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wèi)科學理性形象--科學哲學家對科學知識社會學的批判研究》(作者王陽)是“南開哲學文庫”系列之一,全書分為切斷通向社會學解釋的道路——迪昂-奎因論點的再解讀;捍衛(wèi)科學的理性文化形象;建設性的批判發(fā)展方向——庫恩晚年的批判與自我重思等數章內容。…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和語境。人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許多簡潔、生動、形象的成語典故,簡單的幾個字,就能十分準確、十分精妙地表達出豐富的思想內容。我國在民族大融合過程中,以漢語為主體,吸收諸多少數民族詞語,而雜居地區(qū)則共同創(chuàng)造出同…
本系列教材的特色: 1.貫徹“本科大綱”精神。本系列教材將“本科大綱”的課程設置精神作為編寫原則,按照語言技能和教學周期安排教材冊數和課文內容。詞匯量按照“本科大綱”的等級規(guī)定使用,整套系列教材的總詞匯量涵蓋了“本科大綱”中詞匯大綱的95%以上,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未收人“本…
本書主要內容是圍繞回答湖北農村能否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而展開的。章簡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與內容。對小康社會、國家現代化理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理論綜述,明確了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特征及主要測度方法,奠定了全書的理論基礎。主要對改革開放以來湖北農村小康社會發(fā)展歷…
為了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回顧和總結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以來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成就,進一步堅定人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14年11月1-2日,由《中共黨史研究》雜志社、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發(fā)…
和諧、美德、正義相伴而生,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曾經對它們向往和遐想過。本書從中國當前的和諧社會建設的現實出發(fā),探討了制度正義與公民美德互動關系,找到實現二者之間良性互動的路徑,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發(fā)展,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而奠定牢靠的根基。…
基層是社會的基石;鶎由鐣卫,關乎政治發(fā)展大局和國家長治久安,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書包括海南的農村基層黨建、鄉(xiāng)鎮(zhèn)政治關系、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難點村”治理、城市社區(qū)治理、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農村文明生態(tài)村建設、21世紀初的農村村民自治等九個專題,探討了海南基層社會治理…
《和諧社會視野下行政效能建設研究》認為社會和諧以“官民”和諧為基礎,“官民”關系和諧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前提,服務型政府建設最終體現為行政效能的改善。提高和改善政府行政效能,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政府在定紛止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政府的和諧善治,發(fā)揮維護…
腐敗一直被韓國人痛斥為最嚴重的社會痼疾之一。與韓國政治發(fā)展的歷史分期相應,韓國反腐敗的進程大致也分為四個階段:(1)流于形式的民主框架下政府無作為集體腐敗階段;(2)政治軍人反腐救國推動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階段;(3)多元民主體制下圍繞選舉進行的制度反腐建設階段;(4)在保守主義重新席卷而來,…
《海上風云: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探討了南中國海海域一帶,長達約六世紀之久,在當前國際法和當地政府眼中,被視為是“非法”的“海上活動”和“海上活動組織”的特性、散布范圍、和影響程度。所要討論的海域及其周邊沿海地區(qū),包括太平洋的南海地區(qū),北至中國沿海,南至印尼婆羅…
本書共分四篇,主要內容涵蓋韓國近現代史與民族宗教運動;開港時期的民族宗教運動;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的民族宗教運動;光復后民族宗教教團的重建和統(tǒng)一運動!
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了化解社會矛盾、降低社會抗爭、重構政治秩序,以“科學發(fā)展觀”、“和諧社會”等執(zhí)政理念的提出為標志,中國政府開始調整政府定位、轉變政府職能,從發(fā)展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以此為契機,文章對這次政府轉型的背景、過程、邏輯和效果進行了研究。從動因來看,這次政府轉…
近年來,伴隨硬實力的穩(wěn)步增強,我國越來越重視軟實力的提升,越來越重視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巧妙結合與相加使用。話語權是軟實力尤其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發(fā)展和掌控話語權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zhàn)略選擇。發(fā)展和掌控話語權,不但要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作支撐,還要懂得話語的本質,明白話…
《和平崛起:中國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國實現和平崛起,推進建設和諧世界,是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的智力貢獻。它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之間究竟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在堅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性質的基礎之上,中國摒棄了現實主義的大國戰(zhàn)爭崛…
…
《和諧社會構建中民生警務研究》研究社會治安管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社會治安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實提高社會治安管理水平。通過研究民生與警務的關系、貫通民生精神的現代警務新理念、中國警務活動現狀、民生警務現實發(fā)展的實證研究以及民生警務機制的建構、運作和監(jiān)督制度,力…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末期發(fā)生的“空前絕后”的重大歷史事件。本書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史研究”的最終成果,也是目前可見的第一本非小說類全面系統(tǒng)研究紅西路軍真實歷史的專著。作者以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在充分占有翔實資料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從…
在近代中國發(fā)展海軍以來,有那么一支被人們忽視的海軍艦隊,那就是民國時期的海軍。他們既沒有清政府的大艦巨炮,也沒有新中國海軍大發(fā)展的輝煌,民國海軍始終在為生存而戰(zhàn)。但他們卻承前啟后,既完結了清政府時期的甲午之恥,又為后來的新中國海軍提供了不少元老軍艦和富有經驗的海軍將領…
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圖書館收藏的598卷東巴經書和三幅東巴教卷軸畫,其中有510冊是約瑟夫·洛克(JosephCharlesFrancisRock,1884-1962)在中國云南搜集的,而88冊得自于昆廷·羅斯福(QuentinRoosevelt)。這些東巴經書的形制大致為長方形,長約30厘米,寬約9厘米,厚薄不一。麻線裝訂,一般每葉三…
據統(tǒng)計,目前約有三萬冊東巴經典收藏在世界各國,其中國外約一萬五千冊分別收藏在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哈佛大學收藏598冊。《哈佛燕京學社藏納西東巴經書》卷收錄的就是哈佛大學和燕京學社收藏的東巴經,并予以了經文解讀。其中,哈佛大學還提供了哈佛館藏東巴經的全部掃描件。 本…
《哈佛燕京學社藏納西東巴經書(第3卷)》的照片逐葉刊布,照片前標明經書在哈佛燕京學社圖書館的入藏號及序號,其中第一號為封面;第二號為扉葉,扉葉的空白處往往附有約瑟夫·洛克題簽,內容包括藏書號、經題及英文翻譯等;第三號為首葉;最后為封底,封底或為空白,為了顯示裝幀情況亦悉數刊…
后秦譯經不僅體現和促進了當時佛教的興盛,而且對后世中國佛教哲學及南北朝隋唐時期成實、三論、律宗、天臺等宗派的形成,也具有極大影響。故本書將以譯經為中心,從后秦佛教興盛的背景入手,在重點探討譯經僧及其譯經的同時,對統(tǒng)治者與佛教的關系、后秦長安僧團、譯場制度、僧官制度、佛教對石…
釋贊寧《宋高僧傳》(《宋傳》)是承繼釋慧皎《高僧傳》(《梁傳》)、釋道宣《續(xù)高僧傳》(《唐傳》)而作,記載唐初至宋初之間高僧生平事跡的佛教著作,是研究中國佛教史、政治史、文化史、歷史學等重要史料!端蝹鳌酚兄档醚芯康囊饬x和價值。首先,從縱向來說,通過《宋傳》,我們可以比較深…
納西東巴文被認為是文字活化石,用這種文字書寫的經書存世有限。哈佛燕京學社圖書館藏納西東巴經598卷是美籍奧地利學者洛克于20世紀30-40年代在中國云南納西地區(qū)收集的,是存世納西東巴經書中的精品。這些經書的整理出版對全面整理流失海外的東巴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書對哈佛藏598卷納西東…
《河西佛教史》:古代“河西”泛指黃河以西之地,與“河東”(約今山西)相對而言,其地理范圍大致為今陜北、寧夏、甘肅大部分地區(qū)。漢武帝設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史稱“河西五郡”,其地理范圍不出今甘肅中西部地區(qū)。今人又稱甘肅境內的烏鞘嶺以西地區(qū)為“河西走廊”,地理范圍更小…
民俗佛教是歷史上佛教史以及佛教哲學研究中被漠視的環(huán)節(jié)。隨著草根文化的日益勃興,民俗佛教研究已經陸續(xù)展開。 宇恒偉*作的《漢地民俗佛教的哲學思考--以唐宋為中心/橫渠書院叢書》主要以唐宋時期漢地的民俗佛教為研究對象,主要以其中彰顯的哲學理念為基本方向,特別是通過對其中涵蓋的…
皇侃是南朝梁著名的學者,其著作除了以完書存世的《論語義疏》外,尚存《禮記義疏》與《孝經義疏》殘文。關于皇侃思想的研究,以往的學術界主要從經學研究的角度,揭示其三教雜融特點,較缺乏哲學研究的理論深度。從思想來源看,皇侃繼承了傳統(tǒng)性論中“即生言性”與“用氣為性”的思想,尤其是受…
黃道周是晚明大儒,與劉宗周并稱“二周”。本書概括了黃道周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建構了一個以生成論、本體論、人性論、工夫論與圣人觀為主體的系統(tǒng)的哲學理論體系,從而能夠把握和評估其思想和歷史地位。…
現代化最大的弊端就是人類中心主義傾向,即以分裂的眼光看待人類和自然宇宙。當筆者的目光回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發(fā)現傳統(tǒng)的天道整體思想可能有助于解決西方一直以來的現代化二元分裂癥。而明清浙東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天道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代表性人物的天人思想進行細致探討,對于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