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夜之族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0226918
- 條形碼:9787500226918 ; 978-7-5002-2691-8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夜之族 內(nèi)容簡介
“劉墉浪漫期作品選集”共五本,收錄了我三十歲至四十歲之間的五種風格,補上了我在中國大陸出版作品的一個空白。
人生過半,以前寫的好的、壞的,都成了,即或令是而昨非,‘今是’也是踏著‘昨非’而來。就讓我的讀者看看我早期的作品有多浪漫、多虛幻、多逗樂吧!
于是,把這集子,呈給各位讀者,以博方家一粲。
夜之族 目錄
夜之族的囈語
奇想
為什么要走?
點子
陰陽線上
忘了我!
萬花筒
壁虎
哭
月之夢
異鄉(xiāng)人
年夜飯
我家后面的竹林
月餅的滋味
東瀛四帖
遲翁夢囈
四情
筆情
墨情
紙情
硯情
生死之間
忍著不死
對死神的嘲笑
瀕死的回憶
遺言
小小的扶;
煙云供養(yǎng)九十年——白云堂一日記
回到天地之間——敬悼畫壇宗師黃君壁教授
一位不死的老文人——敬悼我的四姨父柯劍星先生
夜之族 節(jié)選
夜之族的囈語
喜歡在夜里寫作,因為夜似乎是可以不斷透支的,沒有突如其來的電話,沒有嗒嗒不停的電腦,沒有母親炒菜的鍋鏟相擊之聲,也沒有郵差急于一次又一次地按門鈴,于是你可以輕輕松松沏壺茶,撫紙磨墨,或沉思筆耕。且不論它茶漸涼、夜?jié)u深、衣漸薄,只管向夜神支取時間,使自己完完全全地成為心靈的主宰者。
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日間毫無所感的東西,此刻都變得有情;白天寫不順的文句,此時都豁然暢通,甚或?qū)懙教鞂⒚,身體已經(jīng)因為透支而有些昏昏沉沉,覺得桌子都不斷地浮動,卻能陶陶然于半醉半醒之間,少了掛礙,沒了顧慮,而能文思泉涌,暢所欲言。
熬夜的毛病,是高一就養(yǎng)成的。那時候剛開始學(xué)國畫,平常功課忙,沒空動筆,而星期天要上畫班,只好用周末的深夜趕工,只覺得鄰人的電視在唱晚安曲后消失,街上車聲漸稀,小吃攤的鋁皮鍋也不再一開一關(guān)地忙著撈面,賣肉粽的腳踏車“吱吱”過去了。深巷中偶爾傳來幾聲木屐的音響,便像是舊時打更般的清晰。窗外開始溜進一縷縷的夜風,心就更是寧靜,筆也愈是沉穩(wěn)了。每次把筆從指間抽出,常得輕敲桌邊,才能把那僵硬的手指伸直。此時從我住的小樓東望,天已經(jīng)蒙蒙有了些霧白,俯視桌上的作品,疲倦中有一種孤危獨立的感覺,少年時的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滋味。熬夜久了,漸漸養(yǎng)成習(xí)慣,有時早睡,反倒輾轉(zhuǎn)反側(cè)而難眠,那時正巧讀熊征宇的《曉窗集》,書的扉頁上印著阮籍的詩:
夜中不能寐,起坐獨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衿。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何所見,憂思傷我心。
便也愛上了這份失眠時的豁達,拂被披農(nóng)而起.臨窗看看夜色,寫寫小詩,或做些無謂的事。夜里既能自由地透支時間,時間也就溜得特別快,有時候東摸摸西翻翻,轉(zhuǎn)眼就是四更。不過我也滿喜歡這種無所為之為,玄想些不著邊的事情,涂抹些不知名的東西,寫些有無之間的感懷,作為“更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衫少年,不也是一種灑脫嗎?
這種失眠到了高三那年,競變得更嚴重了,為參加大學(xué)聯(lián)考,有時非借安眠藥不能獲得休息。起初只要半片,逐漸增加用量,后來居然得服好幾片,而且雖然頭一歪,就是一陣天旋地轉(zhuǎn)轟轟然,卻還是無法沉人夢鄉(xiāng),只覺得晨光耀眼,窗外的樹葉綠得出奇,自己則像是浮入了空氣之中,蕩啊蕩地飄了起來。
進大學(xué)之后,失眠癥居然好了許多。主要是因為聯(lián)考的壓力沒了,我又以溜課見長,前一夜失眠,大不了第二天晚些去學(xué)校,上午的課多半是石膏像素描,阿波羅和維納斯跑不掉,所以愈發(fā)放得開,既然不在乎,反倒易于安枕。
于是這黑白顛倒的毛病就真正是根深蒂固了。一直到今天,只要是熟朋友,沒有人不知道非中午十二點鐘以后,絕不可以打電話給我。連藝術(shù)系排課,也必定選在點以后,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不對勁,因為已經(jīng)十足是個夜貓子,下午一點仍是我精神*不佳的凌晨呢!
大精神抖擻的一群,其實都是天生的孤獨者。我們不是愛夜,而是不愛人,或只是愛幾個“長歌吟松風”的一小簇人,我們怕?lián)頂D,怕鬧市,所以喜歡清冷的街道和單調(diào)的跫音。所以,夜之族啊!我們也便只能互相欣賞,引為知音同好,卻不適于聯(lián)袂了!否則燈火喧嘩,這夜的滋味不是反成白晝了嗎?當然我們還是知道彼此存在的,如同此刻我從窗間遠眺,那一盞盞亮著的燈,都可能是夜之族的代表。那燈,愈亮麗,你必然就愈俗;那燈愈孤,小小地只照亮你一張臉、一角桌、一顆心,你就必然像我一樣,也是一個高貴而孤獨,且能自賞的夜之族。
奇想
回臺灣時,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見到一幕令我難忘的畫面。
一個大約四五歲的男孩,看到他母親走人登機門時,聲嘶力竭地哭喊,在大人們的壓制下,頓足捶胸地哀號,直到孩子被硬拖出機場大廈,我仍然可以聽見他不斷重復(fù):“媽媽走了!她為什么要走?”
這使我想起不久之前見到的另一個畫面。年輕早逝的母親安詳?shù)靥稍诓〈采,當親友泣不成聲地領(lǐng)著失恃的孩子離去時,那孩子居然沒有哭,只是不解地仰頭問:“媽媽還在那里躺著,我們?yōu)槭裁匆?”
前者只是母親坐飛機離去,后者則是永別,為什么反而是前者的孩子感到無比傷痛呢?
某日,我對一個也是四五歲大的孩子,述說這兩種情況,并征詢那孩子的感想。
孩子毫不考慮地回答:“當然是媽媽走了,我會傷心,因為是她自己走掉了,不管我了!可是媽媽死了,還好一些,因為不是她自己走掉的,她沒有丟下我走開,只是死了!”
當您聽到這幾句話時,能不悸動嗎?但是細細想,那孩子的話何嘗有錯?
親人的死去,有時反不如他自己離棄我們的傷痛來得大。因為死的人,是不能不死,而不是他要拋棄我們。正如那個喪母的孩子所說:“媽媽還在那里躺著,我們?yōu)槭裁匆?”對于死者而言,他沒有離去,真正離開的,反而是活著的人!
……
夜之族 作者簡介
劉墉,畫家、作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shù)館駐館藝術(shù)家、紐約圣若望大學(xué)駐校藝術(shù)家、圣文森學(xué)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七十余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chuàng)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
二OO五年劉墉先生授權(quán)中國盲文出版社制作出版他在祖國大陸地區(qū)的第一套有聲書,并將全部版稅捐助給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希望工程。劉墉已在四川、貴州、陜西等地捐建三十八所希望小學(xué)。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jīng)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