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fā)明與發(fā)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二十四史天文志校注(上中下)
-
>
聲音簡史
-
>
浪漫地理學:追尋崇高景觀
鹽堿土壤科學及綜合利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800640
- 條形碼:9787030800640 ; 978-7-03-080064-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鹽堿土壤科學及綜合利用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系統(tǒng)梳理了作者團隊在鹽堿地改良技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面對鹽堿地治理傳統(tǒng)方法的局限,如技術單一、淡水耗費量大、改良周期長及容易反鹽問題,胡樹文教授帶領團隊專注于生態(tài)修復鹽堿地工程技術體系的構建,十年磨一劍,提出了“重塑土壤,高效脫鹽,疏堵結合,墾造良田”這一核心理念。全書共12章,第1章引言,概述鹽堿土的定義、分布與成因和改良技術;第2章介紹我國主要鹽堿土分類、分布和特征;第3章介紹當前鹽堿土的主要監(jiān)測分析技術;第4章介紹鹽堿土壤的結構與物理性質;第5章分析鹽堿土壤的水鹽動態(tài);第6章介紹鹽堿土壤的通氣性;第7章介紹鹽堿地土壤膠體與團聚體;第8章介紹鹽堿土壤養(yǎng)分管理與循環(huán);第9章介紹鹽堿土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學;第10章介紹鹽堿地的治理利用原則與策略;第11章介紹我國主要鹽堿地區(qū)治理技術模式與典型案例;第12章介紹全球不同區(qū)域的鹽堿土治理技術。
鹽堿土壤科學及綜合利用 目錄
目錄序一序二前言第1章 引言 11.1 鹽堿土的定義和歷史背景 11.1.1 鹽堿土的定義 21.1.2 鹽堿土的歷史記載和研究 61.1.3 鹽堿土研究和認知的演變 81.2 土壤中的鹽分 101.2.1 土壤中鹽分的來源 101.2.2 鹽分溶解和運輸機制 131.3 鹽分脅迫的影響及其評估 161.3.1 鹽分誘導的作物脅迫和產量降低 161.3.2 鹽分脅迫的經濟成本和糧食安全影響 171.3.3 侵蝕和景觀退化 191.3.4 水體污染和次生鹽堿化 191.3.5 土著物種和棲息地的喪失 201.3.6 生態(tài)系統(tǒng)過程和服務的改變 211.4 全球鹽堿土分布與成因 221.4.1 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的鹽堿土 221.4.2 沿海和三角洲系統(tǒng)的鹽堿土 231.4.3 鹽堿土的地理分布和主要特征 241.4.4 世界鹽堿土主要成因 251.5 鹽堿地改良技術概述 281.5.1 物理性土壤改良技術 281.5.2 化學性土壤改良技術 291.5.3 生物性土壤改良技術 311.6 氣候變化對鹽堿土的影響 331.6.1 升溫對鹽堿土的潛在影響 331.6.2 降水格局對鹽堿土的影響 341.7 鹽堿地研究與治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351.7.1 新興技術為鹽堿地科學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351.7.2 技術的創(chuàng)新為土壤修復和改良提供有效方案 361.7.3 國際合作共同面對鹽堿地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的挑戰(zhàn) 381.8 本章總結 40參考文獻 41第2章 中國主要鹽堿土分類、分布及特征 442.1 松嫩平原鹽堿土 462.1.1 松嫩平原鹽堿土分布范圍 462.1.2 松嫩平原鹽堿土成因 472.1.3 松嫩平原鹽堿土特點 492.1.4 松嫩平原鹽堿土治理措施 492.2 濱海鹽堿土 512.2.1 濱海鹽堿土分布范圍 522.2.2 濱海鹽堿土成因 522.2.3 濱海鹽堿土特點 522.2.4 濱海鹽堿土改良措施 532.2.5 濱海鹽堿地作物生產 542.3 河套平原或沿黃灌區(qū)鹽堿土 552.3.1 河套平原或沿黃灌區(qū)鹽堿土分布范圍 552.3.2 河套平原或沿黃灌區(qū)鹽堿土成因 552.3.3 河套平原或沿黃灌區(qū)鹽堿土特點 562.3.4 河套平原或沿黃灌區(qū)鹽堿土治理措施 572.4 西北內陸干旱區(qū)鹽堿土 582.4.1 西北內陸干旱區(qū)鹽堿土分布范圍 582.4.2 西北內陸干旱區(qū)鹽堿土成因 582.4.3 西北內陸干旱區(qū)鹽堿土特點 602.4.4 西北內陸干旱區(qū)鹽堿土治理措施 612.5 次生鹽堿(漬)土 622.5.1 次生鹽堿土分布范圍 632.5.2 次生鹽堿土成因 632.5.3 次生鹽堿土特點 652.5.4 次生鹽堿土治理措施 652.6 咸酸田 662.6.1 概述 662.6.2 咸酸田的分布 662.6.3 酸性硫酸鹽土的酸害發(fā)生過程與條件 662.6.4 酸害發(fā)生的影響與受控因素 672.6.5 酸性硫酸鹽土的危害 672.6.6 酸性硫酸鹽土的治理和可持續(xù)利用技術 68參考文獻 69第3章 鹽堿土監(jiān)測分析技術 723.1 物理性質的測定 723.1.1 土壤質地的測定 723.1.2 土壤粒級分布的測定 733.1.3 土壤容重的測定 743.1.4 土壤孔隙度和孔隙結構的測定 773.1.5 土壤團聚體和穩(wěn)定性的測定 793.1.6 土壤交換性鈉百分比(堿化度)的測定 803.1.7 飽和導水率與入滲的測定 803.2 化學性質的測定 823.2.1 土壤全鹽含量和電導率的測定 823.2.2 土壤pH的測定 843.2.3 土壤離子組成和濃度的測定 853.2.4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 873.2.5 其他主要元素的測定 893.3 土壤微生物的測定 913.3.1 土壤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913.3.2 土壤微生物的測定與分析 913.3.3 土壤酶的測定 933.4 原位測定 943.4.1 土壤水分動態(tài)監(jiān)測 943.4.2 土壤溫度和氣象條件監(jiān)測 953.4.3 地下水位和地表水位監(jiān)測 963.4.4 土壤鹽分遷移與積累的監(jiān)測 973.4.5 氣體原位測定 983.5 其他技術 993.5.1 多光譜遙感 993.5.2 高光譜遙感 1003.5.3 透射電鏡技術 1003.5.4 CT掃描技術 1023.6 展望 1043.6.1 網絡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建立與完善 1043.6.2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的自動化 1043.6.3 現場快速分析技術 1053.6.4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的精確化 105參考文獻 106 第4章 鹽堿土壤結構與物理性質 1104.1 鹽堿土壤顏色、質地 1114.1.1 鹽土與堿土 1114.1.2 鹽堿土壤質地 1124.1.3 使用遙感技術探究鹽堿土物理特征 1134.1.4 鹽堿土壤微域性的景觀特征 1144.2 鹽堿土壤物理結構 1144.2.1 鹽堿土壤密度和容重 1154.2.2 鹽堿土壤硬度和孔隙空間 1164.2.3 鹽堿土壤結構的表征方法 1174.2.4 凍融循環(huán)對鹽堿土壤結構的影響 1194.3 鹽堿土壤團聚體及穩(wěn)定性 1194.3.1 土壤團聚體的基本概念 1194.3.2 土壤團聚體的形成與穩(wěn)定性 1204.3.3 鹽堿土壤有機質與團聚體 1224.3.4 土壤團聚體對鹽堿的響應 1244.4 鹽堿土壤物理性質的修復 1254.4.1 鹽堿土壤顏色與質地 1254.4.2 鹽堿土壤結構修復途徑 1264.4.3 鹽堿土壤團聚體重塑途徑 130參考文獻 132第5章 鹽堿土壤水特征及水管理 1435.1 土壤水特征 1435.1.1 土壤水的結構與相關特性 1435.1.2 土壤水的形態(tài)與能態(tài) 1475.1.3 鹽堿土壤改良對土壤水分特征*線的影響 1515.2 鹽堿土壤中水的運動 1525.2.1 鹽堿土壤水流概述 1525.2.2 鹽堿土壤水循環(huán) 1565.3 鹽堿土壤的水鹽運移 1635.3.1 水鹽運移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1645.3.2 水鹽平衡模型 1655.3.3 水鹽運移的影響因素 1695.3.4 鹽堿土改良過程的水鹽運移研究 1715.3.5 水鹽運移模型發(fā)展趨勢 1755.4 水資源管理對鹽堿土壤的影響 1765.4.1 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765.4.2 水資源管理對鹽堿土壤的影響及對策 177參考文獻 179第6章 鹽堿土壤通氣性 1826.1 土壤通氣過程 1826.2 土壤通氣性基礎 1836.2.1 氣體擴散和對流的本構定律 1836.2.2 土壤中的氣體擴散 1856.3 土壤通氣性的影響因素及調節(jié) 1866.3.1 土壤通氣性的主要影響因素 1866.3.2 土壤中的空氣含量 1886.3.3 土壤及根系呼吸 1906.3.4 土壤溫度 1916.3.5 光照對土壤通氣性的影響 1926.3.6 鹽堿土壤通氣性的管理和調節(jié) 1936.4 土壤通氣性的作用 1956.4.1 土壤通氣性對植物需氧量的影響 1956.4.2 土壤通氣性對土壤氧含量的影響 1956.4.3 土壤通氣性對植物氧氣吸收的影響 1966.4.4 土壤通氣性對植物根系的影響 1976.4.5 土壤通氣性對植物厭氧的影響 1986.5 土壤通氣性的指標測定 1996.5.1 土壤孔隙度 2006.5.2 土壤水分特征*線測定 2016.5.3 土壤生物化學指標測定 2036.5.4 土壤氧化還原電位測定 2046.6 土壤通氣性的生態(tài)效應 2066.6.1 土壤通氣性對土壤顏色的影響 2066.6.2 土壤通氣性對有害元素的影響 2076.6.3 土壤通氣性對有機殘體降解的影響 2086.6.4 土壤通氣性對溫室氣體的影響 2096.6.5 其他效應 2106.7 改善土壤通氣性的典型案例 2116.7.1 施用新型改良劑對緩解辣椒澇堿脅迫的作用 2116.7.2 壓實后土壤結構演變的土壤長期觀測 2166.7.3 不同種稻年限對蘇打鹽堿土孔隙和入滲性能的影響 2186.8 本章小結 220參考文獻 220第7章 土壤膠體與團聚體 2267.1 土壤膠體的基本概念 2267.1.1 土壤膠體的定義、結構與性質 2267.1.2 土壤膠體的分類 2307.1.3 土壤膠體的測定方法 2327.1.4 土壤膠體的作用 2357.2 土壤膠體對離子的吸附與交換 2367.2.1 土壤膠體對離子吸附的基本原理 2367.2.2 土壤膠體離子交換的基本原理 2377.2.3 土壤膠體對陽離子的吸附與交換 2387.2.4 土壤膠體對陰離子的吸附與交換 2387.2.5 土壤離子交換的測定方法 2407.3 土壤膠體絮凝與團聚體的形成和演變 2437.3.1 土壤膠體的絮凝機制 2437.3.2 土壤團聚體的定義與特征 2477.3.3 土壤團聚體的形成 2487.3.4 團聚體形成的機制與演變 2507.4 土壤膠體與團聚體的相互作用 2517.4.1 土壤膠體與團聚體的關系 2517.4.2 土壤膠體對團聚體形成的影響 2517.4.3 團聚體對膠體性質的影響 2537.5 鹽堿土壤膠體的特征與分類 2547.5.1 鹽堿土壤膠體的定義與特征 2547.5.2 鹽堿土壤膠體的分類 2557.5.3 鹽堿土壤膠體的形成機制 2557.6 鹽堿土壤膠體的改良與治理 2557.6.1 鹽堿土壤膠體改良的原則與方法 2557.6.2 鹽堿土壤膠體改良的具體措施 2567.6.3 鹽堿土壤膠體治理的相關技術 2577.7 鹽堿土壤膠體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2587.7.1 鹽堿土壤膠體研究的現狀與不足 2587.7.2 鹽堿土壤膠體研究的前沿與趨勢 260參考文獻 260第8章 鹽堿土壤養(yǎng)分管理與循環(huán) 2668.1 鹽堿土壤碳循環(huán) 2668.1.1 鹽堿土壤有機碳概況 2678.1.2 鹽堿土壤有機碳來源 2678.1.3 鹽堿土壤有機碳影響因素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