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真菌學

作者:賀運春
出版社:中國林業(yè)出版社出版時間:2008-07-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54
本類榜單:自然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21.5(5.5折) 定價  ¥3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真菌學 版權信息

真菌學 內容簡介

《真菌學》所涉及的有關概念、分類體系及種類定位等,力求反映本學科*新研究進展,其主要內容包括:真菌學發(fā)展史、真菌與人類的關系、真菌在生物界中地位及分類等方面的內容;在介紹真菌一般形態(tài)、生殖方式和繁殖體等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在真菌的壺菌門、接合菌門、子囊菌門、擔子菌門、無性型真菌和其他生物類(卵菌門、根腫菌門)的綱、目、科、屬中,對常見和具有重要經(jīng)濟意義的真菌種類分別進行描述,并附有相應的插圖和100余幅彩色照片,以便讀者對真菌有全面、深入和系統(tǒng)地了解和認識。 讀者通過對本教材的學習,對各類真菌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認識,為今后從事有益真菌資源的研究、開發(fā)、保護和利用以及有害真菌的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礎。

真菌學 目錄

**章 緒論
**節(jié) 真菌的概念
第二節(jié) 真菌與人類的關系
第三節(jié) 真菌學研究歷史
第二章 真菌的一般性狀
**節(jié) 真菌的營養(yǎng)體
第二節(jié) 真菌的細胞結構
第三節(jié) 真菌的無性繁殖
第四節(jié) 真菌的有性生殖
第五節(jié) 真菌的準性生殖
第六節(jié) 真菌的生活史
第三章 真菌的代謝和遺傳
**節(jié) 真菌的營養(yǎng)
第二節(jié) 真菌的代謝
第三節(jié) 真菌的遺傳
第四章 真菌分類和分類系統(tǒng)
**節(jié) 真菌分類的基本規(guī)則
第二節(jié) 真菌分類系統(tǒng)
第五章 壺菌門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壺菌綱
第六章 接和菌門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接合菌綱
第三節(jié) 毛菌綱
第七章 子囊菌門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新床菌綱和肺炎胞囊菌綱
第三節(jié) 酵母綱
第四節(jié) 裂殖酵母綱
第五節(jié) 外囊菌綱
第六節(jié) 子囊菌綱
第八章 擔子菌門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銹菌綱
第三節(jié) 黑粉菌綱
第四節(jié) 擔子菌綱
第九章 無性型真菌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絲孢菌
第三節(jié) 腔孢菌
第十章 其他生物類
**節(jié) 卵菌門
第二節(jié) 根腫菌門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真菌學 節(jié)選

**章 緒 論
真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類重要生物,其種類繁多,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人們食用的各種蘑菇、制作面包時使用的酵母、制酒使用的“粬子”、古代治病使用的“仙草”(靈芝)或“冬蟲夏草”等都屬于真菌。盡管有證據(jù)表明,早在4億年前的泥盆紀(Devonian)時期就有真菌的存在,但從意大利植物學家Pier Antonio Micheli于1729年發(fā)表的《植物新屬》(Nova PlantarumGenera)表明真菌學誕生之日起,人類對真菌的系統(tǒng)研究(真菌學)歷史還不到300年(余永年,1980)。
盡管真菌學一直被譽為是生物學領域的一個古老的分支學科,但在21世紀,它與植物學、動物學、植物病理學等傳統(tǒng)學科一樣,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計算機信息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真菌學已在分類、遺傳發(fā)育、系統(tǒng)進化及生理生化等方面都被賦予了新的涵義,由傳統(tǒng)的真菌學已派生出現(xiàn)代的真菌基因組學、分子真菌學等新興學科。真菌學一直是研究生命起源與進化的重要學科領域。
**節(jié) 真菌的概念
真菌一詞系由英語fungus(復數(shù)fungi)翻譯而來,而日文將其譯成“菌類”。根據(jù)《真菌詞典)第9版(Dictionary of the Fungi,9th edition),拉丁語fungus源于sfungus,系由希臘文sphongis(英文sponge,海綿狀物)衍生而來。在意大利語中用spugnola表示,意指羊肚菌(morel,morchella)。在英文中,fungus一詞在16世紀初期才開始應用(Ainsworth,1976)。
“真菌”一詞在我國*早始見于戴芳瀾(1927)在農(nóng)學雜志上發(fā)表的《江蘇真菌名錄(一)》。戴芳瀾(1979)在《中國真菌總匯》中指出,“真菌是由拉丁語名詞‘Eumycetes’意譯而來”(在拉丁語中,eu:真的,mycetes=菌)。鄧叔群(1966)曾提出應將fungus的中文名譯成“菌物”,但當時并未引起學者們的注意和接受。裘維蕃(1990)在全國第3屆真菌地衣學術討論會開幕式的演講中建議,應將“fungus"譯成“菌物”,將“mycology”譯成“菌物學”。裘維蕃的觀點逐漸被我國學者所接受,故將“中國真菌學會”更名為“中國菌物學會”。而我國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日本和韓國仍然使用“真菌”和“真菌學”,為沿襲傳統(tǒng)和學術交流方便,本教材仍使用廣義的“真菌”和“真菌學”一詞。
關于真菌的概念,傳統(tǒng)的定義是:真菌是真核的,不含葉綠素,沒有根、莖、葉分化,營養(yǎng)體為絲狀的菌絲體結構(少部分為單細胞結構),以孢子方式進行無性或有性繁殖,具有細胞壁,其細胞壁主要成分為幾丁質,以吸收方式獲取營養(yǎng)。從該定義來看,真菌不同于細菌,因為細菌為原核生物,盡管二者都以吸收方式獲取營養(yǎng);真菌不同于植物,因為植物具有葉綠素,具有自養(yǎng)能力,具有根、莖、葉分化,但二者都具有細胞壁;真菌不同于動物,因為動物沒有細胞壁,以攝食方式獲取營養(yǎng)。如同所有關于不同生物的定義一樣,該定義并不是無懈可擊的。
……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