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探索閩海民間信仰空間表現(xiàn)、傳承與創(chuàng)新實踐
1 閩海民間信仰宮廟建筑研究現(xiàn)狀
1.1 文化整體視角的閩海民間信仰宮廟建筑
1.1.1 中國文化的統(tǒng)一性與多元性
1.1.2 閩海宮廟建筑信仰儀式空間方面研究
1.2 研究內容與方法
1.2.1 建筑類型學分析法
1.2.2 建筑現(xiàn)象學場所分析法
1.3 基本概念
1.3.1 民間信仰
1.3.2 宮廟建筑
1.3.3 空間
2 中國文化與民間信仰
2.1 中國儒教與民間信仰的關系認知
2.1.1 中國人的鬼神觀
2.1.2 中國儒教的宗教性內容
2.2 中國民間信仰研究綜述與相關理論介紹
2.2.1 中國民間信仰與宗教關系研究
2.2.2 中國民間信仰研究綜述
3 閩海民間信仰歷史與現(xiàn)狀
3.1 閩海文化歷史發(fā)展
3.1.1 閩海文化淵源
3.1.2 閩海文化的歷史形成
3.1.3 閩海文化主要特征
3.2 閩海民間信仰發(fā)展歷程
3.2.1 閩海民間信仰發(fā)展歷程
3.2.2 閩海民間信仰文化特征
3.2.3 閩海民間信仰當代文化社會功能
3.3 閩海民間信仰文化當代發(fā)展與表現(xiàn)
3.3.1 閩海民間信仰文化當代發(fā)展
3.3.2 閩海民間信仰文化當代延續(xù)與傳播
3.3.3 歷史時期的臺灣文化與民間信仰文化表現(xiàn)
4 閩海民間信仰宮廟建筑功能分析
4.1 閩海民間信仰神明體系建構
4.1.1 兩種神明體系劃分標準
4.1.2 閩海民間信仰天公神明體系
4.1.3 天公信仰傳播和影響
4.2 林默—媽祖信仰—媽祖廟
4.2.1 林默化身媽祖
4.2.2 泉州天后宮
4.2.3 湄洲媽祖廟
4.3 關羽—關帝崇拜—關帝廟
4.3.1 關帝信仰的歷史書寫
4.3.2 閩海關帝信仰歷史傳續(xù)
4.3.3 當代閩海關帝廟個案分析——泉州通淮關岳廟
4.4 王爺信仰—王爺廟
4.4.1 閩海王爺信仰與王爺廟的發(fā)展
4.4.2 閩海王爺信仰主要祭祀儀式
4.5 吳卒—保生大帝—慈濟宮(保生大帝廟)
4.5.1 吳夲與保生大帝信仰的形成
4.5.2 慈濟宮(保生大帝宮)發(fā)展歷程
4.5.3 青礁慈濟宮與白礁慈濟宮
4.5.4 泉州花橋慈濟宮
4.6 陳靖姑—臨水夫人—臨水夫人廟
4.6.1 陳靖姑信仰的發(fā)展歷程
4.6.2 陳靖姑一臨水夫人信仰的傳播
4.6.3 閩東古田臨水宮
4.7 臺灣地區(qū)宮廟建筑空間形態(tài)分析
4.7.1 臺灣天公信仰與玉皇宮
4.7.2 臺灣土地公信仰與土地公廟
4.7.3 臺灣媽祖信仰與媽祖廟
4.7.4 臺灣關帝信仰與關帝廟
4.7.5 臺灣王爺信仰與王爺廟
4.7.6 臺灣保生大帝信仰與學甲慈濟宮
4.7.7 臺灣臨水夫人信仰與臨水宮
5 閩海聚落宮廟建筑空間社會功能實證分析
5.1 閩海聚落宮廟建筑空間功能特征
5.1.1 閩海聚落宮廟建筑空間功能的多元性
5.1.2 閩海聚落宮廟建筑空間泛神與專神崇拜共融
5.1.3 閩海聚落宮廟建筑文化功能分析
5.2 閩海聚落宮廟建筑儀式空間特征分析
5.2.1 祖廟與分靈宮廟關系
5.2.2 地緣性宮廟的交陪關系
5.3 閩海聚落鋪境信仰空間分析
5.3.1 鋪境空間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5.3.2 場所論視角下的永寧衛(wèi)聚落鋪境空間的形成與演變
5.3.3 鄉(xiāng)村景觀規(guī)劃創(chuàng)新視角的福全村一鋪十三境
6 閩海宮廟建筑營造技術分析
6.1 按照建筑平面與深井圍合關系分類
6.1.1 單殿型
6.1.2 三合院型
6.1.3 二進或多進型
6.2 閩海宮廟建筑造型分析
6.2.1 屋頂類型與特色分析
6.2.2 建筑立面造型分析
6.3 閩海宮廟建筑技術形態(tài)特征解析
6.3.1 閩海傳統(tǒng)聚落宮廟建筑技術形態(tài)基本特征
6.3.2 閩海傳統(tǒng)聚落宮廟建筑技術形態(tài)的歷史淵源再解讀
6.3.3 閩海宮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7 余論
7.1 閩海民間信仰文化具有同一性特征
7.2 閩海民間信仰文化空間再生產(chǎn)
7.2.1 閩海民間信仰文化空間再生產(chǎn)研究
7.2.2 通過景觀設計重塑地方與再造民眾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