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大家小書:蘇辛詞說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墨繪
-
>
(精)中國人的稱呼(簽名鈐印本)
-
>
楓涇史話
-
>
風詩的情韻:李山講《詩經》
老北京雜吧地 天橋的記憶與詮釋(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4523
- 條形碼:9787108064523 ; 978-7-108-06452-3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北京雜吧地 天橋的記憶與詮釋(修訂版) 本書特色
岳永逸教授對北京天橋老藝人做了十多年的走訪調查,積累了*手珍貴的口述資料,并進行了深入精彩的理論研究,使得本書成為研究老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獻。
老北京雜吧地 天橋的記憶與詮釋(修訂版) 內容簡介
作者對老北京天橋“雜吧地”獨特的民俗與文化進行了十多年的走訪調查,積累了**手資料!吧暇 養(yǎng)窮人:口述的天橋”是十四個人的口述內容,在書中,作者訪問的對象不局限于曾親身在天橋撂攤賣藝的老人,還包括當年的觀眾、老天橋藝人的后人或傳人,以及一些有心的資料收集者和研究者。“下編 雜吧地:學術寫作中的天橋”詳細地描述了其訪談調查的心路歷程,接著就提出了其精彩的理論——將天橋象征性地比擬為北京的“下體”,從而提出了頗有啟發(fā)性的“城市生理學”的概念。
老北京雜吧地 天橋的記憶與詮釋(修訂版)老北京雜吧地 天橋的記憶與詮釋(修訂版) 前言
老街
在新農村建設、鄉(xiāng)村城鎮(zhèn)化過程之中,“社區(qū)營造”之理念也隨之回流中國。在文化保護的問題上,強調空間、呼吁居民享有知情權甚或參與權的社區(qū)(community)保護觀念大有后來居上之勢。正如人文區(qū)位學(HumanEcology)強調的那樣,空間、人口和文化是一個社區(qū)的三個基本要素。無論有形還是無形,文化都不外在于人,而是與特定的人群捆綁一體,這個特定的人群又始終生活在具有支配力的特定時空。換言之,民俗、“非遺”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社區(qū)保護,不僅是要關注似乎外在于人的文化,更要關注與人和特定時空——村莊或街巷胡同——一體的文化。因應時間維度的“遺產”,空間再次高調回歸人們的視野。時空一體、人物互動互現(xiàn)、慣習與文化彌漫而個性獨特、有內在邏輯、韌性十足的場域(field)、地方(place)重要莫名。
在此語境下,似乎逆現(xiàn)代性而動、指向過去與遠方之“鄉(xiāng)愁”的“故鄉(xiāng)”、“家鄉(xiāng)”與“鄉(xiāng)土”,更加強調的是文化與人的土地性;而濃縮、凝聚“城愁”的大城小鎮(zhèn)之“老街”,守望的則是街坊中的踟躕而行、游湖浪蕩與氣定神閑。
作為一個場域與地方,老街是居住者創(chuàng)造、擁有、享用與消費過的一種物理空間、社會空間與文化空間,是人情味、生活氣息濃厚的某座城市的標志性存在。對長短不一的居住者而言,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的挪移、空間的變形,老街會漫不經心地轉型為一種情感性的存在,是印象也是愿景,是溫馨也是感傷。對于短暫置身其中的游客抑或過客而言,老街有著讓其過目不忘、念念不忘的魅力。對于不一定身臨其境的他者而言,通過不同媒介獲得了老街的相關信息之后,老街就成為其心向往之的所在。進而,通過老街,一座城市在遠方的他者那里也有了別具一格的意義。
無論是作為具體時空還是一縷情思,家長里短、人情世故等濃厚的生活氣息都與“老街”唇齒相依,如影隨形。在人們的記憶或愿景之中,老街是發(fā)小放心打鬧追逐、街坊鄰居互幫互助、叫賣吆喝聲此起彼伏、貨郎定點定時游走的地方。它留存并顯現(xiàn)在個體的感覺世界中。如同鄉(xiāng)愁一樣,作為“城愁”的核心,溫馨、慢節(jié)奏與人情是指向過去抑或理想的老街的基本成分。換言之,老街首先是人們能夠存身生活,具有安全感,至少是讓人“念想”的地方。對于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而言,老街所指向的空間和在該空間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本身既是群體心性、社會事實,也是一種理想型的文化形態(tài)。簡言之,在人與之或長或短互動的架構關系中,老街如“家”。它同時兼具段義孚強調的地方的安全與穩(wěn)定和空間的敞闊與自由。
老北京雜吧地 天橋的記憶與詮釋(修訂版) 目錄
緒論你說的與我寫的:雜吧地天橋的敘事
一、北京城:大寫的“凸”字
二、作為北京象征與焦點的天橋
三、新瓶陳酒:“人民首都”的天橋
四、養(yǎng)窮人:對話交流中的天橋
五、想象雜吧地:我寫的天橋
六、俯仰易位:雜吧地天橋的北京
上編 養(yǎng)窮人:口述的天橋
一、落到天橋,你就不值錢了——李長榮訪談錄
二、在我看來,這是自然的事情——玉慶文訪談錄
三、茶館的老東老伙——馮建華訪談錄
四、天橋的藝人都是混飯吃——劉景嵐訪談錄
五、我就不說朱元璋,我就說范聃老祖——王學智訪談錄
六、天橋這地方,真養(yǎng)窮人——朱國良訪談錄
七、其實,學藝也不需要什么文化——朱有成訪談錄
八、我就覺得天橋有意思——崔金生訪談錄
九、我在天橋撂地,受雙重壓迫——金業(yè)勤訪談錄
十、拜師撥眼,家傳還是要投師——朱赤訪談錄
十一、除了藝術之外,我什么都不愛動腦子——李嘉康訪談錄
十二、同盟、聯(lián)盟與口盟——杜三寶訪談錄
十三、現(xiàn)在說這些有用嗎——關學曾訪談錄
十四、摔跤,一舉一動都是文化——馬貴寶訪談錄
下編 雜吧地:學術寫作中的天橋
一、牽著鼻子走:無定法的田野——天橋田野調查的回顧
二、城市生理學與雜吧地的“下體”特征——以近代北京天橋為例
三、老天橋藝人的來源,認同與譯寫
四、生活、政治、商品及藝術:草根相聲的知識考古
老北京雜吧地 天橋的記憶與詮釋(修訂版) 節(jié)選
“雜吧地兒”是舊京土語。它多年都專指前門外那個叫作天橋的地方。舊京的意義就在于它能容許老天橋這樣的地方發(fā)生、發(fā)展,從而開放式地為各色人等提供生存的契機,為參差不齊的蕓蕓眾生提供表達自己、完成自己的可能,不論是轟轟烈烈、紅紅火火,還是凄慘悲壯、不值一哂。因此,無論作為一個具體時空,還是作為一個思維符號、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說雜吧地天橋更能代表北京并不為過。何況,正如這里所言的蛛網地鐵,北京的生機正在于其不斷試圖清理、消除的“雜吧地”屬性和市井小民不斷在刷新的“雜吧地”之韌性。
老北京雜吧地 天橋的記憶與詮釋(修訂版) 作者簡介
四川劍閣人,法學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已經出版專著《行好》《朝山》《憂郁的民俗學》和《都市中國的鄉(xiāng)土音聲》等,主編有《中國節(jié)日志·妙峰山廟會》《中國節(jié)日志·蒼巖山廟會》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