對古典的介入 Instantaneity's Intervention in the Classical Paradigm 轉用照片的繪畫 Pictorial Image as an Object Converted from Photograph 作為照片附庸的繪畫 Painting's Subservience to Photography 游走于形象塑造之中的自由表現(xiàn) Free Expression Wandering in Image-building 作為當代繪畫表征的表現(xiàn)性繪畫 Expressive Painti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ontemporary Paintings 庫爾貝的視覺真實 Courbet's Visual Fidelty 博特羅的繪畫趣味 Interestingness of Batero's Paintings 誤讀巴巴 Misunderstanding about Corneliu Baba 三、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當代重建 .................250 Contemporary Reconstruction of Thematic Artistic Creation 詩性與寓意的古典主義 Poetic and Allegorical Classicism 國家歷史記憶中的史詩圖像 Historical Images in the Memery of Nation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的宏大敘事與史詩轉換 Grand Narrative and Epic Transformation in Artistic Creation on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History 信仰力量的形象詮釋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Faith 歷史畫是人們歷史記憶的組成部分 Historical Painting as the Composition of People's Historical Memories
展開全部

凝固的史詩:繪畫造型的敘事性重建 節(jié)選

緒論 Introduction 本著主要探討繪畫的敘事性問題。 眾所周知,當西方藝術史演進到超越物象描繪的階段而把筆觸、 顏料、畫布和邊框作為繪畫本體時,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也走向了與繪畫敘事相反的道路?巳R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就聲稱:“再現(xiàn)或圖示并不能揭橥繪畫藝術的獨特性,這么做只能聯(lián)想到所再現(xiàn)的東西!保1]因而,現(xiàn)代主義藝術竭力遠離繪畫的再現(xiàn)性,而把色彩、線條這些在繪畫的平面性中顯現(xiàn)出來的元素作為繪畫的本質。描繪形象的繪畫敘事性,由此被貶出繪畫藝術的本質特征之外。與此相反的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藝術家強行對現(xiàn)成品施以觀念,把普通現(xiàn)成品轉換為藝術品,所需要的只是藝術家主觀地對其進行思想意涵的賦值。對后現(xiàn)代主義的作品而言,不僅不存在拋棄形象的問題,不把形象敘事作為與藝術本質相對立的特征,而且把可觸摸的現(xiàn)成品植入展廳或某個特定時空。如果說這種被轉化為藝術品的現(xiàn)成品本身是物質的具象形態(tài),它們所承載的意涵也必然由此具象特征而成為敘事 的起點,不論其物象、材質本身所承載的意涵與藝術家賦予它們的觀念是否具有事件敘述或思想傳遞的統(tǒng)一性。實際上,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本質是思想言說大于形象表達,這種藝術不僅沒有否定藝術的敘事性特征,而且夸大了現(xiàn)成品所能承載的具有語言思維特點的表現(xiàn)能力。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亦被稱為當代藝術,它對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糾偏所反映的歐美藝術史價值觀念的演變,恰恰說明繪畫不能永久地離開形象描繪這個基本敘事功能,所謂繪畫藝術的獨特性,絕不能也不應當把繪畫性元素——色彩、線條、基底、邊框和其所呈現(xiàn)的形象完全剝離開來;蛘哒f,這種剝離所形成的繪畫藝術探索是個案,或是某個歷史時期的藝術特征,而不是人類繪畫藝術的基本特征。 一 實際上,對西方被稱為造型藝術的繪畫而言,形象造型才是繪畫藝術的永恒命題;蛘哒f,畫家窮極一生追求的正是如何解決形象造型的問題。海因里希·沃爾夫林(Heinrich W lfflin)在《美術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藝術風格發(fā)展的問題》中曾試圖用“線描與涂繪”“平面與縱深”“封閉與開放”“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和“清晰與 模糊”作為藝術史的基本概念,[2]來區(qū)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之間的風格演化,他甚至認為這些才是驅動美術史演變的基本命題。沃爾夫林從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代風格的演變中析離出這五對概念,無疑是形式主義美術史的開山,這當然只是對藝術時代風格的一種理論化描述,而不可能是決定美術史變遷的基本概念。其實,沃爾夫林這些形式主義概念已經趨近造型藝術的根本命題了,只是沒有真正抓住其核心。這個核心就是造型形象本身,而這五對概念,更多的是圍繞如何在繪畫的平面上進行藝術造型的描繪方式(或稱為形式),而不是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型”這個造型藝術的核心命題。其實,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所形成的藝術時代風格演化,恰恰是由于兩個時代創(chuàng)造了不盡相同的造型形象,是造型形象本身的變化引發(fā)了這五個方面的形式語言變化。 就今天人們經常混淆機械或電子模擬圖像與繪畫造型形象之間的差別而言,畫家之眼與照相機鏡頭的根本不同,便在于繪畫是人文造型,而模擬圖像則是機械形象。人文造型,至少包含三個層面的內涵。 一是這種造型并不完全是藝術家個體眼中的形象,而是群體的、民族的、歷史的。[3]西方繪畫體系所追求的空間、體量、光色這些審美元素,基本決定了西方藝術家很難辨識中國畫學體系通過內觀而形成的“筆墨”和“氣韻”這些繪畫基質;同樣,中國油畫家對西方繪畫所講究的“空間”、“造型”與“光色”的視覺敏感度也相對較弱。試圖探尋美術史恒久不變概念的沃爾夫林對這種視覺之眼的歷史性,有著極深刻的表述。他說:“每個藝術家都在他的過去找到了一些視覺的可能性,并被這種可能性約束。視覺本身有它的歷史,而對這些視覺層面的揭示,必須被看作美術史的首要任務!保4]可見,他所探索的這些“視覺歷史”本身始終潛存著傳承與制約。 二是這種繪畫藝術造型雖來自對客觀形象的觀察、研究,卻一定不等同于自然之相。一位優(yōu)秀的畫家,首先學會的是用造型之眼看待自然,對造型之眼的訓練幾乎成為其能否進入造型藝術堂奧的門檻。所謂造型之眼,皆由人類與生俱來的完型性視覺心理所造成。也即,人類的視覺具有心理場的作用,會將對象的缺陷、個性以及不完整性(相對于理想美而言)進行視知覺的完型,由此判斷所觀察對象與完美形象之間的缺損,造型的完型性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對觀察對象進行彌補與完善。而藝術家所謂的造型之眼,往往是借助解剖、透視和結構等(中國畫家則可能借助筆墨、氣韻等)相關知識系統(tǒng)來完善對審美對象的觀察與描繪,上述所謂人文造型的歷史性在此也表現(xiàn)為對經典美術造型的借鑒和對審美對象的轉用?档抡J為,知覺不是被動印象和感覺元素的結合,而是主動地把這些元素直接組織完整的經驗和形式,因此,原始的知覺材料是由心理給予形式和組織的。視覺心理學家魯?shù)婪?middot;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曾把藝術視知覺的完形傾向或動力,稱為“形式意志”。[5]筆者則認為,處在這種“形式意志”之后的高級形態(tài),應當是“造型意志”。因為,普通人可能只能做到簡單的圖形完型,只有專業(yè)素養(yǎng)高的美術家才能對立體空間進行造型完型,“造型意志”是造型藝術家長期實踐的結果。 三是這種被稱為格式塔心理學的“造型意志”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中國人對書法筆線的完型性自覺,形成了中國畫對輪廓邊界的敏感性,中國畫藝術的主要特征由此構建。西方繪畫對空間體量的完型性自覺,形成了油畫對空間、光色的敏感性,由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油畫藝術語言。相對于中國畫的“線描”造型特征,西方繪畫恰恰是 “涂繪”的,沃爾夫林有關盛期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的“線描與涂繪”之區(qū)別,從更宏觀的藝術地緣學特征來說,更適合描述東西方之間各自不同的藝術特征。歐洲藝術史上的古典主義,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種和諧、優(yōu)雅、崇高的,近于雕刻造型的完型標準,它的集中性、典型性并不意味著它涵蓋了每位藝術家對美的感知與判斷,而藝術家審 美心理的差異性恰恰是從這種完型造型中創(chuàng)造個別性、獨特性的根據(jù)。筆者在此強調的是,古典主義造型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致高貴的完型造型,但這并不妨礙藝術家個性化與獨特性的再創(chuàng)造,或者說,阿恩海姆的“形式意志”揭示了平面圖像中存在的心理完型現(xiàn)象,對于造型藝術家而言,這種視覺心理場的作用更傾向于飽滿的、高級形態(tài)的“造型意志”,而且,這種視覺心理場既具備趨同性,也存在趨異性。對于具有時代風格或個性風格的藝術家而言,這種完型性造型也一定呈現(xiàn)出各具特征的“完型造型”!巴晷驮煨汀笔敲佬g家將造型之眼賦予審美對象的產物,從這個角度而言,繪畫藝術的造型形象與凸透鏡成像的機械圖像始終存在巨大的差異。

凝固的史詩:繪畫造型的敘事性重建 作者簡介

尚輝,美術學博士,中國美協(xié)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協(xié)理事,中國評協(xié)理事,中國城市雕塑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上海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和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博導。 先后出版《顏文樑研究》《松江畫派》《20世紀,一個民族的審美視野》《構建:尚輝美術研究與批評文集》《之間:穿越歷史的審美敘述》《困擾與重返:圖像時代的造型藝術》《人民的藝術:中國革命美術史》《有意味的造型:圖像時代造型藝術問題研究》等專著。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