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論雅俗共賞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20129810
- 條形碼:9787220129810 ; 978-7-220-1298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雅俗共賞 內(nèi)容簡介
《論雅俗共賞》是朱自清先生在抗戰(zhàn)勝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結(jié)集!墩撗潘坠操p》站在現(xiàn)代立場來理解傳統(tǒng)文藝,提出了許多精辟的引人深思的觀點;討論了詩歌的欣賞標準與差異化、傳統(tǒng)對于自然與藝術(shù)的態(tài)度以及人物評論等內(nèi)容。
論雅俗共賞 目錄
新詩步
解 詩
詩與感覺
詩與哲理
詩與幽默
抗戰(zhàn)與詩
詩與建國
愛國詩
北平詩——《北望集》序
詩的趨勢
譯詩
真詩
朗讀與詩
詩的形式
詩韻
附錄——詩與公眾世界(譯文)
動亂時代
離婚問題與將來的人生
女人
論無話說
沉默
談抽煙
論誠意
論別人
論自己
論做作
論氣節(jié)
論吃飯
論不滿現(xiàn)狀·
論且顧眼前
論雅俗共賞
論書生的酸氣
論老實話
論廢話
論青年
論轟炸
論東西
論說話的多少
綏行紀略·
北平淪陷那一天
新中國在望中·
重慶一瞥·
重慶行記
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
我所見的葉圣陶
劉云波女醫(yī)師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聞一多全集》編后記
朱自清年譜
論雅俗共賞 節(jié)選
《論雅俗共賞》: 抗戰(zhàn)以來的新詩,我讀的不多。前些日子從朋友處借了些來看,并見到了《文藝月刊》七月號里的《四年來的新詩》一篇論文(論文題目大概如此,作者的名字已經(jīng)記不起了),自己也有些意見,F(xiàn)在寫在這里! 】箲(zhàn)以來的新詩的一個趨勢,似乎是散文化。抗戰(zhàn)以前新詩的發(fā)展可以說是從散文化逐漸走向純詩化的路。為方便起見,用我在《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里假定的名稱來說明。自由詩派注重寫景和說理,而一般的寫景又只是鋪敘而止,加上自由的形式,詩里的散文成分實在很多。格律詩派才注重抒情,而且是理想的抒情,不是寫實的抒情。他們又努力創(chuàng)造“新格式”;他們的詩要有“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和“建筑的美”——詩行是整齊的。象征詩派倒不在乎格式,只要“表現(xiàn)一切”;他們雖用文字,卻朦朧了文字的意義,用暗示來表現(xiàn)情調(diào)。后來卞之琳先生、何其芳先生雖然以敏銳的感覺為題材,又不相同,但是借暗示表現(xiàn)情調(diào),卻可以說是一致的。從格律詩以后,詩以抒情為主,回到了它的老家。從象征詩以后,詩只是抒情,純粹的抒情,可以說鉆進了它的老家?墒沁@個時代是個散文的時代,中國如此,世界也如此。詩鉆進了老家,訪問的就少了?箲(zhàn)以來的詩又走到了散文化的路上,也是自然的。 從新詩開始的時候起,多少作者都在努力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新形式,足以替代五七言和詞曲那些舊形式的。這種努力從胡適之先生所謂“自然的音節(jié)”起手。胡先生教人注意詩篇里詞句的組織和安排,要達到“自然的和諧”的地步。他自己雖還不能擺脫舊詩詞曲的腔調(diào),但一般青年作者卻都在試驗白話的音節(jié)。一般新詩的形式確不是五七言詩,不是詞曲,不是歌謠,而已是不成形式的新形式了。這就漸漸進展到格律詩。格律運動雖然當時好像失敗了,但它的勢力潛存著,延續(xù)著。象征詩開始時用自由的形式,可是后來也就多用格律了。 抗戰(zhàn)以來的詩,注重明白曉暢,暫時偏向自由的形式。這是為了訴諸大眾,為了詩的普及。抗戰(zhàn)以來,一切文藝形式為了配合抗戰(zhàn)的需要,都朝普及的方向走,詩作者也就從象牙塔里走上十字街頭。他們可也用格律;就是用自由的形式,一般詩行也比自由詩派來得整齊些。他們的新的努力是在組織和詞句方面容納了許多散文成分。艾青先生和臧克家先生的長詩*容易見出。就連卞之琳先生的《慰勞信集》,何其芳先生的近詩,也都表示這種傾向。這時代詩里的散文成分是有意為之,不像初期自由詩派的只是自然的趨勢。而這時代的詩采用的散文成分比自由詩派的似乎規(guī)模還要大些。這也可以說是民間化的趨勢?箲(zhàn)以來文壇上對于利用民間舊形式有過熱烈的討論。整個兒利用似乎已經(jīng)證明不成,但是民間化這個意念卻發(fā)生了很廣大的影響。民間化自然得注重明白和流暢,散文化是必然的。而朗誦詩的提倡更是詩的散文化的一個顯著的節(jié)目。不過話說回來,民間形式暗示格律的需要,朗誦詩雖在散文化,但為了便于朗誦,也多少需要格律。所以散文化民間化同時還促進了格律的發(fā)展。這正是所謂矛盾的發(fā)展。 詩的民間化還有兩個現(xiàn)象。一是復沓多,二是鋪敘多。復沓是歌謠的生命。歌謠的組織整個兒靠復沓,韻并不是必然的。歌謠的單純就建筑在復沓上,現(xiàn)在的詩多用復沓,卻只取其接近歌謠,取其是民間熟悉的表現(xiàn)法,因而可以教詩和大眾接近些。還有,散文化的詩里用了重疊,便散中有整,也是一種調(diào)劑的技巧。詳盡的鋪敘是民間文藝里常見的,為的是明白易解而能引起大眾的注意。簡短的含蓄的寫出,是難于訴諸大眾的,F(xiàn)在的詩著意鋪敘的,可以舉柯仲平先生《平漢鐵路工人破壞大隊的產(chǎn)生》和老舍先生的《劍北篇》做例子?孪壬仈⒐适碌墓(jié)目,老舍先生鋪敘景物的節(jié)目,可是他們有意在使詩民間化是一樣的。《劍北篇》試用大鼓調(diào),更為顯然!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